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虜侯之妻楊氏為平虜侯蕭如薰誕下龍鳳雙生子,這樣的消息在京城傳的飛快,這年頭婦人生育實屬不易,能順產一人已屬福氣,誕下兩個兒子算是新聞,誕下龍鳳雙胞胎必然上頭版頭條,然後被一大群人圍著羨慕嫉妒恨。
這年頭講究多子多福,無論是誰家都把生孩子養育後代當成最重要的事情,當然也的確很重要,人家都認為孩子多,福氣就好,像李成梁生了九個兒子,被人稱為最能生的將軍,蕭如薰出現以前也是大明頭一號人物,所以說這種事情是有跡可尋的,而蕭如薰更猛,發跡沒幾年,妻子就放大招,一家夥生個龍鳳胎,母子平安,這福氣得到了什麽程度?
不少文官得知以後,先是一陣羨慕嫉妒恨,然後私下裡揣摩,難不成是咱們幹了虧心事,讓老天知道了,然後老天親自出手補償他?不然他怎麽一胎就得了個龍鳳胎,那麽好的事情怎麽咱們都得不到?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
一群心裡有鬼的家夥開始犯嘀咕,心裡有事的朱翊鈞得知此事以後也是慨然良久,然後下令從宮中選了些金銀珠寶,作為皇帝本人給蕭氏的賀禮,恭喜他們得了龍鳳雙胞胎。
蕭如薰的軍中好友一個個的都來祝賀,那些舊部也紛紛上門來賀喜,和蕭如薰交好的文官,和楊兆相好的文官也紛紛登門表示祝賀,和蕭文奎交好的想要巴結蕭氏的武官勳貴們也紛紛登門賀喜,送上一份厚禮,在蕭如薰面前刷刷臉,順便顯示一下存在感。
這個時候的賀禮是完全可以收的,不收的話反而惹人閑話,讓別人覺得你不肯把福氣分給大家,落人口實,這等好事要是不佔便宜,蕭如薰也就不是蕭如薰了,至於那些人心裡打的是什麽主意,蕭如薰也一清二楚,想打主意就打主意,蕭如薰並不在乎,之前給他們機會他們不要,現在,可就不容易了。
蕭如薰作為目前京城武將裡唯一一個有差遣有兵權的武將,地位是很特殊的,想起上一次出征朝鮮之前,大家不清楚蕭如薰的本事,驟然得知倭寇的凶猛之後,就不願意把子侄交給蕭如薰了,厚著臉皮給要了回來,結果跟著去的一批外地武將賺的是盆滿缽滿,還有幾個封了爵位,把那些武勳家族給羨慕的眼睛都綠了,腸子都青了。
結果現在聽說蕭如薰又要去南方打仗賺功勞,他們就像聞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全都圍上來了,又一次向蕭如薰展現了他們毫無下限的恥度。
分量最重的送禮恭賀者是兵部尚書石星,兵部尚書石星為蕭如薰送來了一份厚禮,有金銀,有古玩,有字畫,有兵書,派了兵部右侍郎來贈送,足以體現拿捏著武將生存命根子的兵部對蕭如薰的重視和厚待,這就更加吸引著那些大鯊魚小蒼蠅。
然而這一切蕭如薰都不是很在意,他唯一在意的是,現在在該怎麽給他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取名。
取名字這種事情是很講究的,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漢人取名都是有深刻的寓意的,表字暫且不說,那是行了冠禮以後才能得到的,但是名卻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蕭氏家族是武將家族,雖然有學識,但是文化底蘊不足,當初蕭家四兄弟的名字都是楊兆給取的,現在有了外孫,自然讓這位最有文化的親戚來為他的小外孫和小外孫女來取名了。
不過楊兆一時半會兒也沒想出個好名字,於是一頭扎到房間裡面去翻閱古籍去了,想要給小孫孫小孫女取個好名字,蕭家四個兒子的名字都香噴噴的,而且還很優雅,下一代的名字就不能輸給上一代。
關於取名字的事情,不僅楊兆在考慮,其余的那些好事者也在瞎參與湊熱鬧,比如麻貴就給蕭如薰說,他們老家的風俗,孩子的名字約賤越頻繁越好樣,所以乾脆別附庸風雅了,取回武人的名字,就單名一個勇字,多好?至於女兒就更容易了,隨便取個花的名字不就好了嗎?
蕭如薰立刻就把麻貴趕回了軍營讓他反省去了。
最後楊兆思來想去,上一代附庸風雅詩情畫意,下一代要想鎮得住,就要用磅礴大氣的名氣,於是楊兆決定給蕭如薰的兒子取名為蕭振邦,磅礴大氣,鎮得住;給蕭如薰的女兒取名為蕭盈盈,則頗有書卷氣,適合溫文爾雅的女兒家。
得了這般的名字,蕭如薰也覺得足夠了,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便決定以這樣的名字為自己兒子和女兒的姓名,蕭振邦,蕭盈盈,當真不錯。
那日以後,蕭如薰就整天和妻子兒女在一起,抱著兒子和女兒歡聲笑語,好一派闔家歡樂的場面, 日子一天天過去,距離兒子和女兒的滿月酒是越來越近了,而距離蕭如薰率兵出征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滿月酒席的前一天晚上,蕭如薰把自己即將出兵南下洞武國的事情告訴了楊彩雲,楊彩雲並沒有過激的舉動,只是平靜地看著蕭如薰。
“妾身也知道夫君為國征戰得不到空閑,只是不知道這次的話,夫君要去多久?”
蕭如薰捏了捏小振邦的臉蛋,開口道:“不知道多久,但是,我預計自己是不會再回到京師了,這些文官是不會願意看到我回到京師的,正巧,我也不是很想再回京師,作為一個武將,如果在京師待著,就得走李成梁的路,而我不想給別人當成爭權奪利的籌碼,所以,我會想方設法的留在南邊。”
“那……”
“彩雲,你不要擔心,這些事情我都會想好準備好,父親的事情和你的事情我都會考慮,等我離開之後,父親就會上表辭官告老回鄉,而我希望你和嶽父大人一起南下南京城,在南京等著我,等我平定了洞武國,安定了當地之後,再把你和孩子一起接過去,咱們在那兒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