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戰爭的陰雲正在迫近,埃及和印度幾個王公都在厲兵秣馬,準備打垮西葡聯和艦隊。但是,奈何印度不齊心啊。
比如,卡利卡特港,倒是因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聯合艦隊對卡利卡特王國貿易的嚴重破壞,加入了反對西葡聯合艦隊的陣營,並禁止兩國商船停靠卡利卡特港。
可是,卡利卡特這邊剛拒絕西班牙和葡萄牙,那邊一直眼紅卡利卡特印度最大貿易港地位的科欽邦國的王公,卻立即勾搭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表示願意和兩國貿易,願意成為印度香料出口的貿易港。而且,還允許兩國戰艦停靠補給……
本來,卡利卡特的讚默林(土邦王公的稱呼)已經聯合了一大批沿海邦國的印度王公,準備封殺海盜行徑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了。可是,奈何科欽王公為了取代卡利卡特的香料貿易港地位,以獲得巨額的稅收,主動投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充當了帶路黨的角色。
而印度胡椒的產地很多,並不止卡利卡特邦國。而那些胡椒供應商,才不管是在卡利卡特港出貨還是在科欽出貨呢。對他們而言,除了卡利卡特小邦國本地的胡椒商之外,其他胡椒商,都是誰給錢就賣給誰。
至於提供桂皮的錫蘭(斯裡蘭卡)和提供丁香和肉桂的東南亞商人,他們就更無所謂了。反正卡利卡特和科欽,都是印度西南沿海的港口。最終這些香料商人在哪兒做生意,取決於最終這場海戰的勝負。如果西葡聯軍贏了,那麽,香料貿易中心很可能會轉移到科欽。當然,若是西葡聯軍打下卡利卡特,也許還會在卡利卡特,但控制者就變成了西葡兩國。而若是聯軍贏了,不用說,香料貿易中心還是在卡利卡特,掌控者還是讚默林家族……
所以,未來是卡利卡特繼續作為印度的香料集散中心,還是科欽取而代之,都取決於接下來的這場海上爭鋒的勝負……
不過,因為交戰雙方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準備。因此,要打起來,至少得等到明年了……
……
馬林現在是沒空理會印度洋上的爭端的,就算他理會了也沒用。因為,他沒有乾預那邊的精力和實力。
據說,為了徹底稱霸印度洋上的香料貿易,西葡兩國可能會把戰艦數量從27艘提高到40艘。而且,都是大型的克拉克帆船。這還都是專業的戰船,其余可以運貨也可以輔助作戰的卡拉維爾帆船都沒算進去……
馬林沒心思管印度的事情,他現在發愁的,是對美洲的控制問題。這段時間,他準備了大量的船只和物資,以及相關的人才,準備送阿本去巴拿馬建城和建立優良的淡水港。
可是,阿本告訴馬林——從海上前往巴拿馬城,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其他路段還好,就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海峽那兒,是非常危險的航海地段。
那裡航道狹窄,船隻一不小心就容易擱淺和觸礁。而且,在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過程中,迎面會迎來猛烈的西風。
所以,在走那個被馬林莫名其妙地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彎曲海峽時,帆船的操控很是麻煩。
如果使用橫帆,不但迎風難以前進,而且很容易出事,比如擱淺或觸礁什麽的。所以,在通過這個海峽時,阿本和他的船,使用的是三角帆。按照哥倫布那裡學來的航海習慣,阿本的船也是準備了橫帆和三角帆兩套船帆的。當遇到順風的時候,自然懸掛橫帆,充分利用風力。而遇到逆風和橫吹的風的時候,自然要換上三角帆。
而從格林納達沿著南美東海岸南下,再經過麥哲倫海峽,沿著南美西海岸北上。這其中多次更換風帶,風向非常不穩定。因此,從格林納達南下開始,阿本的船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的三角帆。
可這種被歐洲人成為拉丁帆(Latin Sail)的大三角帆,操縱起來很是麻煩。
首先,這裡要說明一下,帆船的桅杆,上往往會綁定一根橫木。而這根橫木,主要是充當船帆的支撐骨架的。不然,船帆也展不開。
在橫帆船裡,橫木自然是固定綁在桅杆上的。而且,和桅杆成互相垂直的狀態,橫綁在桅杆上。從橫木掛下來的船帆,就是橫帆。
而拉丁帆這種大三角帆不太一樣,它也有一個橫木綁定巨大的三角帆。只是,這根橫木是不固定的,而是可以調整的(大家可以看阿拉伯三角帆或柯克帆船懸掛三角帆的圖片,事實上,拉丁帆就是歐洲地中海的水手們偷師阿拉伯人的三角帆技術搞出來的)。
只是,拉丁帆的調整也很是麻煩。每當轉舵後換了風向後,三角帆也要跟著換位置,換個方向繼續“兜風”航行。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綁在桅杆上的橫木,叫做帆桁。橫帆船上,因為帆桁是正綁著的,自然是正的。而縱帆船,也就是使用拉丁帆的三角帆船,帆桁卻是斜著綁在桅杆上的。所以,叫做斜桁。而且,為了兜風推動船隻前進,一般斜桁的綁法都是低頭的一端綁在桅杆前面,而高的一端綁在桅杆後邊。然後,三角帆的三角尖,則由水手綁在船隻的左邊或右邊,依據風向而定。
如此一來,三角帆受到側面來風後,就會鼓起來兜風。然後,把風力傳遞到斜桁上,再傳到桅杆上,驅動船隻前進。
可是,這種大三角帆的換向卻比較麻煩。在轉舵換向或者風忽然換向後,為了換一個方向繼續兜風,水手先要解開之前固定好的三角帆的三角尖的繩子,把三角帆收到斜桁上。然後,再解開對斜桁的固定繩索,先把斜桁豎起來,然後再通過桅杆,繞到桅杆的另一側。借著,再放開船帆,重新綁定三角尖,好利用另一側的風力……
可是,這樣操作太麻煩了,非常耗時。要是在寬闊的大洋面上,自然沒啥,大不了多花點時間而已。可若是在風急浪高的狹窄海峽,這樣可使要人命的……
你在那兒慢慢操作著三角帆,可時間不等人。要是一不小心,在水手忙著換向的時候,船隻被風浪推到淺灘上擱淺或者乾脆碰上礁石,那就完蛋了……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能有一個快速給拉丁大三角帆轉換方向的辦法……
然後,馬林想起了後世的上緣斜桁帆……
在後世,現代帆船幾乎都采用了上緣斜桁三角帆,為何?這倒不是這種帆兜風能力最強。而是,這種上緣斜桁帆,最是容易操作,非常節省人手。要知道,時代不同了,現代人人工賊特麽貴啊!多雇傭一個水手,老板也許會破產……所以,這種節省水手的上緣斜桁帆就應運而生了……
馬林後世聽說過,一艘叫“懷俄明號”的特大飛剪式帆船,安裝了6根桅杆,平均航速高達16節。可是,操控船帆的水手, 才特麽需要14人——太省薪水支出了……
馬林想到這裡,頓時淚流滿面啊——哥倫布探索新大陸的一百多噸的小破船,就需要40個水手才能搞定。馬林現在使用的250級武裝商船,也需要五六十個水手。而排水量上萬噸的懷俄明號飛剪船,才需要14個水手操控……這得多省人力啊……
雖然說,這個時代人力不值錢。不像後世的工人,尼瑪除了薪水還得給五險一金……但是,若是每艘船需要的人手少了,而人手數量不變的話,完全可以操控更多的船啊!
馬林缺船嗎?暫時是缺的。但是,很快就不缺了。因為,馬林在美洲的殖民地砍伐下來的很多橡木,都風幹了兩年以上了,可以用來大量造船了。
只是,目前受到造船工匠人數的限制,才沒有大規模爆船。但馬林已經建立了造船技術學校,開始大規模培養造船工匠。只要造船工匠人數足夠,加上美洲數不盡的樹木資源,爆船是可以預期的。可是,到那時,若是水手數量不足,那就尷尬了……
所以,對於馬林來說,節省操控帆船的人手,也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