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並虎》第194章 狐奴山
?漁陽郡,南六十裡,平谷城。
平谷城的駐軍司馬楊夏,自三日之前,便發現有無數難民殘戶,不停的向平谷城聚集,這些難民拖家帶口、哀嚎不止,其中還有一些人身負刀箭傷勢,顯然是遭到兵禍殃及。
楊夏知道,最近漁陽各地皆有烏丸軍肆掠,不少村鎮已經遭了秧,他本以為如此兵況,漁陽城和右北平城的將軍們,必定不會放任不管。
因此楊夏便按照昔年胡人南掠的情況,每日緊守城池避戰,只等公孫軍主力驅逐打退烏丸軍的來犯。
在楊夏的記憶裡,自從他從軍之後,自從公孫瓚來到幽州之後,烏丸人膽敢犯境幽州,就必遭到公孫瓚等白馬義從的雷霆反擊,並且公孫瓚還會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令烏丸軍付出更多的代價。
因此,雖然知道烏丸軍已經侵犯進入漁陽境內,然而楊夏卻是一點也不擔心,他知道烏丸軍囂張不了多久,就一定會被公孫瓚領軍殺退,屆時兵禍消去,這幫聚來的難民,自會各自返回原地,恢復農耕日常。
但是讓楊夏沒有想到的是,他等待了接近十日,依舊不見往平谷城聚集的難民,有任何減少的態勢,甚至在平谷城附近十數裡的地方,已經有不少烏丸軍斥候前來窺探,意圖不軌。
楊夏知道,這次情況可能不同了,烏丸軍遲遲不見退意,反而愈發增多、南下更深,顯然是公孫軍並未擊退此次烏丸軍的來犯。
雖然楊夏依舊想不通為何會是如此?為何與自己預料的不同?難道是白馬義從敗了?
楊夏胡思亂想著,可平谷城外的情況,也容不得他多想了,只因為城外聚攏的難民數量,已經超過兩萬人了,而平谷只是一座小城,城中人口不過七八千,倉儲糧食根本不夠賑濟城外的難民,若要維持城內城外的糧食補給,就必須前往郡治漁陽求糧。
只是,城外的烏丸軍斥候遊騎不少,顯然在平谷附近,就有一支人數眾多的烏丸軍,若是漁陽供給糧草,想要運回平谷,也絕非易事。
如今平谷城內只有守軍兩千,且多是耕卒,並非全是常規正軍戰兵,這樣的守軍用來維持城內秩序,看守防護城牆,興許還有點戰力,可到了野外戰鬥,那就是和烏合之眾沒什麽區別了,戰鬥力根本無法保證。
除了城外烏丸軍雖是可能造成的威脅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楊夏也不敢保證前往漁陽求糧,是否會有效果。如今兵荒馬亂的,從黃巾之亂,到入冀之戰,再到不久前的幽州內戰,連續數年的戰亂不斷,幽州這塊貧瘠之地,早就被搜刮的接近見骨,別說平谷這等小城的官倉都幾乎見底,就連漁陽、薊城、右北平這等幽州大城,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即便如此,楊夏也不可能放棄,他不可能關閉城門停止賑濟,放任城外的難民自生自滅,那樣的事情,他做不出來。
因此,楊夏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就是領軍佔領狐奴山,以此山為依據,便可以肅清平谷至漁陽的道路,保證二城沿途道路的安全。
只要保證了這條道路的安全,無論是漁陽運糧至平谷,還是平谷分流難民去漁陽,都絕對是穩妥。
因此,楊夏立刻派人將攻佔狐奴山的事情通報漁陽,可漁陽此時也處於焦頭爛額之中,鄒丹調走過半兵力和糧草前往救援右北平,留給漁陽的都是一幫老弱萎靡之軍,所幸漁陽城中的輜重糧草還有不少,雖是已經有不少流民難民聚攏在漁陽城外,

卻還能再支持數萬人食用個把月。
如今漁陽自守維穩尚是不足,又何有兵力再來佔據狐奴城呢?
得知此況後,楊夏自己也驚訝萬分,並且他也知道了右北平城此時也是情況危急,否則漁陽不可能抽調兵力去支援右北平。
既然漁陽不能派兵佔據狐奴山,那為了保證二城通道暢通安定的話,也就只有他楊夏自己領軍去佔據狐奴山了。
平谷城守軍只有兩千,楊夏留下五百人交給縣丞留在城中,他自己則親自引著剩余的一千五百人,穿甲備齊後便立即出城,朝著狐奴山而去。
令楊夏想不到的是,當他帶人趕到狐奴山的時候,狐奴山竟然已經被烏丸軍給佔據了。
而這支烏丸軍佔據狐奴山的目的也簡單,和楊夏的想法相同,就是要控制這條平谷和漁陽的連接道路,切斷二城的相互協助援護。以此保證在漁陽境內的烏丸軍,可以肆意掠奪各個村鎮鄉裡,避免各城內的漢軍出城襲擾救援。
此時,楊夏看著狐奴山上軍騎漫布,營帳聚集,估算了山上兵馬,最少也有兩千人,而就憑著楊夏此時手底下的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奪狐奴山。
如此情況,楊夏也是無奈萬分,雞蛋碰石頭的事情,他沒有勇氣去幹,識時務的他選擇了撤退,打算等回到平谷城後,再想應對策略。
可是楊夏想撤走,卻沒那麽容易,自從楊夏靠近狐奴山之時,狐奴山周圍的烏丸軍斥候遊騎,就已經發現了他們,並且將此事回稟到了狐奴山上。
狐奴山上的烏丸軍,見到楊夏想要領軍撤走,便立即傾兵下山,向著楊夏之軍而來。
烏丸軍騎兵眾多,速度極快,而楊夏之軍本就是平谷小城的守軍,軍中多是步卒,行動不如騎軍。
因此,烏丸軍不刻就追上了楊夏之軍,並且毫無猶豫的向著楊夏軍衝鋒殺來,聲勢浩蕩,似乎要將楊夏軍全部趕盡殺絕。
楊夏從軍多年,昔年也曾是精軍悍卒,也立下不少戰功,才晉升有了今日的守軍司馬之職。
因此,楊夏的領兵識勢之能,還是有些不錯的。
見到烏丸軍衝鋒殺來,楊夏軍之卒雖是大多慌亂,而楊夏本人確實鎮定無比,他知道自軍想走沒那麽容易,此時一味的撤退逃跑,隻可能被烏丸軍肆意衝殺屠戮。
他知道,此時唯有列陣防禦,先阻擋住烏丸騎軍的衝鋒,令烏丸騎軍忌憚自憂,挫敗烏丸軍氣勢之後,他們才有機會撤退而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