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並虎》第693章 鹿門學子在雒陽
聽到司馬徽的話語,徐晃和李儒也是一愣,不禁問道:“司馬先生,為何如此說?”

司馬徽當即解釋道:“如今我們鹿門的師生,對雒陽城的重建十分好奇,想來不在雒陽城留個半月、二十天,恐怕大家都舍不得離開。”

對此,徐晃和李儒也沒什麽辦法,他們總不可能把鹿門師生全部綁出雒陽城帶走吧?

於是,二人只能暫時留在雒陽城,等鹿門師生對雒陽的興趣減淡之後,再護送鹿門師生北上晉陽城。

此時,司馬徽帶來的三十多個鹿門師生,全部都在雒陽城內外四周遊蕩觀察,探尋著雒陽城重建過程中的秘密。

對於這些鹿門師生而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來沒有來過這個大漢舊都雒陽城。

不過,雒陽城被董卓軍焚毀的慘事,這些鹿門師生卻都是全部聽說過的。

因此,在來到雒陽城之前,這幫鹿門師生還以為雒陽城依舊是焦土一片。

可來到雒陽城之後,鹿門師生才發現,那個本該斷壁殘垣、焦土遍地的雒陽城,居然已經重建成一個和荊州襄陽城差不多的城池了。

這種翻天覆地的重建速度,令鹿門書院感到驚詫的同時,卻也感到無比的敬佩,以至於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便才會如此按捺不住地探究雒陽城,想找到雒陽城如此迅速恢復元氣的秘密。

而這深入探究雒陽城之後,鹿門學子卻發現了一些更多令人驚奇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卻都是鹿門師生見都沒見過的。

……

首先是雒陽城施行的法律制度,已經和當世通行的漢律大相徑庭,其管轄范圍上分成了兩大體系。

一個體系為公法,包括《刑律》、《官吏律》、《環境自然律》、《訴訟律》和《憲法》;另一個體系為私法,包括《民商律》、《經濟律》、《婚姻家庭律》。

兩個體系的法律中,公法規范的是官府內部間、官府和民眾間的法律規定,私法規范的是民眾和民眾間的的法律規定。

所有的發條總計千余條,可謂是從方方面面都有限定和管制,可謂是極為嚴格。

但是,這些法律雖然十分嚴格,但是卻並非嚴苛,法律規范中除了基本的底線原則之外,其規范內容並無任何苛刻之意,是正常人都能夠輕易做到的范圍。

而為了展現出法律的作用,丁靖在各個城池都設立了地方審訊院,這些審訊院獨立於行政衙門而施行司法之職,專門解決各種官府和民間的違法亂紀現象。

正是這一套寬容而又嚴格的法律存在,令丁靖之下的官府和民眾,皆能夠穩定而迅速的發展富強。

此時,鹿門書院的一個名為馬良的學子,則坐在雒陽城審訊院中的陪聽席上,在此旁聽一件關於繼承歸屬的案子。

根據官府置辦的《婚姻家庭法》,除了有明確公認的遺囑之外,一個人身死之後,他的個人財產將被配偶和子女平均繼承。

無論是正室、側室,還是妾室,無論是長子、次子,還是女兒,只要有婚配認證和直系血緣的,都有明確的繼承權。

對於這種偏離宗法嫡長子繼承製的繼承規定,馬良一開始是感到極為震驚的,他甚至一度以為這種繼承制度是在開玩笑的。

可在旁聽審訊院按照法規審理了一個繼承案之後,馬良才知道這一切並不是在開玩笑,它們全都是真實的法規。

對於這些新奇而不同的法規,馬良一時間不能判定他的好壞,他只能推測這個法規的存在,對一個大世家的延續是不利的,他會讓一個經過幾百上千年積累的大世家,

在兩三代之內就化作普通家族,比《推恩令》還要恐怖狠厲。因此,這也讓馬良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河北的世家大族們,到底是為何如此屈服於丁靖,以至於丁靖能讓這樣的法律遍行河北。

其實,馬良的疑惑是有答案的,因為在丁靖置辦的法律中,有一部名為《經濟律》的法律。

在《經濟律》中,有這樣一條規定,那就是世家大族的資產,可以統合籌計到一起,向官府登記申請成為一種名為“公司”的東西,這公司中有一個名為股份的制度。

通過股份這件東西的存在,一個大家族可以化作一個大公司,而大家族的成員便通過執掌公司的股份來獲取紅利,以此避免了被強製分割繼承的後果, 而大家族的族長,也隨之變成了名為“董事長”的職務。

當然,這個法律只是給了一些比較團結的世家一個防止被分裂的辦法,對於一些內部矛盾嚴重的家族,卻是沒什麽實質性效果的。

其實,隨著丁靖對商業和製造業的重視,各大目光深遠的世家,已經將家族經營的重心,從土地潛移默化到了商貿和製造上。

這樣的經營模式,其實更加符合《經濟法》的內容,對於一個大家族的轉型和延續,反而更加有利,這也是河北世家對《婚姻家庭法》的反抗烈度並不高的原因之一。

……

除了審訊院中旁聽的馬良之外,在洛陽城北郊的徐庶、龐統、諸葛亮等人,卻是同樣驚奇不已。

洛陽城北郊全是一片適合耕種的土地,如今這大片土地上,早已經種滿了各種糧食作物,幾乎每一塊耕種土地都被利用了起來,連一個角落都沒有遺漏。

而最令這幫鹿門學子驚奇的,還是雒陽城北郊的水利體系。

整個雒陽北郊,可謂是阡陌縱橫、水網密布,每一塊農田的劃分、每一個水道的排列,全部都是錯落有致、計算精準,令人觀之以後,好似進入了一副規整的畫中一般。

此外,農田上農夫所用的各種耕種器具,以及灌溉水道旁的各種水利器具,更是讓這幫鹿門學子歎為觀止。

“孔明,你說那些都是什麽東西?怎麽和我大漢通行的農具完全不同啊?莫非是什麽殺敵利器?”

此時,徐庶怎舌地指著灌溉水道旁的一個高大輪盤,極為驚詫地大叫道,以為那是什麽戰爭利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