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自然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當朝左光祿大夫,涿郡通守楊義臣。
楊義臣此人,本是鮮卑族,代縣人(今山西代縣),生於北周武成年間(559-560年)其本姓尉遲,其父尉遲崇,曾仕北周,為儀同大將軍,還曾率兵鎮守過恆山,後隋文帝賜其姓楊,襲父爵秦興縣公,拜陝州刺使。
楊廣即位後,楊義臣又平定楊諒之亂,遷相州刺史,並遷宗正卿,轉太仆卿。更隨軍滅亡吐谷渾、征討遼東、攻打高麗,屢立戰功。隋末大亂後,率軍敗張金稱、滅高士達、平豆子航、破高雞泊,更把劉霸道攆得南下來東華討野火,後來率軍返回涿郡又跟起兵反隋的羅藝硬扛了大半年。
至於楊義臣提到的爆竹,所指的當然不是後世的鞭炮,而真就是竹子。
其實早在秦漢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竹子在燃燒後會產生爆響,並且經過漫長歲月的傳承和研究,已然知道了將竹節整個取下後投入火中燃燒能夠得到聲響效果極佳的“爆竹”,因此民間也才有了“爆竹聲聲辭舊歲”的諺語,須得知道這句的確是民間言語,王安石寫的名句則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而適才楊義臣處在軍陣中心,距離前軍陣線較遠,既沒看到天鳳軍這邊投擲手榴彈,也沒瞧見爆炸的火光和煙塵,只是遠遠聽到了響聲,而他畢竟還是有些生活常識,聽著不明的響動以後,自然往他生活中所知的事物上靠,這才因此猜測陣前發聲的應該是爆竹。
不過,大腿中箭的蔡五畢竟也是軍中老卒,就算沒什麽文化知識,他也畢竟有些見識,又豈會不知道爆竹就算用來聽響而已,又怎會把人炸得滿臉桃花開?
只是,誰叫蔡五中箭的部位是後腿而非前腿,所以他的意見並未被楊義臣接納,命人將他帶下去之後,便也聽得楊義臣道:“想來這鳳軍,定是效仿田單之故計(指火牛陣),使了好似爆竹之物與我軍之中,令兵卒受驚而自亂陣腳矣!敬德,你可有計破之?”
被稱呼為敬德的青年將領,聞言也是垂頭思索少許,便也抬頭道:“於戰陣之中,使爆竹驚敵,此舉的確頗有些出其不意,想來再攻之時,與兵卒言明,當可破之!”
這名為敬德的青年將領,自然也是複姓尉遲,其名為融,字敬德,亦是鮮卑族。本是朔州善陽(今山西省平魯區)人,年少時以打鐵為生,隋末天下大亂之後,在高陽投入楊義臣軍中,因作戰時勇猛非常,又與楊義臣乃是同姓族人,因此很快積功升遷,如今已是朝散大夫(此為官)並軍中鷹揚副將(此為職)。
不過,說道這裡,還是要多說一句。
由於天鳳軍的橫空出世,實際上楊義臣和尉遲敬德如今的命運和原本的歷史軌跡早已經大相徑庭。
在原本的隋末歷史中,楊義臣在大業十二年底大破高士達,斬了張金稱,又收拾降兵,進入豆子航,討伐格謙並將其活捉之後,便率軍在河北一帶遊弋討伐各路義軍,並陸續受降了數十萬義軍,把戰況和河北群賊蜂起的情況上書朝廷。
而朝中內史侍郎虞世基負責把各地上奏的表文呈送楊廣,他知道楊廣不願聽到各地盜亂情況的奏報,每當有這樣的奏報,他總是掩飾真情,不實事求是地報告,只是對楊廣說:“盜賊成不了氣候,地方的官吏正在全力追剿,很快就會徹底剿除的。”並勸說皇帝不必憂心介意。當楊廣接到楊義臣在河北收降數十萬叛軍的捷報後,不禁歎息說:“我原來沒有聽到盜賊發展到如此地步?賊勢發展得這樣快,
楊義臣降賊這麽多?”虞世基卻仍然對楊廣說:“盜賊都是小股勢力,雖多但終不能成氣候,不必擔憂;楊義臣幾盡剿除盜賊,長期在京城之外擁有重兵,很不合適,不得不防。”楊廣竟以為然,隨即下令追回楊義臣,並遣散他的士兵。楊義臣為此報憾憂憤,不得不回朝聽命。不久後,張金稱、高士達的余部全都歸附竇建德,河北叛軍複盛。回朝後,楊義臣因軍功升任光祿大夫,不久拜授禮部尚書。不久,在官任上去世。
至於尉遲敬德,在楊義臣被招回朝後,也隨軍被調遣至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任職,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劉武周聞知尉遲敬德作戰勇猛,便將其網羅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將。
只是,此時此刻,不論是楊義臣、尉遲敬德二人,還是黃小剛和黃娜舅侄,都不知道這段原本的歷史軌跡已被改變,甚至不知道本來被楊廣召回雪藏的楊義臣和原本應該被調遣去馬邑, 參與劉武周反的尉遲敬德如今出現在清河城下,這二人已被改變的命運又會對歷史走向帶來多大的改變。
卻也說,待楊義臣聽了尉遲敬德的建議,捋須思考了片刻之後,倒也點頭表示可行,也在這時,也就瞧著幾名士兵架著一個滿臉是血的將領快步歸來,那將領行到近前蹌踉幾步便拜下道:“敗陣而回,末將死罪!”
楊義臣看他頭面皆是血跡,身上甲胄亦有幾處碎裂,且後背的肩甲、腰下還留有斷矢,雖然眉頭輕皺似有厭惡之意,口中卻還道:“快快請起!此陣之敗,非段將軍之罪也!”
當下自有親衛上前攙扶,待得這段將軍起身之後,便也拱手報道:“我軍依通守之計攻陣,踹陣之前鳳軍既以盾陣防守,只是待得我軍即將踹陣之際,鳳軍陣中卻投出一些怪異事物,落地便會炸裂震響,聞之亦有煙火之氣,我軍兵卒猝不及防,皆驚恐逃奔,蓋因此而潰陣。”
聽得段將軍親口敘述,與蔡五所言並無出入之後,楊義臣便也撫須點頭,便命人將段將軍扶下去裹扎休息,而後便命尉遲敬德帶隊收攏潰兵,重新組織攻勢。
尉遲敬德奉命而去,不久派人送回消息,此戰出擊的三千隋軍,最終統計出的戰損不過五百有余,其余不過是嚇破了膽子奔逃而回,僅是丟失少許兵器,對本陣並未產生多大的影響。
此外羅藝那邊出戰協同的重甲弓弩手戰損更少,僅是區區百余人負傷陣亡,經過尉遲敬德的簡單溝通,羅藝倒也答應若再次攻陣,他願繼續派兵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