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慈寧宮的內侍進來稟報,說太后娘娘請了楚夫人和楚家姑娘去慈寧宮陪她老人家解悶。楚姑娘溫柔敦厚,太后娘娘喜歡得緊,會留楚姑娘在慈寧宮住兩天,給她老人家誦誦佛經。
太后娘娘還說,楚姑娘實在得她老人家的意,她老人家替楚姑娘向皇上求個恩典,請皇上給楚姑娘賞樣物什。
驚動了太后,還讓她老人家放下佛事,皇上便知道肯定是和王爺去告狀了。哈哈笑道,“楚姑娘還真是討了太后的喜,能讓她老人家開這個金口。好,朕就賞楚姑娘一樣物什。”他作勢想了想,又道,“她老人家是第一次向朕討要物什,太孬的拿不出手,朕就封楚姑娘為慧陶縣主,另賜東珠兩盒。”
不是宗室女而被封縣主的,本朝還沒有幾個。這個封號不僅讓人知道皇上和太后對楚含嫣的恩寵,一般的貴女也不敢輕意惹她。楚廣徹和楚令宣喜極,又趕緊跪下磕頭,朗聲唱道,“謝主龍恩。”
大殿裡的其他大臣也跪下磕頭,朗聲說道,“皇上,仁慈。”起身後,又抱拳恭喜著楚家父子。
皇上封楚含嫣為縣主的好消息傳到慈寧宮裡,也讓陳阿福和小十一喜出望外。
楊淑妃臉上笑得歡,一疊聲說著“恭喜”,心裡卻更加惶恐了。
昨天,楊文芳直接回了楊家,她沒敢跟父母說自己罵了楚含嫣,還被和王爺攆出王府,隻爬在床上哭。下人有些害怕,還是悄悄去跟楊夫人說了。
楊夫人聽自己閨女說了那麽不堪的話,嚇壞了,直覺會給楊淑妃惹禍。楊文芳是楊夫人的老來女,非常嬌寵她。見她惹了這麽大的禍,自己也不敢幫她瞞著,便差人去請楊大人。
楊大人正在小妾那裡,回到正院聽夫人講了經過,也氣得要命,但那時宮裡已經落匙,進不去。今天一早,楊夫人就來找馬淑妃說了經過。馬淑妃還沒去給皇上和太后請罪,慈寧宮的內侍就來傳太后的口諭,讓馬淑妃立即去慈寧宮。
太后當著皇后和其他妃子的面,先斥責楊淑妃疏悉禮儀,經常讓其妹留宿宮中。在禦書房上學的王爺皇侄眾多,楊姑娘不知避嫌,影響惡劣。又說楊姑娘不知羞恥,居然對未來的和王妃出口不遜,等等。
太后娘娘從來都是慈眉善目,不發脾氣,這還是第一次拿出太后和婆婆的款兒,不僅把楊淑妃嚇得跪了下去,連皇后和另幾位妃子都跪下聽訓……
在慈寧宮吃了晌飯,陳阿福便要獨自出宮。
雖然小姑娘的口齒不太伶俐,但由於她原來經常陪了塵,有幾篇佛經誦的還是非常流利。況且太后是個真正的慈善人兒,這又是施恩於她,定然不會為難小姑娘。只是小姑娘自懂事以後,很少離開過陳阿福,哪怕偶爾離開陳阿福,也有小十一陪著她。所以,陳阿福還是有些擔心小姑娘。
看到小姑娘眼裡的惶恐,小十一很想賴在茲寧宮不走。但他現在大了,知道有些事要避嫌,不能給別人攻擊楚含嫣的借口。
他給榮靜使了個眼色,榮靜便走過去拉著楚含嫣的手對太后撒嬌道,“母后,兒臣要也跟楚姑娘一起給母后誦經。”
太后知道楚含嫣的膽子小,也看出兒子擔心她,便笑道,“榮靜這兩天就跟楚姑娘一起在偏殿裡住著吧。小十一不能耽誤功課,下學後來這裡吃飯。”
小十一笑得眉眼彎彎點著頭。
楚含嫣聽了,眼裡的惶恐也就少了些。
陳阿福知道她還有些害怕,但也沒辦法。何況小姑娘漸漸長大了,許多事也必須獨自面對。
當天下晌,太后和皇后斥責楊文芳的懿旨就到了楊府,並禁楊文芳半年的足,還給她派去了一個嬤嬤,教導她一年。
第二天,魏嬤嬤又來楚府,悄悄跟陳阿福說,皇上昨天晚上嚴厲斥責了楊淑妃。
第三天的下晌,楚含嫣回到楚府。不僅帶回來皇上的賞賜,還帶了許多太后和皇后的賞賜。隨後,皇上封楚含嫣為慧陶縣主的聖旨便到了。接著,太后和皇后嘉獎楚含嫣的懿旨又到了。
一時之間,永安侯長女楚含嫣風頭無二,又成為京城貴女最羨慕的人。
楚家長輩都高興,最讓他們擔心的,也是被傷害最深的孩子,以後的路會更好走了。
陳阿福心裡也美滋滋的。這位皇帝比之前的皇帝好多了,不僅記情,還英明。還有太后,真真菩薩心腸。天家的人說翻臉就翻臉,他們能記得楚家的好,也是難得了。
特別是太后,她現在雖然擁有最尊貴的地位,卻是個可憐的女人,受的罪甚至比了塵多得多。了塵至少得到過丈夫的愛,前夫現在還惦記著她。可太后,她完完全全沒有自己的人生,只是先帝用來生育和恕罪的工具。
或許因為這樣, 了塵即使出家十幾年,依然斷不了塵念。而太后,她是真的看破了紅塵,卻不能如願出家。
因為太后大多時間放在理佛上,也明確表態,為了小十一更開心的成長,陳阿福同小十一的關系基本恢復到了以前的地步,只差小十一明目張膽叫陳阿福為“娘”了。但鬼精的小十一絕對不會叫陳阿福“娘”,隻叫她“嶽母”。
五月中,楚老侯爺和楚老太爺就要回鄉下去了。早些天,陳阿福就派宋和家的領人回福園收拾,把她原來在上房的用品搬到棠園,再把房子重新裝裝。以後老侯爺會住在上房的西屋,老太爺會住在上房的東屋。
宋和家的其實就是紅斐,上年嫁給管事宋和。她現在已經懷了五個月的身孕,但因為她對福園熟悉,這差事也只有派她去。
老侯爺還提出,羽哥兒和明哥兒這兩個小子,輪流去福園敬孝。其實,老侯爺更想讓小玉兒去的,但他知道不可能,所以便沒有提這不合理的要求。
陳阿福雖然極其不舍,但也不得不放人。她知道,孩子不僅是去敬孝,更是為了哄了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