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從塔馬山相遇後,兩個深陷愛河的人兒回到了縣京。當時的高祖皇帝也是十分喜歡這個異族的公主,準了他倆的婚事。後來又派使者提親,並且在提親時依然沒有放棄要蒙兀做屬國的意圖,且還有些羞辱的意思在裡頭,畢竟公主未婚便跟著男人跑了,有些不堪。所以國公震怒,斬了來使。並修書一封,派一死士,送到公主手上。信上歷數大雍數年來對蒙兀的欺凌,對蒙兀的虎視眈眈,蒙兀百姓如何為了自保,艱難辛苦;又遍憶點點滴滴兄妹如何情深意重,作為哥哥的國公為提防大雍侵略,白了少年頭;又怒斥妹妹為了一己私欲,不管自己公主身份,不管蒙兀百姓黎民,私奔於仇人,結果被人恥笑,令國家蒙羞……字字含血,句句泣淚。死士把信交給公主後,便含毒自盡,未用到趕來的禁軍的一刀一劍。 可憐公主當時歲數還小,考慮問題還不周全,以為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忘了自己出生是皇家的人,便帶著皇家的義務。待看到哥哥的親筆信,看到死士屍橫腳下後,跌坐在地上,整個人便傻了。
那天的天暗的那麽早,那天的風嘯的那麽狂,那天的公主在擁住她的太子懷裡,第一次沒有了小鳥依人。任太子裹住她,親吻她,呼喚她,那雙紫色的瞳仁再沒有往日的神采。
心疼瑟彌惹,她的心該是遭受了怎樣的重創,一面是她的故國,她的兄長,一面是她的愛人,她的未來,然而這兩個本是她最親的人,卻是兩個最敵對的勢力。寧可瑟彌惹是尋常百姓家女兒,遇到自己愛的人,便嫁了,便生兒育女,炊米耕田,便沒有這樣的悲傷,這樣的無奈。
心疼太子,他一直是大雍甚至鄰國多少未婚女孩兒心中的男神,他那麽高傲,他那麽無所不能,卻隻能哀哀地看著他這一生唯一的愛人就這麽逐漸消沉下去,無計可施……太子心裡是恨的吧,恨天,恨地,恨命運。任是太子寸步不離守著他的愛人,瑟彌惹自此後再未發一聲,隻如活死人一般,當時瑟彌惹已經有了三月身孕。
後來的故事,我無數次帶入我進去,假如我是公主怎麽辦?曾經在朔方作為選擇題,我還考試過金珠,釧兒等一眾丫頭。感覺都不能做到如公主一般。畢竟有自己深愛的人,深愛自己的人在身邊,還有孩子,怎麽可能如公主一般?
然後在孩子滿月那天,突然開口和太子說話。
公主開口了,然而她說的是,來到大雍,她是為了自己;生下孩子,她是為了太子;如今她要回到蒙兀領死,是為了故國顏面。她這一生,足矣,有過愛情,有過孩子,有愛自己的哥哥,有自己深愛的蒙兀百姓,死而無憾。作為公主,她必須死,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作為父親,他不能死。她要他答應,保護好他們的孩子,直到他長大。太子當時的心情,不得而知,隻是聽說,他握碎了手中的鈞瓷白玉盞,血流一地而不許包扎。
以後的故事,我在東宮的時候,看過一本泛黃的小冊子,有高宗和瑟彌惹公主的簡單的一些記載,加上我的腦補,想來後來的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第二日,公主梳洗停當,最後一遍奶了繈褓中的孩子,穿著當年追逐梅花鹿時的那身裘皮小短衣,跨上當年追逐梅花鹿時的那匹汗血小赤騮,最後看了一遍一身白衣的太子,那紫色的眸子,彷佛要把太子刻到心上,然後絕塵而去。太子頹然倒地,臥床不起三月余。
公主馬不停蹄趕到邊境時,國公已經守候在那裡。
公主看到國公後,跪伏於地,哭喊令國公蒙羞,令國家蒙羞,要求國公賜死。國公初還怒斥公主,後來見公主泣血,心中不忍,便口說不再追究,下馬去扶公主,誰知道剛烈的公主從哥哥腰中抽出佩劍,自刎而死。眼睛不閉,望向縣京方向。
瑟彌惹用生命捍衛了蒙兀的尊嚴。
……
一年後,高祖駕崩,太子繼皇帝位,後廟號高宗。
高宗皇帝繼位後,追立瑟彌惹公主為皇后,終身再未娶,聖宗便是高宗皇帝唯一的孩子。
高宗在位十年,未動雍蒙邊境一分。由此可見,高宗是最知瑟彌惹的人,他知道小愛阻止不了她的大情,於是,他理解了她,也盡自己可能地保護了她的子民不受侵犯。隻是高宗錯在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事實真相,留下了很多的謎。
在聖宗十一歲那年,高宗出走。聖宗繼位,由太上皇后垂簾聽政。大雍從此走向一個武力治國的道路。
我想,高宗皇帝終是解不開那縈繞自己十數年的相思, 那是一個夢魘,隻要他活著,他就一直在夢魘中掙扎。他是皇子,便也擔著皇族的擔子,這是命運。待到和瑟彌惹的孩子長大些後,他再也不能忍受隻能夜夜夢裡與瑟彌惹相見,於是,他走了。為了大雍,他當了十年仁君明君;為了孩子,他做了十年的慈父……他對得起所有人,獨對不起瑟彌惹。
可惜,聖宗不知道這些。在皇宮內朝廷上,他聽到的是蒙兀如何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令自己小小年紀便成了孤兒,令自己的父親孤單了十年,最後鬱鬱不得所蹤。這種恨伴著聖宗成長,於是他創造了在母親二十周年祭時,攻克蒙兀的歷史。
一直崇拜瑟彌惹公主的大義凜然,一直羨慕高宗和瑟彌惹淒美的愛情。
可惜采采沒有這樣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太子不但有薑鷺閑,而且還不愛采采。小慎會有嗎?
就莫名地醒了過來,斷了對高宗和瑟彌惹愛情的憧憬。搖搖頭,揮去縈繞在腦際的因著皇帝親征而出現的高宗、聖宗和瑟彌惹的故事,看著廊下輕聲逗弄啄食雀的花塢和萍汀,滿意地笑了,沒有什麽不可能,起碼,我還活著。
太子監國極有手段,先抓了幾個聚眾鬧事,宣揚亡國論的,在東西城門示眾,後斬了幾個不聽告誡哄抬物價的糧米布店老板,又開倉賑糧,數次發布安民告示,以穩定民心。果然不出半月,縣京城又恢復了皇帝北征前的和樂氛圍。
然而畢竟戰事是存在的。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