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並虎》第265章 逢林莫入
轉瞬間,公孫瓚就領軍突破了蹋頓軍的兩層防線,而他身後跟隨的白馬義從僅僅折損了三十多個。

 此刻蹋頓的主力大軍,幾乎都集結在這山腰之上,若是按照這個勢頭下去,說不定他公孫瓚真的可以順利衝下山去,只要安然下山,他公孫瓚就有機會逃脫。

 然而事情可沒有公孫瓚期待的這麽簡單,在突破兩道蹋頓軍的防線之後,他的正前方,卻是三面圍攏聚來八個三百人的步兵軍陣。

 這些軍陣都是由蹋頓軍的主力精銳構成,整個軍陣呈三角型,直面衝向正在下山的公孫瓚殘軍。

 在三角軍陣的外圍兩層,是清一色的刀盾兵,而三角軍陣內部,則全是長槍兵和長矛兵。

 這樣的軍陣極具進攻性,是專門用來對抗輕騎兵的步軍陣型。

 看著蹋頓軍的這七八個三角軍陣,就連公孫瓚的眼裡也露出一絲驚詫,他想不到烏丸軍中,竟然還有人懂得布置如此高超的步軍陣型。

 這三角軍陣的一切布置,都出自蹋頓的手筆,他蹋頓雖然是個烏丸人,卻是極度推崇漢軍的作戰方式,對大軍陣型也常年研究,這才能布置出如此完善的三角軍陣。

 如今公孫瓚領軍衝鋒下山,來勢洶洶,奔騰難擋,用方陣、圓陣、半月陣來防禦的話,就算他蹋頓是一個頂級領軍指揮,擋住公孫瓚的可能性也極低。

 既然防禦阻截的效果已經是極度渺茫的話,那麽他蹋頓就反其道而行之,他依舊要阻攔公孫瓚殘軍下山,但是卻不是傻乎乎的阻截防禦,而是選擇進攻性阻截。

 用攻擊陣型反擊下山的公孫瓚,如此大膽招式,效果也是好壞參半。

 首先說壞處,因為地勢的高低差距,公孫瓚的衝勢實在太可怕了,就算是三角陣型的攻擊組合,也擋不住公孫瓚的下山衝勢,反而會令蹋頓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雖然損失劇烈增加,但是這樣做的好處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公孫瓚殘軍的損失也會格外慘重,並且還讓公孫瓚的衝勢被大幅度削減,讓公孫瓚的下山衝擊力至少降低了一半。

 公孫瓚畢竟是沙場宿將,連續衝垮了三個蹋頓軍的三角軍陣之後,他也立刻發現了自身的不妙,若是再次像這般強悍對衝,和蹋頓軍的三角軍陣繼續交鋒的話,恐怕就算他公孫瓚最後衝到了山底下,身邊能幸存的袍澤也留不住多少了。

 沒有足夠的騎軍相隨,他公孫瓚就算衝到了山腳,想要一路逃回右北平城,幾乎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此刻,就連他公孫瓚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人困馬乏的狀態,個人的能力實在形單影隻,只有眾軍一起向死而生,方能謀得生天。

 公孫瓚知道,自己絕不能將身後的眾軍,折在這與蹋頓的三角軍陣交戰中,他必須盡量避開蹋頓軍的三角軍陣。

 公孫瓚連忙向四周抬首望去,發現自軍的正前方與左前方,各自還有兩個蹋頓軍三角方陣,唯有右前方只有一個三角方陣。

 這三角方陣雖然是步軍對抗騎軍的絕佳方陣,但是卻有一個最為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行動力較慢,這也是步軍對抗騎軍最大的劣勢。

 若是這三角方陣遇到遊騎兵的話,精銳的遊騎兵只需要幾輪騎射,就可以將步軍的三角方陣徹底擊潰。

 而且一般情況下,騎軍也不會正面衝擊防禦規整的步軍方陣,只需要四周環視遊轉,不斷襲擾就可讓步軍自露破綻,屆時再尋機會一舉衝鋒取勝就行。

 此刻,公孫瓚發現自己的右前方只有一個蹋頓軍的三角方陣,立刻不再有一絲猶豫,連忙向右前方調轉方向。

 公孫瓚突然向右前方轉攻,正在阻攔蹋頓軍誰也沒有料到會這樣,公孫瓚如此快馬急衝的下山,必定是急著快速下山,所有人都以為公孫瓚會沿著直線下山衝鋒。

 因此,所有的阻截之軍,都向著公孫瓚的正前方靠攏阻截。

 此刻公孫瓚突然變向,正前方和左前方的阻截之軍,頓時反應不過來,想要轉換位置,卻已經是來不及了。

 這下子,正前方阻截的蹋頓軍頓時盡皆心灰意冷,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公孫瓚就要避開正面而繞道下山。

 唯有遠處觀戰指揮的蹋頓,臉上沒有一絲驚慌,看著公孫瓚向著右前方轉向,蹋頓的臉上卻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此刻,蹋頓凝視著公孫瓚,終於忍不住眯眼笑道:“公孫瓚呀公孫瓚,這陷阱,你還真的往裡面跳了!”

 ……

 公孫瓚向著右前方的三角軍陣奔馬殺去,隻一瞬間就擊潰了這衝來的三角軍陣。

 穿過這三角軍陣之後,公孫瓚的面前頓時豁然開朗,面前唯有密林一片,再無一個蹋頓軍列陣阻路。

 公孫瓚知道,只要穿過這片密林,就差不多可以到達山腳了。

 想到自己即將抵臨山腳,公孫瓚整個人都振奮無比,想都沒有多想,立即高舉長槍,吼道:“白馬義從,全軍向前衝鋒!”

 “主公!且慢!”就在此時,公孫瓚一旁的副將,卻是突然阻攔叫道。

 公孫瓚疑惑的看著自己的副將,叱問道:“何故攔我?”

 這副將面露疑色, 言道:“主公,兵法雲‘逢林莫入’!”

 公孫瓚聞言微微皺眉,身為一名當世最出色的騎軍統帥,他公孫瓚自然清楚“逢林莫入”的道理。

 這騎兵大軍衝鋒,速度極快,若是騎軍衝鋒而闖入密林,由於戰馬快奔,騎士根本難以反應躲避,常常有快騎躲避不及,連人帶馬撞在樹木之上,自損其軍。

 因此,騎軍進入密林之後,往往只能降低戰馬奔速,以此才能給騎士足夠反應的時間,繼而避免騎軍撞在樹木之上。

 不過這樣做的話,卻是降低了騎軍的速度。

 若是這密林之中藏有伏兵的話,騎軍根本難以反擊,只能任人宰割。

 公孫瓚看著面前的密林,只見這密林之中安靜異常,根本沒有人伏擊藏匿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他公孫瓚會來到這密林之前,完全是因為他臨時改變衝鋒方向所致,他絕不相信蹋頓會預料到自己改道,提前在這密林之中設下埋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