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這番讓儒生去鄉村中“體驗生活”的話一出口,皇城外的儒生們有的惶恐不安,有的義憤填膺,很快的,就吵鬧了起來。
在這些儒生們看來他們是高貴的,是高人一等的,仕農工商,仕是排在首位的,而自古帝王都是很尊重天下讀書人的,甚至是最低的童生,歷來朝廷都給了許多的特權。
在這些絕大多數的儒生看來,只要自己手捧一本聖賢書,搖頭晃腦的讀書、寫字就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
而林天此舉就是變相的貶低了士人的地位,讓他們與成天跟黃土地的農民擺在了一個等階上,這是對天下讀書人的褻瀆。
當下,便有不少儒生扯著嗓子吵鬧了起來,喊道:“陛下,您若是不尊聖賢之道,恐大宋不久就要亡矣!”
還有一些性子比較烈的,一副大義凜然的說道:“若陛下執意如此,我等還不如撞死在這金階之前!”
說罷,還真的有幾個儒生一頭向皇城的城牆撞了過去。
外面雖然鬧哄哄的,但林天的心裡依舊平靜。
這些人真的是為了國家,為了天下百姓著想嗎?恐怕不是,只是林天收走了他們的特權,這些人原本過的是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此番卻一下子沒了活路而已。
說白了,他們之所以要這麽鬧,只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的利益被剝奪了。
林天之所以能做到面不改色,那是因為在林天看來,這些吵吵鬧鬧的儒生也就是一群蛀蟲而已,他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知變通,不是說中庸之道不好,但也要分場合和歷史的環境。
縱觀歷朝歷代之所以亡國,還不是因為文臣亂國,武將乾政嗎?
文臣借聖人之言行口誅筆伐之事,這就好像後世網絡上的那些噴子,原本是一件小事,但三人成虎,硬生生的給扣上了一頂頂謀反的帽子,但真的給逼反之後,這些儒生大多數又不作為,整天的趨炎附勢。
至於武將乾政,那就好解釋多了,因為武將有兵權,有了兵權若是乾政,一旦被對手逼急了,免不了就要謀反。
所以,在林天看來,若要真的實現天下太平,首要的是不能養這些蛀蟲,要把這些蛀蟲扼殺在搖籃之中。
去而大致的是任用一些有能力,異性實事求是的真正的人才來治理天下。
至於讀書嗎,可以作為官員選拔的一個基礎條件,但卻不是唯一。
但儒生參與朝政,已經有近一千年的歷史,時到今日,這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種病態,一種毒瘤,根本上來說是因為獨尊儒術,這就好比是一種壟斷,而且是根本上的思想壟斷,而壟斷帶來的則是一系列的弊病,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儒生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
林天想要的是一個純粹的世界,一個乾淨的世界,不受到任何思想或者勢力的乾預,所以林天這一路走來都沒有想任何人、任何勢力妥協,以至於甚至有人想要三番五次的行刺林天。
如今,林天是乾綱獨斷,手控全國數十萬大軍,林天就是要用這些軍隊做後盾,徹底鏟除掉這個社會中的種種弊病,而林天首先選擇做的就是讓天下百姓的思想活躍起來,獨尊儒術是統治者為了控制天下百姓,這就好比是治理大河,為了防止大河泛濫成災,你是要選擇疏通呢還是秀堤壩?
堤壩就算你修的無比的堅固,那又如何呢?時間久了早晚會崩塌。
所以這就是朝代更迭的根本所在。
林天要的是恢復道百家爭鳴的局面,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那個時期,中華文化是最璀璨的,誕生了無數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作和大家之言,也誕生了許多解除的人物。
而後世呢?因為思想的禁錮,文化發展緩慢。
林天是一個有魄力的人,思想的碰撞或許會產生一些糟粕,但林天堅信,思想的碰撞,碰撞出來的一定更多的是火花!
所以不管皇城外的儒生如何的鬧騰,在林天的心底都翻不起任何的浪花。
隻這麽片刻的功夫,就又有數十個儒生撞死在了城牆上。
斑斑的血花看著觸目驚心。
趙勝見林天沒有任何的反應,也就沒有官那些屍體,任由那些鮮血淌了一地。
這新時代的誕生,總是需要一些祭品或者是犧牲品。
林天雖然不忍,但也不會阻止。
見林天遲遲沒有任何的言語表示,而那些撞死的人用鮮活的生命也難以打動林天的心,皇城外的儒生們一起跪了下來,一邊對著城牆上站立的林天磕頭,一邊痛哭。
哭聲震天動地,十裡可聞。
旁邊站著許多看熱鬧的百姓,百姓大多是不忍,但也。
絕大多數百姓都看不懂這時為什麽。
這便是思想專製下的產物,思想成了一種枷鎖,套住的是一個個的愚民。
愚民固然可怕,但卻不及思想專職帶來的危害之萬分之一!
林天不禁想起了後世的那個偉人,在當初那個時候不也有反對的人,但對的聲音嗎?但實踐證明偉人畢竟是偉人,要比一般的普通人看的長遠,看的更甚。
這就哈比是給一個久病之人治病, 若要從根本上治病,必然會受一點苦,吃一點罪,甚至是流一點血,但卻能讓那個病人因此而重獲新生!
如此看來,留一點血、受一點罪又何妨呢?
林天壓了壓手,見林天有話要說,皇城外的儒生像是看到了希望一般,眼中閃過一抹亮光,以為林天會因此感動,會因此而回心轉意。
但結果必然會讓他們失望。
一時間,整個場面安靜了下來。
人雖然很多,但出奇的安靜,落針可聞、
林天深吸了口氣,掃視跪著的那些儒生,淡淡的問道:“你們這是在哭什麽呢?是在哭你們自己呢?還是哭我,亦或是哭大宋、你們這些人捫心自問一下,你們絕大多數除了整天在家中讀書寫字,可知這天下疾苦?恐怕你們是知道的,因為書裡會寫,但你們真正的體會過嗎?”大宋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