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航艦隊在塞德港停留的兩天,東地中海簡直沸騰了。』』『
先趕來的是兩艘猶太國的“海豚”級潛艇,只是在現華夏遠航艦隊的兩艘o95型攻擊核潛艇就在塞德港外面,準確說是受到了兩艘o95型的友好問候之後,兩艘“海豚”級就很識趣的離開了。
接下來,高盧海軍的“戴高樂”號航母趕到。
不得不說,高盧確實高傲,只是高傲得有點過頭了。仗著“戴高樂”號是核動力,高盧艦隊就沒有停歇過,一直在塞德港北面高航行,似乎要告訴停在港口內的華夏戰艦,這裡是高盧的勢力范圍。
當然,也可以看成是挑釁。
別忘了,oo2型是常規動力航母,就算最高航過三十節,比只能到二十七節的“戴高樂”號快得多,但是持續航行能力明顯不如“戴高樂”號,特別是在全狀態下,oo2型最多能維持幾天,而“戴高樂”號能以最快度橫渡大西洋。高盧讓“戴高樂”號在塞德港外耀武揚威,說白了就是在找存在感。
問題是,高傲的公雞顯然忘了,“戴高樂”號是中型航母,而oo2型是大型航母。
可以說,兩者的差距不是幾萬噸排水量那麽簡單。
“戴高樂”號最多能夠搭載三個中隊的三十六架“陣風”m戰鬥機,不算少,而且“陣風”m也算得上是三代機中的佼佼者,但是跟oo2型相比,還真不算多,“陣風”m更不可能跟J-2oc相提並論,甚至比不上J-15B。很簡單,“陣風”m是中型戰鬥機,而J-15B是重型戰鬥機。
真要打起來,恐怕兩艘“戴高樂”級也不是一艘oo2型的對手。
只不過,高盧海軍也只是來炫耀,更多的是為了保住面子。
別忘了,就在不久前,法老國終止了采購四艘“魷魚”級潛艇的談判,讓高盧軍火企業損失了數十億歐幣的訂單。此外,在法老國決定加入JF-2o的研製工作後,也就不存在從高盧購買“陣風”的可能性,而高盧一直在向法老國推銷“陣風”,希望拿下法老國空軍上百億歐幣的大訂單。
此外,在冷戰結束後,高盧一直把地中海當成自己的“澡盆”。
雖然高盧沒有能力像花旗那樣在全球進行軍事部署,但是在高盧看來,利用地理上的優勢獲得地中海的霸權是合情合理。在過去十多年裡,高盧不但主導了在北非的軍事行動,還出兵參加了中東的反恐戰爭。特別是在花旗逐步減少反恐投入之後,高盧一度充當了西方世界的排頭兵。
可以說,對於野心勃勃,而且高傲得不把任何國家放在眼裡的高盧來說,地中海就是外人不能觸碰的禁臠。
以往,花旗艦隊來來去去,那是實力。伊萬國的艦隊偶爾路過,也只是需要經過。大不列顛時不時派艦隊過來,無非是要延續日不落的輝煌。現在,連華夏艦隊都來了,而且一次來了兩艘大型航母。哪怕這種情況不會一直維持下去,可是對高盧來說,顯然需要在這個時候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高盧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那麽地中海南岸的那些國家還會把高盧放在眼裡?
可惜的是,“戴高樂”號只在塞德港外炫耀了兩天,隨後就離開了。不是高盧怕了,而是這艘該死的航母又出了問題。持續的高航行,讓航母的反應堆不堪重負,無法達到最高輸出功率。
在“戴高樂”號之後,又有兩支艦隊到來。一是以“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為核心的大不列顛艦隊,二是以“彼得大帝”號為核心的伊萬國艦隊。前者從西面而來,後者從北面而來。
有趣的是,這兩支艦隊在到達東地中海後,相互掐了起來。
三個月前,“彼得大帝”號大搖大擺的通過英吉利海峽的時候,就讓大不列顛海軍奔波了一番。
只是,這也是伊萬國海軍能夠拿出來的全部家底了。
在華夏緊鑼密鼓的建造oo2型與oo3型航母的時候,伊萬國的“級航母”卻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不是說伊萬國海軍不想要航母,要不然也不會讓跟“遼”號一代的“庫茲涅佐夫”號一直堅守崗位,哪怕停在港口內生鏽都舍不得報廢。問題是,伊萬國根本就沒有支持建造大型航母的國力,甚至沒有能夠建造大型航母的條件。搞搞設計,製造縮比模型不是問題,可是真要是動工建造,伊萬國顯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庫茲涅佐夫”號的狀態一直不佳,已經好幾年沒出港了,所以伊萬國海軍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這種全球唯一的核動力巡洋艦。
當然,到來的不止是“彼得大帝”號,還有幾艘驅逐艦。
從整體上講,伊萬國艦隊很有時代感,或者說是時間銘刻的滄桑。不管是看上去極為威猛的“彼得大帝”號,還是那幾艘伴隨的驅逐艦,與信息化時代顯得格格不入,更像是工業時代初期,也就是蒸汽時代的產物。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伊萬國的真實情況。
大歸大,卻不強。
相比之下,大不列顛在本質上跟伊萬國沒多大區別,只是在面子上,顯然要比伊萬國做得好得多。
在兩艘oo2型之前,大不列顛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是全球最新的兩艘航母,也是大不列顛海軍的標杆。雖然在脫歐之後,大不列顛的經濟有所好轉,沒把建成的“威爾士親王”號拿去兜售,但是隨著由花旗起的“再工業化”帶來的變化,也就是全球秩序大洗牌,大不列顛未必能夠繼續維持兩艘航母。早在兩年前,大不列顛就把“威爾士親王”號列入了出售名錄。只可惜,到現在也沒有賣出去。不是說沒有買家,至少白象就表示過濃烈興趣。關鍵還是價格,大不列顛要原價出售,而且算上了設計費用,還要搭上所有艦載飛機,總價格過一百億綠幣。顯然,拿得出這麽多錢購買一艘航母的國家,未必需要進口航母。對於沒有能力建造航母的國家來說,恐怕也拿不出這麽多錢,更別說購買其他戰艦還需要花費幾十億綠幣。
因為一直沒有賣掉,所以大不列顛海軍只能讓“威爾士親王”號處於最低戰備狀態。
這樣一來,大不列顛海軍拿來充門面的就只有“伊麗莎白女王”號了。
早在半年前,得知華夏將組織艦隊進行環球航行之後,大不列顛海軍就讓“伊麗莎白女王”號回港,提前進行維護保養。按照大不列顛當局安排,在華夏遠航艦隊到達後,海軍派出“伊麗莎白女王”號全程伴隨,直到離開北大西洋。如果跟華夏當局談妥了,還將陪同華夏遠航艦隊參加皇家海軍閱艦試。
只是,到目前為止,華夏當局還沒有就大不列顛出的邀請給出正式答覆。
相比之下,大不列顛艦隊低調得多,除了盯住伊萬國的那艘核動力巡洋艦,並沒有做其他事情。
如果說,在一百多年前,大不列顛憑借先實現工業化獲得全球霸權,依靠稱霸兩百多年積攢起的家底,還有能力跟新興強國抗衡,甚至算得上是世界一極,那麽現在的大不列顛連日暮西山都算不上。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公認的核大國,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大不列顛早就淪落為三流國家了。單純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大不列顛根本不需要“伊麗莎白女王”級這樣的航母。幾艘戰略核潛艇,幾艘攻擊核潛艇,加上一些水面戰艦,足夠維護大不列顛的安全。
保留一艘航母,還圍繞著航母打造一支艦隊,更多的是為了充面子。
要知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航母,哪怕伊萬國的那艘航母恐怕再也無法駛出軍港。如果大不列顛沒有航母,沒有由航母提供的全球到達能力,那麽大不列顛的國際地位必然會一落千丈。用保守黨相的話來說,如果大不列顛海軍沒有航母,拿什麽維護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問題是,這種狀況還能維持多久?
二十多年後, 當“伊麗莎白女王”號壽終正寢之後,大不列顛還有能力建造一艘替代的航母嗎?
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也許也沒有幾個人去思考這個問題。
在大不列顛與伊萬國的艦隊到達之後,花旗海軍的“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才姍姍趕到。
只是,“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沒有到塞德港外面示威,而是先與“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會合。
與此同時,伊萬國海軍的“彼得大帝”號去了地中海東部的軍港。
顯然,伊萬國很有自知之明。在這個舞台上,主角有兩個,一是華夏海軍遠航艦隊,另外一個是花旗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如果說,大不列顛憑借跟花旗的同盟關系,還有資格成為頭號配角,那麽伊萬國海軍艦隊也就只是跑龍套的了。現在主角都到了,那還有什麽理由賴在舞台中間不走呢?
“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是有備而來,而且就是衝著遠航艦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