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縱兵奪鼎》第35章 忠烈慷慨
淳於瓊沒能挺到返回南皮,盡管文醜拚死為他們阻攔麹義與太史慈的追擊,卻都無法與燕氏大軍在冀州東部的天羅地網相抗衡。

  弓高城外,淳於瓊一行被劫殺殆盡,唯一沒能力反抗的淳於瓊則被擒下。但因為傷口感染高燒不退、連日奮戰與失血過多,送進弓高城內裡便已命不久矣……而且就算再多十幾天時間,高覽也並沒有全力救治淳於瓊的打算。

  顏良是運氣好,輾轉著自己跳進虎口,被趙雲押送到鄴城;文醜也是運氣好,碰上了太史慈那種信義之人仁義之將,靠著輸掉射術保住一命。

  要是他們落到高覽手上,一個也活不成。

  火燒觀津西北營寨,兩千多軍卒死在混亂的夜戰裡,這帳高覽和誰算!

  高覽、麹義、鮮於銀、鮮於輔四路大軍,會師南皮,將整座城池圍的水泄不通,就算是飛鳥都別想逃走。

  動員幽冀二州的燕氏軍兵力並不巨大,四路兵馬分別自西向東、自北向南以橫掃之勢碾過渤海郡,袁氏留於黃河以北的兵力在接連雷霆打擊之下節節敗退,只能向南皮城收縮。最終便成為如今這個局面,一座南皮城,屯著四千余精兵和三千多渤海北部敗退而來的殘兵敗將。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現今仍舊留在南皮的兵將,也對袁氏有足夠的忠誠。

  畢竟局勢明了清晰,袁氏接連折損三員大將、渤海郡數年韜光養晦一朝散盡。他們所能據守的只有這一座堅城,城外卻屯著三萬大軍,又如何是他們所能抵擋的。甚至於,燕氏軍能不費一兵一卒地將他們圍到明年這個季節!

  他們是一座孤城。

  “鄴城的守軍沒有絲毫士氣可言,我們現在就應當攻城。”

  麹義領兵屬四路兵馬中抵達南皮最晚的一個,頭兩日他並未自作主張,待兩日後將鄴城觀察透徹,便尋到高覽與鮮於等人直截了當地道:“傳信至城中,三日不降待破城之日便屠至雞犬不留……麴某料定,至多強攻兩次,敵軍必定內亂!”

  這種時候似乎南皮城不內亂才奇怪,麹義是當真不信整座城池裡都是忠貞之輩。再堅固的城池,只要其中有一面城牆有了豁口,其他三面就算再堅固又有何用?

  不過他的建議並不為高覽所采納。

  “麴將軍,將軍是命我等取河北,若放言屠城,便攻下南皮又有何用?失盡民心,安撫百姓都把力氣耗光了!”高覽向來不是激進的人,就算是燕北的命令他也是完成即可,絕不貪功冒進,又如何會答應麹義這樣的建議。在他眼裡就算把南皮城圍上兩年都沒什麽關系,只要能取盡河北之地就行了。不過顯然性急而驕傲的麹義絕不會同意這樣毫無作為的打打法,便說道:“依高某之見,倒不如用老方法,圍三闕一,給他們留出生路。”

  “圍師必闕?哈哈哈,高將軍,你瘋了吧?”

  麹義仿佛聽到多麽好笑的笑話般,不由得哈哈大笑,笑過之後才發現高覽目光炯炯十分認真地看著他,輕聲問道:“麴將軍,高某說的很好笑?”

  整個大堂,一乾將領鴉雀無聲,甚至沒幾個人敢抬頭看左右上首的兩名將軍,任誰都知道,麹義這種絲毫不留情面的嘲笑一定會使高覽憤怒。

  但高覽並沒有憤怒,仍然心平氣和地對麹義問道:“難道麴將軍覺得強攻南皮,我軍就一定能順暢拿下城池……這可不是紇升骨城。”

  “麴某自然知曉此地不是高句麗,但是高將軍,南皮城裡有袁譚!”高覽沒有發怒,仍然就事論事,讓麹義覺得自己挺沒面子,壓著火氣也不與高覽爭論戰法,手扣著案幾道:“你大可圍三缺一,難道袁譚不會跑嗎?就這麽放他跑去青州?”

  “就算把南皮城屠了,只要能擒住袁譚也值得!袁譚可比南皮有意義的多!”袁譚是袁紹長子,在麹義看來只要能拿住袁譚,在後續經略青州中便能使袁紹投鼠忌器而讓他們佔據優勢,“至於民心,無可避免,自打諸位走出遼東郡,回頭看看那些郡縣,可有一郡民心穩固!”

  麹義說的是實話,除了遼東郡,天底下再沒有那個地方對燕北有絕對忠誠,只要繪著宗彝章紋的大旗懸在那些土地上、只要佩戴宗彝章紋的武士跨馬揚刀在那些土地上,人們就忠誠。

  什麽亂七八糟的陰謀詭計和利弊權衡,力量,只有力量才能決定勝負。

  “民心不穩,非燕將軍之過,而在戰禍;待河北平定,民心自會歸附。”高覽不露痕跡地在心裡歎了口氣,恐怕他是勸不住麹義了,因為麹義說的有道理,擒住袁譚足可抵三城之功,高覽也想擒住袁譚。可袁譚是那麽好擒的嗎?他輕輕搖頭後對麹義道:“麴將軍可知,南皮守將不是袁譚,盡管袁譚確在城中,南皮守將卻是審配,冀州人。”

  高覽一開始就沒麹義那麽好高騖遠,他不打算活捉袁譚,他要的就是達成燕北交給他們的使命,平定渤海,使燕氏盡收河北之地。

  “審正南?”

  先前坐在堂下靜如處子般看著高覽麹義兩個將軍打嘴仗的郭嘉聞言詫異出聲。經觀津一役,郭嘉帶傷謀劃扭轉戰局勝敗之後,誰也不服的麹義對這個燕北派給自己將軍部的年輕謀士很是推崇,聞言滿腹牢騷地問道:“管他什麽正南正西的,攻下南皮萬事皆休!怎麽,奉孝知道此人?”

  “若南皮守將是此人,麴將軍,恐怕強攻會遭受很大折損。”絕對兵力優勢在這,何況城內敵軍士氣絕不會太高昂,郭嘉覺得就算用再爛的戰策也不會輸掉這場仗,也就是多些折損,因而出言也較為輕松,道:“審正南是魏郡人,在下見過幾面,從前經常聽人說起他。這個人推崇古之德行,沒什麽大的本事,唯獨自年少時便忠烈慷慨,他一定不會投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