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張澤華事先掌握的情況,黃安縣境內最有戰鬥力的李光九部湘軍一營及練軍營共計七百余人布防在黃安縣城外,全縣地主武裝在臨時動員的情況下可以擁有上萬人的武裝、不過其中算的上“常備隊”隨時可用的家丁護院一類,大概兩千人左右。
不同於民國時代某些全副武裝起來、甚至保安團就可以多達數個的惡縣、承平年間的甲午前夕,黃安縣雖然也是階級對立比較嚴重、民風強硬之地、畢竟在幾十年內已經久安。大部分能夠動員起來的武裝,擁有的不過是一些沒有練過弓箭的人都可以拉的起來的二鬥弓、甚至乾脆就是梭鏢。另外就是打鐵砂的“長龍炮”,鳥槍這種連張澤華都覺得製作比較麻煩的“高級貨”大概也就比後世蘇區縣赤衛隊的七響槍九響槍多一些。正是基於這種了解、張澤華才有了“以少攻多”的打算。如果自己麾下的三個加強連在進攻中這些牛鬼蛇神都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股而下,那麽在面臨真正大量清軍精銳圍剿的情況下,結局就只能有一個:死亡或是隱居起來了。
不過張澤華還是有些低估了城關鎮的李山等人了,有淮軍背景的李山一家自從年節時候的那件事情之後就一直籌劃著同七裡坪那個新冒出來似乎有些不守規矩的勇營攤牌了。不但搞來了不少鳥槍、還從自己所擁有的特殊門路那裡弄來了百余支“十三太保”連發洋槍用於武裝自己看家的心腹。隨時都擁有在這個時代看來並不算太過落伍的上千全副武裝的隊伍。李家土圍也在這數個月以來做過不少工作,幾乎變成了一座翻版的湘軍大營,擁有多道土牆的同時還擁有不少地道網絡。
正是有著這樣的準備,才敢於在張澤華有鼓動農民打算的時候“還以顏色”。
這些情況,張澤華有些了解,有些卻並不全然清楚。在張澤華看來:如果自己這支“人民軍總教導隊”中的第一連群第一排,幾乎是最為優秀的力量還不能對這種武裝以一當十甚至二十輕松勝之的話,自己最終也只能繼續落魄於江湖了,因此,仍然決定以四個分隊的力量去對付城關鎮各大戶。同時,張澤華也希望董大勇等人能夠經受住一定考驗,只有經過考驗的隊伍才真正能夠建立自信、經受住風暴。
城關鎮李家土圍、早已做好準備的李九同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得到七裡坪那裡的探報,可是對這花費不小代價準備的探報卻有些猶豫起來:“他們真的只有不到百余人衝我們這邊兒來了?,會不會有什麽花招?”
李九同雖然算不上是什麽“老將”,可二十多年前年少的時候可是同撚軍還有當時的暴亂打過交道,算的上這個時代少有一些實戰意識還有魄力的人。年已四旬的他在族中既有一定的威望可以統領全局,同時也算不上過於老邁,是整個李家的頂梁柱了。
“我看不會。那張字營小子想來行事狂妄,又有數個月前不費人命攻堅拔寨的經歷,想來是把我們城關鎮當成其他那些魚腩了。”多少了解點兒事情的董家並不覺得城關鎮的力量會比一般的勇營差到哪兒去,既然李九同有認真迎敵做事的打算,不似是拿自己這些外姓當炮灰,那麽這說不定是個機會。尤其是聽說那張字營小子竟然狂妄的分兵向各鄉挑釁的時候。
李九同迅速做下了決斷:“土圍外面用於埋伏的壕溝都準備好了沒有?”
“都準備好了!昨天夜裡剛剛依著地形剛剛挖的溝,就在距離土圍百步內的地方。
溝只有六尺寬、前高後低,寬不過百步、土都運進寨了,從外面應看不出蹊蹺。至少可以埋伏下千把人!”李九同的長子李山回答道。 “那好!我們現在就埋伏好!讓每個人的嘴裡都給我叼塊牌子。誰要是丟了,或者牌子是乾的!那可就別怪我們李家不講情面了!”
從甲午戰爭到蘇區剿共,傳統舊武裝在新時代唯一能有一絲效果的作戰方式就是這種“挖溝伏擊”了。李九同大膽的打算采取這種戰術。因為對手來的人不是大部隊,很多地方都能走,不確定會繞哪一條路。但是他相信:自己的李家寨,那些狂妄的崽子們是一定不會放過的。在土圍設伏、進可攻,退可守。以自己的經驗他相信:就算來的這些人是淮軍洋槍部隊之類的頂尖精銳,如果只有不到百把人,在上千人的埋伏之下也必會遭遇重創。
當然,他對自己召集來的這些人水準也很清楚:就算要求每個人嘴裡含木牌,也不一定能保證沒有人暴露目標、因此要求只要對手進入射程內就開火。土圍內已經準備好的十多門松木炮也做好了準備,對可能的來敵也來一次“炮火急襲”,這也是十堰之戰之後得出來的結論。
面臨大戰的時候,城關鎮李家等人集結起來的一千數百武裝大部分人都感覺到異常的恐懼,如果不是李家許下重賞,並排心腹親自到召集過來的人下面去壓陣,說不定馬上就會有潰兵。
直到各家瞭望的人親自從周圍的山頭上傳來消息的時候,人心才稍稍安了一些。
“可能連百把人都根本沒有!看樣子也就六七十號吧!”
“你確定?”
“王家也那麽說,不信你去問?這麽多人!如果面臨六七十號人也打不過那不如。。。”
“那這就是給咱送功勞來了。。。”
“拉倒吧!有功也輪不到咱。。。”
壓抑而緊張的氛圍一過,李家寨土圍前用於埋伏的壕溝內的眾人似乎也顯得輕松了不少,甚至有說笑道。
“李家來的人說了!醜話可說在前頭:倒時候要衝出去的時候!可別有人腿軟!誰要是縮在溝裡爬不出去,到時候倒了血霉可別喊冤!聽清了沒有!”
“放心吧,聽清了!”溝裡的千把人聽到來的人不多,頗有信心的回答道。
當然,很多人也都做了另一種準備:要是情況不對,探報有誤,那也只能講不了說不起了。不出去就是不出去!而且有過械鬥經驗的丁壯們都知道臨陣腿軟算的上再合適不過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