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興漢室》第379章 自量其力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老子·第三十三章】

“董公何必如此惱怒?”董鳳孤身走進室內,見到氣猶未平的董承站在窗前,皺
眉凝神,不由心裡一顫,他走上前拱了拱手,故作不知,道:“可是今日在清涼
殿,董公遇到什麽煩心事了?在下雖然不才,但也願傾力為董公排解一二。”

董鳳可以算是董承身邊的老人了,早在董承曾任車騎將軍的時候,董鳳就以本
家同宗的身份出入幕府。雖然其人才智不如胡邈敏捷,但由於經歷事多的緣故,在
很多地方都能給董承有用的建議。其人年長,董承有時也很給對方面子,但在今天
這個時候,董承一時卻沒有顧及這些了,只見他轉過身來看了董鳳好一會,突然
道:“大漢可還有像我這樣的天子丈人?”

“怎樣的丈人?”董鳳略一低頭,複又抬起看他,故作不解。

“還能怎樣?”董承重重的往地板上頓了頓足,一一列舉往昔人物:“你瞧瞧鄧
騭、竇憲、何進,再瞧瞧我!”

這些人裡除了鄧騭聲名還算不錯以外,其余人難道還是什麽的值得效仿的榜樣
人物不成?董鳳滿肚子的議論,卻不說出來,只在心裡嘀咕了幾句。董承想表達的
是他與這些列舉的外戚的待遇差別,但董鳳偏不想順著他的話往下埋怨——這樣做毫
無意義,只會讓董承心中愈加怨憎。

他想了想,既然董承列舉後漢,那他就列舉前漢的好了,於是董鳳兩手一攤,
有一說一,道:“如何沒有?孝宣皇帝的丈人、平恩侯許廣漢,當年除了恩榮以
外,可曾手綰大權?不但如此,彼反而是下場最好的一個。”

“誰要做一個受了宮刑的外戚!”董承啐道,許廣漢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國丈,
連自己的皇后女兒都保不住,誰稀罕去學他?董承胡思亂想著,忽然想起了這一
茬,心裡一寒,更加覺得董鳳舉的例子不合時宜了,他跺了跺腳,氣道:“要做,
那也當做霍氏!”

“是了,董公心向往之的是要做霍氏。”董鳳很是認真的重複了一遍,全然不像
是無的放矢,他注視著董承,緩緩言道:“可董公當悉知,無論是強權如霍氏、跋
扈如梁冀,其身後,誰不是子孫滅絕、家族殘破?正如花開當日,只有一時之美,
正午過後,便將凋零。董公是天子丈人不假,天子是董公的女婿,可他到底是天下
至尊。”

“你是說我不該奢求別的,而是要安分克制?”董承不滿的說道,他深認為對方
誤解了自己的意思,皇帝當初把他當做平衡朝中勢力、推行最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的‘工具’,他忍下了。如今他為皇帝鞍前馬後辦了那麽多事,可皇帝卻仍不重視
他,仍縱容著黃琬等大臣們排擠他,這還是——

“董公!”董鳳忽然一聲斷喝,緊接著跪伏在地,語氣凝重地說道:“董公與天
子之間,先是君臣,再是翁婿!”

這一聲猶如悶雷在董承腦中炸響,他呆愣的站在原地,本想盛氣斥責董鳳的
他,此時陷入沉思,一言不發。

董鳳暗自歎了口氣,當今天子威權、獨斷,不比以往的天子。強勢的皇帝又如
何會容忍身邊有個強勢的外戚呢?董承若是還分不清這其中的利害關系,擺不正自
己的位置,那依今天的情形,尚書令吳碩以後恐怕連個不來的借口都沒有了,不但
是他,就連自己也要找尋脫身之道了。

“依你之見。”沉默了半晌,董承緩緩吐出一口氣,輕聲說道:“眼下該當如何?”

董鳳細細聽完董承今日朝堂之上的贅述,複又看了對方一眼,察覺對方眉宇之
間仍有一分不甘,但如今好歹是按捺了下來了。以後自己再水磨工夫,應當有所轉變。

他欣慰的點點頭,道:“國家心中所重者,兵事尤甚,乾犯軍法者,非斬即
罷。今日坐視諸公與董公爭論,並非有意冷遇,只是不願讓董公插手關東軍事。既
然國家已有定計,又何必強自為之?倒不如支持張、徐二將引兵入關東,須知,無
論國家與諸公如何看,董公在旁人看來,都是當朝大臣。有董公的支持,張、徐二
人,如何不會感念於心?這便是所謂‘非戰之功’。”

“善。”董承眼前一亮,拊掌道:“樊稠還是太引人注意了,是誰都知道他與我
關系不一般,我再抬舉他,總也逃不過一個徇私的過錯。與其如此,不妨暗中示好
張遼、徐晃……不、不。”董承忽又改口道:“他們都是國家一手提拔,我不求他們歸
附,只求有個情面,日後也好說話……這事還得隱蔽。”

董鳳點了點頭,言道:“董公睿鑒。”

只見董承情緒從怨憤中逐漸走了出來,他看了看董鳳這位本家,對方曾在自己
身邊做過一段時間的長史、後來又被自己抬舉出來做了水衡監轄下的鍾官令,主掌
鑄錢。品秩雖然只有六百石,卻是個好差事,這近兩年的時間裡,董鳳明裡暗裡為
他賺取了不少錢財,如今又為他排憂解難……

董承忽然勉勵著說道:“今日吳子巨值守殿台,不得出宮;胡敬才擔負京兆之
任,一時也沒接到我這裡的消息。本以為今日將無人為我開解,豈料還有子產你,
不但釋我之憂,更與我畫策。你我同宗,我定然不會虧待了你!這樣,水衡監今後
發行通寶錢,皆要按需定額,你也不好從中動作。自即日起,我上稟國家,拜你為
太尉府長史,與兵部一同籌議兵械糧草事務!”

“多謝董公厚愛!”董鳳喜不自勝,他曾經只是一介四百石的榆次長,本以為自
己將要晉升無途、有負家族,誰知攀上了董承這棵大樹,一躍而成千石之官。雖然
這棵大樹根基不牢、禁不起大風大雨,但他也要緊緊抓住了,不然樹未倒,自己就
先跌落塵埃了。

很快,通過董承的保薦,皇帝允準了董鳳的調任,成為了太尉長史。董鳳在董
承面前日益受到重用,這讓自詡是董承身邊謀主的京兆尹胡邈很是不樂,他以往就
對董鳳多有防范,沒想到還是讓他鑽了空子。

在得知此事後,胡邈便幾乎每日傍晚準時候在董承府門,為他分憂解勞;嗅覺
敏銳的尚書令吳碩發現了董承近來態度上的微妙變化,也跟著重新主動接近董承。

董承暫時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又有一幫黨羽阿附,得意不已。而殊不知,在宮
中卻有一雙眼睛,在時刻盯著董府的一舉一動。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