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國江山》第567章封賞
這一次出兵蔡州和徐州,與其說是想要攻取梁國的地盤,不如說是為了做一番試探。

 對吳國來說,在攻佔了荊襄之後,下一個重要目標自然是尚未徹底統一的嶺南,在統一嶺南之前,除非是梁國局勢大亂,或者有地方勢力主動來投,否則吳國不會再出兵攻打梁國了。

 也正因此,這一次的行動並沒有動用多少軍隊,除了原本就駐守北方的軍隊外,金陵的軍隊一個都沒有動用。

 李簡那邊只出動了一萬兵力,再加上王彥儔的蔡州軍殘部,一共也就一萬兩千多。

 王綰那邊動用的兵力要多一些,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不過相對的,徐州那邊的敵軍防備也要森嚴得多,要想在這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並不大。

 八月底,李簡與王彥儔的聯軍在下蔡城北與梁軍交戰,兵力稍佔優勢的吳軍取得一場小勝,斬殺敵軍六百多,自身傷亡三百余人。

 隨即,梁軍退守蔡州,依托城池與吳軍對抗,並且向後方請求援軍。

 而吳軍則進逼蔡州城下,李簡見對方防備森嚴,自己並沒有破城的把握,當即隻好放棄攻城的打算,分兵四處大掠,尤其是奪取大量人口,然後趕在梁軍主力抵達之前就撤軍回來。

 至於另一路大軍,王綰在進入徐州境內後,就發現梁軍早已經嚴陣以待,萬余梁軍分駐八寨以扼守吳軍前進道路。

 吳軍雖然多次發起進攻,但始終未能突破敵軍防線,最終王綰只能無功而返。

 兩路兵馬出兵攻梁,最終一路徒勞無功,另一路取得小勝,這個結果並沒有讓楊渥感到意外。

 畢竟梁國再怎麽動蕩,也沒有到氣數已盡的地步,光憑借駐守淮河防線的兩個軍兵力,防守倒是足夠,但要進攻卻是不足。

 九月初,楊渥下詔冊封王茂章為萊國公,以郡公之爵位世襲;封劉信為康樂郡公,以侯爵世襲;封周本為舒國公,以郡公世襲;封朱瑾為定國公,以郡公世襲。

 此秦裴、侯瓚、史儼三人皆位列郡公,以侯爵世襲;朱思勍、柴再用、呂師周等人同樣位列郡公,以伯爵世襲。

 此外,李簡和王綰二人雖然這些年沒有建立大功,但鎮守淮河防線多年,亦是一番功勞,所以同樣授封為郡公,但暫時不能世襲。

 至此,吳國禁軍十個軍的都督和侯瓚、史儼這兩個騎兵統領,基本上都已經被授封為郡公或者國公的爵位。

 至於新上任的左鎮國軍都督朱虔佑,他畢竟威望尚淺,功勞不足,暫時還隻封為慶陽侯。

 而另一個都督李承鼎則因為承襲其父李神福的國公爵位,自然不可能再提高爵位,最終楊渥下令將他剛出生的次子,也就是楊渥的侄兒冊封為羽林騎尉,以示榮寵。

 又冊封米志誠、李德誠等有較大功勞的都指揮使為侯爵或者伯爵,雖然比不上國公、郡公等爵位,但要知道如今吳國的爵位還是很少的,尤其是伯爵以上的爵位,授封者加起來都不過是數十人而已。

 那些文臣除了最早追隨楊行密起事的袁襲、高勖等少數幾人外,其他文臣都沒有爵位,便是如今的首輔大學士陳彥謙,他現在也沒有爵位在身。

 無軍功不授爵,這個基本的原則正在逐步貫徹下去。

 當然,像嚴可求和郭崇韜二人,雖然更加偏重文臣,但他們都在樞密院任職,而且經常預謀軍事,所向有功,所以這一次他們二人也被封為伯爵。

 此外,還有一些指揮使,比如劉崇景等人,同樣因為軍功而被授予了子爵或者男爵爵位,雖然不高,但也是一種榮譽。

 上上下下一番封賞後,全軍各部將領們自然是一片歡呼,雖然還有一些將領對自己的封爵感到不滿意,但大部分將領對此結果還是認可的。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清楚這一次的封爵其實只是暫時的,最重要的一次封爵大典必然不是現在,而是統一天下之後。

 現在的吳國再怎麽強勢,也只是在南方能夠橫行罷了,只要一天沒有統一天下,吳國就一天不能得到正統的名份。

 誰能在將來一統天下的北伐大戰中立下大功,誰才能一舉超過其他人,得到像李神福那樣以國公世襲的最終榮耀。

 在此之前,即便立下再大的功勞,楊渥也不可能再封一個世襲國公出來。

 九月中旬,吳國科舉大考落下帷幕,最終北方士子張延翰被欽定為這一屆的科舉狀元,常夢錫為榜眼,至於第三名探花危徳昭的身份卻是有些特別,此人乃是當年信州刺史危仔昌的長子,也就是危全諷的侄兒。

 危全諷當年統領江西聯軍與淮南為敵,結果在象牙潭一戰被周本打得大敗,危全諷本人也被俘虜;不過當年楊行密與孫儒大戰時,危全諷曾經提供過一些幫助,有次恩情在,危全諷一家最終也被保全下來。

 而危徳昭更是一心苦讀,希望走科舉之路出仕,最終倒是讓他得了探花之位。

 九月底,昭容徐氏誕下一個王子,被楊渥取名為楊煜。

 這個王子出生這天,剛好有人看到宮中有神光充盈產房,見者無不驚歎,以為神異。

 又有金陵棲霞寺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僧批言說,此子身份尊崇,將來貴不可言。

 楊渥聽聞後當即大喜,下令冊封徐氏為惠妃。

 徐氏的哥哥徐善更是因為提舉蘇州市舶司有功,被提拔為戶部侍郎,以代替年老致仕的前侍郎;同時楊渥更是親自登門,為徐家老夫人祝壽,並且冊封老夫人為南陽郡君。

 又有傳言說,太后史氏對剛出生的第三子楊煜極為喜愛,日夜帶在身邊,連對徐氏的態度都極為改觀。

 一時間,徐家聲威大漲,很快就成為金陵城中最為顯赫的富貴之家,連李承嗣、朱瑾等功勳老臣都對徐家另眼相看,不敢輕易得罪。

 那些中層的官吏更是紛紛前往徐府拉關系,至於那些下層官員,那更是連拉關系都沒有門路。

 這天,禦書房內,處理完公務後,楊渥起身在院子裡散步。

 “聽說那天孤去徐家祝壽之後,金陵城中的大戶人家無不以與徐家相交為榮,有這回事嗎?”閑走了幾步後,楊渥淡淡的向身後范遇問道。

 “是,臣的確聽說了。”

 楊渥點點頭,又問道:“那麽那些功勳老臣是什麽態度?”

 “這個……”范遇猶豫了一下,這才答道:“大王,據臣所知,那些功勳老臣對於徐家的態度倒是比較中立,沒有刻意與其來往,但也沒有與之交惡。”

 “保持中立?這也正常。”楊渥笑道:“對了,上次讓你去調查的那件事可有眉目了?”

 “啟稟大王,那件事據臣的調查,應該與徐家有關;據說在三王子出生前,就有徐家的心腹下人去了一趟棲霞寺。”范遇道。

 楊渥了然,隨即又問道:“那麽那些說在王宮上方看到了神光的人呢?這又是誰最先傳出來的?”

 “這個倒是難以查明。”

 “嗯,知道了。此事到此為止,你也不要再過問了。”楊渥點了點頭,對范遇囑咐道。

 自從徐氏誕下一王子後,他便意識到徐家必然會大造聲勢,好為將來爭奪太子之位做準備。

 因為他對徐氏太了解了,這不是一個安分的女人。

 不過他還是沒有想到,徐氏居然這麽快就出手了,在楊煜剛出生的時候,居然就有人聲稱看到了神光匯聚在產房之中。

 這種異像,自古就只有那些成就帝王之業的人才有;剛一流傳出來,便讓三王子楊煜的聲名大振。

 尤其是棲霞寺的主持居然會站出來為剛出生的楊煜批命,說其命格貴不可言,這是什麽意思?無非就是從小就開始造聲勢,為將來繼位做準備。

 可惜這一招或許用來迷惑史夫人很有用,而且真的起到了極大的效果,如今史夫人對楊煜極為喜愛,這就是棲霞寺那位德高望重的主持批命後帶來的影響。

 不過這種手段又如何瞞得過楊渥,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楊渥就派人去調查,雖然沒有什麽實際證據,但只要能證實徐家與棲霞寺有來往就行,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

 當然,即便是確定了這一切與徐家有關系,但楊渥也沒有任何表示,更沒有就此厭棄了徐家。

 畢竟一來他沒有實際證據,不可能就憑借自己的推測來處置徐家;二來就算有證據又如何?楊煜再怎麽說都是自己親兒子,總不能說就因為徐家打算爭奪皇儲位置,所以就現在把自己兒子給廢了吧?

 且不說那樣的話,史夫人等人必然會大怒,便是楊渥自己心中也過不去。

 此外,楊渥自己能夠成功繼承楊行密的位置,這固然是因為他作為長子,其他弟弟又年幼,使得他沒有競爭對手的緣故,但同樣是因為他那時候已經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能力。

 而現在的太子,雖然年紀還小,但看上去似乎沒什麽突出的地方;若是沒有改觀的話,將來只怕未必能安然繼承吳國。

 這樣一來,楊渥還不如提前培養一個備胎,一來可以用來磨礪太子,二來也能在將來作為一個備選,萬一太子實在不堪早就,自己也不至於無人可傳。

 當然,就目前來說,楊渥還是沒有換掉太子的打算;而且他對於徐氏的手段也頗為不喜。

 這才剛生下一個王子就打算和王后周夢潔打對台,那麽將來若是楊煜再有什麽突出的表現,那徐氏還不得上天去?

 唯一讓楊渥安心點的,就是徐氏的兄長徐善。

 雖然徐氏很能折騰,讓楊渥心生不喜,但徐善卻是一個不錯的人才。

 此人在提舉蘇州市舶司期間,不僅將市舶司的大小事務處理得妥妥帖帖,使得海關的收入連年增長,更為難得的是,此人還為人清廉正直,不貪不腐。

 作為市舶司的頭號大佬,在與那些大商人來往的過程中,若是他真的有貪腐之心,只要他隨便伸伸手,只怕徐家都能成為金陵城中的大富人家。

 不過按照楊渥派人調查的結果,此人倒是潔身自好,以節儉持家。

 若非如此,即便他是徐氏的兄長,即便徐氏剛剛生下了一個王子,楊渥也不可能將他提拔為戶部侍郎。

 “徐氏?嘿,且看著吧!”楊渥不以為意,返回書房繼續看文書去。

 不久,楊渥下令以前榜眼、徐溫養子徐知誥為新任蘇州市舶司提舉,以接替徐善之位。

 時光荏苒,秋去春來,轉眼半年多時間過去,如今已經是武義六年(913年)初。

 正月十二,北方梁國,朱友珪親自前往太廟祭祀;二十三日,朱友珪祭天,並且下令大赦天下,改元鳳歷。

 經過這大半年的統治,洛陽城中的局勢大致上平穩下來,雖然朝中大臣依舊不怎麽依附,但各地叛亂的局面已經得到了遏製。

 南方蔡州之亂,吳軍趁機出兵攻梁,梁軍雖然受到小挫,但最終擊退吳軍,並一舉奪回之前就不服梁國朝廷的蔡州,使梁國威勢有所恢復。

 而在另一條戰線上,李存勖親自領兵救援河中的冀王朱友謙,並且大敗梁軍。

 不過梁軍畢竟勢大, 最終朱友謙難以堅持,在晉軍的掩護下退出河中。

 此外,朱友珪又動用各種手段打擊地方上那些不服他的勢力,並且安插自己人;比如之前的徐州節度使就因為與吳軍交戰時“作戰不力”而被免職,換上了朱友珪的親信王殷。

 王殷此人原名蔣殷,早年喪父,隨母親至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家,王重盈見他可憐,便將其收為義子,並且改名為王殷。

 而王重盈的弟弟王重榮當年對朱溫有大恩,他在崛起之後,為了報恩而將王殷提拔為宣徽院副使。

 在此之後,王殷又在朱溫篡位稱帝的過程中立下大功,最終被提拔為宣徽使。

 這一次朱友珪登位後,王殷更是因為與朱友珪交好而被授予徐州節度使一職務。

 成功穩定了朝中大局,又在地方上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後,朱友珪漸漸志得意滿,開始行事恣意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