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羅錦言的小日子一直沒來,她沒讓貼身服侍的丫鬟聲張出去,秦玨又整日不在家,晚上回來常常會很晚,這一兩個月,夫妻倆行房的次數有限,他也沒有留意羅錦言的月事。
前陣子羅錦言想要孩子,兩人連續奮戰幾個月,羅錦言也沒有動靜。後來羅錦言索性不去想了,這孩子反而沒費功夫就來了。
夫妻二人就像撿了寶貝,高興得不知說什麽才好。
不過次日,秦玨就把沈硯和趙明華轟走了。
沈硯不肯走,劉江氏從夏至那裡得到消息,趙明華又告訴了沈硯,沈硯這才不情不願地帶著媳婦回了驍勇侯府。
這些日子他們住在外面,昭福縣主沒少被慶郡王妃惡心,口口聲聲都是她容不下趙明華,趙明華不敢回娘家,隻好和沈硯一起寄人籬下。
昭福縣主氣得半死,想要躺到床上好好生上一場病,又怕落個裝病的名聲,隻好強忍著,避免被人問起,她這些日子也不出門走動,人倒是胖了一圈,看上去更富態了。
現在這兩個小沒良心的被秦家轟出來,昭福縣主從劉江氏那裡聽說是秦大奶奶又有了身孕,立刻讓人往明遠堂送了一車東西。
秦玨和羅錦言如同錦衣夜行,好不容易到了十月初,又請了江三太太來確診了,這才把懷孕的消息公布出去。
雖然是第二胎了,可羅錦言的妊娠反應並不比上一胎小,以至於她懷疑自己又懷了雙胞胎。
秦玨聽她說了以後,也擔心起來,鑒於上一次江三太太直到六個月後才敢肯定地告訴他們,這次他們到了五個月時,請了位民間大夫,確認不像是雙胞胎後,兩人才放下心來。
雙胞胎什麽的,雖然皆大歡喜,可是生育起來太凶險,有一次也就夠了。
豫哥兒和元姐兒聽人說娘的肚子裡藏了小寶寶,就整日纏著羅錦言,生怕他們剛剛走開,小寶寶就會跑出來。
天氣越來越冷,京城下了第一場雪。
羅錦言偶爾在園子裡走走,也被包得像粽子似的,前呼後擁,攙著扶著,生怕她會摔一跤。
她索性也就不出門了,每天坐在暖炕上,和孩子們畫九九歲寒圖。
她不得不承認,秦家的孩子於書畫上都有天賦,剛剛三歲的孩子,隻教了幾次,還沒有學會寫字,已經能在九九歲寒圖上畫幾朵梅花。
母子三人畫了幾張圖,給楊樹胡同的羅家和李家各送一張,聽說上面有外孫子和外孫女畫的,羅紹便讓人送來兩方好硯台,說是給兩個孩子用的,羅錦言啼笑皆非。
臘月裡時,羅錦言的妊娠反應終於沒有了,人也精神起來,屋子裡燒了地龍,她的臉蛋紅撲撲的,秦玨陪著她下棋,連下三盤,都被她大殺四方,秦玨不依不饒,還要再下第四盤。
這時有小丫鬟進來,道:“大爺,明月來了,前院有客人到。”
說著,小丫鬟呈上拜帖。
秦玨粗粗看了,眉頭動了動,對羅錦言道:“棋盤別收,我去去就來。”
說完,便去了前院。
不到半個時辰,他就回來了,肩頭上落了一層雪花。
他脫下沾雪的鬥篷,脫鞋上炕,把腳伸進羅錦言腿上搭著的錦被,把一張紙遞給她。
羅錦言把紙展開,見上面是兩個名字。
秦晟、秦旻。
羅錦言一怔:”這是......“
秦玨微笑:“舅舅讓人送來的,給你肚裡的孩子取的名字,若是男孩便叫秦晟,女孩就叫秦旻。”
她是秋天裡才傳出的消息,女孩名旻倒也符合。
只是這個晟字......
“若是男丁,
就是次子,用晟字是不是過了?”羅錦言問道。秦玨笑道:“昉字的寓意和晟字也差不多,無妨,我覺得很好“
這能一樣嗎?
可這是人家舅舅取的,說不定還是葉氏的意思,羅錦言也便沒有再說什麽,名字而已,又不是皇家,也沒有犯忌,到時就說是秦玨自己取的,秦燁也拿他沒有辦法。
轉眼便到了大年初一,這幾年,因為孝貞皇后的死,宮裡連續三年,在大年初一時沒讓命婦進宮拜年。
現在三年孝滿,在京四品以上命婦都要進宮,雖然沒有皇后,卻也要由李貴妃代為主持大朝會。
麗嬪生了個女兒,京城裡都在傳,麗嬪生小公主時太過凶險,以後怕是不能再生了。
這種事應是秘辛,也不知怎麽的就傳了出來,從宮裡傳到宮外,再從宮外傳回宮裡,大朝會的時候,麗嬪沒有出來,聽說是病了。
秦玨只是四品官,羅錦言和張氏一起,不顯山不露水的排在最後面。
遠遠走來一個宮人,三十多歲的年紀,身後還跟著兩個小宮女,看打扮應是女史。
羅錦言認識她,這是李貴妃身邊的錢女史,跟了李貴妃多年,是李貴妃的心腹之一。
錢女史走到命婦隊伍的最後,對張氏和羅錦言福了福,笑著看向張氏:“羅夫人,如果沒猜錯,這位便是您家的姑奶奶,都察院秦大人的夫人吧?”
孝貞皇后去世時,張氏曾經進宮哭喪,那時羅錦言的誥命還沒有下來,張氏雖然只是四品誥命,但她是鳳陽先生的女兒,因此就連李貴妃也要對她另眼相看。
羅錦言大腹便便,又跟在張氏身邊,錢女史猜到她是秦玨的夫人並不稀奇。
羅錦言做了個行禮的姿勢,她挺著大肚子,雖然沒有真的行禮,但看上去就像是她彎不下腰似的,並不失禮。
“妾身羅氏,夫君是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秦玨。”
錢女史笑容可掬,對張氏道:“秦夫人和您長得真像,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
心裡卻在暗暗稱奇,張氏是填房,秦夫人不是她親生的,怎麽倒像是和她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她又道:“貴妃娘娘聽說秦夫人頭胎就生了龍鳳胎,如今又有了身孕,請秦夫人進去說話。”
張氏一怔,她們只是四品誥命,按理說是要和其他人一起進去行禮的,斷沒有被單獨叫進去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