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縱兵奪鼎》第87章 田產變法
離開洛陽的三日後,先頭諸騎抵達滎陽,這座他們親手從徐榮手中奪取下來的城池如今沒有歸屬,作為前線重鎮受到陳留太守張邈的實際控制。

 張邈對燕北的感激自然不必多談,任誰都知道燕北並沒有染指這座城池乃至整片土地的想法,她只是作為一個來客,踏上回還遼東的路罷了。

 這相當於燕北送了半個河南尹給張邈,這難道還不算天大的恩義?

 燕北軍在滎陽受到最好的招待,張邈早在收到燕北回軍的消息時便派人從陳留郡趕過來近百頭豬,三百多口大釜飩著肉湯,忙裡忙外就為了給燕將軍的士卒備上一頓肉食。

 這可是了不得的飯食了,出征這一年多,別說是部下,就連燕北等將領都沒吃上幾頓肉食,用的最多還是些魚肉野味。

 燕北很滿意,他的士卒也很滿意。

 畢竟往常吃得都是軍糧,有韓馥支撐倒是能管飽,但畢竟遭受數次戰亂的冀州不比中原,百姓家破人亡背井離鄉的重建生活,哪裡能豢養出像樣的肉食。

 肚子裡沒大油,士卒變得精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這也正是郭嘉所說的,就算公孫瓚不出兵也要讓士卒回遼東休養生息三個月的原因。遼東百姓雖然並不富庶,但窮一郡卻富燕北一個,他有能力讓麾下士卒至少兩天食上四兩肉。

 養兵,不就那麽回事,肉、糧、鹽都得伺候到了,然後士卒才有戰力與人爭鬥。

 一年多連女人都沒夠著的士卒們打起仗來自然凶悍,但時間長了也不好控制。這次作戰到這種時候基本上也就是極限了。

 “仲豫先生,那天你跟我說的那個,四患,是吧。裡面的患私,我想知道是這麽說。”飽食一頓,燕北領著荀悅與趙雲太史慈朝著滎陽城內閑逛,雖然幾人步行,身後卻有一隊騎兵持著長矛環刀護衛,燕北邊走邊說道:“我剛到遼東郡時,郡中窮苦,燕某又領著萬余輕兵,賦稅連兵糧都籌集不到,當時竟拖欠郡中官吏四萬石年俸,後來太守沮公與便建議效法先漢在西北涼州的屯田之法,設立田卒開墾荒地,一年開墾三千頃,解兵糧燃眉之急。”

 荀悅點頭,示意燕北繼續說下去,他對遼東的情況還並不了解,只能從燕北的隻言片語中試著看清遼東的情況。

 “但是現在遼東兵糧之急雖然已解,但郡中百姓依然窮困,就好似今日張孟卓為士卒準備的晚食,每人能食上六七兩肉……燕某在遼東若是想當然也不是問題。”燕北皺著眉頭說道:“但如果讓士卒自己回家就食,卻是用不起的。即便我給他們發的年俸足夠他們偶爾花上五十錢去購些肉食,可遼東除了我、烏桓國,就沒有太多人能夠養活豬羊,這是怎麽回事?”

 荀悅大概聽明白了,出言問道:“將軍,遼東郡開墾的荒田,是將軍的私田還是郡中官田;這些士卒,是遼東郡的郡兵還是將軍的私兵?”

 “這……我的田不就也是遼東郡的田,我的兵不就也是遼東郡的兵嗎?”燕北不懂這是什麽意思,隨後解釋道:“這也不全盡然,比方說蘇仆延麾下的幾百胡騎,就是烏桓國的屬兵。各部兵馬有遼東的田卒軍戶,也有之前的校尉營兵,這仗把營兵都打亂了,怕是要回遼東才知道。”

 能提出屯田之法的沮授在荀悅看來是國士大才,不過在他看來無論屯田之法還是遼東的兵製,都還處於很混亂的階段。即便燕北能與董卓的朝廷兵馬打出勝多敗少的戰績,可這卻是他麾下士卒整體戰力高昂,加之將帥統領有力,但兵製與朝廷比起來卻是有很大的弊端。

 就如同現在,各部軍卒制度早已混亂,別說燕北這個主將,就連趙雲都深以為然……他的常山鄉勇營、中山死士營的士卒如今都不知道去哪裡了,有些人被焦觸帶到青州,有些人則被分給曹操前些日子又還回來,還有些人便打亂了編制分在各營當中。

 找都找不回來。

 再說曹操還回來的那些兵,也是哪兒的人都有,陳留兵、東郡兵,甚至還有譙縣兵。何況這些軍卒的履歷在趙雲偶爾的問話中令人驚異,有的是早年跟著曹仁流轉於淮泗之間的徒附惡少年,有的是郡國兵,有的是農夫漁民……參差不齊,不可勝數。

 簡而言之,現今因為兵亂,天下兵馬都一個德行,軍製混亂。燕北部下的軍卒已經算不錯的了,至少軍械充足,沒有像各路諸侯那樣讓士卒拿起弓弩就結弓陣、提著矛戟就要衝鋒。

 “這自然是不同的,正向在下所說,私亂法。將軍行開荒之事以養兵本無可厚非,可若郡中大戶豪強亦招募流民開荒呢?”

 “有更多人開荒是好事啊,郡府的賦稅不就高了麽?”燕北的治政才華也就僅限於知道收稅了,“賦稅高了,百姓便也能積攢余錢,將來郡中就好了吧……其實我還就怕沒人開荒呢。”

 “並非如此,將軍開墾荒田的必要是麾下有萬眾輕卒。那些豪強豪戶開荒用什麽呢?用失去土地的民夫,他們成為豪強的私屬,為那些人兼並更多的土地。”荀悅在言語中對土地兼並似乎厭惡到了極點,說道:“豪強並田而富,是以錢購田,更富;百姓無錢不可活,是以賣田飲鴆止渴,而更窮。錢之有限而田種無限,再無財可活,一則為盜匪、二則入豪戶為佃……然豪強大氏並田千頃,傭奴過千,將軍一言不善,動輒即反,到那時悔之晚矣,又當如何?”

 “那……不讓他們開墾土地?”

 荀悅的話說得燕北心頭髮涼,現在遼東郡可沒什麽豪強,僅僅是有幾多大戶罷了。可現在的大族卻不少,比方說麹義的麴氏、甄堯的甄氏,還有他諸部將領的宗族,這在今後便是構成遼東豪強大族的根基了。

 如果真像荀悅所說,將來無法保證他們的利益,一旦覆水便再難收回。

 “禁開墾,則將軍有田而大戶無田,輕則聲譽受損為人詬病,重則盡失民心。”荀悅走得累了,眼看著快要走到城門口,燕北便連忙招呼眾人尋樹蔭下休息一會,騎卒鋪開草席二人坐下,荀悅這才接著說道:“何況就算禁了開墾,大戶依然有錢能夠從百姓手中買下土地,越聚越多……若是人人有田可耕,中平元年又豈會有百萬之眾投身叛亂?”

 這句話令燕北心中大驚。

 從今黃巾起義對他而言意味著那份卑微的瘋狂,可是如今?當他成為幽東三郡的實際掌權者,會希望同樣聲勢浩大的叛亂發生在自己控制的土地之上嗎?

 開玩笑!

 他恨不得人人都吃飽穿暖,每天除了在榻上生崽就是埋首田壟耕田,安安分分做三代順民!

 “仲豫先生還請教我,如何能遏製兼並。”燕北起身謙卑地躬身行禮,這才坐下對荀悅道:“如何能令百姓不饑不寒。”

 燕北說的是不饑不寒,而並非是吃飽穿暖……他以前也是百姓,甚至在過半人生中地位尚且不如百姓,他很知道百姓想要的究竟是什麽。但凡是人,便都有渴求,而這渴求除了少數人在特定條件下會成為野心,平時也僅僅只是想要更多、更好,一點點而已。

 如果百姓吃飽穿暖了,想要的便是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財產。可如果百姓僅僅是不饑不寒,他就希望自己能吃飽穿暖,或者是僅僅想要一頭耕牛而已。

 若是荀悅這種有政治理想的人還好說,他需要的並非滿足己身。可若是麹義那種沒有政治理想的人呢?他就是單純地想要更多。

 相較而言,荀悅就比麹義好滿足,而豪強又比荀悅好滿足,大戶又比豪強容易滿足,那吃飽穿暖的百姓就比大戶容易滿足,而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比所有人都容易滿足!

 燕北隱隱約約在腦海中抓住一點關鍵……人在天下階層中很難改變,但顯然還不夠難,燕北要讓這個過程更難一點。每個階層的人數顯然是固定的,過的好的人一定會比過不好的人多。

 燕北需要的這個期限是……三五十年,社會階層才能改變。

 至於為什麽是這個年限,燕北目光炯炯地看著荀悅。

 一代人死掉,社會階層自然就空了出來。

 只有這樣,天下才更加安定。

 當然了,現在燕北遠遠不到能夠提及天下的程度,他想要的也無非就是幽東三郡的長治久安罷了。

 “禁止買賣田產,專地非古、井田非今,田產改製刻不容緩。”荀悅在這時突然覺得遼東是個好地方了,中原固有的階層並不存在,只有一些能夠服從於燕北個人威信之下的軍功貴族,用來變法,恐怕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而將軍的私田,也要成為郡府的官田,分給百姓……將軍,意下如何?”

 燕北頓了頓,興高采烈沉默下去陷入沉思。

 沒了私田,他拿什麽養兵?荀悅是在掘他的根基嗎?

 正逢此時,城外大營傳出一陣喧鬧,燕北借故對荀悅道:“仲豫先生,茲事重大,容燕某思慮幾日……不如我們先去看看張孟卓營中出了什麽事?”

 說罷,為了掩飾尷尬,燕北便率先朝大營的方向走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