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縱兵奪鼎》第98章 無題
如果有人問張遼,在軍爭中什麽最重要,張遼一定會回答是糧草。而現在,一份天降大禮便擺在張遼面前——上千石糧草輜重就停放在道旁林間被收拾地規規整整,僅有百十兗州兵守備,這近乎等同於毫無防備等待著他去獲取。

尤其在缺少糧草的時候,這種好事,就是放在夢裡都能讓人笑醒。

“蒼天何其眷顧我張遼?”

戰鬥僅僅持續片刻,先頭從林地繞行抵達官道西面的軍卒率先殺出,接著當大部傾兵而來,近乎趟平便讓剩下的兗州兵統統投降,沒有一個走脫。

下令命人清點輜重,清點之後的數目令張遼喜不自勝,“六日,夠我軍六日之用。”

這絕非曹軍偏師所攜全部糧草,在那些軍卒身上應當還有可備三日的軍糧,一來一往,便是張遼遠道繞行的利益。

見到這些糧草,張遼就知道,這場仗針對曹軍偏師的戰鬥他已經贏了。

試問夏侯淵部沒了糧草,只要閻柔躲進陽谷城池,他還能怎麽辦呢?近萬兵馬在三日後將斷糧,而知曉失去輜重的兗州兵是不會等到斷糧才開始士氣崩潰逃遁的。當他們發現失去輜重,恐慌便會在軍隊中傳播,從而引發士氣崩潰,接著軍卒逃遁還鄉甚至丟下兵器甲胄逃到冀州、青州、司隸去,夏侯淵輸定了!

至於曹操?

“廩丘到這的三條路分別有二百七十裡、二百九十裡、三百四十裡,范縣至此有一百三十裡。”東郡各縣距離於陳宮而言如數家珍,言之鑿鑿地說道:“騎兵先至而步卒後至,輜重為最末……想從曹阿瞞處得到輜重,曹軍偏師要撐到一旬之後。文遠,他們撐不到的。”

張遼頷首,接連兩日疾行翻越渠丘山令他身心俱疲,此刻不過強打精神,招手對從人道:“將卑將軍尋來。”

連張遼都感到疲憊,更不必說陳宮了,抱著鐵兜鍪靠坐在運糧車上的陳宮對張遼問道:“將軍打算後面怎麽辦,帶走輜重走魯地?”

“不錯,不過爭利不可不全,還有一事未決。”張遼點頭,拉開水囊仰頭灌下幾口,正好卑衍趕來翻身下馬,張遼遂道:“卑將軍,你將百人隊留在這明火休息,備好強弩長戈,將本部兵馬安置在後,應對敵軍衝擊。”

說罷張遼接著命部下軍卒分別進入卑衍留守之地再向西的官道兩側林地,尋隱蔽處於兩側拉開長近四裡的伏擊圈……張遼爭功,要收取全功。陳宮始終跟在張遼身旁,笑道:“敵軍將糧草輜重留在這,不論前方是勝是敗,終歸要回來取的,借此伏擊?”

除了這樣的原因還能如何呢?

張遼沒有趁機發兵援助閻柔,因為他知道閻柔未必需要他去救援。張遼的膽氣很足,只要他對一件事有所把握,便會冒險,譬如繞行渠丘山;但有些事沒有把握,哪怕行事無情,也不會去做。

他清楚閻柔在遭遇曹軍偏師進攻時是不會選擇將獲勝的期望寄托在遠不知所在何處的張遼部身上,因為他們在一條貫通的道路上,沒有騎手傳信聯通,信息不明又處於黑夜,龐大軍陣的戰爭指揮會帶來拖累,

軍卒只能通過金鼓來判斷進攻方向,這對張遼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若在取得輜重之前,他會率軍馳擊,因為他必須得到糧草。但在輜重已經為他所獲之後,張遼便不會再選擇這條險途,而是以逸待勞,一面休整軍士一面等待曹軍偏師自投羅網。

大網已經布下,只等看曹軍回還的兵馬是多是少,來看這一次的魚夠不夠大了。

西面偏北三十裡處,夜晚的兗州谷地剛經歷一場血腥廝殺,散落的屍首與折斷的兵刃由東向西散布出數裡距離,還有那些失去主人不斷哀鳴的烏桓戰馬四處遊曳,這是一場月夜追擊。

兩個時辰之前,於禁部泰山兵在此處正逢閻柔部下千余休息的烏桓戰士,雙方交戰一刻,烏桓兵以寡敵眾受損頗大隻得退卻,於禁乘勝追擊,在三裡外遭遇聞訊趕來統帥大部的閻柔,雙方以截然不同的戰法對決於此。

泰山強弩冠天下,指的並非泰山產的強弩,而是指使用弓弩的泰山兵。山區出勁卒,泰山更是如此,而自鮑信起便統帥這支軍隊的於禁更深知部下軍卒的長處——他們曉習山地戰陣,精通弓弩操持。這正是於禁敢於領軍先發,探明敵情的原因。他們雖然缺少騎兵,但擁有足夠弓弩與矛戈的泰山兵卻並不畏懼騎兵,何況這裡是良山左近,地勢不平,他們最熟悉的戰場。

閻柔部下的烏桓騎,更非弱兵,作為戰兵,他們擁有比泰山兵更為久遠的血統。先漢名臣晁錯曾列舉‘中國之長技’時便言‘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擾亂也’,後漢之建國,更是擁有幽州突騎的鼎力相助,漁陽、上谷之突騎威揚海內,天下所聞。閻柔部下的烏桓騎,便是幽州諸騎中最為健者。

燕氏部下騎軍最強者,首言冀州騎兵、幽州騎兵混編操練歷經百戰的燕趙武士,也就是現今的羽林騎;而其次便是數量龐大勇猛矯健的烏桓突騎。

泰山兵善山地伏射,烏桓騎善平原馳射,谷地為閻柔所不利,故而在發現敵軍善於弓弩步射又精長矛大戟環守後,所能選擇的便只有後撤。但在任何戰鬥中後撤都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拋下七百余具屍首後,烏桓突騎終於仗輕健馬快,脫離於禁的追擊。

隨後撤至地勢稍平,黑夜裡的烏桓騎兵重新結散陣襲擊於禁部,這次雙方才互有死傷,不過又沒能戰上多久,閻柔察覺後方敵軍援軍已至,便偃旗息鼓領三千余殘兵敗卒退還陽谷城據守。

而曹軍自是皆大歡喜,泰山軍首戰得勝,壯大士氣自不必說,何況還平白得了些許駿馬。於禁與夏侯淵再度聚首,也是心懷大悅,都判斷張遼率軍躲在陽谷城中並無太多底氣,當即分兵,於禁善於結寨,夏侯淵便親自督軍返還山道取輜重,於禁則率軍進軍陽谷向張遼挑戰。

深夜裡的張遼被大隊兵馬穿過官道的聲音驚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