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閥閱漢末》第四百五十一章 列侯
至於官職沒有上升,高珣對這到是不怎麽在意。

 不管是給他一個兩千石的郡守,國相牧守一方也好。還是給他一個幾百石的縣令,縣長也罷。只要皇帝劉宏還在位,大漢的局勢就不會大亂。以大漢朝廷的官場規則,也為了防止牧守一方的長吏做大。地方長吏在一個地方所待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兩年。

 現在還是剛剛改年號的中平元年。劉宏去世的時間是中平六年。中間還足足有五年的時間。雖然此時的大漢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與影響力,經過這黃巾軍造反後,更加的虛弱。但是,也不是他這個剛剛邁入貴族的人,所能撼動的。那也就說明,他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建立起他的勢力等待亂世來臨。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提升他的名望實在一些。現在他已經被封為列侯,要不了多久,他高珣的大名,就會被朝廷以快馬通報的方式,再一次響遍整個大漢。那時他的名聲,也就會因此而全方面的提升。

 畢竟,在大漢的的列侯,受秦朝制度,以及戰國時期的影響。被視為封君,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權力。在漢初,隨著景帝的削藩,加強對列侯的控制。以及武帝“罷百家獨尊儒術”不斷加強皇權,與經學禮儀的不斷發展。列侯的行為受到更嚴格的規范。但列侯作為特權階級,仍享有廣泛的特權和巨大的影響力。

 他們不僅享有儀製特權、經濟特權,還擁有巨大的政治特權。

 漢代分封功臣侯的儀製極其隆重,先由軍吏核定軍功大小,以此確定食邑的戶數。再綜合比對,確定封國的地點和范圍。然後上奏皇帝,接受皇權的祝福。最後剖符立誓,製作丹書鐵契,敘定功次名冊,收藏於宗廟,並在金匱石室等國家檔案中心備份。誓詞簡潔而莊重:“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封侯儀製的隆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列侯在禮製社會中地位的崇高。列侯作為人君,不僅在朝廷中受到優禮,享有各種經濟、政治和司法特權;而且在車服禮器、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中享受種種特權待遇。

 景帝中二年議定列侯喪葬儀製,“令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國,大鴻臚奏諡、誄、策。列侯薨及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諡、誄、策…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視喪事,因立嗣。其葬,國得發民挽喪、穿、複土,治墳無過三百人畢事。”

 隨著儒家複古主義運動的推進,禮經中記載的周代貴族的特權被援引作為漢列侯特權的依據和標準。列侯的政治權力雖多被剝奪,儀製上的特權卻受到經學和律令儀法的全面保障。列侯冠弁、玉印、乘輿、服綬及祭服等的規格都較常人為尊貴,列侯戴進賢冠系兩梁、佩白玉印、嫁娶得服錦繒、乘輿“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

 列侯在其封國內享有類似周代封君的各種經濟特權。列侯壟斷封國內的經濟資源,“山川園池市井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於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焉。”

 隨著皇權的強化,列侯的經濟特權不斷被侵蝕剝奪。漢初,列侯可以自置吏得賦斂,有權委派親信征收租稅。文景時期,法令數度更改,列侯的該項權力被取消,改由朝廷任命的國相“納租於侯,以戶數為限。”

 後武帝時期新經濟政策的推行,名山大川次第收歸國有,地方經濟事業受到嚴格限制,列侯衣食租稅,朝廷轉讓的公權力只剩下征收土地稅。

 雖然列侯在經濟特權上,一再被剝奪,但是,身為特權階級之一的列侯,常於皇帝舉行慶典及頒發遺詔時接受恩賜。每逢朝廷有什麽喜事,那像他這樣的列侯,就免不了就有朝廷的財物賞賜。

 同時,也是最讓高珣最為看重的。那就是政治特權。

 列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遠比官僚文吏重要。列侯壟斷公卿將軍職位,兼具高級官僚身份,確定了漢王朝的典章制度。武帝以後,外戚侯常以大將軍輔政,作為皇權的代表,主導朝廷政局。漢朝相權極重,丞相侯擬定國家大政方針,負責政務的推行。同時,列侯爵位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身份。

 雖然現在的局勢,遠不及西漢時期。但是,有了列侯這身份,他以後出入高官,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也不會在有人拿他年紀少來做文章。

 最後,他現在已經為海鹽侯,食邑五千戶。那海鹽縣就成了他的侯國與封地。除了海鹽委派的行政官員外,他也可以委派他的家吏。

 即職掌列侯家事的家丞、庶子各一人及負責列侯起居住行的行人、洗馬、門大夫。

 這樣,那些跟隨他的部下,在他的軍政系統滿員的情況下,又有了一個可安置之地。

 高珣壓住心中的歡喜,慢慢的起身回到他原先站立的位置。臉上無悲無喜,好像剛剛朝廷給的好處,完全沒有發生一樣。

 正在旁邊密切關注高珣一舉一動的司徒袁傀,見高珣在如此喜事面前,依舊古井無波。袁傀的臉色頓時陰沉了好幾分。這高家小子,雖然年少,但老成。而且城府也極深。即便他這個在官場上歷練了好幾十年的人,此時也看不出高珣的心思。

 高珣不僅有能力,又有城府。從高珣在戰場上了一貫行徑來看,也是一個謀而後動的人。如此人物,又與他袁家勢如水火。如果不把這人打壓下去,等到此人在官場上成長起來,定是袁家的勁敵。

 幸好,在高珣一連竄的戰功回到長安,陛下為高珣的戰功要進行封賞,征詢他們三公的意見時。被他糾集袁氏一脈的官員,以高珣年少為由。硬生生的把高珣快要成為兩千石官員的事, 給壓製了下來。不然,等到高珣在郡守的位置上理順了。那高珣的後面,就會跟隨一大片高氏的官員。到時候,他袁氏,想要壓製,也一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而像馬日磾,趙謙,皇甫嵩這些與高珣相熟的人,在見到高珣得到了列侯的封賞,又見到高珣不喜形於色的神色後,個個都不由的點頭讚許。成熟,穩重,不浮躁。這些詞語不斷的在他們腦海中冒起。

 “涿郡劉備上殿聽封。”張讓又了一聲尖叫喊道。

 “涿郡劉備,劉玄德拜見陛下。”片刻後,劉備在宦官的唱和中,從殿外走了進來。

 “劉備,朕聽聞你是漢室宗親?”劉宏在劉備進來後,目光就一直停留在他身上。雙眼中帶著微不可察的希翼之色。他雖然不太怎麽理朝政。但是,也知道大漢已經是風雨飄搖。而像袁氏一樣的士族,正不斷蠶食著他漢室的利益。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他正需宗室有才之人來幫著穩固漢室江山。

 “回稟陛下,備先祖出自中山靖王一脈。先父諱弘,先祖父乃故東郡范令諱雄。為孝景皇帝第十一代玄孫。”劉備匍匐在地上恭敬的回應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