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蟻賊》通史篇 一千三百五十四-一千三百六十
1,1354年。

正月,汴梁城東汴河冰,皆成五色花草如繪畫,三日方解。

正月,帝謂脫脫曰:朕嘗作朵思哥兒好事,迎白傘蓋遊皇城,實為天下生靈之故。今命剌麻選僧一百八人,仍作朵思哥兒好事,凡所用物,官自給之,毋擾於民。

正月,命桑哥失裡、哈臨禿守中興。

正月,答失八都魯複峽州。

二月,以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兒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以兵攻高郵。

二月,以呂思誠為湖廣行省左丞。命湖廣行省右丞伯顏普化、江南行台中丞蠻子海牙、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參知政事阿裡溫沙,會合湖廣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兒討沿*。

二月,立鎮江水軍萬戶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奴領之。

二月,詔河南、淮南兩省並立義兵萬戶府。

二月,遣吏部侍郎貢師泰和糴於浙西。時江浙兵起,京師食不足,故命師泰和糴,得糧百萬石。

二月,建清河大壽元忠國寺,以江浙廢寺田歸之。

三月,廷試進士六十二人,賜薛朝晤、牛繼志進士及第,余授官出身有差。

三月,以皇太子行幸,和買駝馬。

三月,命親王速哥帖木兒以兵討宿州賊。

三月,潁州陷。

三月,中書定擬義兵立功者權任軍職,事平授以民職,從之。

三月,命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魯升本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樞密院事,總荊、襄諸軍,從宜調遣。詔和買馬於北邊以供軍用,凡有馬之家,十匹內和買二匹,每匹給鈔一十錠。

四月,禦史台臣糾言帖裡帖木兒與江南行台侍禦史左答納失裡等人罪,以江浙行省參知政事阿兒溫沙升本省右丞,浙東宣慰使恩寧普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皆總兵討方國珍。

四月,發陝西軍討河南賊,給鈔令自備鞍馬軍器,合二萬五千人,馬七千五百匹,永昌、鞏昌沿邊人匠雜戶亦在遣中。

四月,造過街塔於蘆溝橋,命有司給物色人匠,以禦史大夫也先不花督之。

五月,安豐、正陽賊圍廬州。

五月,詔修砌北巡所經色澤嶺、黑石頭河西沿山道路,創建龍門等處石橋。

五月,立南陽、鄧州等處毛胡蘆義兵萬戶府,募土人為軍,免其差役,令討賊自效。因其鄉人自相團結,號毛胡蘆,故以名之。

五月,郭子興以鎮撫朱元璋為總管,率兵功全椒,克之。

五月,詔以玉樞虎兒吐華募兵萬人下蜀江,代答失八都魯守中興、荊門;命答失八都魯以兵赴汝寧。

五月,升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阿兒灰為右丞,討廬州。

五月,募寧夏善射者及各處回回、術忽殷富者赴京師從軍。

五月,複發禿卜軍萬人,命太傅阿剌吉領之。

五月,命荊王答兒麻失裡代闊端阿合鎮河西,討西番賊。

六月,薊州雨雹。

六月,高郵張士誠寇揚州,達識帖睦邇以兵討張士誠,敗績,諸軍皆潰。

六月,詔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佛家奴會達識帖睦邇,複進兵討之。

六月,太陰入鬥宿。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盱眙縣。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泗州,官軍皆潰。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海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七月,詔免大都、上都、興和三路今年稅糧。

七月,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汝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八月,冀寧路榆次縣桃李花。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詔脫脫以太師、中書右丞相,總製諸王各愛馬、諸省各翼軍馬,董督總兵、領兵大小官將,

出征高郵。八月,封高麗國王脫脫不花為沈王。

八月,免河南蒙古軍人雜泛差役。

八月,蓋海青鷹房,,連延數百間,千門萬戶,取婦女實之,為大喜樂故也。

八月,禁河南、淮南酒。

八月,階州西番賊起,遣兵擊之。

八月,濠州兵陷六合縣。

八月,方國珍拘執元帥也忒迷失、黃岩州達魯花赤宋伯顏不花、知州趙宜浩,以俟詔命。

十月,詔答失八都魯及太不花等會軍討安豐。

十一月,敕: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凡奏事先啟皇太子。

十一月,脫脫領大兵至高郵,戰於高郵城外,大敗賊眾。

是役也,一切軍資、衣甲、器仗、谷粟、薪槁之屬鹹取具於江浙,平章政事慶圖規措有方,陸運川輸,千裡相屬,朝廷賴之。

先是樞密院都事徐人石普,以將略稱,從院官守淮安,詣丞相脫脫面陳取高郵之策,且曰: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幸與普步兵三萬,保為取之。

脫脫遂命權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民義萬戶以行,汝中柏陰阻之,減其軍半。初命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製。普次范水寨,夜漏三刻,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抵縣,即登城樹幟,賊大驚潰,因撫安其民,水陸進兵,乘勝拔十餘寨。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一趣城東,備水戰;一為奇樂,虞後;一自將攻北門。遇賊,與戰,賊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甲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賊以死捍,蒙古軍b怯,即馳回,遂為賊所蹂踐,率墜水中。普勒餘兵血戰良久,仗劍大呼曰:大丈夫當死國,有不進前者斬!奮戟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至日西,援絕,被槍墜馬,複步戰數合,賊益至,左脅為賊槍所中,猶手握其槍以斫賊。賊眾攢槍刺普,普與從者皆力戰而死。

十一月,脫脫遣兵西平六合縣。

六合遣使求救於滁州,郭子興與其帥有隙,怒不發兵。朱元璋曰:六合破,滁不獨存,齒也,可以小憾而棄大事乎?子興悟,問諸將:誰可往者?時官軍號百萬,諸將畏之,莫敢住,且以禱神不吉為辭,元璋曰:事之可否,當斷於心,何禱也!遂帥師趨六合,與耿再成守瓦梁壘。

官軍攻之急,每日暮,壘垂陷,官軍去之,詰朝複完壘與戰。尋以計紿之,乃斂兵入舍,備糗糧,遣婦女倚門戟手大罵,官軍錯愕不敢逼,遂列隊而出,徐引還滁州。既而官軍複大集,元璋令再成佯走,誘之渡澗,伏發,城中鼓噪而出,官軍敗走。元璋恐益兵來攻,謀款其師,乃具牛酒,斂所獲馬,遣父老送還,告其帥曰:城主老病,不能行,謹遣犒軍。城中皆良民,所以結聚者,備他盜耳。將軍幸撫存之,惟軍需是供。今高郵巨寇未滅,非並力不可,奈何分兵攻良民乎?其帥信之,謂其眾曰:非良民,豈肯還馬!即日解去,由是滁城得完。子興無意遠略,但欲據滁自王。元璋因說曰: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賈不集,無形勝可據,不可居也。子興嘿然,元璋遂不複言。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複苗軍所據鄭、均、許三州。

十一月,皇太子修佛事,釋京師死罪以下囚。

十二月,康裡定為左丞相,哈麻為中書省平章政事。

十二月,絳州北方有紅氣如火蔽天。

十二月,監察禦史袁賽因不花等劾奏:脫脫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又其弟也先帖木兒,庸材鄙器,玷汙清台,綱紀之政不修,*之心益著。章三上,詔令也先帖木兒出都門聽旨,以宣徽使汪家奴為禦史大夫。

十二月,詔以脫脫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寇盜,恬不為意,削脫脫官爵,安置淮安路,弟禦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

當是時,丞相督軍,將士郊命,高郵城旦夕且破,而忽聞有詔解軍,軍中皆大哭。

詔至,參議龔伯j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師時嘗被密旨,今奉此,一意進討可也,詔書且勿開,開則大事去矣。脫脫曰:天子詔我而我不從,是與天子抗也,君臣之義何在!

先是大臣子弟領軍從行者,哈麻歷告其家,陰遣人先來軍中白其長曰:詔書且至,不即散者,當族誅。以故宣詔畢,即時解散,其無所附者,多從紅軍,如鐵甲一軍入襄陽,號鐵甲吳者是也。

是日,脫脫出兵甲及名馬三千,分賜諸將,俾各帥所部以聽伊闊察爾、舒蘇節製。客省副使哈喇台曰:丞相此行,我等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寧死丞相前!拔劍刎頸而死。

有上變告龔伯j勸托克托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烏古孫良楨,簿對無驗。伯j伏誅,良楨仍還為左丞。

十二月,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太不花為本省左丞相,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加太尉,集賢大學士雪雪知樞密院事,一同總兵,總領諸處征進軍馬,並在軍諸王、駙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軍官員,其滅裡、卜亦失你山、哈八兒禿、哈怯來等拔都兒、雲都赤、禿兒怯裡兀、孛可、西番軍人、各愛馬朵憐赤、高麗、回回民義丁壯等軍人,並聽總兵官節製。

十二月,命哈麻提*正監、都水監、會同館,知經筵事,就帶元降虎符。

十二月,詔威順王寬徹普化還鎮湖廣。先是以賊據湖廣,命奪其王印,至是寬徹普化討賊累立功,故詔還其印,仍守舊鎮。

十二月,命甘肅右丞嵬的討捕西番賊。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複河陰、鞏縣。

十二月,徭賊自耒陽寇衡州,萬戶許脫因死之。

是歲,樞密院判官董摶霄,從丞相脫脫征高郵,分戍鹽城、興化,賊巢在大縱、德勝兩湖間,凡十有二,悉剿平之;即其地築芙蓉寨,賊入,輒迷故道,盡殺之,自是不敢複犯。賊恃習水,渡淮,北據安東州。摶霄招善水戰者五百人,與賊戰安東之大湖,大敗之,遂複安東。

是歲,武昌自十二年為沔寇所殘毀,民死於兵疫者十六七,而大江上下,皆劇盜阻絕,米直翔湧,民心皇皇。總管成遵,言於省臣,假軍儲鈔萬錠,募勇敢之士,具戈船,截兵境,且戰且行,糴粟於太平、中興,民賴以全活者眾。會省臣出師,遵攝省事,於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遠斥候,塞城門,籍民為兵,得五千餘人,設萬夫長四,配守四門,所以為防禦之備甚至,號令嚴肅,賞罰明當,賊船往來江中,終不敢近岸,城賴以安。

是歲,朱文正、李文忠來歸。

文正,元璋伯兄之子也,先同其母避亂,與季父相夫,至是聞駐兵滁陽,遂來歸。姊子李文忠,以母卒隨其父走亂軍中,幾不能存,至是亦來歸。文忠年十二,牽舅衣而戲。元璋曰:外甥見舅如見母也。命與沐英同姓朱。英,定遠人也,父母俱亡,元璋見而憐之,收以為養子。

是歲,詔諭:民間私租太重,以十分為率普減二分,永為定例。

是歲,京師大饑,加以疫癘,民有父子相食者。

2,1355年。

右丞相汪家奴,擔任兩個月右丞相,過渡給康裡定。四月,哈麻為左丞相,雪雪為禦史大夫。

正月,遼陽行省左丞奇伯顏不花升本省平章政事。

正月,徐壽輝偽將倪文俊複陷沔陽府,威順王寬徹普化令王子報恩奴、接待奴、佛家奴等同湖南元帥阿思藍以大船四十餘,水陸並進,至沔陽,攻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至漢川雞鳴汊,水淺,文俊用火筏盡燒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報恩奴自殺。妃妾皆陷,寬徹普化走陝西。

正月,安置脫脫於亦集乃路,收所賜田土。

正月,河南賊數渡河,焚掠州縣。

中書參議成遵言於丞相曰:今天下州縣,喪亂過半,而河北稍安者,以天塹黃可為之障,賊兵卒不能飛渡;所以剝膚椎髓以供軍儲,而民無深怨者,視河南之民猶得保其室家也。今賊北渡河,官軍不禦,是大河之險亦不能守,河北之民複何所恃乎?河北民心一搖,國勢將若之何?

帝即遣使罪守河將帥,而防禦稍嚴,命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洪醜驢守禦河南,陝西行省參知政事述律朵褐皇賾兀諭踉朗Ю鍤賾嗽攣饜惺〔沃擄⒙澄律呈賾討藎ㄕ菏苟淅詞賾蕉

正月,滁帥乏糧。

諸將謀所向,朱元章曰:困守孤城誠非計。今欲謀所向,惟和陽可圖,然其城小而堅,可以計取,難以力勝也。郭子興曰:如何?元璋曰:向攻民寨時,得民兵號衣二,其文曰廬州路義兵。今擬置三千,選勇敢士,椎髻、左衤任,衣青衣,佯為北軍,以四橐駝載賞物驅而行,聲言廬州兵送使者入和陽賞賚將士,和陽必納之。因以絳衣兵萬人繼其後,約相距十餘裡,候青衣兵薄城,舉火為應,絳衣兵即鼓行而前,破之必矣。

子興從其計,使張天v將青衣兵,趙繼祖為使者前行,耿再成率絳衣兵繼其後。天v至陡陽關,和陽父老以牛酒出迎。會日午,天v兵從它道就食誤約,再成過期不見舉火,意天v必已進據,率眾直抵城下,平章額森特穆爾急閉門,以飛橋縋兵出戰。再成不利,中矢走,官軍追至千秋壩。日暮,收兵還,天v等始至,適與官軍遇,急擊之。追至小西門,城上*橋,湯和以刀斷其索,天v等奪橋而登,將士從之,遂據和陽,額森特穆爾夜遁。再成敗歸,謂天v陷沒,俄又報官軍入滁,遣使來招降,子興益恐,召元璋與謀。元璋乃呼使者入,叱令膝行見子興,眾皆欲殺之,元璋曰:殺之,是速其來也。不如恐以大言,縱使去,彼必憚我,不敢進。子興從之,急屬元璋率兵往,仍規取和陽,至則天v已據城矣,乃入,撫定其民。子興於是命元璋總和陽兵。時諸將多子興部曲,未肯屈服,獨湯和奉命唯謹,李善長委曲調護之。諸將多殺掠,城中夫婦不相保,元璋惻然,召諸將謂曰:諸君自滁來,多掠人妻女。軍中無紀律,何以安眾!凡所得婦女,悉還之!於是各相攜而去,民大悅。

閏正月,上都路饑,詔嚴酒禁。

閏正月,命河南行省參知政事塔失帖木爾領元管陝西軍馬,守禦河南。

二月,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林褐粒⑽實郟趾判∶魍酢

建都亳州,國號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鬱為丞相,羅文素、劉福通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拆鹿邑縣太清宮材建宮闕,遵道等各遣子入侍。遵道得寵專權,劉福通疾之,命甲士撾殺遵道,福通遂為丞相,後稱太保。

二月,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咬咬為遼陽行省左丞相。

二月,立淮東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於天長縣,統濠、泗義兵萬戶府並洪澤等處義兵,聽富民願出丁壯義兵五千名者為萬戶,五百名者為千戶,一百名者為百戶,仍降宣敕牌面。

二月,命刑部尚書董銓等與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火你赤專任征討之務,便宜從事,遣使先降曲赦,諭以禍福,如能出降,釋其本罪,執迷不悛,克日進討。

三月,徐壽輝兵陷襄陽路。

三月,命汪家奴攝太尉,持節授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玉冊,錫以冕服九旒,祗謁太廟。

三月,以監察禦史言,安置脫脫於雲南鎮西路,也先帖木兒於四川碉門,脫脫長男哈剌章安置肅州,次男三寶奴安置蘭州,仍籍其家產。

三月,官軍十萬攻和州,朱元璋以萬人距守,間出奇兵擊之,官軍數敗,多死者,乃解去,城中複乏糧。

時太子圖沁及樞密副使弁珠瑪、民兵元帥陳趕齲髑脖滯托綠痢⒏咄⑶嗌健⒓α劍攔2煌ǎ奧時髯咧e┲菥傷鐧卵亂嚳α福仕烤褪澈橢蕁9有斯視氳卵掠邢叮胖猿堇春汀5卵攣拋有酥粒從渚確卵潞蟆T八推渚齔牽卸錚齔侵凶弑ǎ氳卵露罰卵攣有慫礎T按缶膠艄⒈摹⑽忤澹咂鎘埂5卵戮確⒃詰勒叻蘚蓿翟靶惺錚齙卵碌埽雍Γ姓拍癡吡χ怪W有宋旁氨恢矗縭ё笥沂鄭角殘齏鎄鷗躥推渲詮樵啊S謔親有艘嗍偷卵氯ィ炊鏌嗤壓欏W有擻潞飛普劍糟保荒莧菸錚緣卵鹿剩薅鍘W有思茸洌諭破涑ぷ猶煨鷂В卵亂運藿稱渚煨鸝植荒苤疲艘允檠煸拔褐

四月,常遇春來歸。

遇春,懷遠人,剛毅多智勇,膂力絕人,年二十三,為群盜劉聚所得,遇春察其多抄掠,無遠圖,聞和州恩威日著,兵行有律,獨率十餘人歸附,請為先鋒。元璋曰:爾饑,故來歸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奪之!遇春頓首泣曰:劉聚盜耳,無能為也。倘得效力賢者,雖死猶生。元璋曰: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後屬我,未晚也。

四月,車駕時巡上都。

五月,監察禦史也裡忽都等劾奏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慢功虐民,詔削其官職,仍令率領火赤溫,從總兵官、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征進,答失八都魯管領太不花一應軍馬。

五月,倪文俊自沔陽陷中興路,元帥朵兒隻斑死之。

五月,亳州遣人招和陽諸將,諸將惟張天v往,尋自亳歸,齎杜遵道檄,授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v右副元帥,朱元璋左副元帥。

元璋初欲不受,曰:大丈夫寧能受製於人邪!已而諸將議藉為聲援,遂從之,紀年稱龍鳳,然事皆不稟其節製。時和州西南民寨,次第鏟平,而城中乏糧,元璋與諸將謀渡江,無舟楫。

五月,有趙普勝、俞通海者,擁眾萬餘,船萬艘,據巢湖,結水寨,與廬州左君弼有隙,懼為所襲,遣俞通海間道來附,乞發兵為導。

元璋謂徐達等曰:方謀渡江,而巢湖水軍來附,吾事濟矣!遂親往,與普勝等會,就觀水道,以舟出和陽。而桐城閘、馬腸河等隘口,皆為中丞蠻子海牙水寨所扼,惟一小港可達,然淺涸不可通大艦。已而大雨兼旬,川谷流溢,素非行舟處,皆水深丈餘,元璋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漲發巢湖,舟魚貫而進,至黃墩,趙普勝以所部叛去,餘舟悉至和陽,乃降。舟之未至,遣人誘蠻子海牙軍來互市,遂執之,得十九人,皆善操舟者,令其教諸軍習水戰,命廖永安、張得勝、俞通海等將之,攻蠻子海牙峪溪口。敵舟高大,不利進退,永安等操舟如飛,左右奮擊,大敗其眾。遂與諸將定渡江之計,諸將鹹欲直趨金陵,元璋曰: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然後金陵可圖也。

五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淮東廉訪使王也先迭兒撫諭高郵。

五月,監察禦史哈林禿劾奏脫脫之師集賢大學士吳直方及其參軍黑漢、長史火裡赤等並宜追奪,從之。

五月,以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五月,命將作院判官烏馬兒招安濠、泗等處,章佩監丞普顏帖木兒招安沔陽等處。

五月,荊州大水。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阿魯灰領軍,與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蠻子海牙、淮西道宣慰使完者不花以兵攻和州等處。

五月,命湖廣行省右丞孛蘭奚攻討河南。

五月,以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咬住為總兵官,領本省軍馬並江州楊完者、黃州李勝等軍,守禦湖廣。

五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納麟哈剌統領水軍萬戶等軍,會本省平章政事定定,進攻常州、鎮江等處。

五月,命將作院判官烏馬兒、利用監丞八十奴招諭濠、泗,淮南行省左丞相太平助之;章佩監丞普顏帖木兒、翰林修撰烈瞻招諭沔陽,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樞虎兒吐華等助之。

五月,以怯薛丹潑皮等六十名從江南行禦史台大夫福壽守禦集慶路。

六月,朱元璋帥諸將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自紅巾妖寇倡亂之後,南北郡縣多陷沒,故朱元璋從而取之。

與廖永安舉帆前行,永安請所向,元璋曰:采石大鎮,其備必固,牛渚磯前臨大江,彼難為備禦,今往攻之,其勢必克。乃引帆向牛渚,風力稍勁,頃刻及岸。守者陳於磯上,舟距岸三丈許,未能猝登。

常遇春飛舸至,元璋麾之,應聲挺戈躍而上,守者披靡,諸軍從之,遂拔采石,沿江諸壘,望風迎附。諸將以和陽匱乏,各欲取資而歸,元璋謂徐達曰:如此,則再舉必難,江東非我有,大事去矣。因令悉斬纜,推置急流中,舟皆順流東下。諸將大驚問故,元璋曰:成大事不規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將奚為!諸將乃聽命,自官渡向太平,直趨城下,縱兵急攻,遂拔之,平章楊完者布哈與僉事張旭等棄城走,執其萬戶納克楚。太平路總管靳義,出東門赴水死,元璋曰:義士也!具棺葬之。

耆儒李習、陶安等,率父老出城迎謁,安見元璋狀貌,謂習等曰:龍姿鳳質,非常人也,我輩今有主矣!師之發采石也,先令李善長為戒戢軍士榜,比入城,即張之。士卒欲剽掠者,見榜愕然不敢動,有一卒違令,即斬以徇,城中肅然。富民陳迪獻金帛,即以分給諸將士。

召安、習,與語時事,安因獻言曰:四海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其志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以此順天應人而行呆伐,天下不足定也。元璋曰:吾欲取金陵,如何?安曰:金陵,帝王之都,龍蟠虎踞,限以長江之險,若據其形勢,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此天所以資明公也。元璋大悅,禮安甚厚,由是一切機密,輒與議焉。

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以李習知府事,李善長為帥府都事,汪廣洋為帥府令史。時三帥雖共府署事,而運籌決策,皆出自元璋,將士樂戰,軍民傾向,權歸於一矣。

時中丞蠻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閉姑孰口,絕和州軍歸路。方山寨民兵元帥陳趕齲災謔蜆ヌ秸潁躒瘢p元璋命徐達、鄧愈、湯和引兵出姑孰來迎戰,而設伏襄城橋以待之,趕勸蘢擼齜貢呈艿校燁趕取

陳趕戎磺芤玻煸笆筒簧薄趕任剩荷液撾吭霸唬禾煜麓舐遙瀾懿⑵穡ぴ蛉爍劍茉蚋餃恕6紉院瀾蘢願海癲恢剩趕仍唬喝輝蠐揖島酰看艘錐∧宋檎釁渚魅戰越怠

蠻子海牙、勒呼木等見趕勸埽桓腋唇ィ勢渲諢雇陀凇

是夏,大雨,江漲,安慶屯田禾半沒,城下水湧,有物吼聲如雷。簽淮西都元由府余闕,祀以少牢,水輒縮,秋稼登,得糧三萬斛。闕度軍有餘力,乃浚隍增埤,外環以大防,深塹三重,南引江水注之,環植木為柵,城上四面起飛樓,表裡完固。

七月,右副元帥張天v,率諸軍及陳趕炔殼ゼ炻罰タ碩埂

七月,倪文俊複陷武昌、漢陽等處。

七月,命親王失裡門以兵守曹州,山東宣慰馬某火者以兵分府沂州、莒州等處。

七月,命知樞密院事答兒麻監藏及四川行省左丞沙剌班、湖南同知宣慰使劉答兒麻失裡,以兵屯中興,招諭諸處,有不降者,與親王禿魯及玉樞虎兒吐華討之。

七月,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桑哥、亦禿渾及禿禿守禦襄陽,參知政事哈林禿及王塔失帖木爾守禦沔陽,如賊徒不降,即進兵討之。

七月,升台州海道巡防千戶所為海道防禦運糧萬戶府。

八月,命南陽等處義兵萬戶府召募毛胡蘆義兵萬人,進攻南陽。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詔淮南行省左丞相太平統淮南諸軍討所陷郡邑,仍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阿魯灰以所部苗軍聽其節製。

太平駐濟寧已久,糧餉苦不給,乃命有司給諸軍牛具以種麥,自濟寧達於海州,民不擾而兵賴以濟。又議立土兵元帥府,輪番耕戰。

八月,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處諸軍萬戶府於哈兒分之地。

八月,命親王寬徹班守興元,永昌宣慰使完者帖木兒討西番賊。

八月,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蠻子海牙與同知樞密院事絆住馬等,自蕪湖至鎮江南岸守禦,同阿魯灰所部軍馬協力衛護江南行台。

八月,命答失八都魯從便調度湖廣行省左丞孛蘭奚所領苗軍,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顏帖木兒守禦蘄、黃、蘭溪等處。

八月,和州鎮撫徐達軍自太平進克溧水,將攻集慶路。

初,陳趕戎橐玻粑寫牽饈導ぶ灰餛渲謁旖擔曰謔Ъ啤拔龐ゼ歟轎講殼唬喝甑裙ゼ歟懍φ劍刮業猛鴉梗庇牘倬稀V煸拔牌淠保儆鎦唬喝爍饔行模釉遊遙幌嗲懇病W葜埂V罹雖嘌簦趕饒聳這胖諭陀詘邇牛跤胄刑ㄓ反蠓蚋J俸希橐員ㄌ劍裕杭斐僑孀杷煥秸劍躉搿⑼蹩!⑺搴厝翦觥⒑芑⒀釧兀砸哉澆⑷∈ぁ=窕煩僑媯в朊緹ㄕ渲校縟爬錚焦ピ蚵瞧潿蝦蟆D裟暇蔞嘌簦氛蚪笙兆瑁傅潰疽猿志茫刹還ザ亂病T爸浼疲允楦粗唬豪私險擼砸猿そ燁擔薷裟媳保市牖峒氹Γ嬌順曬Α=裎岫善瀋嫌危酥屎恚乙訊籩嶂鄱鬩鑰私藎雜虢⑺逍甕埔臁W閬履魏紊崛ぶ叨擻鞀刂埔磕飼柴越安莨ノ吆兀酥糜啦恚圓菸蚧А

八月,朝廷遣官移脫脫置阿輕乞之地。高惠以脫脫前不受其女,首發鐵甲軍圍之。

初,脫脫行至大理,騰衝知府高惠見脫脫,欲以其女事之,許築室一程外以居,雖有加害者,可以無虞。脫脫曰:吾,罪人也,安敢念及此!巽辭以絕之。

九月,命搠思監提調武衛。以知嶺北行樞密院事紐的該為中書平章政事。

九月,立分海道防禦運糧萬戶府於平江路。

九月,倪文俊圍嶽州路。

九月,命答失八都魯移軍住陳留。

九月,郭天敘、張天v督兵自官塘經同山,進攻集慶之東門。

陳趕茸園邇胖鋇旨歟ツ廈牛砸廖紓侵屑崾亍趕妊煨鷚敝苷盤斕v,獻於福壽,亦殺之。二帥俱沒,諸將遂奉朱元璋為都元帥。

陳趕茸廢糧鶼上紓緱癖倩旅鄙敝滄呈課迨慮嘁魯鯰趕炔揮萜渫技海朧牌鏘刃校嘁鹵院笤蕘麽躺敝趕燃此潰渥誘鬃擼醇頭繳劍雍Q烙抵氹脊墒嶠牽娓刺健

九月,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魯至中牟,收散卒,團結屯種,賊複來劫營,掠其輜重,遂與孛羅帖木兒相失。會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來援,大破賊兵,獲孛羅帖木兒,歸之,複駐汴梁東南青

先是,答失八都魯以兵進次長葛,與劉福通野戰,為其所敗,將士奔潰。

十月,立淮南行樞密院於揚州。

十月,以襲封衍聖公孔克堅同知太常禮儀院事,以克堅子希學為襲封衍聖公。

十月,立黃河水軍萬戶府於小清口。

十一月,親祀上帝於南郊,以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為亞獻,攝太尉、右丞相康裡定為終獻。

十一月,以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招捕湖廣、沔陽等處,湖廣、荊襄諸軍悉聽節製,給還元追奪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給以功賞宣敕、金銀牌面。

十一月,賊陷饒州路。賜高麗國王伯顏帖木兒為親仁輔義宣忠奉國彰惠靖遠功臣。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攻夾河賊,大破之。

十一月,賊陷懷慶,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討之。

十一月,以湖廣歸州改隸四川行省。

十二月,朱元璋釋萬戶納克楚北歸。

納克楚者,穆呼哩裔孫也,初獲時,待之甚厚,而納克楚居常鬱鬱不樂。至是元璋召語之曰:為人臣者,各為其主,況爾有父母妻子乎!遂縱之歸。

十二月,立忠義、忠勤萬戶府於宿州、武安州。

十二月,以天下兵起,下詔罪己,大赦天下。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大敗劉福通等於太康,遂圍亳州,偽宋主遁於安豐。

十二月,立興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於興元路。

十二月,哈麻矯詔遣使賜脫脫鴆,遂卒。年四十二。

脫脫儀狀雄偉,頎然出於千百人中,而器弘識遠,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儀狀雄偉,頎然出於千百人中,而器弘識遠,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至於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惟以惑群小,急複私仇,君子病焉。

是春,蘇州雨血。

是歲,荊州大水。薊州雨血。湖廣雨黑雪。陝西有一山,西飛十五裡,山之舊基,積為深潭。

是歲,紅巾賊勢滋蔓,由汴以南陷鄧、許、蒿、洛。

是歲,汝寧府達魯花赤察罕帖木兒兵日益盛,轉戰而北,遂戍虎牢以遏賊鋒。賊乃北渡盟津,焚掠至懷州,河北震動。察罕帖木兒進戰,大敗之,餘黨柵河州,殲之無遺類,河北遂定。朝廷奇其功,除中書刑部侍郎。

苗軍以滎陽叛,察罕帖木兒夜襲之,虜其眾幾盡,乃結營屯中牟。已而淮右賊眾三十萬,掠汴以西,來搗中牟營,察罕帖木兒結陣待之,以死生利害諭士卒。士卒賈勇決死戰,無不一當百。會大風揚沙,自率猛士鼓噪從中起,奮擊賊中堅,賊遂披靡不能支,棄旗鼓遁走,追殺十餘裡,斬首無算,軍聲益大振。

是歲,盜起常之無錫,江浙行省議以重兵殲之,平章政事慶童曰:赤子無知,迫於有司,故弄兵耳。苟諭以禍福,彼無不降之理。盜聞之,果投戈解甲,請為良民。

先是倪文俊質威順王之子而遣人請降,求為湖廣平章,朝臣欲許者半。

參議中書省事成遵曰:平章之職,亞宰相也。承平之時,雖德望漢人,抑而不與,今叛逆之賊,挾勢要求,輕以與之,如綱紀何?或曰:王子,世皇嫡孫也,不許,是棄之與賊,非親親之道也。遵曰:項羽執太公,欲烹之以挾高祖,高祖乃以分羹答之。奈何今以王子之故廢天下大計乎?眾皆韙其論。

除治書侍禦史,俄複入中書為參政,離省僅六日。丞相每決大議,則曰:姑少緩之。眾莫曉其意,及遵複入,喜曰:大政事今可決矣!召陝西行省平章搠思監知樞密院事,俄複拜中書平章政事。

初,搠思監奉命討賊淮南,身先士卒,而中流矢不為動,及是複為執政。一日入侍,帝見其面有箭瘢,深歎閔之,遂有是命。

杜遵道相小明王,得寵專權,劉福通疾之,令甲士撾殺遵道。福通遂為丞相,後稱太保。小明王徒擁虛名,事皆決於福通。福通每陷一城,以人為糧食,既盡,複陷一處,故其所過,赤地千裡。

是年,天完紅巾軍複起,連敗元軍。

3,1356年。

右丞相康裡定。

正月,左丞相哈麻罷,禦史大夫雪雪亦罷,以搠思監為禦史大夫。複以康裡定為右丞相。

正月,倪文俊建偽都於漢陽,迎徐壽輝據之。

正月,張士誠遣弟士德渡江破常熟。

時江陰群盜,互相吞啖,江宗三、朱英,分黨戕殺。宗三將入城殺英,時英就招安,為判官,州之僚佐無如之何,遂申白江浙行省,雲朱英謀反。省差元帥觀孫壓境,觀孫利其貨賄,逗留不進。英乘間挈家逃去,過江,求救於士誠,乃質妻子,借兵復仇。士誠初未決,英盛陳江南土地之廣,錢糧之多,子女玉帛之富,士誠乃遣士德率高郵兵由通州渡江,入福山港,遂陷常熟。

二月,搠思監糾言哈麻及其弟雪雪等罪惡,帝曰:哈麻兄弟雖有罪,然侍朕日久,與朕弟懿U質班皇帝實同乳,且緩其罰,令之出征自效。

二月,康裡定及平章政事桑哥失裡等複奏哈麻兄弟罪惡,遂命貶哈麻惠州安置,雪雪肇州安置,尋杖殺之。

二月,張士德陷平江路,張士誠遂據之,改平江路為隆平府,立省院六部百司。遂陷湖州、松江、常州。

江南自兵興以來,官軍死鋒鏑,鄉村農夫罹饑饉,投充壯丁,生不習兵,烏合瓦解。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以便宜升漕運萬戶托因為參政,統領官軍、義民,捍禦境上。平江達魯花赤六十病亡,升松江府達魯花赤哈薩沙為平江達魯花赤,領兵出戰,除都水庸田使貢師泰為平江總管,巡守城池。

吳江境上,止有元帥王與敬一軍,戰敗,死者過半,殘兵千餘欲入城,城中閉門不納,退屯嘉興。與敬,淮西人也。

張士德眾才三四千人,長驅而前,直造北門,弓不發矢,劍不接刃,明旦,緣城而上,遂陷平江路。托因匿俞家園,自刎,不死,遊兵殺之。哈薩沙於境外聞城破,自溺死。貢師泰率義兵出戰,力不敵,亦懷印綬遁,變姓名匿跡於海濱。既而昆山、嘉定、崇明州相繼降。

維揚蘇昌齡避亂居吳門,士德用為參謀,稱曰蘇學士。毀承天寺佛像為王宮,改平江路為隆平府,設省、院、六部、百司。凡寺觀、庵院、豪門、巨室,將士爭佔而居,無虛者。

時義軍府參謀楊椿守齊門,淮兵奄至,眾皆不知所為,椿獨謂寇不足畏。明日,城縣陷,椿猶躍馬呼其子,若有所指授,追者及之,遂並遇害。椿妻求得其屍,亦自經死。椿,蜀之眉山人,徙居吳中教授,強起就小職,卒舉家殉義雲。嘉定州y奉印降賊,州吏尤鼎臣沮之,為其將所縶,且誘以官,鼎臣抗不受,杖百,錮於家。

平江既陷,嘉興地興衝要,有司告急,驛使不絕於道。江浙丞相達識帖睦邇兵少,策無所出,檄苗軍帥楊完者來守嘉興,完者取道自杭,以兵劫達識帖睦邇,使升己為本省參知政事,達識帖睦邇遂填募民入粟空名告身予之。

王與敬抵嘉興,楊完者欲殺之,與敬遂往松江,謀結水寨於澱山諸湖,令上戶供給其軍,名曰守禦,實戀其地倡女也。達魯花赤巴圖特穆爾、知府崔思誠,皆與之不協,會浙省又命元帥特古呼斯等提兵鎮守,二帥抗衡不相下。

夜,與敬率萬戶戴列孫等自西門縱火大噪,官僚潰散,與敬自以輜重出西門。不久,楊完者部將蕭亮、員成等率苗軍突至,與敬遂北走通波塘,降於張士誠。子女玉帛,悉為苗軍所有,民亦持梃相逐,列孫等死者過半。苗軍在松江一月,焚劫淫掠,死者填塞街巷。

常州豪民黃貴甫,間道歸款張士德,許為內應,寇至,不戰而城陷,改常州路為沉昕ぁJ康輪СV菀玻蚧Ц鋁趿跡栽恢粒渥右汴謇椋〗淶賴終憬惺∏缶取R鬮醇盎梗且嚴藎級啦磺孛鷗八勒呤湃恕

二月,常遇春攻官軍於采石,以奇兵分其勢,而以正兵與之合戰,戰則出奇兵搗之,縱火焚其連艦,大破之,蠻子海牙僅以身免,自是扼江之勢遂衰。

三月,禁銷毀、販賣銅錢。

三月,朱元璋率諸軍取江陵、集慶、鎮江。

自太平水陸並進,至江陵鎮,攻破陳兆先營,擒兆先,盡降其眾,得兵三萬六千人。擇其驍勇五百人置麾下,五百人多疑懼不自安,元璋覺其意,是日,令入宿衛,環榻而寢,悉屏舊人於外,獨留馮國用一人侍臥榻旁,元璋解甲安寢達旦,疑懼者始安。

先是集慶嘗有警,湖廣平章阿魯灰將苗軍來援,事平,還鎮揚州。而阿魯灰禦軍無紀律,苗蠻素獷悍,日事殺擄,莫能治。俄而苗軍殺阿魯灰以叛,集慶之援遂絕,人心震恐,倉無積蓄,計未知所出,民乃願為兵以自守。江南行台禦史大夫福壽,因下令,民多資者,皆助糧餉,激厲士卒,為完守計,朝廷知其勞,數賞賚之。

至是太平兵大集,馮國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陣,敗官軍於蔣山,直抵城下,諸軍拔柵爭進,遂圍之;福壽督兵出戰,多敗,於是盡閉諸城門,獨開東門以通出入,而兵力實不能支。庚寅,城破,福壽猶督兵巷戰,兵潰,乃獨據胡床,坐鳳凰台下,指麾左右,更欲拒戰。或勸之去,叱之曰:吾為國家重臣,國存則生,國破則死,尚安往哉!

達魯花赤達尼達斯見其獨坐,若有所為者,從問所決,因留弗去。俄而亂兵四集,福壽遂遇害,達尼達斯亦死之。又,同時死者,有治書侍禦史賀方。方,晉寧人,以文學名。事聞,贈福壽江浙行省左丞相,追封衛國公,諡忠肅。

朱元璋之取集慶也,克城之日,蠻子海牙走投張士誠,水寨元帥康茂才等各率眾降,凡得軍民五十餘萬。元璋入城,召官吏、父老,諭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紛擾,生民塗炭。吾率眾至此,為民除害耳,汝等各守舊業,無懷疑懼。賢人君子有能相從立功者,吾禮用之;舊政有不便者,吾除之。於是城中軍民皆喜悅,更相慶慰。嘉福壽之忠,為棺衾以禮葬之。

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置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命趙忠為興國翼元帥,以守太平。得儒士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皆錄用之。

元璋既定集慶,欲發兵取鎮江,慮諸將不戢士卒為民患,遂召諸將,數常縱軍士之過,欲置之法,李善長營救,乃免。於是命徐達為大將軍,率諸將浮江東下,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爾等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者,罰無赦。達等頓首受命。進兵攻鎮江,翌日,克之,苗軍元帥楊完者出走,守將段武、平章定定戰死。達等自仁和門入,號令嚴肅,城中晏然。遂分兵徇金壇、丹陽,下之。改鎮江路為江淮府,命徐達、湯和為統軍元帥,鎮守其地。

三月,張士誠自高郵徙居隆平宮,服禦、器用,皆擬乘輿,改至正十六年為天v三年,國號大周,歷曰明時,自稱周王。

設學士員,開弘文館,以陰陽術人李行素為丞相,弟士德為平章,蔣輝為右丞,潘元明為左丞,史文炳同知樞密院事。其郡、州、縣正官,郡稱太守,州稱通守,縣仍曰尹,同知稱府丞,知事曰從事,餘則損益而已。士誠以吳民多艱,牧字者非才,悉選而更張之,自令、丞、簿、尉以及錄事、錄判,同日命十有一人,各賜衣、馬、粟、t寧有差。

初,孫址釷溝指哂剩砍喜揮眩熱氤牽鍾謁遙抵眾賦獠瘓笆砍廂閆澆鍾朧砍喜拷琶齲鼻踩嗽頰蚰賢蹩巳戰錘哂剩镄梗煊齪Α

三月,徐壽輝複寇襄陽。

三月,以今秋出師,詔和買馬六萬匹。

三月,命宣讓王帖木兒不花、威順王寬徹普化以兵鎮遏懷慶路,各賜金一錠、銀五錠、幣帛九匹、鈔二千錠。

三月,倪文俊陷常德路,總兵官俺都剌遁。

三月,立行樞密院於杭州,命江浙行省左丞相達識帖睦邇兼知行樞密院事,節製諸軍,省、院等官並聽調遣,凡賞功、罰罪、招降、討逆,許以便宜行事。

三月,朱元璋取鎮江路。

三月,方國珍複降,以為海道運糧漕運萬戶,兼防禦海道運糧萬戶。其兄方國璋為衢州路總管,兼防禦海道事。

四月,以搠思監為中書左丞相,以資正院使普化為禦史大夫。

四月,以河南行省左丞孛蘭奚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加金紫光祿大夫。

四月,命阿因班太子與陝西行省官同討均、房、南陽。

四月,以陝西行台禦史大夫朵朵為陝西行省左丞相,大司農咬咬為遼陽行省左丞相。

四月,車駕時巡上都。

四月,張士誠將趙打虎陷湖州,改湖州路為吳興郡。史文炳率兵自泖湖入古浦塘,破澱湖柵。苗軍一矢不發,夜中遁去,松江遂陷。士誠即令文炳鎮松江。

五月,倪文俊陷澧州路。

五月,賊寇辰州,守將和尚以鄉兵擊敗之。

五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參知政事楊完者以兵守嘉興路,禦張士誠。

五月,朱元璋取廣德路,改為廣興府,以鄧愈守之。

六月,建康降人陳保二,誘執詹、李二將,降於張士誠。保二,常州奔牛壩人,聚眾,以黃帕首,號黃包頭軍。鎮江既下,遂降於建康,至是複叛。

六月,朱元璋遣儒士楊憲通好於張士誠。

書略曰: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吳郡。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深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

士誠得書,以此己於隗囂,不悅,留憲不遣。

六月,楊完者以數萬眾屯嘉興,先鋒呂才以七千眾屯王江涇,商旅不行,軍容甚盛。

張士德遂不敢取道嘉興,乃自平望、烏墩直搗杭州。江浙丞相達識帖睦邇,恃楊完者兵強,漫不為備,寇至,城遂陷,達識帖睦邇遁,平章政事遵達實哩戰死。居民黃仲起妻朱氏及妾馮氏、仲起弟妻蔡氏,俱自縊死。

達識帖睦邇遁入富陽。楊完者乃以苗軍及官軍分為三路:蔣英從大麻塘棲,董旺從硤石長安,身率劉震、朱誠從海鹽黃灣而進,呂才、呂升屯守嘉興。

士德知楊完者分路而來,遂應接不暇,一敗於皋亭,再敗於謝村,三敗於央城巷,賊水從德清、陸從海鹽遁去。遂複杭州,達識帖睦邇乃還。

六月,董摶霄剿平北沙、廟灣、沙浦等寨,尋進兵泗州,不利,賊乘勝東下,斷官軍糧道。乃回軍屯北沙,糧且絕,與賊死戰,凡七晝夜,賊敗走,奪賊船七十餘,乃得渡淮,保泗州。時方暑雨,湖水溢,諸營皆避去,而摶霄獨守孤城,賊環繞數十裡攻之。摶霄坐城上,遣偏將以騎士由西門突出賊後,約白旗一麾即還,既而旗動,騎士還,步卒自城中出,夾擊之,賊大敗。然賊寨猶阻西行之路,乃結陣而往,翼以奇兵,轉戰數十合,軍始得至海寧。

初,禮部尚書致仕婺源汪*,寓居宣州。時賊數來犯,江東廉訪使道通,雅重*,日就之詢守禦計,城得無虞。至是長槍軍索諾木巴勒等叛,來寇城,或勸*去,*曰:我雖無官守,故受國厚恩,臨危愛死,非臣子節。留不去,凡戰鬥籌畫,多*參決之,累敗賊兵。既而賊益眾,城陷,*為所執,使之降,大罵不屈,遂遇害。

七月,建康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以禦史台為府,置江南行中書省,元璋兼總省事,置官屬。以韓林兒自稱宋後,遙奉之,文移除授,悉以龍鳳紀年。

是月,秦從龍應聘而至。從龍,洛陽人,初仕為校官,累遷江南行台侍禦史,會兵亂,避居鎮江,吳國公命徐達訪之。達下鎮江,得從龍,還報,吳國公喜,即命p文正以白金、文綺往聘之。既至,親至龍江,迎之以入,居從龍於西華門外,事無大小;皆與之謀,從龍盡言無隱,每以筆書漆簡問答甚密,左右無知之者,吳國公呼為先生而不名。

七月,張士誠以舟師攻鎮江,吳統軍元帥徐達等禦之。

吳國公使諭達曰:張士誠起負販,譎詐多端,今來寇鎮江,是其交已變,當速出兵攻沉輳然。諂湔┠薄4錟慫コV藎∑淅藎儀胍媸Γ謔歉辭脖蟯4錁俏鞅保籃途潛保瘧刖嵌希砍鍁彩蛑誒叢錟巳コ鞘死錚璺源悅芄芡蹙茫侍鏤姹鍇錐絞Γ胝接諏丁7婕冉唬靡蘊錆岢迤湔螅舐遙砍媳俗擼齜齏蟀堋

七月,張士誠遣兵陷杭州,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左答納失裡戰死,丞相達識帖睦邇遁,楊完者及萬戶普賢奴擊敗之,複其城。

八月,張士誠將史文炳,以水師數萬攻嘉興。

楊完者以大軍四伏,使小舟數百十艘餌之。賊檣櫓蔽天,排江而下,追至杉青東西岸,多積葦以待,適南風大作,岸上舉火,賊舟焚燎,至四十裡不止,死者甚眾。遂舍舟登陸,進逼城下,戰於冬瓜堰,大破之,斬首萬七千級,俘者數千,張士信以伏水遁還。

然楊完者凶肆,掠人貨財婦女,部曲驕橫,民間謠曰:死不怨泰州張,生不謝寶慶楊。

八月,奉元路判官王淵等以義兵複商州,升淵同知關商襄鄧等處宣慰司事。

八月,張士誠將江通海降於朱元璋。

八月,朱元璋以諸將虐取陳保二貲致叛,且攻常州久不下,命自元帥徐達以下皆降一官,以書責之曰: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補過,否則罰無赦!

八月,賊侵河南府路,參知政事洪醜驢以兵敗之。

八月,倪文俊陷衡州路,元帥甄崇福戰死。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黃河決,山東大水。

九月,、朱元璋如江淮府,入城,先謁孔子廟,遣儒士告諭鄉邑,勸耕桑,築城開塹,命總管徐忠置金山水寨以遏南北寇兵,遂還。尋改江淮府為鎮江府。

九月,汝、潁賊李武、崔德等破潼關,參知政事述律傑戰死。

九月,豫王阿剌忒納失裡、同知樞密院事定住引兵複潼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家奴以兵守之。

九月,潼關複陷,伯家奴兵潰,豫王阿剌忒納失裡複以兵取之,李武、崔德敗走。

九月,賊陷陝州及虢州。

九月,詔以太尉納麟複為江南行台禦史大夫,遷行台治紹興。

九月,察罕帖木兒(時才升中書兵部尚書)複陝州及虢州,複襲敗賊兵於平陸、安邑,以功由兵部尚書升僉河北行樞密院事。

賊既陷陝、虢,斷ァ⒑罰樸で亍⒔V嗝茉菏麓鶚О碩悸撤澆諡坪幽暇鞅可惺椴旌碧徑肜釧計臚ブ2旌碧徑垂男卸鰨梗チ輳⒄そ豢凇I輪莩親梟醬櫻漲夜蹋餱仙剿詬騁約崾兀ブР豢砂巍2旌碧徑朔俾硎贛校緔堆套匆砸稍簦固岜瘟楸Α3鞘丶缺福羰季酰桓葉炊珊櫻萜鉸劍影慘兀褰媳傘2旌碧徑廢局蘊錚艋囟笙卵艚潁八勒呱踔凇O喑質攏羰魄睿嶽#怨ι鶯穎斃惺嗝茉菏隆

十月,大名路有星如火,從東南流,芒尾如曳_,墮地有聲,火焰蓬勃,久之乃息,化為石,青黑色,光瑩,形如狗頭,其斷處如新割者,有司以聞,太史驗視雲:天狗也。命藏於庫。

十月,張士誠以兵敗於常州,遣其下孫君壽奉書至建康請和。

言:既納保二,又拘楊憲,遣兵來逼,咎實自貽。願與講和,以解困厄,歲輸糧二十萬石,黃金五百兩,白金二百斤,以為犒軍之費。吳國公複書雲:爾既知過,歸使、饋糧,即當班師,不墮前好。且曰:大丈夫舉事,當赤心相示。浮言誇辭,吾甚厭之。士誠得書,不報。

十月,鎮南王退駐淮安,趙君用自泗州來寇;尋,城陷,淮東廉訪使褚布哈死之,鎮南王被執,逾月不屈,與其妻皆赴水死。

初,布哈為副使,與判官劉甲捍禦淮安,甲守韓信城,勢相犄角。布哈尋上章劾總兵者逗撓之罪,朝廷錄其功,升廉訪使。甲有智勇,與賊戰輒勝,賊憚頭,號曰劉鐵頭,布哈頗賴之。

總兵者怒其劾己,乃易甲別將擊賊,欲以困布哈,甲去,韓信城陷。賊因掘塹圍淮安,芻餉路絕,元帥吳德L運米萬斛入河,為賊所掠。攻圍日急,總兵者屯下邳,按兵不出,遣使十九輩告急,皆不應,城中餓死者仆道上,即取啖之,草木、魚鳥、靴皮、弓筋皆盡,撤屋為薪,人多露處,坊陌生荊棘。力既盡,城陷,布哈猶據西門力鬥,中傷見執,為賊所臠,次子伴格冒刃護之,亦見殺。布哈,隰州石樓人,守淮安五年,殆數十百戰,精忠大節,人比之張巡。贈翰林學士承旨,追封衛國公,諡忠肅。

先是同僉淮南行樞密院事董摶霄建議於朝曰:淮安為南北襟喉,江、淮要衝,其地一失,兩淮皆未易保,授救淮安,誠為急務。今日之計,莫若於黃河上下瀕淮海之地,及南自沐陽,北抵沂、莒、贛榆諸州縣,布連珠營,每三十裡設一總寨,就二十裡中又設一小寨,使烽堠相望而巡邏往來,遇賊則並力野戰,無事則屯種而食,然後進有援,退有守,此善戰者所以常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又言:海寧一境,不通舟楫,軍糧惟可陸運;而凡瀕淮海之地,人民屢經盜賊,宜加存撫,權令軍人搬運。其陸運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裡,三百六十人可行一十裡,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裡,每人負米四鬥,以夾布囊盛之,用印封識,人不息肩,米不著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計路二十八裡,輕行一十四裡,重行一十四裡,日可運米二百石。每運給米一升,可供二萬人,此百裡一日運糧之術也。又言:江、淮多流移之人,並安東、海寧、沭陽、贛榆等州縣俱廢,其壯者已盡為兵,老幼無所依歸者,宜置軍民防禦司,擇軍官才堪牧守者,使居其職,而籍其民以屯故地,練兵積谷,且耕且戰,內全山東完固之邦,外捍淮海出沒之寇,而後恢復可圖也。

時不能用,淮安卒陷於賊。

十一月,張士誠將誘降吳兵七千人,因挾之以攻徐達、湯和壘。

達勒兵與戰,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內外夾擊,大破之,擒其將張德,餘軍奔入城。士誠複遣其將呂珍馳入常州,督兵拒守,達複進師圍之。

十一月,流星大如酒杯,色青白,尾跡約長五尺余,光明燭地,起自東北,東南行,沒於近濁,有聲如雷。

十一月,劉福通遣將分略河南、山東、河北,京師大震。

十一月,河南陷,河南廉訪副使俺普遁。置河南廉訪司於沂州,又於沂州設分樞密院,以兵馬指揮使司隸之。

十二月,倪文俊陷嶽州路,殺威順王子歹帖木兒。

十二月,湖廣參知政事也先帖木兒與左江義兵萬戶鄧祖勝合兵複衡州。

十二月,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魯大破劉福通兵於太康。

先是朝廷遣托歡來督兵,答失八都魯父子親與劉福通敵,自巳至酉,大戰數合。答失八都魯墜馬,孛羅帖木兒扶令上馬先還,自持弓矢,連發以斃追者,夜三更,步回營中。已而率大軍進逼陳留,攻取夾河劉福通寨。

是日,次高柴店,距太康三十裡,夜二鼓,賊五百餘騎來劫,以有備,亟遁,火而追之。比曉,督陣力戰,自寅至巳,四門皆陷。壯士緣城入其郛,斬首數萬,擒偽將軍張敏、孫韓等九人,殺偽丞相王、羅二人,太康悉平。

遣孛羅帖木兒告捷京師,帝賜勞內殿,王其先臣二世,拜河南行省左丞相,仍兼知樞密院事,守禦汴梁。弟識裡穆,雲南行省左丞,子孛羅帖木兒,四川行省左丞,將校僚屬,賞爵有差。

十二月,寧國路長槍元帥謝國璽寇吳廣興府,元帥鄧愈擊敗之,擒其總管武世榮,獲兵千餘人。

是歲,詔:沿海州縣為賊所殘掠者,免田租三年。賜高年帛。

是歲,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駐軍於南陽嵩、汝等州,叛民皆降,軍勢大振。

是歲,陝西行台監察禦史李尚N上《關中形勝急論》,凡十有二事。

是歲,命大司農司屯種雄、霸二州以給京師,號京糧。以浙西被陷,海運不通故也。

是歲,義兵元帥方家奴,以所部軍屯杭城之北關,鉤結同黨,相煽為惡,劫掠財貨,白晝殺人,民以為患。江浙行省平章慶童言於丞相達識帖睦邇曰:我師無律,何以克敵!必斬方家努,乃可出師。

達識帖睦邇遂與慶圖入其軍,斬首以徇,民大悅。

既而苗軍帥楊完者進右丞,以功自驕,因求取慶童女,慶童初不許。時苗軍勢盛,達識帖睦邇方倚以為重,強為主婚,慶童不得已以女之與。

是歲,廣西苗軍五萬,從元帥阿思藍沿江下抵廬州,淮東都元帥余闕移文,謂苗蠻不當使之窺中國,詔阿思藍還軍。苗軍有暴於境者,即收殺之,凜凜莫敢犯。時群盜環布四外,闕居其中,左提右挈,屹為江淮一保障。論功拜江淮行省參政,仍守安慶,通道於江右,商旅四集。

池州趙普勝率眾攻安慶,連戰三日,敗去,未幾又至,相拒二旬始退;懷寧縣達魯花赤伯家奴戰死。普勝本巢湖水軍,降於徐壽輝,驍勇,善用雙刀,號為雙刀趙雲。

是年,天完、宋紅巾軍分頭出擊,連獲勝利。

19,1357年。

五月,搠思監繼任右丞相。

二月,朱元璋遣將耿炳文、劉成自廣德趣長興。

張士誠將趙打虎以兵三千迎戰,敗之,追至城西門,打虎走湖州;不久,克長興,獲戰船三百餘艘,擒士誠守將李福安、達實曼等,義兵萬戶蔣毅率所部二百人降。

二月,李武、崔德繞過潼關,奪七盤,進據藍田,直趨奉元。命察罕帖木兒以軍會答兒麻亦兒守陝州、潼關;哈剌不花由潼關抵陝西,會豫王阿剌忒納失裡及定住等同進討。

二月,以征河南許、亳、太康、嵩、汝大捷,詔赦天下。

二月,知樞密院事脫脫複邳州,調客省使撒兒答溫等攻黃河南岸賊,大破之。

二月,劉福通遣其黨毛貴陷膠州,僉樞密院事脫歡死之。

二月,倪文俊陷峽州。

二月,李武、崔德陷商州,攻武關,遂直趣長安,分掠同、華諸州,三輔震恐。

時豫王及省、院官皆r懼,計無所出,行台治書侍禦史王思誠曰:察罕帖木兒之名,賊素畏之,宜遣使求援,此上策也。守將恐其軋己,論久不決,思誠曰:吾兵弱,旦夕失守,咎將安歸!乃遺書察罕帖木兒曰:河南、陝西兩省,互為齒,陝西危則河南豈能獨安!

察罕帖木兒得書大喜,遂提輕兵五千,與李思齊倍道來援。入潼關,與賊遇,戰輒勝,殺獲以億萬計,賊餘黨皆散潰,走南山,入興元。

以察罕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李思齊為四川行省左丞。詔以高寶為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將兵取中興,不克,賊遂破轆轤關。

三月,義兵萬戶賽甫丁、阿迷裡丁叛據泉州。

三月,毛貴陷萊州,守臣山東宣慰副使釋嘉訥死之。

三月,徐達取常州路。

初,常州兵雖少而糧頗多,故堅拒不下。及誘叛軍入城,軍眾糧少,不能自存,達等攻之益急,呂珍宵遁,遂克之。改常州路為常州府。達又與常遇春、桑世傑率兵徇馬馱沙,克之。

三月,毛貴陷益都路,益王買奴遁。

三月,以江淮行樞密院副使董摶霄為山東宣慰使,從孛蘭奚擊之。

三月,毛貴陷濱州,自是山東郡邑皆陷。

前海南、海北宣慰使王英,益都人也;性剛果,有大節,膂力絕人,襲父職為莒州翼千戶,父子皆善用雙刀,人號之曰刀王。初,漳州盜起,詔東西行省右丞雅克特穆爾討之。時英已致仕,平章巴薩裡謂僚佐曰:是雖鼠竊狗偷,非刀王行不可。其人雖投老,可以義激。乃使人迎致之。英曰:國家有事,吾雖老,其可坐視乎!據鞍橫槊,精神飛動,馳赴其軍。賊平,英功居多。

及益都陷,英時年九十有六,謂其子弘曰:我世受國恩,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何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而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葬之。

四月,毛貴陷莒州。

四月,京師立便民六庫,倒易昏鈔。

四月,以咬咬為甘肅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魯加太尉、四川行省左丞相。

四月,漢中道廉訪司糾陝西行省左丞蕭家奴遇賊逃竄,失陷所守郡邑,詔正其罪。

四月,車駕時巡上都。

四月,徐達取寧國路。

先是,徐達、常遇春率兵略寧國,長槍元帥謝國璽棄城走,守臣拜布哈、楊仲英等閉城拒守,城小而堅,攻之久不下。遇春中流矢,裹創而戰。朱元璋乃親往督師,命造飛車,前編竹為重蔽,數道並進,攻之,仲英等不能支,開門請降,百戶朱文貴殺妻妾自刎死。擒其元帥朱亮祖,屬縣相繼下。

亮祖,六合人,初為義兵元帥,太平克,來降,尋叛去,數敗吳兵,諸將莫能當,至是縛亮祖以獻。朱元璋曰:今何如?亮祖曰:是非得已,生則盡力,死則死耳!吳國公壯而釋之。

五月,張士誠遣其左丞潘原明、元帥嚴再興犯長興,屯上新橋。吳守將耿炳文出師擊敗之,原明等遁去。

五月,命知樞密院事孛蘭奚進兵討山東。

五月,平章政事亦老溫帖木兒複武安州等三十余城。

五月,朱元璋攻泰興,張士誠遣兵來援,元帥徐大興、張斌擊敗之,擒其將楊文德等,遂克泰興。

五月,常遇春謀取池州,克青陽縣。

銅陵縣尹羅德、萬戶程輝降於朱元璋。常遇春率師駐銅陵。池州路總管陶起祖亦來降,具言城中兵勢寡弱可取之狀,遇春遂謀取池州。是日,遣興國翼分院判官趙忠、元帥王敬祖等攻其青陽縣,趙普勝出兵拒敵,敬祖以數十騎衝其陣,陣亂,乘勢疾擊,遂破之,克其縣。

五月,吳樞密院判俞通海,以舟師略太湖馬跡山,降張士誠將鈕津等,遂趣東洞庭山,士誠將呂珍率兵禦之。

諸將倉卒欲退,通海曰:彼眾我寡,退則情見,彼益集其眾,邀諸險以擊我,何以當之!不如與之戰。於是身先士卒,矢中右目下,通海不為動,徐令勁者被己甲立船上督戰。呂珍不得利,乃引去。

五月,命搠思監為右丞相,太平為左丞相,詔天下。免民今歲稅糧之半。

五月,以實理門為中書分省右丞,守濟寧。

五月,監察禦史脫脫穆而言:去歲河南之賊窺伺河北,惟河南與山東互相策應,為害尤大。為今之計,中書當遴選能將,就太不花、答失八都魯、阿魯三處軍馬內,擇其精銳,以守河北,進可以製河南之侵,退可以攻山東之寇,庶幾無虞。從之。

五月,以帖裡帖木兒、老的沙並為禦史大夫。

五月,朱元璋取江陰州。

五月,溫州路樂清江中龍起,颶風作,有火光如球。

六月,朱元璋遣長春府分院判官趙繼祖、元帥郭天祿、鎮撫吳良略江陰州。

張士誠兵據秦望山以拒敵,繼祖引兵攻之。會大風雨,士誠兵奔潰,繼祖據其山。是日,進攻州之西門,克其城,命良守之。

先是士誠北有淮海,南有浙西,長興、江陰二邑,皆其要害。長興據太湖口,陸走廣德諸郡;江陰枕大江,扼姑蘇、通州濟渡之處。得長興,則士誠步騎不敢出廣德,窺宣、歙;得江陰,則士誠舟師不敢溯大江,上金、焦。至是悉歸於吳,士誠侵軼路絕。

六月,劉福通犯汴梁,其軍分三道,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攻懷慶,深入晉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西取關中,毛貴據山東趣大都,其勢大振。

七月,徐達率兵攻常熟,張士德出挑戰;先鋒趙德勝麾兵而進,擒士德送建康,遂循望亭、甘露、無錫諸寨,皆下之。

士德驍鷙有謀,士誠陷諸郡,士德力居多,及是被擒,士誠為之喪氣。

七月,朱元璋遣兵取徽州路。

元帥胡大海等既克績溪,遂進兵攻徽州。守將元帥巴斯爾布哈及建德路萬戶吳訥等拒戰,大海擊敗之,拔其城。訥與守臣阿嚕輝、李克膺等退守遂安。大海引兵追及於白際嶺,複擊敗之。訥自殺,屬縣次第皆下。

七月,鎮守黃河義兵萬戶田豐叛,陷濟寧路,分省右丞實理門遁,義兵萬戶孟本周攻之,田豐敗走,本周還守濟寧。

七月,胡大海進攻婺源。江浙參政楊完者,率兵十萬欲複徽州,大海還師,與戰於城下,大敗之,殺其鎮撫呂才,楊完者遁去。

七月,歸德府知府林茂、萬戶時公權叛,以城降於賊,歸德府及曹州皆陷。

七月,張士德至建康,朱元璋以禮待之,供珍膳,俟其降。士德不食不語,其母痛之,令士誠歲饋建康糧十萬石,布一萬匹,永為盟信,朱元璋不許。士德以身縶,事無所成,間遺士誠書,俾降元以圖建康,遂不食而死。

八月,張士誠降元。

張士誠使前江南行台中丞蠻子海牙為書,請降於浙江丞相達識帖睦邇,辭多不遜。楊完者欲納之,達識帖睦邇不可,曰:我昔在淮南,嘗招安士誠,知其反覆,其降不可信。

士誠使者往返訖無就,乃遣其偽隆平太守周仁親詣江浙省堂,具陳自願休兵息民之意。楊完者固勸納降,乃許之。士誠始要王爵,達識帖睦邇不許,又請爵為三公,達識帖睦邇曰:三公,非有司所定,今我雖便宜行事,然不敢專也。楊完者又力以為請,達識帖睦邇雖外為正辭,然實幸其降,又恐楊完者意,遂授士誠太尉,士德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士信同知行樞密院事。改隆平府複為平江路,士誠遷居府治,雖奉正朔,而甲兵、錢谷皆自據如故。朝廷顧以招安士誠為達識帖睦邇功,詔加太尉。後聞士德之死,追封楚國公,而以士信為江淮平章政事。

初,達識帖睦邇假周伯琦行省參政,招諭張士誠,及是已降,除伯琦同知太常禮儀院事,士誠留之;未行,拜左丞,士誠為造第宅於乘魚橋,厚其廩給。

八月,填星犯鬼宿,太白犯軒轅。

八月,劉福通兵陷大名路,遂自曹、濮陷衛輝路,答失八都魯之子孛羅帖木兒與萬戶方脫脫擊之。

八月,以陝西行台禦史中丞伯嘉訥為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淮南行省參知政事余闕為淮南行省左丞;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楊完者升左丞;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海道運糧萬戶如故。

八月,大駕還自上都。

八月,薊州大水。

八月,詔知樞密院事紐的該進討山東。

八月,董摶霄安撫濟南。

初,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帝命董摶霄從知樞密院事孛蘭奚討之。而濟南又告急,摶霄提兵援濟南。賊眾自南山來攻濟南,望之兩山皆赤。摶霄按兵城中,先以數十騎挑之,賊眾悉來鬥,騎兵少卻,至上,伏兵起,遂合戰,城中兵又大出,大破之。而般陽賊複約泰安之黨逾南山來襲濟南,摶霄列兵城上,弗為動。賊夜功南門,獨以矢石禦之,黎明,乃潛開東門,放兵出賊後。既旦,城上兵皆下,大開南門,合擊之,賊敗走,複追殺之,賊眾無遺者。於是濟南始寧。

詔就升淮南行樞密院副使、兼山東宣慰使、都元帥,仍賜上尊、金帶、楮幣、名馬以勞之。有疾其功者,譖於總兵太尉努都爾噶,令摶霄依前詔從孛蘭奚同征益都。摶霄即出濟南城,屬老且病,請以其弟昂霄代領其眾,朝廷從之,授昂霄淮南行樞密院判官。未幾,命摶霄守河間之長蘆。

九月,婺源州元帥汪同,與守將特穆爾布哈不協,以總管王起宗、黟縣萬戶葉茂、祁門元帥馬國寶降於朱元璋;不久,江浙平章夏章等亦降於朱元璋。

九月,命同知樞密院事壽童以兵討冠州。

九月,以老的沙為中書省平章政事兼兀良海牙指揮使。

九月,朱元璋遣廣興翼元帥費子賢率兵攻武康,與守將潘萬戶戰,斬首百餘級,遂下之。

九月,澤州陵川縣陷,縣尹張輔死之。

九月,太不花複大名路並所屬郡縣。

九月,詔中書右丞也先不花、禦史中丞成遵奉使宣撫彰德、大名、廣平、東昌、東平、曹、濮等處,獎厲將帥。

九月,命紐的該加太尉,總諸軍守禦東昌。時田豐據濟、濮,率眾來寇,擊走之。

九月,倪文俊謀殺其主徐壽輝,不果,自漢陽奔黃州,壽輝偽將陳友諒襲殺之,並其眾,自稱宣慰使,尋為平章政事。

九月,答失八都魯取溝城、東明、長垣三縣。

閏九月,右丞相搠思監、左丞相太平並加開府儀同三司。

閏九月,潞州陷。

閏九月,賊攻冀寧,察罕帖木兒以兵擊走之。

閏九月,趙普勝同青軍兩道攻安慶,淮南行省左丞余闕,拒戰月餘,賊竟敗走。安慶倚小孤山為O蔽,命義兵元帥胡巴延統水軍戍焉。

十月,陳友諒自上遊直搗小孤山,巴延與戰四日夜,不勝,趨安慶,賊追至山口鎮。明日,遂薄城下,闕遣兵扼於觀音橋。俄饒州祝寇攻西門,余闕擊斬之,其兵乃退。

十月,中翼大元帥常遇春,率廖永安等自銅陵進攻池州。

永安去城十裡,而常遇春及吳國寶率舟師抵城下合攻,自辰至巳,破其北門,遂入其城,執元帥洪某,斬之,擒別將魏壽、徐天麟等。官軍敗走,薄暮,複以戰船數百艘來逆戰,複大敗之,遂克池州。

十月,朱元璋閱軍於大通江,遂命元帥繆大享率兵攻揚州路,克之;青軍元帥張明鑒以其眾降。

先是至正十五年,明鑒聚眾淮西,以青布為號,名青軍,人呼為一片瓦。其黨張監驍勇,善用槍,又號為長槍軍,暴悍,專事剽掠,由含山、全椒轉掠六合、天長至揚州,人皆苦之。

時鎮南王孛羅布哈鎮揚州,招降明鑒等,以為濠、泗義兵元帥,俾駐揚州,分屯守禦。久之,明鑒等以食盡,複謀作亂,說鎮南王曰:朝廷遠隔,事勢未可知。今城中糧乏,眾無所托命,殿下世祖孫,當正大位,為我輩主,出兵南攻,以通糧道,救饑窘。不然,人心必變,禍將不測。鎮南王仰天哭曰:汝不知大義。如汝言,我何面目見世祖於宗廟耶?麾其眾使退,明鑒等不從,呼噪而起,因逐鎮南王而據其城。鎮南王走淮安,為趙君用所殺。

明鑒等凶暴益甚,屠城中居民以為食,至是兵大敗不支,乃出降,得其眾數萬。置淮海翼元帥府,命元帥張德麟、耿再成守之。改揚州路為淮海府,以李德林知府事。城中居民僅存十八家,德林以舊城虛曠難守,乃截城西南隅,築而守之。

十月,曹州賊入太行山。

十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陷興元,遂入鳳翔,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屢擊破之,其黨走入蜀。

關中賊散走南山者,出自興元,陷秦、隴,據鞏昌,有窺鳳翔之志。察罕帖木兒即分兵入守鳳翔,而遣諜者誘賊圍其城,賊果來攻之,厚數十重。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晝夜馳二百裡往赴。比去城裡所,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城中軍亦開門鼓噪而出,內外合擊,呼聲動天地。賊大潰,自相踐蹂,斬首數萬級,伏屍百餘裡,餘黨皆遁還,關中悉定。

十月,答失八都魯與知樞密院事答裡麻失裡以軍討曹州賊,官軍敗潰,答裡麻失裡死之。

詔遣知院答裡麻失裡來援,分兵雷澤、濮州,而答裡麻失裡為劉福通所殺,達達諸軍皆潰。答失八都魯力不能支,退駐石村。朝廷疑其玩寇,使者促戰相踵。賊覘知之,詐為答失八都魯通和書,遺諸道路,使者果得之以進。答失八都魯一夕憂憤死。

答失八都魯既死,其部下察罕帖木兒兵勢甚盛,先為刑部侍郎,號長槍侍郎。

十月,靜江路山崩,地陷,大水。

十一月,山東道宣慰使董摶霄建言:請令江淮等處各枝官軍,分布連珠營寨於隘口,屯駐守禦,宜廣屯田,以足軍食。從之。

十一月,賊侵壺關,察罕帖木兒大破之。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卒於軍中。

十二月,詔淮南知行樞密院事脫脫領兵討淮南。

十二月,詔諭濟寧李秉彝、田豐等,令其出降,敘複元任;嘯亂士卒,仍給資糧,欲還鄉者聽。

十二月,徐壽輝將明玉珍率舟師五十艘,進襲重慶路,自是蜀中郡縣,多為玉珍所據。

玉珍,隨州人,世農家,身長八尺,目重瞳,以信義為鄉黨所服。初聞壽輝兵起,集鄉兵,屯於青山,結柵自固。未幾,降於壽輝,授元帥,隸倪文俊麾下,鎮沔陽。與官軍戰湖中,飛矢中右目,微眇,既而以兵千人,槳鬥船五十,溯夔而上。

時青巾盜李喜喜,聚兵苦蜀,義兵元帥楊漢以兵五千禦之,屯平西。左丞相完者都圖鎮重慶,置酒飲漢,欲殺之,漢覺,脫身走,順流下巫峽。遇玉珍,時玉珍隨倪文俊攻破淝陽,留守城中。訟之,且言重慶可取狀,玉珍未決,萬戶戴壽曰:攻重慶,事濟據蜀,不濟,歸無損也。從之,遂進克其誠,完者都圖遁。父老迎入城,玉珍禁侵掠,市肆晏然,降者相繼。

十二月,朱元璋下令釋輕、重罪囚,以乾戈未寧,人心初附故也。

十二月,趙君用及彭大之子早住同據淮安,趙c稱永義王,彭c稱魯淮王。

十二月,義兵千戶余寶殺其知樞密院事寶童以叛,降於毛貴。余寶遂據棣州。

是冬,張士誠築城虎丘山,因高據險,役月餘而畢。

是歲,詔天下團結義兵,路、府、州、縣正官俱兼防禦事。

是歲,河南大饑。

20,1358年。

正月,趙普勝、陳友諒等陷安慶,淮南行省右丞余闕死之。

賊之來攻也,初自東門登城,闕簡死士,擊卻之;已而並軍攻東、西二門,又擊卻之。賊恚甚,乃樹柵起飛樓臨城,闕分命諸將各以兵扡賊,晝夜不得息,賊益生兵來攻。是日,普勝軍東門,友諒軍西門,饒州祝寇軍南門,群盜四面蟻集,外無一甲之援。西門勢尤急,闕身當之,徒步提戈,為士卒先;士卒號哭止之,揮戈愈力,仍分麾下將督三門之兵,自以孤軍血戰,斬首無算,而闕亦被十餘創。日中,城陷,火起,闕知不可為,引刀自剄,墮清水塘中。妻耶卜氏,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

同時死者,守臣韓建,一家被害。建方臥疾,罵賊不屈,賊執之以去,不知所終。

城中民相率登城樓,自捐其梯,曰:寧俱死此,誓不從賊!焚死者以千計。其知名者,萬戶李宗可、紀守仁、陳彬、金承宗,元帥府都事特穆布哈,萬戶府經歷段桂芳,千戶和碩布哈、新李、盧廷玉、葛延齡、丘巹、許元琰,奏差烏圖縵,百戶黃寅孫,安慶推官黃圖倫岱,經歷楊恆,知事余中,懷寧尹陳巨濟,凡十八人。

闕號令嚴信,與下同甘苦,然稍有違令,即斬以徇。嘗病不視事,將士皆籲天,求以身代,闕強衣冠而出。當出戰,矢石亂下如雨,士以盾蔽闕,闕卻之,曰:汝輩亦有命,何蔽我為!故人爭用命。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有古良將風烈。或欲挽之入翰林,闕以國步危蹙,辭不往,遂死於安慶。贈淮南、江北行省平章,追封豳國公,諡忠宣。議者謂兵興以來,死節之臣,余闕與褚布哈為第一。

正月,張士誠兵攻常州,守將湯和擊敗之,獲卒數百人。

正月,朱元璋遣行樞密院判鄧愈遣部將王弼等攻婺源州,兵至城西,與守將特穆爾布哈戰,自旦至日昃,殺傷五百餘人不下。尋,分兵為三道並進,遂拔其城,特穆爾布哈死之,士卒皆降,凡三千餘人。複遣萬戶朱國寶攻高河壘,克之。

正月,田豐陷東平路。

正月,知樞密院事孛蘭奚與毛貴戰於好石橋,官軍敗績,走濟南。

正月,詔答失八都魯子孛羅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總領其父原管軍馬。

正月,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合兵於鳳翔。詔察罕特穆爾屯陝西,李思齊屯鳳翔。

二月,議團結西山寨大小十一處以為保障,命中書右丞塔失帖木兒、左丞烏古孫良楨等總行提調,設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編立牌甲,分守要害,互相策應。

二月,毛貴陷清、滄州,遂據長蘆鎮。

董摶霄將赴長蘆,謂人曰:我去,濟南必不可保。至是濟南果陷。摶霄方駐兵南皮縣之魏家莊,適有詔拜摶霄河南行省右丞。甫拜命,毛貴兵已至,而營壘猶未完,諸將謂摶霄曰:賊至,當如何?摶霄曰:我受命至此,當以死報國耳!因拔劍督兵以戰,而賊眾突至摶霄前,猝問為誰,摶霄曰:我董老爺也。眾刺殺之,無血,惟見有白氣衝天。是日,昂霄亦死之。事聞,贈摶霄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諡忠定;昂霄禮部尚書,追封隴西郡侯,諡忠毅。

摶霄早以儒生起家,輒為能吏。會天下大亂,複以武功自奮,其才略有大過人者;而當時用之不能盡其才,君子惜之。

二月,朱元璋以吳楨為天興翼副元帥,使與其兄良守江陰。時江陰兵不滿五千,而與張士誠接境。良兄弟訓練士卒,嚴為警備,屯田以給軍餉,敵不敢犯,民甚賴之。

二月,朱元璋命元帥康茂才為營田使。

諭之曰:比因兵亂,堤防頹圮,民廢耕耨,故設營田司以修築堤防,專掌水利。今軍務殷繁,用度為急,理財之道,莫先於農。春作方興,慮旱潦不時,有妨農事,故命爾此職,分巡各處,俾高無患乾,卑不病潦,務在蓄泄得宜。大抵設官為民,非以病民,若但使有司增飾館舍,迎送奔走,所至紛擾,無益於民而反害之,即非委任之意。

二月,中書省臣奏以陝西軍旅事劇務殷,去京師道遠,供費艱難,請就陝西印造寶鈔為便,遂分戶部寶鈔庫等官,置局印造。仍命諸路撥降鈔本,畀平準行用庫倒易昏幣,布於民間。

二月,毛貴陷濟南路,守將愛的戰死。

毛貴立賓興院,選用故官,以姬宗周等分守諸路;又於萊州立三百六十屯田,每屯相去三十裡,造大車百輛,以挽運糧儲,官民田十止收二分,冬則陸運,夏則水運。

二月,山東賊漸逼京畿,詔以太不花為中書右丞相,總兵山東。

二月,田豐複陷濟寧路。尋,輝州陷。紐的該聞田豐逼近東昌,棄城走,遂陷東昌路。

二月,察罕帖木兒調兵複涇州、平涼,保鞏昌。

二月,王士誠自益都犯懷慶路,周全擊敗之。

二月,興元路陷。

三月,加右丞相搠思監太保。

三月,毛貴陷般陽路。

三月,大同路夜黑氣蔽西方,有聲如雷;少頃,東北方有雲如火,交射中天,遍地俱見火,空中有兵戈之聲。

三月,王士誠陷晉寧路,總管杜賽因不花死之。

三月,察罕帖木兒遣賽因赤等複晉寧路。

三月,劉福通遣兵犯衛輝,河南行省平章孛羅帖木兒擊走之。

三月,毛貴陷薊州,詔征四方兵入衛。

詔察罕帖木兒以兵屯涿州。察罕帖木兒即留兵戍清湫、義谷,屯潼關,塞南山口以備他盜,而自將精銳赴召。

三月,毛貴率眾由河間趨直沽,犯t州,至棗林,距大都一百二十裡,樞密副使達國珍戰死,遂略柳林,人心大駭。廷臣或勸乘輿北巡以避之,或勸遷都關陝,眾論紛然。獨左丞相太平執不可,帝乃命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剌不花以兵拒之。戰於柳林,官軍捷,賊退走,京師乃安。

三月,朱元璋取建德路。

先是鄧愈、朱文忠、胡大海,率兵由昱嶺關進攻建德,道出遂安,長槍元帥余子貞以兵來拒,愈等擊敗之,追至淳安,降其眾三千餘人。遂安守將洪某,率兵五千援淳安,大海與之戰,擒將士四百餘人。由是直抵建德,參政布哈、院判慶壽等皆遁,父老何良輔等以城降。改建德路為嚴州府。

三月,以周全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統奧魯等軍,移鎮嵩州白龍寨。

三月,冀寧路陷。

三月,田豐陷益都路。

三月,大同諸縣陷,察罕帖木兒遣關保等往擊之。是時關先生、破頭潘分二道犯晉、冀,一出沁州,一侵絳州。

四月,趙普勝自樅陽寇池州,陷之,執朱元璋守將趙忠。

四月,江浙行省左丞楊完者以舟師攻徽州,胡大海等擊敗之。尋,楊完者又攻建德,朱文忠擊敗之,楊完者遁去。

四月,陳友諒陷龍興路,省臣道童、火你赤棄城遁。

四月,田豐陷廣平路,大掠,退保東昌。詔令元帥方脫脫以兵複廣平。

四月,以翰林學士承旨蠻子為嶺北行省平章政事。

四月,陳友諒遣王奉國陷瑞州路。

四月,車駕時巡上都。

四月,察罕帖木兒、李思齊會宣慰張良弼、郎中郭擇善、宣慰同知拜帖木兒、平章政事定住、總帥汪長生奴,各以所部兵討李喜喜於鞏昌,李喜喜敗入蜀。察罕帖木兒駐清湫,李思齊駐斜坡,張良弼駐秦州,郭擇善駐崇信,拜帖木兒等駐通渭,定住駐臨洮,各自除路府州縣官,征納軍需。李思齊、張良弼又同襲殺拜帖木兒,分總其兵。

五月,察罕帖木兒遣董克昌等以兵複冀寧。

五月,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運糧萬戶。

五月,詔察罕帖木兒還兵鎮冀寧。李思齊殺同僉樞密院事郭擇善。

五月,賊兵逾太行,察罕帖木兒部將關保擊敗之。

察罕帖木兒欲赴召涿州,而曹、濮賊方分道逾太行,焚上黨,掠晉冀,陷雲中、雁門、上郡,烽火數千裡,複大掠而南。察罕帖木兒留禦之,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聞喜,絳州賊果出南山,縱伏兵橫擊之,賊皆棄輜重走山谷。遂分兵屯澤州,塞碗子城,屯上黨,塞吾兒谷,屯並州,塞井陘口,以杜太行。諸道賊屢至,守將數血戰,擊卻之,河東悉定。

進陝西行省右丞,兼行台侍禦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於是朝廷乃詔察罕帖木兒守禦關陝、晉冀,鎮撫漢沔、荊襄,便宜行事。察罕帖木兒益務練兵訓農,以平定四方為己責。

五月,劉福通攻汴梁。

汴梁守將竹貞棄城遁,福通等遂入城,乃自安豐迎其偽主居之以為都。龍鳳政權中央分設六部、禦史等諸官屬;在山東、江南等地分設行省。

五月,陳友諒遣康泰、趙琮、鄧克明等以兵寇邵武路。

五月,命太尉阿吉剌為甘肅行省左丞相。

五月,關保與賊戰於高平,大敗之。

五月,陳友諒陷吉安路。

五月,監察禦史七十等,糾劾太保、中書右丞相太不花。詔削太不花官爵,安置蓋州。時太不花總兵山東,以知行樞密院悟良哈台代之。命悟良哈台節製河北諸軍,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周全節製河南諸軍。

五月,陳友諒兵陷撫州路。

五月,遼州蝗。山東地震,天雨白毛。

五月,察罕帖木兒自以劉尚質為冀寧路總管。

六月,太不花伏誅。

初,太不花聞有詔,夜,馳詣劉哈剌不花求救解。劉哈剌不花,故台哈布哈部將也,以破賊累有功,拜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時駐兵保定,見太不花至,因張樂大宴,舉酒慷慨言曰:丞相國家柱石,有大勳勞如此,天子終不害丞相,是必為讒言所間。我當往見上白之,丞相毋憂也。

即走至京,見太平。太平問其來故,劉哈剌不花具以告。太平曰:太不花大逆不道,今詔已下,爾乃敢妄言耶?不審處,禍將及爾矣!劉哈剌不花聞太平言,噤不能發。太平度太不花必在劉哈剌不花所,即語之曰:爾能致太不花以來,吾以爾見上,爾功不細矣。劉哈剌不花因許之,太平乃引入見帝,賜賚良渥。

初,劉哈剌不花之事太不花也,與倪晦者同在幕下,太不花委任晦,而劉哈剌不花計多阻不行,劉哈剌不花心常以為怨。及是知事已不可解,還縛太不花父子送京師,未至,皆殺之於路。

六月,關先生、破頭潘等陷遼州,關保、虎林赤以兵擊走之,關先生等遂陷冀寧路,城中死者十二三。

察罕帖木兒調虎林赤、關保同守潞州,拜察罕帖木兒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便宜行事。

郡人喬彝,性高介有守,名稱重一時,至是整衣冠,聚妻子,家有大井,彝坐其上,令妻子、婢妾輩循次投井中,而己隨赴之。賊首王士誠,使人至彝家邀致之,至則彝死矣。賊平,贈彝臨汾縣尹,賜諡純潔。有張計鷲擼諡萑艘玻⒂眉觶魑又蹋右凰昝夤欏T羧ソ聰莘諡藎計鷯肫摶喔熬饋=送踝粑羲瘢抵糈割翰魂。嚶齪Α

六月,吳左副都指揮使朱文忠率兵攻浦江,下之。義門鄭氏,舉家避兵山谷間,文忠重其累世雍睦,訪得之,悉送還家,禁兵士無侵犯。

六月,吳中翼左副元帥謝再興等率兵略石埭縣,與陳友諒兵遇,擊敗之,擒其將錢清等三人。

六月,孛羅帖木兒自武安由彭城截沙劉二等,敗之。

六月,命左丞相太平督諸軍守禦京城,便宜行事。

六月,張士誠兵寇常熟縣,吳守將廖永安與戰於福山港,大破之。

六月,汾州大疫。

七月,周全據懷慶路以叛,附於劉福通。時察罕帖木兒駐軍洛陽,遣伯帖木兒以兵守碗子城。周全來戰,伯帖木兒為其所殺,周全遂盡驅懷慶民渡河,入汴梁。

七月,孛蘭奚以兵複般陽路,已而複陷。

七月,吳廖永安敗張士誠於狼出,獲其戰艦而還。

七月,有賊兵犯京城,刑部郎中不花守西門,夜,開門擊退之。

七月,吳總管胡通海等襲破九華山寨。時寨首鮑萬戶,有眾二千,據險自固,四面設石機弩,兵不能進。通海乃引兵潛由磴道攀援魚貫而上,因風縱火,燔其寨,遂克之。

七月,劉福通遣周全引兵攻洛陽,守將登城,以大義責全,全愧謝退兵,劉福通殺之。

全之攻洛陽也,察罕帖木兒以奇兵出宜陽,而自將精騎發新安來援。會賊已退,因追至虎牢,塞諸險而還。

七月,京師大水,蝗,民大饑。

七月,江南行省右丞郭天爵謀害吳國公,事覺,吳國公殺之。天爵,天秩之弟也。

八月,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遁於福建。

先是,三旦八討饒州,貪財玩寇,久而無功,遂妄稱遷職福建行省。至福建,為廉訪僉事般若帖木兒所劾,拘之興化路。

八月,陳友諒兵陷建昌路。

八月,義兵萬戶王信以滕州叛,降於毛貴。

八月,張士誠兵寇江陰,吳守將吳良擊走之。

八月,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陰約張士誠以兵攻楊完者,楊完者倉卒不及備,遂自殺,其眾皆潰。

楊完者築營德勝堰,周圍三四裡,子女玉帛皆在焉。用法深刻,任意立威,而鄧子文、金希伊、王彥良之徒,又悉邪佞輕佻,左右交煽。達識帖睦邇惡之。士誠素欲圖楊完者,遣其部將史文炳,往杭州謁楊完者,相見甚歡。文炳大設宴,盛陳烏銀器皿、嵌金鐵鞍之類,盡以遺楊完者,自是約為兄弟。

及士誠與達識帖睦邇合謀,文炳率眾圍楊完者營,楊完者遣吏致牲酒為可憐之意,曰:願少須臾無死,得以底裡上露。文炳報不可。楊完者乘城拒戰,十日,力盡,自經死,其弟巴延亦自殺,文炳解衣裹楊完者屍,瘞祭之。其後追封楊完者潭國公,諡忠湣,巴延衡國公,諡忠烈。

楊完者部將員成等欲為報仇,遣苗軍元帥太不花奉書納款於建康,且言其部將李福等三萬餘人在桐廬,皆願效順,吳國公命朱文忠往撫之。

八月,以老的沙為禦史大夫。詔作新風紀。

九月,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陷完州,掠大同、興和塞外諸郡。

關保、虎林赤,以裨將陳明率死士夜劫營,潞州鐵騎谷退關先生部數萬,由宣副升別駕,虎林赤為副帥。

關先生屢戰,皆不得過,為察罕所扼,遂引還,自塞外攻保定,出掠塞外諸郡,統兵而東,軍聲大振。

九月,察罕帖木兒令李惟馨組織義軍,駐上黨,翼京師。李惟馨,字庭芳,潞州人。

九月,詔以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慶童為江南行台禦史大夫。

時行台治紹興,所轄諸道,多為吳所有,而明、台則製於方國珍,杭、蘇則製於張士誠,憲台綱紀,不複可振,徒存空名而已。

九月,中書左丞張衝請立團練安撫勸農使司二道,一奉元延安等處,一鞏昌等處,從之。

九月,詔命中書參知政事伯顏不花、治書侍禦史李國鳳經略江南。

九月,關先生攻大同路,不克,陷平定州。

九月,陳友諒陷贛州路,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全普諳薩裡及總管哈納齊死之。

時江西下流諸郡,皆為友諒所據,普諳薩裡乃與哈納齊戮力同守。友諒遣其將圍城,因使人脅之降,普諳薩裡斬其使,日擐甲登城拒之。力戰凡四月,兵少食盡,遂自剄。哈納齊守贛尤有功,城陷之日,賊將脅之使降,哈納齊謂之曰:與汝戰者我也。爾毋殺吾民,當速殺我。遂遇害。

九月,汪古領地的滅裡部發動反抗趙王*的起義,起義軍攻入王府。

先是,昔班帖木兒為趙王位下同知怯憐口總管府事,其妻嘗保育趙王,及是部落滅裡叛,欲殺王,昔班帖木兒與妻謀,以其子觀音奴服王平日衣冠居王宮,夜半,夫妻衛趙王微服遁去。比賊至,遂殺觀音奴,趙王得免。

九月,吳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安,複率舟師擊士誠於太湖,乘勝深入,遇呂珍,戰敗,遂為所獲,士誠欲降之,不屈。

十月,朱元璋親領馬步數萬眾,一馬軍兼二步軍,征浙東,懸金牌鐫雲:“奉天都統中華。”至是,克婺州,於省門建立二大黃旗,兩傍立二牌,旗上書雲:“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牌上書雲:“九天日月開黃道,宋國江山複寶圖。”

十月,吳將胡大海取蘭溪州。

是大海至婺之鄉頭,擒萬戶趙伯顏不花等,平其五壘。是日,進攻蘭溪,官軍千人出戰,敗之,克其城,廉訪使趙秉仁等被執。立寧越翼元帥府,分兵守其要害,遂進攻婺州路。

十月,吳將徐達、邵榮克宜興。

先是達等攻宜興,久不下,吳國公遣使謂達等曰:宜興城小而堅,猝未易拔。聞其城西通太湖口,張士誠餉道所由出,若以兵斷其餉道,彼軍食內乏,城必破矣。達等乃分兵絕太湖口,而並力急攻,遂拔其城。

十月,監察禦史燕赤不花劾右丞相搠思監罪狀,詔收其印綬。尋,監察禦史答兒麻失裡、王彝等複劾之,請正其罪,帝不聽。

十月,關先生陷大同路,達魯花赤完者帖木兒棄城遁。

十月,孛羅帖木兒統領諸軍複曹州。

十一月,吳立管領民兵萬戶府。

吳國公曰:古者寓兵於農,有事則戰,無事則耕,暇則講武。今兵爭之際,當因時製宜,所定郡縣,民間武勇之材,宜精加簡拔,編輯為伍,立民兵萬戶府領之,俾農時則耕,閑則練習,有事則用之。事平,有功者一體升擢,無功者還為民。如此,*無坐食之弊,國無不練之兵,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庶幾寓兵於農之意也。

十一月,以普化帖木兒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十一月,陳友諒陷汀州路。

十一月,田豐陷順德路。

先是,樞密院判官劉起祖守順德,糧絕,劫民財,掠牛馬,民強壯者令充軍,弱者殺而食之。至是城陷,起祖遂盡驅其民走於廣平。

十一月,吳國公以胡大海兵攻婺州,不克,乃自將親軍副都指揮使楊Z等師十萬往攻之。

十二月,關先生、破頭潘等陷上都,焚宮闕,留七日,轉略往遼陽。

關先生、沙劉二、破頭潘等由大同直趨上都,焚毀宮殿,入虎賁司,犯大寧。虎賁司去上都二百裡,世祖皇帝所立三十六屯在焉。先是,大雪,人跡不通。至是,雪睛,暖氣如春。

關先生等兵向開平,焚宮闕一盡,元主不複時巡矣。既而欲修之,大興工作,中書省參議陳祖仁諫止之。

十二月,察罕帖木兒遣樞密院判官瑣住進兵於遼陽。

十二月,朱元璋取婺州路,設浙東行省於金華府。達魯花赤僧住、浙東廉訪使楊惠死之。

先是,吳國公出師至徽州,召儒士唐仲實,問:漢高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一天下,其道何由?對曰:此數君者,皆以不嗜殺人,故能定天下於一。公英明神武,驅除禍亂,未嘗妄殺;然以今日觀之,民雖得所歸,而未遂生息。吳國公曰:此言是也。我積少而費多,取給於民,甚非得已。然皆為軍需所用,未嘗以一毫奉己。民之勞苦,恆思所以休息之,曷嘗忘也!”

又聞前學士朱升名,召問之,對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吳國公悅,命參帷幄。

師進至德興,聞張士誠兵據紹興、諸暨,乃取道蘭溪以至婺州,遣使入城招諭,不下,遂圍之。

初,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承製授浙東宣慰副使石抹宜孫以行樞密院判官,分治處州,又以前江浙儒學副提舉劉基為其院經歷,蕭山縣尹蘇友龍為照磨,而宜遜又自辟郡人胡深、葉琛、章溢參謀其軍事。處為郡,山谷聯絡,盜賊憑險竊發,不易平治,宜遜用基等謀,或搗以兵,或誘以計,皆殲殄無遺類。尋升同僉行樞密院事。

至是聞吳兵抵蘭溪,且逼婺,而石抹宜孫弟石抹厚孫方守婺,其母亦在城中。石抹宜孫泣曰:義莫重於君親,食祿而不事其事,是無君也;母在難而不赴,是無親也;無君無親,尚可立天地哉!即遣胡深等將民兵數萬赴援,而親率精銳為之殿。深等至松溪,觀望不能進。

吳國公謂諸將曰:婺倚石抹宜孫,故未肯即下。聞彼以獅子戰車載兵來援,此豈知變者,松溪山多路險,車不可行,今以精兵遏之,其勢必破,援兵既破,則城中絕望,可不勞而下矣。

翌日,僉院胡大海養子德濟,誘其兵於梅花門外,縱擊,大敗之,深等遁去。城中勢益孤,台憲、將臣畫界分守,意複不相能,於是同僉樞密院寧安慶與都事李相開門納敵,楊惠、僧住皆戰死,南台禦史特穆爾賚斯、院判石抹宜孫等皆被執。

吳國公入城,下令禁戢軍士剽掠,民皆安堵。改婺州路為寧越府,置中書分省,召儒士許元、葉、胡翰、汪仲山等十餘人皆會食省中。日令二人進講,敷陳治道。

以王宗顯知寧越府。宗顯,和州人,少攻儒業,博涉經史。於是命宗顯開郡學,延宿儒葉儀、宋濂為五經師,戴良為學正,吳沈、徐厚為訓導。時喪亂之餘,學校久廢,至是始聞糸玄誦聲,無不欣悅。

吳國公發倉賑寧越貧民。有女子曾氏,自言能通天文,誑說災異惑眾,吳國公以為亂民,命戮於市。

是歲,京師大饑疫。

河南、北、山東郡縣皆被兵,各挈老幼男女避居京師,以故死者相枕籍。資政院使樸不花請於帝,市地收瘞之,帝及皇后、皇太子、省、院諸臣施舍無算,而保樸不花亦自出財賄珍寶以佐其費。擇地自南北兩城抵盧溝橋,掘深及泉,男女異壙,人以一屍至者,隨給以鈔,舁負相踵。至二十年四月,前後瘞者二萬,用鈔二萬七千九十餘錠。凡居民病者予之藥,不能喪者給之棺。翰林學士承旨張翥,為文頌其事曰善惠之碑。

天完紅巾軍連克江西、福建廣大地區。

3,1359年。

正月,陳友諒遣其黨王奉國,率兵號二十萬,寇信州路。

初,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的斤自衢引兵援信,遇奉國於城東,力戰,破走之,鎮南王子大聖奴、樞密院判官席閏等迎伯顏不花的斤入城共守。後數日,賊複來攻,伯顏不花的斤大享士卒,出城奮擊,又大敗之。

正月,吳將邵榮破張士誠兵於餘杭。

正月,流星如酒杯大,有聲如雷。

正月,關先生、破頭潘東攻全寧,焚魯王府宮闕,陷遼陽,懿州路總管呂震死之,贈震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東平郡公。

上都之初陷也,廣寧路總管郭嘉聞之,躬率義兵出禦。既而遼陽陷,嘉將眾巡邏,去城十五裡,遇青號隊伍百餘人,給言官軍,喜疑其詐,俄果脫青衣變紅。嘉出馬射賊,分兵兩隊夾攻之,殺獲甚多。嘉見賊勢日熾,孤城無援,乃竭家所有衣服、財物、犒義士以勵其勇敢,且曰:“自我祖父有勳王室,今之盡忠,吾分內事也。況身守此土,當死生以之,餘不中恤矣。”

頃之,賊至,圍城,亙數十裡,有大呼者曰:“遼陽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其呼者,中左頰,墮馬死。賊稍引退,嘉遂開西門逐之,賊大至,力戰以死。事聞,贈河南江北行省左丞,追封太原郡公,諡忠烈。嘉之守廣寧也,招集義兵數千,教以坐作進退,號令齊一,賞罰明信,故東方諸郡,糧富兵精,稱嘉為最。

正月,察罕帖木兒遣樞密院判官陳秉直、八不沙將兵二萬守冀寧。

正月,方國珍遣使奉書獻金帶於吳。

先是,吳國公遣典簽劉辰招諭國珍,國珍與其下謀曰:“方今元運將終,豪傑並起,惟江左號令嚴明,所向無敵。今又東下婺州,恐不能與抗。況與我為敵者,西有張士誠,南有陳友諒,莫若姑示順從,藉為聲援,以觀其變。”遂遣使奉書隨辰來獻金綺,於是複遣使報之。然國珍雖納款,其實陰持兩端也。

正月,吳取諸暨州。

先是,吳國公以寧越既定,欲遂取浙東未下諸郡,集諸將諭之曰:克城雖以武,而定民必以仁。吾師此入建康,秋毫無犯,故一舉而遂定。今新克婺州,正當撫恤,使民樂於歸附,則彼未下郡縣,亦必聞風而歸,吾每聞爾等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殺人,輒喜不自勝。蓋為將者能以不殺為心,非惟國家所利,即身及子孫亦蒙其福。爾等從吾言,則眾心豫附,大功可成矣。

吳雄鋒翼元帥王遇成、孫茂先率兵攻臨安縣,張士誠遣其右丞李伯升來援,茂先擊敗之,伯升斂兵退守,茂先攻之不下,引兵還。僉院故大海攻諸暨,守將戰敗宵遁,萬戶沈勝以眾降,遂改諸暨州為諸全州。嵊縣萬戶郝原,請降於吳。

二月,張士誠複攻江陰,戰艦蔽江而下。

吳守將吳良禦之,戒諸將勿輕動。頃之,士誠兵陣於江濱,良命弟禎率一軍出北門與戰,鋒才交,複遣元帥王子明率壯士出南門合擊之。士誠不能支,遂敗,溺死甚眾。

二月,吳將邵榮攻湖州,屢敗張士誠兵,其將李伯升斂兵退守,攻之,弗克,乃還屯臨安。

二月,樞密副使朵兒隻以賊犯順寧,命張立將精銳由紫荊關出討,命鴉鶻由北口出迎敵。

二月,叛將梁炳攻辰州,守將和尚擊敗之,以和尚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

二月,賊楊誠由飛狐、靈丘犯蔚州,據之。

二月,禦史台臣言:“先是召募義兵,費用銀鈔一百四十萬錠,多近侍、權幸冒名關支,率為虛數。乞令軍士,凡已領官錢者,立限出征。”詔從之,已而複止不行。

二月,孛羅帖木兒過代州,收山東潰將孟本周諸軍,領兵往豐州、雲內,與關先生戰,關軍奔潰。

二月,詔孛羅帖木兒移兵鎮大同,以為京師捍蔽。

置大都督兵農司,仍置分司十道,專督屯種,以孛羅帖木兒領之,所在侵奪民田,不勝其擾。

二月,太不花潰散之兵數萬鈔掠山西,察罕帖木兒遣陳秉直分兵駐榆次招撫之,其首領悉送河南屯種。

二月,關先生移檄高麗。

言:慨念生民久陷於胡,倡義舉兵恢復中原。東逾齊,西出函秦,南過廣,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饑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藥石。今令諸將嚴戒士卒,毋得擾民,民之歸化者撫之,執迷旅拒者罪之。

三月,陳友諒遣兵由信州略衢州,複遣兵陷襄陽路。

三月,吳下令宥獄囚。

三月,張士誠兵攻建德,吳將朱文忠禦之於東門,使別將潛出小北門,間道過鮑婆嶺,由碧雞塢繞出其陣後夾擊,大破之。

三月,方國珍遣郎中張本仁以溫、台、慶元三路獻於吳,且以其次子關為質。

吳國公曰:“古者慮人不從,則為盟誓,明誓不信,變而為質子。此衰世之事,豈可蹈之!凡人之盟誓、交質者,皆由未能相信故也。今既誠心來歸,便當推誠相與,如青天白日,何自懷疑而以質子為哉!”乃厚賜關而遣之。關後改名明完。

三月,陳友諒遣部將趙普勝寇寧國太平縣,江南總製胡惟賢,命萬戶陳允同、義士江炳叔率鄉兵五千擊敗之。

普勝複寇陵陽、石埭等縣,僉院張德勝與戰於柵江口,複破走之。

三月,京城北兵馬司指揮周哈剌歹與林智和等謀叛,事覺,伏誅。

三月,詔定科舉流寓人名額,蒙古、色目、南人各十五名,漢人二十名。

四月,汾水暴漲。

四月,賊陷金、複、蓋、海等州,司徒、知樞密事佛家奴調兵平之。

四月,倭寇攻金州複州,殺紅軍據其州者,紐的該即奏遣人往賞賜而安撫。

四月,毛貴為趙君用所殺。

四月,帝以天下多故,卻天壽節朝賀,詔群臣曰:“朕方今宜敬天地,法祖宗,以自修省。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左丞相太平暨文武百官奏曰:“天壽節朝賀,乃臣子報本,實合禮典。今謙讓不受,固陛下盛德,然今軍旅征進,君臣名分,正宜舉行。”不允。尋,皇太子複率群臣上奏曰:“朝賀祝壽,是祖宗以來舊行典故,今不行,有乖於禮。”帝曰:“今盜賊未息,萬姓荼毒,正朕恐懼、修省、敬天之時,奈何受賀以自樂!”尋,禦史大夫帖裡帖木兒複奏曰:“天壽朝賀之禮,蓋出臣子之誠,伏望陛下曲徇所請。若朝賀之後,內庭燕集,特賜除免,亦古者人君減膳之意,仍乞宣示中書,使內外知聖天子憂勤惕厲至於如此。”帝曰:“為朕缺於修省,以致萬姓塗炭,今複朝賀燕集,是重朕之不德。當候天下安寧,行之未晚。卿等其毋複言。”卒不聽。

四月,吳兵複池州。

初,趙普勝既陷池州,令別將守之,而自據樅*寨,數往來寇掠境上。元帥徐達患其侵軼,遣院判俞通海等擊敗之,俘其將趙牛兒等,普勝棄舟走陸。又擒其部將洪鈞等,並獲艨艟數百艘,遂複池州。

四月,吳僉院胡大海率元帥王玉等攻紹興,軍至蔣家渡,遇張士誠兵,擊敗之,獲戰艦五十餘。又連戰於三山、鬥門、白塔寺,皆捷,擒士誠卒五十餘人,恐其叛,悉斬於雙溪之上。

四月,張士誠複攻建德,駐兵大浪灘,吳將朱文忠遣兵由烏龍嶺循胥口而上,擊破之。

四月,吳叛將陳保二寇宜興,守臣楊國拒戰,擒保二,檻送寧越,伏誅。

四月,張士誠複遣兵爭建德,據分水嶺;朱文忠遣元帥何世明擊破其營。

四月,張士誠兵擊常州,守將湯和擊敗之。

四月,賊陷寧夏路,遂略靈武等處。

四月,張士誠將李伯升攻婺源,吳將孫茂先擊敗之。

五月,以陝西行台禦史大夫完者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五月,皇太子奏請巡北邊以撫綏軍民,禦史台臣上疏固留,詔從之。

五月,察罕帖木兒請今歲八月鄉試河南舉人及避兵儒士,不拘籍貫,依河南省元定額數,就陝州置貢院應試,詔從之。

五月,吳國公將還建康,召胡大海於紹興。

既至,諭之曰:“寧越為浙東重地,必得其人守之。吾以爾為才,故特命爾守,其衢、處、紹興進取之宜,悉以付爾。宋伯顏不花在衢州,其人多智術;石抹宜孫守處州,善用士;紹興為張士誠將呂珍所據;數郡與寧越密邇,爾宜與常遇春同心協力,伺間取之。此三人皆偷校豢珊鮃病!比悅笥宜駒蓖夂鈐啤⒍際巒踱⒐芫滂鋟鎰劾砬婦袷隆

未幾,有三人稱趙宋子孫,請再命大海攻紹興,願為內應,吳國公知其詐,命法司拷問,乃張士誠使為間,並其家屬誅之。

五月,察罕帖木兒大發秦、晉諸軍討汴梁,圍其城。

察罕帖木兒圖複汴梁,是月,以大軍次虎牢。先發遊騎,南道出汴南,略歸、亳、陳、蔡;北道出汴東,戰船浮於河,水陸並下,略曹南,據黃陵渡。乃大發秦兵出函關,過虎牢,晉兵出太行,逾黃河,俱會汴城下,首奪其外城。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屯杏花營,諸將環城而壘。

劉福通屢出戰,戰輒敗,遂嬰城以守。察罕帖木兒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軍跳梁者略城而東,福通傾城出追,伏兵鼓噪起,邀擊,敗之。又令弱卒立柵外城以餌敵,敵出爭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縱鐵騎突擊,悉擒其眾。福通自是不敢出。

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民大饑。

六月,陳友諒遣其黨王奉國攻信州,晝夜不息者逾旬,克,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的斤死之。

伯顏不花的斤登城麾兵拒之。已而士卒力疲不能支,萬戶顧馬兒以城叛,城遂陷。樞密院判官席閏出降,鎮南王子大聖奴、該裡丹皆死之。伯顏不花的斤力戰不勝,遂自刎。部將蔡誠,盡殺妻子,與蔣廣奮力巷戰,誠遇害,廣為奉國所執。愛廣勇敢,使之降,廣曰:“我寧為忠死,不為降生。汝等草中一盜爾,吾豈屈汝乎?”奉國怒,磔廣於竿,廣大罵而絕。時義兵陳受戰敗,為賊所擒,亦痛罵不屈,賊焚之。

先是,陳友諒弟友德營於信州城東,繞城植木柵,急攻之。伯顏不花的斤日夜與賊鏖戰,糧竭矢盡而氣不少衰。有大呼於城下者曰:“有詔!”參謀該裡丹臨城問何來,曰:“江西來。”該裡丹曰:“如此,乃賊耳。吾大元臣子,豈受爾偽詔!汝不聞張睢陽事乎!”偽使者不應而去。時軍民唯食草苗、荼紙,既盡,括靴底煮食之,又盡,羅掘鼠雀及殺老弱以食,然猶出兵大破賊。

先是,伯顏不花的斤之援信州也,嘗南望泣下曰:“我為天子司憲,視彼城之危急,忍坐視乎!吾所念者,太夫人耳。”即入拜其母鮮於氏曰:“兒今不得事母矣!”母曰:“爾為忠臣,吾即死,何憾!”伯顏不花的斤因命子額森布哈奉其母間道入福建,以江東廉訪司印送行台禦史,遂力守孤城而死,諡曰桓毅。

六月,張士誠將呂珍圍諸全州,胡大海自寧越率兵救之。

珍堰水以灌城,大海奪堰,反以灌珍。珍勢蹙,乃於馬上折箭求解兵,大海許之。王愷謂大海曰:“彼猾賊難信,不如因而擊之,可大勝也。”大海曰:“吾已許人而背之,不信,縱其去而擊之,不武。”遂引兵還。

七月,以遼陽賊勢張甚,出搠思監為遼陽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七月,吳同僉樞密院常遇春攻衢州。

遇春建奉天旗,樹柵,圍其六門,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擁至城下,高與城齊,欲階之以登;又於大西門、大南門城下穴地道攻之。守臣廉訪使宋伯顏不花等悉力備禦,以束葦灌油燒呂公車,架千斤稱鉤懶龍爪,用長斧以砍木梯,築夾城以防穴道。遇春政之弗克,乃以奇兵出其不意,突入南門Y城,毀其所架h,督將士攻圍益急。

七月,詔以察罕腦兒宣慰司之地屬資正院,有司毋得差佔。察罕腦兒之地,在世祖時隸忙哥歹太子四千戶,今從皇后奇氏請,故以屬之資正院。

七月,命國王囊加歹、中書平章政事佛家奴、也先不花、知樞密院事黑驢等,統領探馬赤軍進征遼陽。

七月,趙君用既殺毛貴,其黨續繼祖自遼陽入益都,殺君用,遂與其所部自相仇敵。彭早住不知其所終。

毛貴部將續繼祖、王士誠回益都,殺趙君用,仍奉毛貴之子為總兵,以鎮山東之地,朱元璋欲知齊魯燕冀之虛實,遣何必聚做小毛平章的夥夫。

七月,霸州及介休、靈石縣蝗。

七月,以張士信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八月,倪文俊余黨陷歸州。

八月,吳將朱文遜、秦友諒攻無為州,取之。

八月,察罕帖木兒諜知汴梁城中食且盡,乃督諸將閻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賽因赤、答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孫翥等攻破汴梁城,劉福通奉其偽主從數百騎出東門遁走,退據安豐。

獲偽後及賊妻子數萬,偽官五千,符璽、印章、寶貨無算。全居民二十萬,軍無所私,市不易肆,不旬日,河南悉定。獻捷京師,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禦史中丞,仍便宜行事。詔告天下。

察罕帖木兒諜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鎮關陝、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數千裡。乃日修車船,繕兵甲,務農積谷,訓練士卒,謀大舉以複山東。

八月,蝗自河北飛渡汴梁,食田禾一空。

八月,詔以察罕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禦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仍賜禦衣、七寶腰帶,以旌其功。

八月,大同路蝗,襄垣縣螟m。

九月,以中書平章政事帖裡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九月,吳奉國上將軍徐達,僉院張德勝,率兵自無為州登陸,夜至浮山寨,敗趙普勝別將於青山。追至潛山,陳友諒遣參政郭泰渡沙河逆戰,德勝複大破之,斬郭泰,遂克潛山,命將守之。

九月,陳友諒殺其將趙普勝。

初,友諒既忌普勝,又有言普勝欲歸吳者。及是憤潛山之敗,友諒益欲殺普勝,乃詐以會軍為期,自至安慶圖之。普勝不虞友諒之圖己,聞其至,且燒羊出迎,於雁氵義登舟見友諒,友諒遂執而殺之,並其軍。

九月,以湖南、北,江東、西四道廉訪司所治之地皆陷,詔任其所便之地置司。

九月,禁軍人不得私殺牛馬。

九月,吳取衢州路。

時常遇春圍城兩月餘,攻擊無虛日。樞密院判張斌度不能守,密遣其下約降,是夕,斌潛出小西門,迎吳軍入城。宋伯顏不花不知其降,猶督兵拒戰。俄而城中火起,遇春等入城,眾遂潰。總管馮浩赴水死,宋伯顏不花及院判都尼等被執。改衢州路為龍遊府,進遇春僉樞密院。

九月,吳遣博士夏煜授方國珍福建行省平章,其弟國瑛參政,國珉僉樞密分院事,各給符印,仍以所部兵馬城守,候命征討。

煜至慶元,國珍欲不受,業已降;欲受之,又恐見製;乃詐稱疾,但受平章印,告老,不任職,遇使者亦頗倨。惟國珉開院署事。

九月,詔遣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戶部尚書曹履亨,以禦酒、龍衣賜張士誠,征海運糧。

伯顏帖木兒等至杭州,傳詔令方國珍具舟以運,而江浙行中書省丞相達識帖睦邇總督其事。既而士誠慮國珍載粟不入京,國珍又恐士誠掣其舟,乘虛襲己,互相猜疑。伯顏帖木兒往來開諭,二人乃奉詔。

十月,詔京師十一門皆築甕城,造吊橋。

十月,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十月,吳元帥俞廷玉率兵攻安慶,不克,卒於軍。廷玉,僉院通海之父也。

十月,張士誠兵攻江陰,吳守將吳良遣萬戶聶貴、蔡顯率眾間道出無錫三山絕其後,士誠兵遁去。

十月,張士信大發浙西諸郡民築杭州城,分為三番,以一月更代,皆裹糧遠役,而督事長吏複藉之酷斂,鞭撲棰楚,死者相望。自七月興工,至是月始畢,僚屬為立碑以紀功。

初,嘉興通判繆思恭,當張士信來攻,楊完者命典火攻,官軍大捷。及是城杭州,士信檄思恭統所屬工徒就役,欲乘此J辱之,俾治西北面數十百丈。思恭每作則先人,止則後眾,勞來督罰,殊得眾心,視他所築倍堅好,士信亦無奈何。一日,巡工至其所,日已暮,而工猶未輟,士信曰:“日入而息,何獨勞民如此?”思恭曰:“平章禮絕百司,猶日夕敬共王事,況小民,敢偷餘晷!”士信曰:“此人口利如錐,何怪杉青閘畔,烈烈逼人!”思恭曰:“今幸太尉革面,國家借此得成獎順之典。若念杉青之役,猶恨不力,縱逸平章耳!”士信曰:“別駕好將息,言及杉青,猶使人肉跳不止。”

十一月,吳取處州路,石抹宜孫將數十騎出走,至建寧。

初,經略使李國鳳至浙東,承製拜石抹宜孫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以守處州。吳國公既定寧越,即命耿再成駐兵縉雲之黃龍山,謀取處州。至是僉院胡大海帥師入境,石抹宜孫遣元帥葉琛屯桃花嶺,參謀林彬祖屯葛渡,鎮撫陳仲賢、照磨陳安屯樊嶺,元帥胡深守龍泉,以拒敵。久之,右司郎中劉基棄官而歸,石抹宜孫無可與謀者,將士怠弛,皆無鬥志。大海乃出軍抵樊嶺,與再成合攻之,連拔桃花嶺、葛渡二寨,進薄城下。石抹宜孫戰敗,棄城走,將士皆潰散。遂克處州。

胡大海部將繆美,分兵略定諸縣,得葉琛,使諭胡深曰:“吾王,天授也,士之欲立功名者,不以此時自附,將誰與J力!且去年爾之眾戰而大敗,今年我之師不戰而勝,則天意亦可見矣。與其險阻偷生旦夕,何如改圖,可以保富貴也!”深然之,乃出降。龍泉、慶元皆平。

十一月,陳友諒兵陷杉關。

十一月,紅巾軍三千余人渡鴨綠江竊而去,高麗都指揮使金元鳳匿不報,高麗王遣戶部侍O鄭之祥切責,不之罪。

十二月,關先生遣毛居敬攻高麗。

十二月,張士誠以分水之敗,複遣其將據新城三溪結寨,數出寇掠,吳元帥何世明擊破之,斬其將,分水兵潰去。自是士誠不敢窺嚴、婺。

十二月,吳國公命僉院常遇春帥師攻杭州。

杭民尚奢侈,無蓄積,城門既閉,米旋盡,糟糠與米價等。既而糟糠亦盡,以油車糠餅搗屑啖之,餓死者十六七。

十二月,徐壽輝至江州,陳友諒盡殺其部屬,以江州為都,奉徐壽輝為傀儡,自稱漢王。

先是,陳友諒破龍興,其偽主徐壽輝欲徙居之。友諒恐其來不利於己,遣人尼其行,壽輝不得已而止。至是壽輝複欲往,友諒仍遣人止之,壽輝不聽,引兵發漢陽。行次江州,友諒陽遣使出迎,而陰伏兵於城西門外,壽輝既入,門閉,伏發,盡殺其部屬。以江州為都,奉壽輝居之,友諒自稱漢王,立王府於城西隅,置官屬。自此事權一歸於友諒,壽輝但擁虛位而已。

十二月,知樞密院事兀良哈台領太不花軍,其所部方脫脫與弟方伯帖木兒時保遼州,兀良哈台同唐琰、高脫因等屯孟州,與察罕帖木兒部將八不沙等交兵。已而兀良哈*引達達軍還京師,方脫脫等乃從孛羅帖木兒。

十二月,皇太子憾太平忤己,以中書左丞成遵、參知政事趙中皆太平所用,使監察禦史誣成遵、趙中以贓罪,杖殺之。

是冬,詔太平子也先忽都以知樞密院事率師往討遼陽。太平以其年少,數請改命,不允。至則遣將拔懿州省治,盜逾遼河東奔。

賀太平當相位,奏用其子也先忽都總兵取遼陽。太平意謂關先生等自晉、冀、西京歷上都,兵常無留行,其破遼陽,必不能守,可以成功。其子至,則關、潘之軍日治戰馬,一無退意。宿留不前,竟潰而歸,昏夜入京,仍升為翰林集賢學士。

是夏,京師大饑,民殍死近百萬,十一門外各掘萬人坑掩之,鴟^百群,夜鳴至曉,連日乃止。太子問指空和尚,民饑何以療之。和尚言:海運且至,何憂?

是秋,福建運糧數十萬石至京師。時,朝廷以張士誠內附,封以太師銜,張士誠有糧,方國珍有船,而二人互疑,攻殺不休,而福建尚是王土,京師民由是得活。

是歲以後,因上都宮闕盡廢,大駕不複時巡。

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日盛,軍國之事,皆其所臨決。皇后奇氏乃謀內禪,遣資政院使樸不花諭意於丞相太平,太平不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宮中,舉酒申前意,太平終依違而已。太子欲去之。

4,1360年。

正月,朔日,太祖於府門親書桃符曰:“六龍時遇千官覲,五虎功成上將封。”

正月,察罕帖木兒請以鞏縣改立軍州萬戶府,招民屯種,從之。

正月,夏煜自慶元還建康,言方國珍奸詐狀,非兵威無以服之。

吳國公曰:吾方致力姑蘇,未暇與校。乃遣都事楊憲、傅仲章往諭之曰:及今能滌心改過,不負初心,則三郡之地,庶幾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敗亡,妻子為修,徒為人所指笑也。國珍不省。

正月,大寧路陷。

賊陷大寧,詔也速往討之。賊兵次侯家店,也速遇敵,即前與戰,自昏達曙,散而複合。也速遣別路統兵出賊後,賊腹背受敵,大敗,遂拔大寧,擒賊首湯通、周成等三十五人,磔於都市。

正月,以危素為參知政事。

正月,會試舉人,知貢舉平章政事八都麻失裡、同知貢舉翰林學士承旨李好文、禮部尚書許從宗、考試官國子祭酒張翥、同考官太常博士傅亨等奏:“舊例,各處鄉試舉人,三年一次,取三百名,會試取一百名。今歲鄉試所取,比前數少,止有八十八名,會試三分內取一分,合取三十名,如於三十名外,添取五名為宜。”從之。

正月,張士誠破濠州,遣其將李濟據之,尋又破泗、徐、邳等州。

正月,五色雲見移時。

二月,中書左丞相太平罷為太保,俾養疾於家。禦史台言:時事艱危,正賴賢材弘濟,泰費音以師保兼相職為宜。帝不能從。

會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倡亂,騷動北邊,勢逼上都,皇太子乃言於帝,命太平留守上都,實欲置之死地。太平遂往,有同知太常院事脫歡者,太平子也先忽都故將也,聞陽翟王將至,乃引兵縛王至軍前,太平不受,令生致闕下,北邊遂寧。

二月,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遣古田縣尹林文廣以書納款於吳。

時義兵萬戶賽甫丁、阿迷裡丁據泉州,陳友諒兵入杉關,攻邵武、汀州、延平諸郡縣,群盜乘勢竊發,閩地騷動。天祿知國勢不振,故遣文廣由海道來納款,而福清州同知張希伯亦遣人請降,吳國公皆厚賞之,遣還招諭。

二月,吳將徐達克高郵,尋複失之。

三月,田豐陷保定路。

三月,吳改淮海翼為江南等處分樞密院,以繆大亨同僉院事,總製軍民。大亨有治才,寬厚不撓,多惠愛及人,至於禁戢暴強,剖折獄訟,皆當其情,民皆悅之。

三月,廷試進士三十五人,賜買住、魏元禮進士及第,其余出身有差。

三月,冀寧路陷。

三月,複拜遼陽行省左丞搠思監為中書右丞相。

時帝益厭政,而宦者樸不花乘間用事,為奸利,搠思監因與結構相表裡,四方警報及將臣功狀,皆壅不上聞。

三月,命孛羅帖木兒討上都賊雷帖木兒不花、程思忠,兵次興和,思忠奔潰。

三月,孛羅帖木兒攻蔚州賊楊誠,追至飛狐縣東關,誠棄軍遁,降其潰卒。

三月,吳征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至建康。

初,吳國公至婺州,召見濂,及克處州,胡大海薦基等四人,即遣使以書幣征之。時總製孫炎先奉命聘基,使者再往反,不起,炎為書數千言,陳天命以諭基,基乃與三人者同至。入見,吳國公甚喜,賜坐,勞之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爭,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公稱善。基陳時務十八事,且言:“明公因天下之亂,崛起草昧間,尺土一民,無所憑借,名號甚光明,行事甚順應,此王師也。我有兩敵,陳友諒居西,張士誠居東。友諒包饒、信,跨荊、襄,幾天下半,而士誠僅有邊海地,南不過會稽,北不過淮揚,首鼠竄伏,陰欲背元,陽則附之,此守虜耳,無能為也。友諒劫君而脅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輕死,不難以其國嘗人之鋒,然實數戰民疲;下乖則不歡,民疲則不傅,故漢易取也。夫攫獸先猛,擒賊先強,今日之計,莫若先伐漢。漢地廣大,得漢,天下之形成矣。”吳國公大悅曰:“先生有至計,毋惜盡言。”於是設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

吳國公嘗問郎中陶安曰:“此四人者,於汝何如?”安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公然之,複多其能讓。

三月,吳國公召常遇春於杭州。

遇春之出師也。吳國公戒之曰:“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為無謀也,爾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戰數不利,故召還。

四月,命大司農司都事樂元臣招諭田豐,至其軍,為豐所害。

四月,僉行樞密院事張居敬複遼陽興中州。

五月,日有食之。雨雹。

五月,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擁兵數十萬,屯於木兒古徹兀之地,將犯京畿,使來言曰:“祖宗以天下付汝,汝已失其太半;若以國璽付我,我當自為之。”帝遣報之曰:“天命有在,汝欲為則為之。”命樞密院知院哈麻剌、朵兒隻、禿堅帖木兒、八裡達等將兵擊之,行至稱海,起哈剌赤采人為軍,臨陣皆脫黑衣,從陽翟王合勢追百裡,軍士皆潰,三知院單馬走上都。

五月,陳友諒遣羅忠顯陷辰州。

五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一萬石至京師,由是方面之權悉歸士誠,江浙行中書省丞相達識帖睦邇屍位而已。

五月,陳友諒兵攻池州,吳將徐達等擊敗之。

初,友諒既殺趙普勝,即有窺池州之意。吳國公察知之,遣使謂達與常遇春曰:“友諒兵旦暮且至,爾當以五千入守城,遣萬人伏九華山下,俟彼兵臨城,城上揚旗鳴鼓,發伏兵往絕其後,破之必矣。”至是友諒兵果至,其鋒甚銳,直造城下。城上揚旗鳴鼓,伏兵悉起,緣山而出,循江而不,絕其歸路;城中出兵夾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生擒三千餘人。遇春曰:“此皆偷校簧保蠡肌!貝鋝豢桑宰次擰N夤彩冠橢罱橢齟合紉砸箍由敝勾嬡偃耍夤胖燴し嘔埂

閏五月,陳友諒率舟師攻太平,守將樞密院判花雲與朱文遜等以兵三千拒戰,文遜死之。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迫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城遂陷。

雲被執,縛急,怒罵曰:“賊奴,爾縛吾,吾主必滅爾,斫爾為膾也!”遂奮躍,大呼而起,縛皆絕,奪守者刀,連斫五六人。賊怒,縛雲於舟檣,叢射之,雲至死罵賊不絕口。院判王鼎,知府許瑗,俱為友諒所執,亦抗罵不屈,皆死之。

雲自濠州隸麾下,每戰輒立奇功。因命宿衛,常在左右。至是出守太平,遂死於難,年三十九。妻郜氏,一子煒,生始三歲。戰方急,郜氏會家人,抱兒拜家廟,泣謂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夫死,吾寧獨生!然花氏惟此一兒,為我善護之。”雲被執,郜氏赴水死。

文遜,吳國公養子也。瑗,饒州樂平人。鼎初為院判儀真趙忠養子,襲忠職,守太平,尋複姓王氏,至是與雲並死於難。

閏五月,陳友諒殺其偽主徐壽輝於太平路采石,遂稱皇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已而回駐於江州。

友諒之攻太平也,挾壽輝以行。及太平既陷,急謀僭竊,乃於采石舟中使人詣壽輝前,佯為白事,令壯士持鐵錘自後擊之,碎其首。壽輝死,友諒遂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稱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仍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群下立江岸,草次行禮,直大雨至,冠服皆濡濕,略無儀節。

閏五月,陳友諒遣人約張士誠同侵建康,士誠未報,友諒自采石引舟師東下,建康大震。

獻計者或謀以城降,或以鍾山有王氣,欲奔據之,或言決死一戰,戰不勝,走未晚也,獨劉基張目不言。吳國公心非諸將議,召基入內問計,基曰:“先斬主降及奔鍾山者。”公曰:“先生計安出?”基曰:“天道後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明公若傾府庫以開士怒,至誠以固人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製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公意益決。

或議先複太平以牽製之,公曰:“不可,太平吾新築壘,濠塹深固,陸攻必不破,彼以巨艦乘城,故陷。今彼據上遊,舟師十倍於我,猝難複也。”

或勸自將迎擊,公曰:“不可,敵知我出,以偏師綴我,而以舟師順流趨建康,半日可達,吾步騎亟引還,已窮日矣。百裡趨戰,兵法所忌,非良策也。”乃馳諭胡大海以兵搗信州以牽其後,而召指揮康茂才諭之曰;“有事命汝,能之乎?”茂才曰:“惟命。”公曰:“汝舊與友諒遊,今友諒入寇,吾欲速其來,非汝不可。汝今作書偽降,約為內應,且招之速來,給告以虛實,使分兵三道以弱其勢。”茂才曰:“諾。家有老閽,舊嘗事友諒,使齎書往,必信。”公以語李善長,善長曰:“方憂寇來,何更速之?”公曰:“二寇合,吾何以支?惟速其來而先破之,則士誠膽落矣。”

閽者至友諒軍,友諒得書,甚喜,問:“康公今何在?”閽者曰:“見守江東橋。”又問:“橋何如?”曰:“木橋也。”乃與酒食遣還,謂曰:“歸語康公,吾即至,至則呼老康為驗。”閽者諾,歸,具以告。公喜曰:“賊入吾彀中矣。”乃命善長夜撤江東橋,易以鐵石。比旦,橋成。

有富民自友諒軍中逸歸者,言友諒問新河口道路,即令張德勝跨新河,築虎口城以守之,命馮國勝、常遇春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伏石灰山側,徐達等陳兵南門外,楊Z駐兵大勝港,張德勝、p虎率舟師出龍江關外。公總大軍屯盧龍山,令持幟者偃黃幟於山之左,偃赤幟於山之右,戒曰:“寇至則舉赤幟,舉黃幟則伏兵皆起。”各嚴師以待。

友諒舟師至大勝港,楊Z整兵禦之。港狹,僅容二舟入,友諒以舟不得並進,遽引退,出大江,徑衝江東橋,見橋皆鐵石,乃驚疑,連呼老康,無應者,知見始,即與其弟友仁率舟千餘向龍灣,先遣萬人登岸立柵,勢甚銳。時酷暑,公衣紫茸甲,張蓋督兵,見士卒流汗,命去蓋。眾欲戰,公曰:“天將雨,諸軍且就食,當乘雨擊之。”時天無雲,人莫之信。忽雲起東北,須臾,雨大注。赤幟舉,下令拔柵,諸軍競前拔柵,友諒麾其軍來爭。戰方合而雨止,命發鼓,鼓大震,黃幟舉,國勝、遇春伏兵起,達兵亦至,德勝、虎舟師並集,內外合擊,友諒軍披靡,不能支,遂大潰。兵走登舟,值潮退,舟膠淺,猝不能動,殺溺死無算,俘其卒二萬餘,其將張志雄、梁鉉、喻興、劉世衍等皆降,獲巨艦百餘艘。友諒乘別舸脫走,得茂才書於其所棄舟臥席下,公笑曰:“彼愚至此,可嗤也。”

志雄本趙普勝部將,善戰,號長張,嘗怨友諒殺普勝,故龍灣之戰無鬥志。及降,言於公曰:“友諒之東下,盡撤安慶兵以從。今之降卒,皆安慶之兵,友諒既敗走,安慶無守禦者。”公乃遣達、國勝、德勝等追友諒,又命元帥余某等取安慶。德勝追及友諒於慈湖,縱火焚其舟。至采石,複戰,德勝死。國勝以五翼軍蹴之,友諒與張定邊出o旗軍迎戰,又敗之。友諒晝夜不得息,遂棄太平遁去,達追至池州而還。余某遂取安慶,守之。友諒還至江州,據以為都。德勝,廬州梁縣人也。

閏五月,吳取信州路。

初,吳國公命胡大海搗信州,大海遣元帥葛俊率兵往。道過衢州,都事王愷止俊,乘驛至金華謂大海曰:“廣信為友諒門戶,彼既傾國入寇,寧不以重兵為守!非大將統全軍以臨之不可。今偏師嘗敵,設若挫衄,非獨廣信不可下,吾衢先驛騷矣。”大海然之,乃親率兵攻信州。至靈溪,城中步騎數千出迎戰,大海擊敗之。督兵攻城,守者不能禦,從潰,遂克之。先是招安郡縣,將士皆征糧於民,名之曰:“寨糧”,民甚病焉,大海以聞,公亟命罷之。

閏五月,吳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吳國公命長子標從受經學。

濂首以文學受知,恆侍公左右,嘗命講《春秋左氏傳》,濂進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苟能遵行,則賞罰適中,天下可定也。”

六月,命孛羅帖木兒部將方脫脫守禦嵐、興、保德州等處。

詔:“今後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部將,毋得互相越境,侵犯所守信地,因而仇殺,方脫脫不得出嵐、興州境界,察罕帖木兒亦不得侵其地。”

六月,吳更築太平城。

初,太平城俯瞰姑溪,故陳友諒舟師得緣尾攀堞而登,至是常遇春複太平,乃移城去姑溪二十餘步,增置樓堞,守禦遂固。

六月,石抹宜孫以兵攻慶元,耿再成擊敗之,石抹宜孫戰死。

初,婺州之失也,石抹宜孫之母為吳將所獲,令其弟以書招石抹宜孫,石抹宜孫不至。及*州,石抹宜孫將數十騎出走,至建寧,聚兵欲圖恢復,而所至人心已散,知事不可為,歎曰:“處州,吾所守也,今吾勢窮,無所往,不如還處州,死亦為處州鬼耳!”遂以兵攻慶元,耿再成擊敗之。石抹宜孫眾潰,走竹口,欲還福建,道經桃花坑,為鄉兵所邀擊,石抹宜孫力戰死,其部將李文彥收葬其屍。孫炎以聞,吳國公嘉其盡忠死事,遣使祭之,複處州民所立生祠。

六月,張士誠遣其將呂珍率舟師自太湖入陳瀆港,分兵三路攻長興。吳守將耿炳文親率精兵擊敗之,獲甲仗船艦甚眾。

七月,命遼陽行省參知政事張居敬討義州賊。

七月,孛羅帖木兒敗賊王士誠於台州。

七月,陳友諒浮梁守將於光等以其縣降於吳。

七月,詔孛羅帖木兒總領達達、漢兒軍馬,為總兵官,仍便宜行事。

八月,命孛羅帖木兒守石嶺關以北,察罕帖木兒守石嶺關以南。

八月,永平路陷。

八月,詔江浙行省左丞相達識帖睦邇爾加太尉兼知江浙行樞密院事,提調行宣政院事,便宜行事。

八月,詔遣參知政事也先不花往諭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令講和。

時孛羅帖木兒調兵自石嶺關直抵冀寧,圍其城三日,複退屯交城。察罕帖木兒調參政閻奉先引兵與戰,已而各於石嶺關南北守禦。

八月,賊陷孟州,又陷趙州,攻真定路。

八月,關先生複犯上都,右丞忙哥帖木兒引兵擊之,敗績。

九月,孛羅帖木兒攻打王保保,想奪取其駐扎的大同。

九月,張士誠兵侵諸全,吳元帥袁實戰死。

九月,歐普祥放歸陳友仁。

初,黃岡人歐普祥,故徐壽輝將也,性殘暴,所過室廬皆焚蕩俘掠無遺,壽輝使守袁州。陳友諒弑壽輝,征兵於普祥, 普祥不聽其節製,乃以袁州降於吳。友諒聞之,遣其弟友仁攻袁州,普祥與部將劉仁、黃彬擊敗其眾,獲友仁,鞭而囚之。友諒懼,遣其太師鄒普勝與普祥和,約各守其境,普祥乃釋友仁歸。

十月,甘露降於國子監大成殿前柏木。

十月,以張良弼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討南陽、襄樊。

十月,詔孛羅帖木兒守冀寧,孛羅帖木兒遣保保、殷興祖、高脫因倍道趨冀寧,守者不納。

十月,察罕帖木兒遣陳秉直、瑣住等,以兵攻孛羅帖木兒之軍於冀寧,與孛羅帖木兒部將脫列伯戰,敗之。

時帝有旨以冀寧畀孛羅帖木兒,察罕帖木兒以為用兵數年,惟藉冀、晉以給其軍,而致盛強,苟奉旨與之,則彼得以足其兵食,乃托言用師汴梁,尋渡河就屯澤、潞拒之,調延安軍交戰於東勝州等處,再遣八不沙以兵援之。八不沙謂彼軍奉旨而來,我何敢抗王命,察罕帖木兒怒,殺之。

十月,命迭兒必失為太尉,守衛大斡耳朵思。

十一月,黃河清,凡三日。

十一月,孛羅帖木兒以兵侵汾州,察罕帖木兒以兵拒之。

十一月,賊犯遼陽易州。

十二月,廣平路陷。

十二月,吳國公複遣夏煜以書諭方國珍。

是歲,破頭潘、關先生、沙劉二軍入高麗王京。高麗王奔耽羅,其臣納女請降,將士皆以女子配,遂與高麗如姻婭往來。高麗人各藏其馬林中,一夕,傳王令:除高麗聲音者不殺,其余並殺之。沙劉二、關先生皆死,惟破頭潘、裨將左李率輕騎萬人從間道走西京,降孛羅。已而,又降擴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