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國江山》第571章抗災
雖然楊渥很早就開始為旱災做防備,但他還是有些低估了事態的嚴重程度。

 從四月份起,一直到六月初,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整個江淮、兩浙各州幾乎沒有下過雨,江西等地的情況要稍微好一些,但乾旱也持續了一個多月。

 長時間的沒有降雨,導致各地河流都幾乎枯竭,便是錢塘江等大河的水流量也下降不少,這就給農業灌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除了少數地區的農業種植因為當地水利設施健全而得以存留外,其他地區種植的莊稼幾乎全部死絕。

 更重要的是,雖然在六月初各地陸續有了一些降雨,但到了六月底,各地的降雨再次停止,接著又是持續二十多天的乾旱。

 這麽嚴重的旱情立即就引起了楊渥等人的極大重視,駱知祥、楊信、徐善等六部大臣們一個個都受到楊渥委托,前往各地巡查旱情。

 好在之前幾年裡各地的收成一直都不錯,再加上吳國上下經過楊渥大力整頓後,財賦稅收相對變得合理,百姓的負擔相對較輕,所以家家戶戶靠著往年的余糧目前還能支持。

 但若是旱情持續下去的話,必然會有一些底子較薄的家庭撐不住,最終成為災民。

 所以楊渥一面下令免除受災各地百姓今年的農業稅收,一面又下令各地若是出現災民,必須就地予以安排接濟,不得將其趕往他出。

 楊渥可是知道,歷史上許多時候出現災民後,當地官府為了自己的政績不受影響,往往會選擇關閉城門,將災民趕到別處去,或者任憑他們自生自滅。

 但這樣一來那些災民活不下去,若是有人趁機挑撥,只怕立即就是遍地造反的局面。

 楊渥自然不願發生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寧可各地損失一些錢糧也要保證安穩。

 五月中旬,池州地區因為顆粒無收,生存難以維續的災民開始陸續湧入城中,好在池州刺史陳長官應對得力,他一面下令打開倉庫賑濟災民,一面派人維持秩序,防止有人趁機鬧事。

 因為陳長官本人在當地的官聲極好,有他出面,當地災民的情緒都很穩定,沒有表現出要造反的跡象。

 繼池州之後,宣州、歙州等地也陸續出現大量災民,給當地造成巨大壓力,那些地區的官府擔心災民趁機造反,奪取州縣,所以隻敢關閉城門,每天在城門口發放一些口糧來維持災民的生存。

 六月初,楊渥下令將在江淮、兩浙等多地修建一系列的農田水利設施,以及一條連接睦州、婺州、處州、溫州等地的馳道,以加強朝廷對那些相對偏遠地區的管控力度。

 為了完成這麽大的工程,自然少不得要大量招募民工,而如今的大旱正好就提供了眾多的勞動力。

 當然,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安穩,不至於出現災民用工過度,以至於被迫作亂的現象,楊渥親自定下了這些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用工標準,包括每天勞動的時間和給他們提供的食物數量,保證這些民工不僅吃得飽,而且還不至於沒力氣乾活,甚至還有一定的余糧能夠供應他們的老人孩子,不至於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此外,為了盡可能保證民工的安全,楊渥還規定,每天在最熱的幾個時辰裡不得強迫民工勞動,以免出現大面積的中暑情況。

 為了防止有人暗中下手,貪墨賑濟錢糧,楊渥又派出大量人員分赴各地進行監察,凡是查出有貪腐跡象的,一經證實,不管貪腐數量多少,一律處以極刑。

 在他的強力手段壓製下,這些工程很快就在各地上馬,那些原本早就斷糧的災民在得到消息後,紛紛前往工程隊報名,便是那些家中尚有余糧的,也紛紛加入這場大建設之中。

 畢竟這麽大規模的旱災,誰也不能肯定到底會持續多久,而地裡的莊稼早就顆粒無收了,趁著現在工程隊招工的時候,以自己的力氣多換一點糧食養家。

 到了七月初,許多地區的災情有所緩解,降雨量恢復到正常水平。

 江淮、兩浙等地的光照等條件相對較好,可以進行兩季稻種植;雖然此時稍微有些晚了,但種下一輪晚稻還是勉強可以的,若是接下來順風順水的話,或許到了年底還能有一些收成。

 所以對於這些地區,那些工程隊紛紛暫時停下,好讓那些災民回家種植莊稼;至於工程隊的進度,即便是速度緩慢一些,楊渥也不會在意,只要局勢能夠安穩就行。

 而持續的旱情到了此時也陸續結束,一般來說大旱之後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災民餓死的現象,不過這一次吳國上下應對得力,最終成功渡過旱災,保證了局勢的穩定。

 當然,各地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餓死人的情況,當然情況並不嚴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動亂。

 不過作為代價,吳國過去一年辛苦積累起來的糧倉很快就消耗近半,而且現在畢竟還沒到徹底放松的時候,許多地區雖然成功種下一輪水稻,但要等到豐收,那也是很晚之後的事情了。

 至於那些沒來得及種下水稻的地區,更是有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有收成,在這期間,那些災民們就不得不依靠賑濟或者加入工程隊以勞動來換取糧食。

 這對吳國的糧食儲備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荊襄、湖南等地今年的收成沒有受到影響,尤其是潭洲附近今年更是出現大豐收,這就極大緩減了全國糧食匱乏的局面。

 此外,一般的旱災之後往往會伴隨著大規模的蝗災以及瘟疫,這一次各地的旱災同樣如此。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因為沒有大規模餓死人的現象,真正受災餓死的多數都是那些動物,這就極大減小了瘟疫爆發的可能性。

 一些地區雖然小范圍有瘟疫出現,不過因為楊渥提前有所準備,派往各地的醫者很快就采取措施對那些患病之人進行隔離,使得剛剛有爆發跡象的瘟疫很快就平息下去。

 不過相對於迅速被平息下去的瘟疫,蝗災的情況就要嚴重許多。

 正所謂久旱必有蝗,蝗災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區,滁州、濠州、廬州等地都受到波及。

 楊渥在第一時間就下令各地捕捉蝗蟲,以緩減災情,並且派專人分赴各地督察當地官府捕捉蝗蟲。

 這道命令一開始還受到了許多官民的抵製,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往往以為蝗災乃是得罪了上天才會受到懲罰。

 所以百姓隻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

 禦史王盈銓上書說:“蝗蟲乃是天災,豈是人力所能除。況且殺蟲太多,有傷天和。”

 此外,泰州刺史劉昀對滅蝗之舉仍有反對意見,他向楊渥上書進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前趙劉聰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這個教訓不得不吸取。如今若是進行滅蝗,萬一得罪上天,必然會導致更大的蝗災。”

 所以此人竟然拒絕在泰州進行滅蝗,並寫信勸阻周圍的滁州等地刺史進行滅蝗。

 在此人的鼓動下,一些地方的刺史也不由得有些猶豫起來。

 楊渥看完王盈銓二人的上書後頓時大怒,痛斥其人迂腐,聲言:“蝗蟲可以驅除,若任其成災,糧食將被食盡,到時百姓怎麽辦?滅蝗救人,如果天降災禍,有孤一力承擔。”

 心中惱怒的楊渥更是當場下令罷免王盈銓、劉昀二人的官位,命其致仕回家;同時受到二人牽連的許多之前明裡暗裡出言反對滅蝗的人,這些人或是直接被免職回家,或是遭到遍官。

 接著,對於那些之前還在猶豫的地方刺史,楊渥當即派人進行申飭。

 最後,楊渥又下令後世吳國若是有蝗災出現,當朝的君主必須在第一時間下令加以捕殺,若有出言阻攔者,一律罷官免職。

 在他的強令之下,各地官府終於行動起來,阻止官民捕捉蝗蟲。

 到了九月份, 各地旱災的情況基本結束,而蝗災也得到了遏製,剩下來的蝗蟲基本上已經難以造成大的危害了。

 至此,這場持續了大半年的災害基本上算是平安度過,吳國上下除了消耗大量的糧食外,並沒有出現什麽動蕩,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當然,災情雖然基本上平安度過,但各地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卻並沒有停下來。

 按照楊渥的計劃,接下來的這幾年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吳國不會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主要精力將會用於內政方面的建設,而農田水利和道路的修建,正是這一輪建設的重點工程。

 平安度過旱災,楊渥的注意力也再次集中到徐州這邊來。

 雖然目前朱友貞尚未派人來取代目前的徐州武寧節度使王殷,不過楊渥相信,那只是遲早的事情。

 既然朱友貞還不采取行動,楊渥說不得隻好暗中使些手段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