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熱血三國之水龍吟》第42章 噩耗
  孫堅性情暴烈,且極為驕傲,甚至有些偏執。

  一旦他認準的事情,就不會改變。

  對於這一點,他的部曲都心知肚明,所以也無意去進行勸說。

  說白了,就是個面子。

  別看曹操入仕比孫堅早,而且家境也強過孫堅,可是在仕途上,卻不似孫堅順暢。

  自涼州之亂後,孫堅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當他為長沙太守的時候,哪怕曹操做到了典軍校尉的位子上,也無法與孫堅相比。

  西園八校尉,名為皇帝親軍,實則並無太大權利。

  同樣是兩千石俸祿的官員,孫堅是一方諸侯,而曹操到後來,甚至變成一個幕僚。

  當然了,如果何進不死,如果朝廷平穩過度,沒有十常侍之亂的話,曹操早晚可以牧守一方,成為諸侯,而且絕對能壓過孫堅。只可惜,何進死了,曹操便失去了機會。

  所以,哪怕曹操名聲響亮,卻只能投靠張邈。

  而孫堅卻能起兵討董,甚至殺了一個刺史和一個太守,非但無罪,反而勢力越發強悍。

  天下大治時,中樞強過地方。

  可一旦到了大亂之際,地方便強於中樞……原因無他,誰讓諸侯手中,可以掌控兵馬?

  如今,孫堅主意已定,帳中眾將也就不再勸說。

  大家相視一眼後,程普站起身來。

  “文台,我有一計,或許可以一戰功成。”

  “願聞其詳!”

  “不知文台近來可曾留意,袁公路一方面催促我們奪取陽人關,另一方面卻暗地裡克扣糧草。公覆之前就對我說,袁公路的糧草,比之前要慢許多,甚至借口拖延。”

  孫堅臉色一沉,“此事我當然知道。

  若非這邊戰事吃緊,我早就去找他評論。”

  “其實,文台大可不必。”

  “此話怎講?”

  “那袁家兄弟雖是兄弟,卻並不和睦。

  袁紹雖為長子,奈何庶出。而袁公路乃嫡子,卻無法與袁本初名聲相提並論,所以非常不滿。他這次連番催促文台出戰,甚至拖延糧草,其實也與袁紹之前傳信,若文台攻取陽人關,便表奏破虜將軍有關。怕是那袁術因此,對文台產生了忌憚。”

  孫堅,沉默了!

  片刻後,他突然一擺手,大聲道:“我不管他袁家兄弟有什麽糾葛,我隻想拿下陽人關。”

  “文台莫急,且聽我道來。”

  對於孫堅這不耐煩的態度,程普卻顯得出奇地有耐心。

  他並不生氣,反而笑道:“我的意思,便是利用此事,設一計策。

  文台可命一人前往陽人關假降華雄,就說因袁術延誤糧草,以至於軍中糧草不足。文台你不問青紅皂白,便把他責打,所以不堪凌辱,故而投奔。而後,在讓他獻策華雄,引華雄出關偷營劫寨。文台可以趁機設伏,待華雄到來後,一舉殺之。

  華雄一死,則陽人關不攻自破!”

  程普話音未落,黃蓋便忍不住道:“你說詐降就詐降,你道那華雄,是三歲孩童?”

  “所以說,就要委屈一下那詐降之人。”

  “嗯?”

  黃蓋感覺到了程普話語中的滿滿惡意,心裡頓時一咯噔。

  他正要詢問,卻聽孫堅撫掌大笑。

  “德謀此計甚妙,不過,卻要委屈公覆。”

  黃蓋有點懵了,疑惑看著程普,又看看孫堅。

  突然間,他腦中靈光一閃,

手指程普笑道:“程德謀,你這是要我去受一場罪啊。”  “哈哈哈哈,正是。”

  程普笑罷,臉色一肅,“我知如此,會委屈了公覆。

  但仔細想來,這軍中除公覆外,再無其他人合適。卻不知,公覆可願意以身涉險?”

  黃蓋,是孫堅手下的監糧官。

  他曬然道:“區區皮肉之苦,倒也無妨。

  只是程德謀,若不得破關,斬了那華雄首級,可別怪我事後找你麻煩。”

  說完,黃蓋上前一步,插手向孫堅行禮道:“主公,此計可行,黃蓋願詐降華雄。”

  ++++++++++++++++++++++++++++++++++++++++++++

  距離撤回滎陽,已過去了十天。

  丁辰的陷陣營也從敖倉,轉移到了滎陽城裡。

  別小看這一轉,其實也代表了華雄在某種程度上,對丁辰的認可。

  丁辰有點感激賈詡了!

  如果不是死了楊阿若,如果不是折損了那八百人,他恐怕也不會順利進入滎陽城。

  從華雄派來的使者言語中,丁辰聽得出,華雄對他還算滿意。

  可如果他真的全勝而歸,風頭壓過了華雄的話,不曉得華雄還會不會對他如此客氣。

  人心啊!

  丁辰一方面對賈詡有些畏懼,可另一方面,對賈詡有格外敬佩。

  直到六天后,當李儒的使者來到滎陽,並宣布了董卓的封賞之後,丁辰更徹底服了賈詡。

  騎都尉!

  比兩千石俸祿的職位。

  和此前那八百石的南宮衛士令,以及丁辰如今六百石的別部司馬相比,騎都尉也代表著,他正式進入到了董卓的圈子裡面。至於董卓賞賜他的黃金和錦帛,他除了留下極少部分給阿姐和曹昂外,其余都分發給了陷陣士,作為他們搏殺的獎賞。

  要馬兒跑得快,就必須給它吃飽才行。

  果不其然,陷陣士得到了那些賞賜後,對丁辰更越發敬重。

  “你如果全勝而歸,說不定會被人覺得,曹操和你早有預謀。

  現在,才是最好的結果。你要暴露出你的缺點,然後才能進一步保你阿姐的安全。”

  賈詡笑嘻嘻說道,言語中不無得意。

  而丁辰則看了他一眼,面無表情道:“其實封賞什麽的無所謂,你也知道,我早晚會走。”

  “我知道,可我也知道,你現在心裡很得意。”

  丁辰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

  “先生,你總是如此直白,小心以後沒有朋友。”

  賈詡也笑了,不過他的笑容卻帶著些許落寞,輕聲道:“從很久以前,我便沒有朋友了。”

  說完,他一甩袍袖,背著手走出房間。

  真是個有故事的人啊!

  不過,丁辰倒是能夠理解。

  好像賈詡這樣的才華,每每可以洞察人心,又有多少人願意與他交往?試想一下,作為他的朋友,在他面前卻毫無秘密可言,又是何等的壓力?那絕對非常痛苦!

  “先生,你覺得,這一戰,咱們能贏嗎?”

  賈詡一隻腳已經邁過了門檻,聽到丁辰的話,他又停下來,回身看了丁辰一眼。

  “內憂外患,絕難取勝。

  但要說大敗,憑那聯軍諸侯,還無法做到。

  這一戰,以我說,勝負難料……勝,也許是敗;敗,也許是勝,說不清楚,說不清楚。”

  他神神道道一番言語,著實把丁辰給說蒙了。

  待丁辰反應過來時,賈詡已不見了蹤影。

  裝神弄鬼!

  丁辰忍不住罵了一句,旋即又搖頭哂笑。

  賈詡這話說的很莫名其妙,但仔細想想,似乎又有深意。

  只是,這並非丁辰能夠明白和理解,同時他也懶得去深究,到時候一切自見分曉。

  就這樣,又過了數日。

  眼見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可是戰況卻突然趨於平靜。

  從虎牢關傳來消息,袁紹強攻無果之後,暫緩攻勢;而酸棗方向,卻又增添了一支生力軍。

  徐州刺史陶謙,在經過一段觀察之後,決意起兵討董。

  他親率大軍三萬,以大將曹豹為先鋒,兵抵酸棗,使得張邈一方的勢力隨之暴漲。

  失去了曹操之後,張邈再添臂助。

  他本打算是坐山觀虎鬥,如今卻決意以鮑信為先鋒,兵發陽人關。

  正如賈詡所言,這聯軍諸侯,還真是各有打算。

  早在曹操兵進扈城亭之前,張邈就有攻打陽人關的意圖。

  可是後來,當曹操被袁紹調走之後,張邈卻停止了行動,借口糧草不足,不肯出兵。

  說白了,就是保存實力!

  甚至,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真個出兵,就連曹操偷襲扈城亭,也以自己家鄉的子弟兵為主,輔以鮑信的一千兵馬。現在,他實力增強,於是就又有了其他算計。

  丁辰在滎陽城裡,一直觀察聯軍的動靜。

  而今,他以騎都尉之職,行將軍司馬之事。

  這將軍司馬,形同華雄負手。身為大督護的華雄,手下設有將軍長史和將軍司馬兩個職務,其中將軍司馬執掌軍事,而將軍長史則負責除軍事之外的一應事務。

  華雄而今不在滎陽,便等同於整個滎陽,掌控於將軍長史和將軍司馬手中。

  將軍長史名叫李肅,是呂布的同鄉。

  不過,他卻是實打實的涼州系,早在董卓還是河東太守的時候,李肅就在董卓帳下效力。而今,李肅官拜虎賁中郎將,行監軍使者事,領將軍長史,負責滎陽的事務。

  隻從他這一連串的官職就可以看出,李肅的權利大於丁辰。

  不過,他對丁辰倒是非常的關照,至於原因……李肅和曹操,也有幾分交情在!

  所以說起來,李肅和丁辰算是舊識。

  也正是這個原因,丁辰接掌滎陽軍事頗為順利,並未收到刁難。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得了曹操的便宜。

  這一日,丁辰巡視軍營之後,返回住處。

  他正準備衝洗一下,卻被李肅匆忙找去府衙。

  一進府衙大門,他就被李肅拉到了一旁,“子陽,大事不好了!”

  看著李肅那驚慌之色,丁辰便一愣,詫異道:“李君,出了什麽事,你如此慌張?”

  李肅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他再次開口,已不再慌張。

  但如果仔細聽時,仍能聽得出,他聲音有些顫抖。

  “子陽,大都督……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