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古稱符離,因為位置顯要的緣故,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淮南為了奪取這裡,曾經多次興兵北上,尤其是三年以前的那一次,楊行密親自率領六萬大軍北伐,結果在宿州城下苦戰一月,最終因為糧草不繼而被迫退兵。
此時,在宿州之南四十裡地的蘄縣,楊渥將北伐大軍的指揮部設在了這裡。
正如淮南在面對梁軍南征時選擇了堅壁清野一般,這一次淮南軍北伐,梁軍同樣選擇了以堅壁清野的辦法對付淮南軍。
所以當楊渥率領大軍抵達蘄縣時,城中百姓基本上已經跑光了,糧食輜重也大批藏了起來。
對此楊渥並不在意,他與朱全忠不同的是,淮南軍掌握了水軍的優勢,所以後勤方面十分暢通,不必擔心被梁軍截斷。
唯一讓他頭痛的是,全部輜重都要從後方運輸的話,廣陵儲備的糧食到底能夠堅持多久。
“糧草輜重方面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屬下不久前剛剛收到了駱知祥的來信,他說今年收成極好,各地大獲豐收,尤其是佔城稻的逐漸推廣,使得糧食收成比往年多了許多。所以今年的秋稅應該能按時完成。”高勖笑著說道。
推廣佔城稻,這是他親自在抓的一件事,如今佔城稻收益明顯,這不僅是他的一件大功勞,更重要的是,因為佔城稻的推廣,將會為此而養活更多的百姓,這才是他最為看重的。
“殿下,這佔城稻經過這幾年的逐漸試種,基本上可以肯定它的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尤其是耐乾旱,生長期短的特點,對於增加糧食產量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屬下建議從明年起逐漸將佔城稻推廣到整個淮南各地!”
楊渥點點頭,如今看來推廣佔城稻的時機的確是成熟了,不僅驗證了它的適應性和優越性,讓淮南上下官員都心服口服,而且如今佔城稻的種子也足夠向各地推廣了。
“等這一仗打完,回到廣陵後,高先生寫一個奏章上來,孤讓大家討論一番,若是大家都覺得沒問題,那麽就開始推廣吧!”楊渥同樣帶著喜色說道。
接著,他又繼續問道:“如今廣陵那邊有什麽新的消息沒有?我父親的身體如何?”
楊行密雖然重新出來執掌淮南了,不過大部分事情,只要不是急需處理的,都會轉送到軍前來由楊渥處理,他隻負責處理那些緊急事物,這也是考慮到他的身體需要休養才這樣安排的。
“殿下放心,大王身體好得很!而且……”說到這,高勖臉色有些古怪的道:“而且殿下或許要不了多久又要多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了!”
楊渥有些哭笑不得,這算什麽?感情讓楊行密退下來後就整天造人去了。
不過只要老爺子喜歡,楊渥自然沒什麽意見。
“至於廣陵的大小事務嘛,倒是有一件需要殿下親自過問!”高勖接著道。
由於軍務繁忙,所以發到軍前的政務楊渥一般也是讓高勖總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將來楊渥開國的話,有資格擔任宰相或者首輔大臣的職務的,目前還只有高勖比較適合。
一來高勖資格足夠老,乃是和袁襲、戴友規一同投靠楊行密的;二來,高勖本來就擔任過很長時間的掌書記,淮南的大小事務他都處理過,而且最近又負責統兵司的事務,對軍務有一定了解;三來最近推廣佔城稻的事務已經為他攢足了功勞,讓他擔任首輔之職務是目前最合適的。
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文官裡面,周隱脾氣太直,殷文圭能力似乎有些不足,嚴可求資歷功勞都不夠,駱知祥和陳彥謙等人就更不行。
這樣一來,除非楊渥準備讓武將擔任首輔大臣,否則就只能讓高勖來。因此,這段時間楊渥逐步讓他接觸更多的政務,以為日後做準備。
“殿下,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海陵傳來消息,說是當地海堤年久失修,多處潰決,使得海潮倒灌、鹵水充斥,不僅淹沒了大量良田,而且毀壞了當地的鹽灶,所以當地官員上書請求重修捍海堰。”楊渥一聽當即引起了重視。
淮南如今的稅賦改成征收實物以後,現錢的來源就主要依靠鹽、和茶這兩項專賣。
而茶專賣且不說,光是鹽專賣,每年給淮南帶來的收入就達到一百多萬貫,佔到淮南每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每年一百多萬貫的收入還不是鹽利收入的最高峰,唐末天下大亂之前,淮南鹽利收入每年可以達到三百萬貫。
如今雖然因為天下戰亂,人口大量損失的緣故,導致食鹽收入減少了許多,不過按照楊渥的估計,江淮鹽場的收入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一個就是曬鹽法,如今的淮南使用的還是古老的煮鹽法,也就是將鹵水放在鍋內用火熬煮成鹽,這種辦法不僅產量少,而且成本極高,特別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一石鹽就要消耗木柴約四百斤左右。
再加上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為了保證各方利益而不斷加價,所以這個時代鹽價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帶來的問題就是很多百姓吃不起鹽,以及私鹽泛濫。
所以楊渥估計,若是能將煮鹽改成海水曬鹽,肯定能大幅度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從而減輕百姓負擔,增加鹽利收入。
第二點就是重修海堤,江淮鹽場瀕臨黃海之濱,如今的海堤還是一百多年前由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負責修建的,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經常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
若是能重新修築堤壩,解決海水倒灌的現象,不僅能大大造福當地百姓,還能減少鹽場的損失。
所以這兩點其實是楊渥很早就想去做的,只是一來各項事物繁忙,暫時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二來淮南之前因為戰事頻繁,財政年年吃緊,根本沒有多余的財物來重新修築堤壩。
更重要的是,整治鹽政,肯定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楊渥不想輕易去動。
但隨著錢鏐被消滅,淮南正式獲得一個穩固後方,財政上也有了一定的盈余,尤其是這次大勝,讓他威望大增,有了足夠的信心去觸及鹽政這種事務了。
當然,革新鹽政不可能這麽草率的進行,怎麽說也要等他回到廣陵後再找時機動手。
至於現在,還是先把重新修築海堤的事情處理好。
所以聽了高勖的話後,楊渥當即詢問道:“上書之人是誰?他的奏章呢?拿來給孤看看!”
高勖連忙道:“上奏章的是海安縣縣令楊信,也就是殿下您的那位族兄。他的奏章就在這裡,殿下請過目!”
“是他?”楊渥頓時更加來興趣了。
如今隨著他漸漸掌握淮南大權,而楊行密卻一天天老去,他的幾個弟弟都還年幼,短期內都指望不上,所以到時候楊家本家的勢力就顯得太單薄了。
若是此人真能關注實務,真心實意的做事情,再加上能力不壞的話,楊渥倒是可以迅速將他提拔起來,以作為楊家的助力。
楊渥當即將奏章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
奏章中,楊信簡明扼要的介紹了這次海水倒灌的情況,然後詳細說明了修築新的海堤的必要性;最後他又大致估計了修築海堤需要的花費和時間。
總的來說,奏章的內容比較詳實,調理也很清晰,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似乎把修築海堤的難度看得太簡單了,提出來的花費和時間按照楊渥的估計應該遠遠不夠。
不過這些細節問題卻不是現在要追究的,最重要的是,楊渥從這份奏章裡面看到了一個想做事,而且有一定能力的年輕官員,這樣的人才是楊渥最需要的。
再加上,經過楊渥的觀察,他發現楊信的人品同樣很不錯,並非一朝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所以楊渥對於培養此人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他打算將修築海堤的重任就交給此人來辦。
只是,整個海堤按照楊渥的估計至少會有近六百裡長,而且還要經過揚州、楚州、海州三州之地,這麽大的工程如果就靠楊信這個剛剛科舉出來才一年時間的年輕人,未免又有些不放心。
所以楊渥向高勗問道:“高先生,修築海堤的事情,孤認為很有必要去做。孤有意將此事交給楊信來辦,不過又擔心他年輕辦不好此事,想找個人來協助他,不知高先生可有什麽好人選沒有?”
高勗想了想後答道:“若是要找一人來協助辦理此事,屬下覺得有一人正好合適,只是此人目前並無官身!”
“哦,不知是何人?”
“此人名叫黃訥,蘇州人,乃是漣水巡撫劉威之幕僚,沉穩幹練,精通庶務,據說劉巡撫的很多事物都是他在幫忙打理,若是殿下以此人來協助楊縣令的話,一定不會出什麽亂子!”
“黃訥?”楊渥點點頭,當即命人去楚州征辟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