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區別在那裡?”
“龍人,就是具有龍族血脈的人類。”
“妖怪?別開玩笑,現在妖怪不能成精啊!”
“妖你妹的怪,成你妹的精!老子一生下來就是人類好吧?和你說話怎麽這麽費勁呐,你還想不想聽我說故事了?”
羅小龍還想說:你一生下來是人龍吧。不過看老頭急了,連忙道:
“想,很想,非常想,好想好想……”
老龍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緩緩說道:
“我是一個具有龍族血脈的人,在距現今約一千多年前出生,按現代醫學的說法,我祖上是人和龍的混血兒,到了我這代,龍族的隱性基因顯現了出來,我在出生後某一日覺醒,獲得了龍族的傳承。這樣解釋不算妖怪了吧?”
“呃……算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其實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咱們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這個算翻篇了,您老繼續說吧。”
“覺醒後,我離開了出生的人類聚集的地方,進入了一處深山水潭邊上修煉了數百年。傳承中記載,在龍的世界裡,最牛叉、最雕堡的龍是龍王。據說在最早的時候,有陸地龍王和和大海龍王,各自稱霸一方,互不侵犯。但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沒有了陸地龍王,所有的龍都向往有朝一日來到大海,劈波斬浪當上大海龍王。
我雖然是一個人類,但是有一天忽然心血來潮,心中隻有一個想法:要去遠方,要去大海。於是順水直下,也不知大海的方向,隻憑感覺一路向東。一路上轉千彎,轉千灘,也沒平複這個念頭。歷經艱難險阻,順著長江來到漢口的時候,越來越不好走了。”
羅小龍忍不住插嘴道:
“我說老龍,你說著說著《上海灘》的歌詞都出來了我就不說了。怎麽到了長江,反而越來越不好走了呢?”
“你這個問題問的好。在到達長江之前,多數是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大川,隻要和它們野生動物界的各種動物打交道就好了。在動物界,偶爾有不長眼的來挑釁示威,直接乾掉一點問題也沒有。和極少數修煉有成的,互相爭鬥一番,也不博命,各有損傷就各退一步,不一定非得爭個你死我活。
但是到了長江,尤其是一些岸邊人口較為聚集的地方後,因為一個偶然的事情,我是具有龍族血脈的人的事情泄露了出去,從此就被眾多別有用心的人盯上了。雖然我已經是晝伏夜遊,但是也難以瞞過一些修煉有素之人的耳目。
這些修士可不是為了爭強好勝,而是要抓像我這樣的人去做什麽實驗。聽說如果不能活捉,就直接殺掉扒皮放血。可以想像我如果被抓,一定會落的現在社會上那些被偷獵的老虎,賣虎骨、虎鞭一樣的下場。
從四那個川入江開始,一路打鬥了數次,等到了漢口,就基本走不動了,攔截的人就像現在高速路上的收費站一樣多。
我一看前途阻礙太多,入東海不易。你會開車吧?(羅小龍點頭但是心裡奇怪地想:難道你會?)於是下長江高速,走國道再改省道,準備把入海口從東面改為南面。從九江入贛,再折回湖那個南走湘江直下,待來到廣那個東的西江的時候,本應低調潛伏入海的,但是那時年輕任性,聽聞廣州自古便有仙跡,想在入海前狂歡一下,便改道去廣州,打算遊玩後從珠江入海。誰知這一念之差,便是,便是……”
老龍重複了兩句,已然不能再說下去了。站起身看了看不遠處的越秀山體育場,
目光越過一排排高大的樹木稍頂,可以看到一片空空的看台。 沉默片刻後,忽然道:
“你知道這棟樓的來歷嗎?”
羅小龍抬頭看了看頭頂橫匾書寫的“鎮海樓”三個大字,再看門兩側的楹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鬥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搖搖頭道:“不知道。”
“等等哈……”
老龍查了一下,遞過手機來道:
“我百度給你看……呐,你看看這段。”
羅小龍無語,接過來一看:
“……鎮海樓闊31米、深16米、高28米,整座建築呈長方形,五層樓閣,逐層收減,遠看似樓似塔。對於這種獨特的造型,有傳說稱是因某日明太祖朱元璋與鐵冠子道人登南京鍾山,鐵冠子指著東南方對朱元璋說,廣那個東海面籠罩著青蒼蒼的一股‘王氣’。朱元璋於是派遣大臣到廣州,在越秀山小蟠龍崗上修建了鎮海樓,似塔的造型暗含鎮壓‘王氣’之意。”
羅小龍還回手機道:
“這上面寫的很清楚了,鎮海樓是老朱為了鎮壓南海這邊的王……呃,王者之氣的。”
本來是想說王八之氣的,心念一想這很有可能指的是老龍,臨時改口為王者之氣。
老龍歎了口氣:
“你說是王八之氣我也不會怪你。因為根本沒有這所謂的‘王氣’。這也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俗話說的好: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段說法表面上是說這邊有可能會產生對老朱家的政權不穩定的因素,從而修建這棟樓來鎮壓,實際上卻是那些圍堵抓我的修士對因為鎮壓我的而做的一個修飾之詞。
當我來到廣州遊覽一番,來到越秀山時,被人類的修士圍攻。拚鬥了一天一夜,最終寡不敵眾,被打的奄奄一息,本來做好了要被眾修士殺掉的打算,誰知最後不知為何留了我一條命,把我鎮壓在此樓下。
本來僅憑此樓及修士設置的陣法,並不足於長時間困住我。誰知在我數年後養好傷勢準備脫困時,卻發現掙脫了所有鐐銬,唯獨這個鐲子無倫如何也掙脫不掉。據我多年的研究得出結論,除鎮海樓本身的鎮壓陣法外,修士圍繞這座山也設立了一個陣法,把整座山的重量壓在這個鐲子上,讓我脫不掉這個鐲子,即使走出了鎮海樓,也走不出越秀山。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也驗證了我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