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國江山》第287章軍號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募兵兩萬人,對目前的淮南來說剛好財政承受范圍之內,同時又能緩減可能遇到的機動兵力不足的情況,是如今最適合的選擇。

 不過做出擴軍的決定容易,但選定相應的都督,楊渥卻有些頭痛起來。

 當初台濛病逝的時候,是由老將張訓接替的;李神福升官為樞密使時,他的職務由劉存接替;楊渥辭掉的都督職務則由秦裴擔任。

 然而新的都督卻不好確定,因為如今淮南有這個資格擔任都督的將領雖然不少,但每個單獨拿出來又似乎差了一點。

 比如柴再用和呂師周,這兩人的能力楊渥是知道的,都是歷史上功勞比較顯著的將領,然而他們目前在淮南軍中的資歷和功勞都還有些不夠,加上楊渥在現實中都沒有和他們見過面,對他們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確定,自然不能隨意提拔這兩人。

 而劉信和王綰二人的資歷是足夠了,但他們的功勞卻顯得有些不足,至少他們還沒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勞。

 至於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說了,各方面都還差得遠,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經夠快了,若是繼續這麽下去,難保其他將領不會有怨言。

 所以將幾個有資格擔任都督的將領想了一遍後,楊渥還是無法做出決斷。

 “李將軍,你是樞密使,我淮南軍的人事安排你們樞密院也必須提出建議。這都督的人選,你可有什麽想法?”楊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詢起來。

 這一年來,隨著楊渥辭去樞密使的職務,開始由李神福擔任,樞密院的各項制度和職權也逐漸走向正軌。

 按照楊渥制定的規矩,以後樞密院常設樞密使和左右樞密副使,樞密使必須由武將擔任,而兩個樞密副使則分別由文官和武將擔任。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文武相互製衡,避免樞密院被武將徹底把持,出現武將獨大的局面;而隻用一個文官擔任樞密副使,其原因則是避免不懂軍務的文官亂來。

 如今的樞密副使嚴可求畢竟還算懂軍務的,讓他擔任副使不會出什麽問題;但楊渥可不能保證以後的文官不會逐漸凌駕到武將之上,進而連樞密院這個最高軍事機構都被文官把持。

 楊渥雖然主張“以文製武”,但這個以文製武是用文官來製衡武將,而不是用文官來指揮武將。若是出現像宋朝、明朝那種文官徹底凌駕在武將之上,甚至連出征的大軍都是用不懂軍務的文官來統領的話,這樣的軍隊不打敗仗才怪。

 此外,為了避免樞密使權利過大,楊渥又規定樞密使和樞密副使都不得親自領兵;而作為補償,樞密院的職權卻得到極大的提升,如今已經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軍事機構。

 各種軍事部署,軍隊調動,將領安排等,都必須經過樞密院的確認才可以實行,若是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向樞密院匯報的,也必須在事後做匯報。這樣一來,樞密院對軍隊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啟稟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規定,樞密院雖然要對將領人事安排提供建議,但那只是針對中層將領;而一軍的都督人選,事關重大,末將不敢建言,還請殿下獨斷!”李神福站出來躬身道,卻是不願表態。

 楊渥暗自搖頭,這個李神福就是太過謹小慎微了,連個建議都不肯提出,一心隻想著避嫌。

 當然楊渥也能夠理解他,畢竟如今淮南正是新舊交替之際,他作為淮南的功勳老臣,如今又處在樞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兒子更是楊渥親軍的五個指揮使之一,他自然會擔心引來楊渥的猜忌,所以表現得謹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楊渥又向其他將領詢問:“嚴先生,朱將軍,你二位都是樞密副使,這將領人選你們有什麽建議嗎?”

 “此事還請殿下自行決斷,請恕屬下不敢置喙。”嚴可求和朱瑾二人對視一眼,連忙答道。

 沒辦法,連李神福都說了讓楊渥自己決定,他們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況,他們此時不管提出讓誰出任這個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幾個有希望擔任都督的將領,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他們自然不願做。

 楊渥皺了皺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卻見這幾個剛才還非常活躍的將領此時卻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顯然也不打算開口。

 無奈之下,楊渥最後決定提拔李簡來擔任這個新的都督,至於原因嘛,因為他不管是能力、資歷還是功勞,雖然都不突出,但卻很平衡,讓他擔任都督相對來說是目前最好的。

 這樣一來,淮南軍的機動兵力也將正式提升到七個軍十四萬人。

 而在七個軍的分布上,則保持李承嗣、張訓的兩個軍駐守在北方防線以防備朱全忠南下;王茂章的一個軍駐守在南方的宣州,以防備鍾傳和王審知兩大藩鎮;而劉存的一個軍則駐守在鄂州,作為淮南的西方防線;剩下的三個軍則留守廣陵。

 如此內外相互製衡,不僅能保證三條防線的守備力量充足,同時也能保證廣陵有足夠機動兵力來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確定了新建一軍後,楊渥趁此機會又下令給七個軍賜予軍號。

 當初剛剛將全軍整編成六個軍的時候,朝廷雖然已經很落魄了,但畢竟還有一些權威在,而且那時候是楊行密當權,所以楊渥沒有給各軍賜正式軍號。

 而如果用類似“黃頭軍”、“銀槍都”的名號,既顯得又不夠響亮,又感覺有些混亂,所以那時乾脆就擱置下來了。

 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先是天子李曄被朱全忠所殺;接著李曄的諸多皇子也在今年四月被朱全忠殺光了;然後又是六月份的白馬驛之禍,那些朝廷重臣也被朱全忠殺得差不多了。

 到了此時,朝廷的權威已經喪失殆盡,再加上有朱全忠這個“天下第一逆賊”在前面頂著,楊渥即便跟在後面做點僭越的事情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所以這一次楊渥便下令給七軍賜名,其中北方的兩個軍分別命名為左右武驤軍;鄂州和宣州的兩軍分別命名為左右騰驤軍;駐守在廣陵的三軍則分別命名為鎮武軍和鎮國軍和天武軍。

 當然,在取這些軍號的時候楊渥還是避開了像“羽林軍”、“虎賁軍”、“神策軍”等那些明顯是天子親軍的稱號,畢竟如今楊渥都還沒建國,用那些名號還是太早了,也太過顯眼了,只怕連楊行密都有可能跳出來反對。

 而楊渥的親軍也被賜予了名號,稱為“控鶴軍”,這個名字卻是本朝就有的天子親軍,歷史上也是後周、北宋的親軍番號之一。

 此外,楊渥又將騎兵單獨成立一軍,名為驍騎軍,以史儼為都督,侯瓚為副都督。

 騎兵的威力在這幾年的多次戰爭中已經顯露無余,即便是江南河流多,極大的限制了騎兵威力的發揮,但淮南騎兵這幾年依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當初平定田頵、安仁義之亂時,楊渥就憑借騎兵的強大機動力和攻擊力,多次擊敗和消滅敵軍,為平叛的勝利立下巨大的功勞。

 而消滅錢鏐的戰爭中,史儼和侯瓚二人率領的騎兵更是起了關鍵作用。

 在德清城北的那場夜戰中,若不是二人率領的騎兵的突然殺到,一舉擊潰了錢鏐軍的主力,接著又不斷展開襲擾和追殺,說不定楊渥的主力還沒趕到錢鏐就安然逃回杭州了。那樣的話,對錢鏐的戰爭肯定不是如今這種結局,說不定直到現在淮南軍還在和錢鏐爭奪江南各州。

 所以經過這麽多次戰鬥後,淮南諸將自然高度重視騎兵的建設。

 可惜的是,雖然楊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馬匹,但如今淮南依舊嚴重缺馬。

 新成立的驍騎軍目前只有三千騎兵,而整個淮南的騎兵也只有五千。更重要的是這五千騎兵中,淮南軍的騎兵主要來自當初隨李承嗣、史儼一同南下的那三千沙陀精騎。

 這麽多年和這麽多次戰鬥過去, 如今許多馬匹都存在年齡過大或者受傷的問題,這也就是淮南嚴重缺馬才將這些有問題的馬留下來湊合。

 好在淮南雖然缺馬,但南方的地形更適合步兵和水軍作戰,而且淮南在南方的敵人裡面,像錢鏐、鍾傳、馬殷等勢力比淮南更加缺馬,所以淮南軍在南方才能輕易稱雄。

 但北方的地形卻更加適合騎兵發揮,不管是李克用還是朱全忠、劉仁恭等勢力,他們都有相當規模的騎兵。

 尤其是晉王李克用,他本來就是沙陀族的首領,又地處最北方,騎兵的數量和質量比朱全忠的都要高了許多。歷史上李存勖與後梁交戰,在一次次重大戰役中,他麾下的數萬精銳騎兵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將來若是淮南軍北伐,需要到北方去與梁軍甚至是晉軍交戰時,缺乏騎兵就可能成為一個致命的問題。

 所以在成立驍騎軍的同時,如何獲得充足的馬匹就成了楊渥急需解決的問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