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道知人,臣道知事。”————————【荀子·大略】
趙溫壓抑著心頭的得意,如實說道:“司徒很氣惱,說鄭君辜負了他的信重,司空卻是沒說什麽。”
“馬公長於治學,性情固執,認定了一個事就不會輕易改變看法。”皇帝輕描淡寫的評價道:“到底不如士孫公沉穩。”
馬日磾對鄭玄賦予厚望,就希望能借此為古文經學揚眉吐氣,沒想到臨了卻遭受‘背叛’,反倒是士孫瑞似乎從中預感到了大難臨頭,心境卻是平靜了很多,已經開始思索退路。
想起來士孫瑞這個人的學識、才乾也算了得,只可惜被馬日磾拖累了。
“臣也是如此以為。”趙溫小心提示道:“司空老成謀國,博達無所不通,無論是當年謀誅董逆,還是輔佐陛下親政理國,其人都出力不小。”
以馬日磾的能力,光靠他一個人留在朝堂上,根本不能對任何一方造成威脅。而士孫瑞就不同了,無論是黃琬、董承、還是楊瓚,都對其忌憚不已。
眼下各方已心照不宣,等左馮翊的事情抖落出來後,先彈劾馬日磾薦舉不明的過失,再拉上士孫瑞,劾奏他袒護鄉黨之罪。關西士人中的兩個重要人物同時遭受攻訐,其中光是一個薦舉不明的罪責並不足以罷黜馬日磾,而想要保下士孫瑞就必須由馬日磾拿自己的權位做交換。
只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馬日磾與士孫瑞之間的齟齬,馬日磾會不會願意犧牲自我、保全大局,其結果不難預見。
皇帝突然輕歎道:“什麽叫臣子的本分?”
話題轉變的太快,趙溫沒有反應過來,隻覺得莫名其妙。見皇帝說完了之後拿眼端詳著他,似乎在等待著趙溫的回復,好在他素有急智,輕咳一聲,說道:“內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戰之備,荒無遺土,百姓親附,此乃臣之事也。”
這句話出自《吳越春秋》,是越王勾踐的大夫文種所說的一句話,趙溫顯然意有所指。皇帝揚了揚眉,道:“你這是自比文種?但我可不是越王。”
文種輔佐勾踐滅吳之後,很快就被勾踐賜死,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類比,但趙溫已經想好了說辭:“但為國家故,雖死又有何妨?臣不才,不敢以管、樂自比,隻敢效仿文種,為陛下修養生民。何況陛下乃寬仁之君,胸懷錦繡,遠勝越王萬倍。”
這是在暗示無論怎樣都會為皇帝犬馬,他很滿意趙溫的答覆,這一關算是過了:“善,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你當年說得了這番慷慨之辭,如今自然要雄飛而起,以應前言。”
趙溫想不到皇帝居然會記得他當年棄官時所說的話,感動之余,卻不禁細思這句話裡頭的深意。
他現在已經是九卿之一的太常,還要再往上雄飛……只有那幾個位置了。
士孫瑞毫無疑問是要被罷黜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等士孫瑞走了,皇帝看樣子不會繼續玩三足鼎立,把空出來的司空的位置留給他人,而是會把這個關鍵性的位置留給自己人。
趙溫想起了自己適才與皇帝的一番問答,按捺住心裡的激動,試探性的開口道:“陛下……”
皇帝並不曾留意於對方欲言又止的態度,另起話題說道:“左馮翊的重泉令,說朝廷派人下來巡察,是不信任他們這些牧民之官的表現,不堪受辱,所以投水明志……”皇帝話說到一半,忍不住慨然道:“太可惜了。”
趙溫也不清楚對方在可惜什麽,但他隱隱從中察覺到了什麽不好的苗頭——有人在拿重泉令的死,故意渲染恐慌的氣氛。
雖然皇帝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左馮翊的上下官吏全部凍結職務,這麽做確實有些心狠,但不這麽做就挖不倒大樹的根脈。對此,趙溫是表示支持的:“孔子曾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陛下以誠待人,左馮翊依然鬧出了如今這番局面,可見臣子中有人未以忠事君。既如此,陛下又何必寬之厚之?”
“你說得對,身正不怕影子斜,彼等若是問心無愧,又何懼朝廷派人來查?朝廷如今還沒定他們的罪,他們依舊是我大漢的臣子,可現在就有些人自覺將自己放在罪臣的位置上,也不知是心虛,還是真有不堪受辱的氣節。”重泉令的自殺在皇帝心裡沒有引起什麽波瀾,就連在朝堂之上,除了一幫關西人以外,也沒有多少人為其伸張,可見這是士孫瑞那幫人色厲內荏。
皇帝接著冷笑道:“眼下傅巽尚未渡河,左馮翊便開始有官吏竦震,無不望風而解印綬,擅自離去。倘若不是作賊心虛,何必棄官而走?”
趙溫在下首唯唯諾諾,他只是一個太常,這並不是他分內之事,所以即便皇帝意有所指,也不敢擅自發表意見。
好在皇帝也沒有讓他等多久,直截了當的說道:“為防生亂,長水營已經派往左馮翊,此事可大不可小,無論牽連到誰,都要一體嚴辦!你既有雄飛之志,如今,也當早做籌備了。”
說完,皇帝便深深的看著他。
趙溫福至心靈,正欲說話表忠心,卻只見小黃門穆順忽然來到殿門外。
皇帝抬眼看向穆順,只見對方神色慌張,像是見了鬼似得。
“稟陛下,掖庭、永巷群鼠亂奔、雞雉哀鳴……這、這、這好像是凶兆啊!”
“什麽?”皇帝臉色驟然一變,他下意識的往桌案上看去,案上除了書簡以外,還放著一碗茶。在這個時候,只見那平靜如鏡的茶水在皇帝的注視之下,忽然泛起了漣漪。
“陛下快走!”穆順頓時不顧安危的跑了進來。
不用他說,皇帝想也不想就從席上跳起來,一步跨過桌案,什麽帝王風度也不顧了,邁著大步便往外走去。眼前的一切突然出現了重影,房梁上的灰塵開始簌簌的落下,茶碗中的水‘嘩’的一下灑了出來,大地開始劇烈的抖震,發出如雷般的轟鳴,伴隨著遠近宮人的尖叫,場面一片混亂。在經過趙溫的時候,見趙溫猶自跪在原地發懵,皇帝一順手就將他拉了出去。
跑出殿外了還不保險,皇帝帶著趙溫幾步走出屋簷,來到宣室殿前的一個平台上。天上仍然下著霏霏小雨,皇帝站在雨中,驚魂甫定的他這時才發現此時的地震震感並不強烈,以後世的標準也只是四五級的樣子。四五級的地震連地裂都做不到,最多讓一些老房子牆體開裂,皇帝懸著的一顆心這才安定下來。
饒是如此,這種暗含天威的地震給人帶來的傷害不是肉體上,更是一種心理上的震蕩。放眼四周,那些宦官、黃門侍郎等人毫無安全意識的跪趴在廊下,有的臉色蒼白,嘴裡念念有詞。
宣室殿位於龍首山上,南邊正對著的就是滄池,此時的滄池正由中心向四周不停的泛起波瀾,像是池底有個怪物要浮出水面。皇帝轉身往東邊看去,只見房屋垮塌而產生的淡淡白煙從民家閭裡之間緩緩上升,他不由握住了拳。
過了沒多久,震感便消失了,大地又恢復平靜。皇帝低頭看著剛才慌不擇路從殿上的台階滾下來的穆順,想起剛才穆順忠心護主的樣子, 心裡一暖:“摔著沒有?”
穆順仍後怕不已,此時見沒事了,連忙答說:“全賴陛下洪福,奴婢沒有傷著!”
說完,便為自己的大話呲了口牙。
皇帝卻是沒有繼續關切下去,此時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你還愣著做什麽?去傳北軍中候、執金吾、京兆尹三人入宮!”
穆順心說遇到這種事情皇帝怎麽還能靜下心來召見大臣?但他卻什麽也沒說,只是在心裡暗暗佩服,躬身領命去了。
吩咐完穆順出宮傳詔,又派人去承明殿慰問三公之後,皇帝這才回頭看向趙溫。
能在生死關頭還想著救人,已經實屬大義,何況這個人還是皇帝!趙溫心裡受到的震撼不比遇到地震要小,仿佛多年以來對天子的感情、對君臣的定義都因這場地震而顛覆了。身外的地震已經平息,趙溫心裡的地震卻愈演愈烈,他呆立良久,眼睛裡慢慢恢復了神采。
皇帝也不急著說話,他預感到趙溫會因此發生改變,這可能關乎到他們倆今後可能會擁有一段非比尋常的君臣關系。好在皇帝沒有等多久,趙溫突然跪了下來,對皇帝無比鄭重的俯首叩拜,他臉上那股心悅誠服的神態是皇帝從來沒有見到過的:“臣謝陛下救命之恩。”
“你既是我的股肱、又是我的臣民,遇見這種事,我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皇帝知道他不需要說什麽冠冕堂皇的辭令,就憑今天這番舉動便已經俘獲了趙溫的心,他伸手將趙溫扶了起來,開始拾級重新走回宣室,驀然歎道:“而你謝我,那司空就更應該感謝蒼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