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並虎》第22章 曹操矯詔
  最令丁靖高興的是羌胡族的態度,有了張繡與白蘭的通婚之情,在加上並州與羌胡共禦匈奴之誼,羌胡與並州的關系直線上升,彼此可謂熱誠無比。

  並州人少,資源人口等都不如其他地方,而上黨郡又不歸丁靖統治。如此之下,丁靖便打起了羌胡人的主意,羌胡人有數十萬,多生活在河南地。而河南地條件艱苦,部族發展不易,丁靖便有了收服羌胡於其治下的打算,允許羌胡進入並州定居。

  可羌胡人開始是拒絕的,明言的緣由是追尋自由,其實是害怕血統不同而被漢人欺壓,不願受漢人管制,對此丁靖也理出規矩,套用了後世的辦法,提出區域自治的策略。

  丁靖特將西河郡劃出,設置自治區,交給羌胡人治理,羌胡人可自由選擇在西河郡定局或者遊牧,只需要每年交予丁靖一些名義上的賦稅就行。除此之外,丁靖對羌胡唯一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西河郡內的羌胡軍隊只能最多保持在五千人。

  如果有多余的羌胡男兒想要從軍,可以前往太原入伍,加入丁靖的麾下,待遇與其他漢家士卒相同。

  丁靖的民族自治政策遞交給羌胡後,各羌胡族部爭論不一,有不信任的,有叵測的,有想要嘗試的。

  最後羌胡各部族商議後,三十六羌決定將部分族人遷入並州,留下一部人繼續在河南地以防萬一。最後羌胡與丁靖共同推舉燒何羌族長葉柯羅羅為西河郡郡守,統一管理西河郡羌族民事、軍事,若有不可解決的紛爭,則交予晉陽丁靖處,到時候丁靖可代為提出解決建議。

  解決了羌胡問題後,丁靖已無任何外憂,一心將精力放置在內事之上。

  自從丁靖擊退匈奴後,前來丁靖麾下從軍效力的青壯絡繹不絕,如今丁靖麾下馬步軍共兩萬四千人,其中漢家軍士一萬四千人,羌胡軍一萬人。

  羌胡軍自是交予張繡統領不說,漢家軍則分為三部,五千交予高順統領,韓猛為副將。且高順五千軍士乃是由樓煩殘軍為骨乾構造,其軍隊氣勢最猛,有吞雲食天之勢,丁靖為這支軍隊命名為“陷陣軍”,意味攻陷敵人軍陣的軍隊。

  另外兩部則是徐晃統領五千人,尹楷為副將,剩余的四千人由丁靖親領,曹性為副將。因為雁門一戰,曹性重傷,半年內不可下地,職務暫時由郝昭代領。

  軍中事務自是每日操練不綴,於此不提,不過這每日政務就令丁靖頗費精力了。

  因為丁重曾和羌胡人打過交道,這與羌胡有關的政務,丁靖基本都交給丁重處理。除此之外,其他的民事政務就必須丁靖自己來處理了,並州貧瘠,讀書識字的更是少之又少,丁靖治下雖有不少小吏,卻沒有一個能臣。

  而丁靖又是初理並州,又因為匈奴已退,州內每日建設事務不止,因此丁靖每天都要處理事務到半夜才能入睡,而第二天他的桌案上,又將是慢慢的案牘需要他處理,如此日子周而複始,直到過去兩個月才算稍微緩解。

  “公子,已是二更時分了,老夫人讓您早早歇息。”一丫鬟走入丁靖書房輕聲說道。

  此時丁靖正在書房內挑燈夜戰,桌案上的案牘還有小堆未處理,令其躁動不行。丁靖停下手中事務,看向門口丫鬟,眼中熠熠生輝,丫鬟的燕語入耳令他如沐春風。

  這丫鬟不是別人,正是任大的孫女任紅昌,丁靖想不到之前所見的那個瘦瘦小小的髒小孩,洗漱打扮一番,船上新衣服後竟然會如此美麗動人。

  任紅昌雖才十一歲,卻已經是頗有國色之資,一頭烏雲秀發,臉上眉黛婉轉,秋波瑩唇,既妖嬈而又清純。如此小的年紀,就已然令丁靖心中波濤四起,想要將其立刻擁有。

  不過丁靖畢竟特種兵出身,自製力驚人,雖然驚詫任紅昌的美妙,不過他知曉任紅昌年齡尚小,心中雖有欲望,卻也不能行那禽獸之舉。

  “過來為吾捶捶肩,這裡馬上就要弄完了。”

  丁靖對著任紅昌說道,任紅昌連忙臻首,快步走到丁靖身後,小手輕捶,緩解著丁靖身體上的疲勞。

  ……

  在丁靖擊退匈奴軍之後兩月,洛陽城內亦發生一件大事,深受董卓信任的曹操竟然突然背叛,借獻刀的名義刺殺董卓。

  不過此次刺殺卻已失敗告終,曹操也因此在洛陽停留不得,星夜逃出洛陽,連夜逃到陳留,散盡家資,招募討董義兵。並且向天下各地廣發矯詔,邀請天下諸侯前來會盟,共討漢賊董卓。

  曹操寫下討董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公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上黨太守張揚也收到了曹操的矯詔、檄文,立即起兵呼應,並派遣人員通知丁靖,讓丁靖也一齊前往討董。

  這張揚之所以如此果斷的響應曹操的號召,並非是因為他真的關心漢室,而是因為他原本是河內太守,卻被董卓換為上黨太守。 上黨與河內雖然都是同級別的大郡,但是河內處於司隸中原,富庶程度根本不是上黨能比的。董卓的舉動無疑令張揚懷恨在心,這才果決起兵響應。

  丁靖收到張揚來信後,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知道群雄討董的事件乃是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事之一,此次前往會盟的無不是今後割據一方的群雄。

  丁靖知道在這個時代,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除了真材實料之外,還需要名望和盟友。名望這種東西是吸引人才投效最快的東西,如果能在群雄討董之中一展崢嶸的話,毫無疑問會讓丁靖的名聲傳揚出去,屆時必定令天下人才看重他、投靠他。

  除此之外,這群雄討董裡也匯聚了當今最豪傑的英才,如曹操、孫堅、袁紹等出名者,又如劉備、關羽、張飛等還未揚名者,這些他曾經只是在歷史書和故事書才看到的名字,丁靖豈能沒有一窺真容本尊的欲望。

  最令丁靖必須前往的緣由就是,他與董卓不止是公仇,還有不共戴天的私仇。為了他那倒霉的父親丁原,丁靖也有必須出兵的理由,否則與世俗情義相背。

  考慮到這些,丁靖立刻點齊大軍前往上黨與張揚匯合,共同朝會盟之地而去。

  此次丁靖前往會盟,並未帶大軍傾巢而出,而是將羌族軍盡數留在並州,隻帶高順、徐晃二將跟隨,統馬步大軍共一萬。丁靖如此安排是有緣由的,若是兵馬帶的多了,容易遭到其他諸侯猜忌,若是帶的少了則不容易打出名氣來。一萬人的大軍,不多不少,已經足夠乾出一番大動靜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