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正君之相當為天下母,而前所許二家及趙王為無天下父之相,故未行而二夫死,趙王薨。”————————【論衡·骨相】
室內一時安靜了下去,吳懿再又抬起頭來,接下了逐漸僵硬的話題,問道:“那,隨後呢?”
是啊,隨後呢?吳匡單隻說了自己是如何釀成大錯,在哪裡自怨自艾,而吳懿等人此行打探的疑問卻並未得到解答,吳班身為人子,一時竟忘了此事,吳懿卻保持著清醒。雖然如此直白略有不妥,但此情此景,他也只能如此了。
“隨後倒也沒什麽,不過是賞賜、勸勉而已。”吳匡一愣,想了一想說道:“陛下特特交代,說‘大戰在即,當要勠力同心,上下一體,方能克敵製勝’。南北軍為天子親兵,當一切以天子為首,諸如此類,我當時正心憂,未曾細細領會……怎麽?”吳匡忽然想到了什麽,他看了看認真聆聽的吳懿等二人,追問道:“這是黃公要打聽的?”
“不敢有瞞叔父。”吳懿趕緊解釋道:“司徒深覺國家此番潛行北軍,檢閱演練,行跡殊異。恐怕背後別有深意,不同一般,為了屆時能佔據先機,為國家施政而張目,故不得不先窺探聖意。”
吳匡臉色頓時一沉,他與黃琬的交集,全在於當初因為劉焉的事情,兩人都是劉焉的親友,故而在朝廷伐蜀過程中,彼此扶持相幫,逐漸走到一起。事後更是借著黃琬複起,吳匡便直接投向了黃琬麾下,如今雙方合作融洽,既然彼有所需,吳匡也當盡力為之。
“我悟不透國家的心意,今後要想在朝堂之上繼續立足,還是得仰賴司徒。”吳匡搖了搖頭,他當初第一次見皇帝的時候,就險些因為劉焉割據益州的事情把自己帶進坑裡去,如今讓他去揣度聖意,實在是太為難人了。
吳懿有些失望,但這也在意料之中,話已問到,該如何去想,還是靠黃琬這些聰明人吧,只可惜自己家裡沒有這樣的倚靠,不然也不至於讓叔父在今日一時失措。這般想著,當日叔父在皇帝面前,也是應答不甚得體,白白失去了好不容易從弘農平叛搏殺得來的機會。
那邊廂吳匡看著吳懿等二人,心裡也不免有了類似的感慨,正在這時,他的眼前忽然浮現起了一抹倩影,那倩影靈動輕盈、粉色絲絛順風飄動,勾起了他心裡的一段過往。
吳匡心裡忽然一跳,腦子裡在那一瞬間掠過一道驚人的靈光。這道靈光乍現宛若驚雷,讓他既激動亢奮,恨不得立即施行;又膽怯忐忑,生怕墮入深淵。思前想後,他忽然說道:“子遠,令妹如今已有十五了吧?”
“這……”吳懿愣了一下,身子頓時一個激靈,竟有些不知所措起來:“是、是有十五了。”
“古人有言,女子十五而笄,應年許嫁之歲也。”吳匡搜腸刮肚的縐了一句,他捋須笑看吳懿,說道:“你父母早亡,留下你們一對兄妹伶仃在世。我作為你們的從父,你們的婚姻大事,我自然要安排妥當,一如我親生。不然,我阿兄泉下有知,豈不怨恨於我?”
吳懿知道對方是打的是什麽主意,他就只有吳莧這麽一個親妹妹,隻想著盡其所能讓妹妹一生安康無憂,哪裡肯讓她被當做聯姻的工具?陳留吳氏男子沒有傑出的頂梁柱,難道就得讓女兒家出頭了麽?何況,這還是他妹妹。
“叔父,舍妹身子虛弱,不宜早婚。而況高門之家,女子二十而笄者有之,我也舍不得她過早出門,想多陪她幾年,所以婚姻之事,實在是不急於一時。”對方是自己的親叔父,
是家裡的尊長,父母不在,論理,婚姻之事確實該由長輩安排。何況如今吳懿相當於是寄人籬下,更不敢直言反對,隻好折中迂回。“子遠別急,尋常豪強之子,如何匹配得了小妹?”吳班從沉默中回過神來,在一旁轉圜道。他看了看面色陰沉的堂兄吳懿,又看了看自信滿滿的父親吳匡,面有難色的歎了一下,打起圓場:“阿翁如此說,定然是有了絕好的良配,斷不會委屈了小妹。而且嫁娶必以春者,如今秋冬之季,也不是合適的日子,此事還得暫談。”
“荒誕!”吳匡沒好氣的瞪了兒子一眼,氣勢十足的駁斥道:“古之人霜降而迎女,秋季如何不是好時候?”說著他又看到吳懿愈加陰沉的臉色,既知失言,於是頓了一頓,語氣不由得緩和了下來:“我膝下無女,爾等兄妹乃我親族,我豈會不顧親親之情?別說尋常豪強,就算是高門大族,我也未必瞧得上。 ”
吳懿微微闔上眼,默不作聲。
“誒!”吳匡歎了口氣,忽然說道:“子遠,我之所以有此議論,只因我想起一事,有感而已……聽說某年月,爾等流落益州,有善相者曾相其面,言此女今後當大貴,非常人乃能配之……可是有這番話?”
這話頓時勾起了吳懿的回憶,當時吳匡、吳班不在蜀中,對此事知之甚少,如今吳懿回想起來,面色複雜的回答道:“是有這麽一個故事。當初不知從何方來的相者非說我府中有貴氣,後來給舍妹相面,更是直言大貴。那時劉使君還在,得聞此言後,打算讓兩家結親,使劉瑁迎娶。然而婚約禮成,未及嫁娶,劉使君便病故、益州也就重回朝廷治下了。”
回想當時,吳懿同樣是寄人籬下,面對劉焉的求親,他也容不得半點拒絕。何況劉焉當時割據益州,身邊唯獨跟隨的劉瑁又是他最寵的兒子,兩家結親,以後說不定還真有大貴之象。吳懿猶豫推辭了好久,最終還是迫不得答應了婚約。結果後來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益州,劉氏父子旦夕敗亡,而吳莧因為尚未出嫁而免受牽連,這令吳懿慶幸不已。
吳懿不是不願意讓妹妹嫁給高門,而是在他看來,以吳匡現有的權勢,未必會為吳莧找到一如當初益州牧之子的如意郎君。
“大貴之相。”吳匡捋須道:“劉君郎常有稱雄蜀地、再興漢室之心,所以要為其子求婚,為的就是這四個字。奈何他受不住此等天命,身敗命亡,而能受得住令妹這大貴之相的,我以為,全天下就只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