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興漢室》第87章 禦書錢范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史記·貨殖列傳序】

 “水衡都尉臣忠叩見陛下!”周忠稽首唱諾道。

 皇帝這時已坐回席榻,點了點頭,身旁的侍中皇甫驪代為說道:“皇帝詔曰可。”

 於是周忠膝行趨前,命身後人奉上一副漆盤,口中說道:“自年初奉詔以來,

 為朝廷新開錢法,穩定市價,臣等夙夜憂歎。苦思數日,乃悟聖意,與鍾官、辨銅

 等令研畫錢范,如今終有所成,敢呈上禦覽。”

 周忠說話很是老練,幾乎挑不出一點錯處,皇帝也不得不多看一眼,想起汝南

 太守劉艾傳來的奏報,他不由將周忠與周瑜這對親族聯系到一起。再過不了多久,

 周瑜就要帶玉璽入長安了,跟傳國玉璽相比,他更想見一見歷史上的‘美周郎’究竟

 是何等風姿,跟眼前這個老官僚周忠比起來,會有什麽不同。

 “陛下。”穆順接過漆盤,將其放在桌案上,見皇帝有些走神,故而輕聲提醒道。

 皇帝回過神來,多少有些恍惚,沒有去看錢樣,卻朝內謁者令李堅說道:“李堅!”

 “奴婢在。”李堅在一邊隨時關注著皇帝的動靜,立即反應說道:“國家有何詔

 旨讓奴婢通傳?”

 皇帝一擺手說道:“去一趟承明殿,傳趙司空、荀君二人過來。”

 李堅答應一聲,剛剛起身離去,周忠忽然陪笑道:“稟陛下,歲末將至,各地

 賦稅將征,若是議論新錢,不妨再喚大司農與少府覲見?”

 皇帝這才伸手點了點漆盤上的錢樣,知道周忠是誤會了他的意圖,搖了搖頭,

 說道:“不是為了此事,暫且不用傳他們。”

 “謹諾。”周忠應了一聲,不再說話。

 皇帝淡然一笑,盯著周忠道:“趁司空與荀君還沒來,你不妨說說,這新錢發

 下去,能革除積弊麽?”

 周忠一臉茫然,看著眼前的地板不敢抬頭,一時間也不敢回話。新錢鑄成,按

 理說次年就要開始投入使用,充作稅賦的主要錢幣,逐漸代替舊錢、劣錢,改變以

 往市場混亂、以物易物的現象。

 這本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起先在皇帝召集大臣們商議重鑄新錢的時候就已

 陳清利弊,怎麽到現在還要找他問這個問題?

 正發愣間,皇帝見他遲遲不答,也沒了去聽個細究的意思反正只是隨口一問,

 沒話找話而已。周忠想東想西,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那也怪不住別人。

 這時候,司空趙溫與侍中荀攸兩人聯袂走進,正要行禮,皇帝擺手道:“不用

 了,直接入座就是。”

 說完,便一指桌上錢樣,對穆順說道:“揀些一樣的,拿去給趙公他們看。”

 這才對周忠說道:“你雖曾為大司農,但朝廷以往的體制是權歸中台,你手裡

 管不到什麽事,不通經濟也是情有可原。剛才即便是說錯了,我也不怪你,但你得

 知道,我重設水衡監的用意,絕不僅是鑄造錢幣。經濟,就是經營,也是經世濟民。”

 看周忠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皇帝又看向正認真端詳著錢樣的趙溫以及面容沉

 靜的荀攸,繼續說道:“管子曾言,‘量資幣,權輕重’,‘幣重則民死利,幣輕則決

 而不用,故輕重調於數而止’,為何金比銀值錢、銀比銅值錢?銅錢既不能吃、又

 不能穿,何以數枚銅錢就能換取較其還珍貴的貨物?”

 這個時代經學大行其道,家傳淺薄的恐怕連《管子》都只是聽過沒見過,家傳淵

 博的如荀攸、周忠,也不會對此太過上心。若非特殊情況或者別有用意,很少有人

 會沉下心來研讀《管子》這類的雜書,更別說像皇帝這樣舉一反三,提出種種疑問了。

 “陛下。”趙溫年輕時做過京兆丞,那時候還是地方自行鑄錢,所以接觸過一段

 時間的貨幣鑄造,躬身說道:“愚臣淺見,以為錢本無價,令疾則黃金重,令徐則

 黃金輕。錢是否能流通民間,交換貨物,全在於朝廷威嚴。朝廷若是權重,則吏民

 皆服,錢自可大行其道。朝廷若是暗弱,則錢法廢弛,百姓寧可以物易物,錢也不

 再是‘錢’了。”

 這番話是從國家信用的角度上來論證錢之所以有價值、能為人承認的原因。

 皇帝有些意外,沒想到趙溫在這方面還很有造詣。

 周忠這時似乎也理解了皇帝的意思,不著痕跡的看了眼荀攸,見對方微閉著

 眼,沒有說話的意思,便沉著的說道:“臣也作如此想,如今朝廷漸次恢復,關中

 百姓無不心向漢室。此番增發新錢,大可以讓錢值錢,興複貨殖、方便百姓。”

 “二位說的雖好,但尚有不足。”皇帝輕聲說著,故意停頓了下。

 眾人會意,一齊說道:“臣等愚昧,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不僅是朝廷威信影響錢重,朝廷發行錢幣的數量多

 少,也影響錢重。譬如東市,共有貨值三十萬錢,而整個東市僅有二十萬錢,如此

 便有十萬錢的貨難以售賣,於是則害損民利,若是水衡監知悉此事,又該何如?”

 周忠眉頭一皺,下意識的說道:“由水衡鑄錢十萬,發往東市?”

 “可是。”周忠緊接著說道:“這十萬錢總不能憑白給人吧?”

 “這是自然。”見對方能這麽快想到關鍵之處,皇帝欣慰的點點頭,說道:“這

 十萬錢,可由朝廷出面采買貨物、或者雇傭民夫來發放東市。”

 沉默已久的荀攸這時開口道,目光幽深,蘊藏精光:“然則朝廷未必知曉得如

 此精確,若是東市缺錢十萬,朝廷多發二十萬、或是少發五萬,則錢多貨少,更不

 益於百姓。”

 “這才是我重設平準監的用意。”皇帝說完,拿眼看了下穆順。

 穆順趕忙說道:“唯,平準監奉詔更建以來,郡縣通衢、東西市裡,皆有平準

 吏員監測物價。尤其是城中市丞,如長安市丞,就是直屬平準監,每隔十日便會將

 采集的訊息整理上交,由平準監統一歸納,呈交禦覽。”

 這是平準監明面上的市場、經濟統計職責,至於其背後的刺探情報功能,臣子

 們都心照不宣, 此時也不好說破。

 “正如剛才所言,區區東市是如此,放之整個天下、民間亦是如此。朝廷即便

 有平準監,也確實不能精確的知道民間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興旺貨殖、授利百

 姓。但平準監所收集到的數字,卻能給水衡監鑄錢數量提高一個借鑒。”如果說平

 準監是市場統計調查局和發改委的綜合體,那麽水衡監在皇帝心中就是後世操控貨

 幣發行的央行。

 這個時代沒有誰會比皇帝還了解貨幣政策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了,所以

 此時既然有了平準監,那麽水衡監也不該僅僅只是鑄錢那麽簡單。

 皇帝目光深沉的看向周忠,認真的說道:“重設水衡監的用意,周公可知道了?”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