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引舒修和入局,讓他深信不疑呢?
除了他和大舅舅的演戲之外,清紙這個內鬼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紙是個心思如發的人,時常會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他這種性子想得很多,想得越多的人,越容易將他的一舉一動都結合起來,而後加上自己的猜測。
在跟大舅舅演戲的時候,他就很注意的控制著表情,無論是神情還是肢體的動作,他都事先在屋子裡演練過好幾次,當在清紙面前做出來的時候,一下子就讓清紙誤會了。
清紙跟在他身邊很多年了,對他的神情和舉動其實都很熟悉,只要不是他特意做出來誤導清紙的話,十有*清紙是能將他的心思給猜得*不離十的。
這也是舒修和放心的將清紙放在他身邊的緣故。
清紙揣摩他的心思很厲害,不過若是他故意做出來誤導清紙,好讓清紙上當的呢?
有心算無心,從他故意誤導清紙起,清紙就被他牽著鼻子走了。
舒修和上不上鉤,只看清紙其後的舉動。果然,當他帶著清墨和清紙從嶽重樓裡回府之後,清紙就找了借口不見了人,那時他就知道,清紙肯定是去跟舒修和通風報信了。
也對,這件事如果是真的,可是一件震撼大夏的事,若是真的能找到青龍祥瑞,升官發爵真的不在話下。
他隻所以要用商始皇那個傳說,看中的就是舒修和根本無法拒絕的心。
正值陛下聖壽,只要有這個機會能進宮中給陛下賀壽的人,都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寧可信其有,萬一真的有呢?
錯過了豈不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再說,舒修和的靠山已經倒下了,他想繼續往上一步,只能重新找一個比梅尚書更厲害的靠山,相較於重新找一個靠山,自己得到這個位極人臣的機會,不是來的更好?
很多時候,人就毀在這個貪字。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舒修和會忍得住心中的魔鬼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能忍受得住誘惑,又怎會毒害發妻,繼而迎娶梅氏進門?
舒鴻煊把舒修和的性子算得很準,最關鍵的是,舒修和還正值落魄,這個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
果不其然,當天下午舒修和就用祖地做借口,帶著人往壽春縣的方向而去。
第二步,引舒修和上鉤入局,也已經完成了。
只剩下最後的一步了,這一步也是整個局裡面,最關鍵的一步——在雷雨天氣裡,將舒修和引到他專門為他留著的埋骨之地而去。
阿奇是他的人,而阿奇能冒著生命危險來完成這件事,那是因為當初舒妍玉在大相寺出了事情之後,舒修和處理了一批的丫環,這些丫環裡面,有一個是阿奇心愛的女人,兩人已經準備讓父母跟梅氏提一嘴,等梅氏放行之後,阿奇的父母就會去那丫環的家中提親。
不過那丫環命薄,沒有等到阿奇娶她的那一刻就命喪黃泉,兩人的事很隱秘,就是各自的父母也不甚清楚,府裡自然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兩人的關系。阿奇多方隱秘的查探,被他發現,他讓人隱晦的透露了一點信息給阿奇,阿奇自己查到了心愛之人香消玉殞的真相。
後來阿奇沒有哭,也沒有大醉一場,只是從那以後,他就對舒修和的舉動密切關注起來,更甚者還把父母準備給他提的親事給強硬的拒絕了。
從那時起,他就對阿奇開始了觀察,花了一年的時間,他才確定阿奇此人可用,在感歎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時候,阿奇也順利的做了他的內應。
而他交給阿奇的任務,就是把舒修和的步伐拖延到壽春縣那個打雷的天氣。
等到了雷雨天氣,讓舒修和去到那個三根銀柱子的中間,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他記得當初將這個任務交給阿奇的時候,很直白的對他說,這個任務有危險,很有可能會身死,問阿奇怕不怕,如果怕的話,他不會勉強。
當時阿奇沉默了好一會兒,半響才道:“大少爺,我不怕,就當是我為歡兒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那聲音裡艱澀無比,舒鴻煊無言的拍了拍阿奇的肩膀,能為一個死去的女人甘願冒險,看來真的是很愛她。
只要阿奇將他交代的任務完成,能趁著打雷之前就引舒修和到那個銀柱子中間,其他的一切,就是交給老天爺了。
他做了很多的準備,如果辛苦找的打雷地形沒有用,如果那三根銀柱子引雷沒有用,如果舒修和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僥幸生還
沒關系,那不過是老天爺闔眼打了個盹,沒有執行天道有償而已,這世間的惡人如此多,全都寄望老天爺來還一個公道,想來老天爺也忙不過來。
他所做的一切若是能一一實現最好,畢竟還關聯著後面的另一個局,如果這個局實在無法得償心願,那他還做了另一手的準備,這個準備即便是阿奇也不知道的——那五百私兵早就將舒修和的一舉一動都監視著,倘若舒修和平安從那空曠之地走了出來,這五百人的屠刀將會斬斷舒修和最後的生機。
既然他決定出手對付舒修和,自然不會允許自己失敗,無論怎樣,舒修和都無法從壽春縣裡活著回來了。
所幸,這一次老天爺終究是沒有打盹,更所幸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不缺,樣樣都佔了,而舒修和也得到了自己應有的懲罰。
“哈哈”舒鴻煊喉嚨裡發出一陣低沉的笑聲,這笑聲中帶著一股淋漓的暢快,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更惹得他想要高歌一曲,放聲縱橫。
看著紙條上的字,那笑聲逐漸消失,“天打雷劈!劈得好呀!真是劈得太好了!這個公道很好,真真是很好!”
從嘴裡吐出這番話,舒鴻煊又住了嘴,半響之後,將字條放在火燭上點燃,看著灰燼飄在空中,逐漸滾落在地,他無甚表情的低聲說了一句,“這就叫,作惡之人自有天收。”
()( 華錦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