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萬歷外史》第70章 口味習慣
  隆慶六年九月二十一日,立冬。

  這一天下午,楊錚正在家裡讀書,古成冶帶著兩個夥計送來了新打製好的鐵爐。一同送來的還有幾百斤石炭,以及許多禮品。

  楊錚見古成冶走路還有些不利落,便說道:“古大哥何不在家多歇些時日,傷好了再出門。”

  古成冶道:“在屋裡歇了六七天,悶也快悶死了,一點小傷又不打緊。這都入冬了,你家要用這爐子取暖,總不好再耽擱。萬一再拖幾天下了雪,路就不好走了。”

  楊大力夫婦此時都在家中,聽到動靜便從正屋裡出來了。古成冶上前給二人行禮問好,又讓夥計將禮品奉上。

  楊大力道:“小古掌櫃太客氣了,我們怎好收你的東西。”

  古成冶道:“這只是晚輩的一點心意,不值什麽的。”

  張氏道:“到屋裡坐吧,別在這站著了。”

  古成冶笑道:“嬸子,我暫時還坐不得。方才一路在車上趴著過來的,在院子裡站一會就挺好。”

  張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道:“哎呦,我倒把這茬兒給忘了。你的傷不要緊了吧?”

  古成冶道:“不要緊,再過些天就好利索了。”

  楊大力道:“誣告你家的那案子,已經結了麽?”

  古成冶道:“算是結了吧,剩下的就是衙門裡的事了。說起來楊兄弟這一回可真是幫了我家大忙,要不然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楊錚道:“古大哥莫要這樣說,其實我什麽也沒做。”

  古成冶道:“楊兄弟是有大氣運的人,總之這一回是沾了你的光。”

  楊錚心道:“我有大氣運麽?或許算是吧。”

  起先他們都認為,古記鐵鋪遭人眼紅,使某些人生了奪產之心,是因“楊古井”這一獨門生意而起。可隨著衛所私售鐵器一案被任按院查出,古家父子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就被人家惦記上了,就是沒有“楊古井”也會被衛所官構陷。

  秦州衛指揮同知薑志茂、指揮僉事黃昊等衛所官員,私下裡倒賣了大量鐵料、鐵器,為了堵上這個窟窿,便瞄準了古記鐵鋪。古常勇要麽竭盡家產幫他們補上缺額,要麽家產被奪由他們自行暗中找補。

  若不是巡按禦史任春元及時出現在秦州,查明了此案,將相關人等都下在獄中,古家父子的下場實難預料。而任按院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來秦州,卻又是因“楊古井”而起。吳知州將“楊古井”之事上呈,作為巡按禦史,查實之後上報朝廷是他的分內之事。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古家父子都覺得僥幸之極。這一場針對古家的滅頂之災,他們父子倆渾渾噩噩絲毫不覺,居然也就平安地過去了。最後思來想去,均覺得是沾了楊錚的光。

  不過楊錚卻覺得,雖說這裡面有許多巧合,卻也有一些必然。

  聽趙澍坪說,巡按禦史任春元與鞏昌府知府張九歌二人是同年,均為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這層關系當然很不尋常。而鞏昌府前段時間出過一件衛所官私攬民訟,刑訊逼供毆人至死的事情。這自然讓張知府大為火光,任按院懲治衛所官員,未始不是因此而起。就是拋開那二人的同年關系,在針對武官階層時,文官們也很有天然一致性。只不過若沒有“楊古井”,任春元是否會由此入手整治衛所就不好說了。

  張氏不知這些內情,但聽古成冶說兒子是有大氣運之人,心中很是高興,讓月盈去燒水沏茶。

  幾人聊天的工夫,

古成冶帶來的兩個夥計將車上的東西都卸了下來。  楊錚給自家訂了兩個鐵爐,自己屋裡和父母屋裡各放一個。爐子均放在靠窗之處,這樣能讓熱氣充分在室內對流,增加取暖的效率。若要在屋子裡燒飯,還可以開窗散去油煙。

  鐵爐的主體是用生鐵鑄出來的,打造不算費事。煙筒是用熟鐵皮做的,一端做了縮徑,這樣便可以一段一段地插接起來。也不必完全嚴絲合縫,接口處用泥封一下就可以了。因要求不高,做起來也就比較容易。

  院牆邊的柴棚下面,早就騰好了一大塊地方,古成冶帶的石炭都堆了進去。按楊錚的要求,送來的石炭有塊狀的,也有近似於粉末的,在棚子下面各堆了一堆。

  製作蜂窩煤的法子,楊錚上次去城裡時便和古成冶說過了。作為成日玩火的冶鐵匠人,這道理一點便知,製煤的模具也做了出來。古成冶說他已經試製了一些“蜂窩煤”,燒起來果然省事。

  待爐子安置完畢,古成冶便要告辭。

  楊錚道:“古大哥難得來一趟,此時天色還早,不妨多呆一會。我見你帶了不少羊肉過來,正可以做一種吃食,請你品嘗品嘗。”

  古成冶笑道:“這會離飯時還早,我可還不餓呢。”

  楊錚道:“你就當是小食,保證是你沒吃過的。”

  古成冶聽楊錚這樣一說,也不禁有些好奇,便不急著走了。

  楊錚讓月盈拿了條羊腿,洗清之後將上面的肉剔下來切成小塊。又到門外的柳樹上折了些筷子粗細的枝條,截成尺許長,將切好的肉串在上面。隨後在院子裡擺了火盆,生了炭火,將串好的肉放在上面烤了起來。

  烤肉自然並不稀奇,古成冶偶爾也會吃上一回。但像楊錚這種烤法,卻還是頭一回見到。只見他在肉上淋了些油,一邊烤一邊翻轉,時而往上撒一些調料。那白色的自然是鹽,青黃色的聞著味道便知是小茴香(孜然),而另一種紅色的粉末卻不知是何物,落在炭火上立時散發出嗆人的煙來,頗有辛辣之感。隨著肉香散出,與那幾種味道混合在一起,便成了一種很奇異的香味。

  楊錚先烤了十幾串,聞著烤肉的香味,已不禁有些垂涎欲滴。待到烤得差不多時,先拿起一串嘗了下,自我感覺味道很不錯,再將其余肉串分給大家,說道:“小心別燙著。”

  古成冶接過來吹了幾下,咬下一塊來,還沒嚼上幾口眼睛已瞪直了,隨後幾口將那一串烤肉吃完,連讚好吃。

  楊大力吃了一串,也道好吃。古成冶帶來的那兩個夥計更是吃得眉開眼笑,說道從末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帳。張氏吃了一串之後便不再吃了,顯然對這味道並不怎麽喜歡。月盈只是吃了一塊肉,便捂住了嘴,似乎頗有些難以下咽。

  楊錚見了,便拿過了她的那一串,說道:“既然吃不慣,就不要勉強了。”

  月盈面孔微紅,說道:“我來烤吧。”

  楊錚道:“不用不用,你既然吃不慣,聞著這味道怕也受不了,再去串上些肉來吧。”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但見老爹和古成冶等人都很受用,楊錚心裡已是相當舒暢。相較於前些天在呂成亮家的那次番椒品嘗活動,這一回已算是大獲成功了。

  上一回用番椒燒製的幾道菜,秀才們反響並不熱烈。除了說這東西吃了會比較下飯之外,再沒多少積極評價。楊錚本以為是廚子功力不到,或是自己指導失誤,但嘗了那些菜後,便知道問題不在於此。

  後來他想明白了,番椒並不是魚翅熊掌那等珍饈佳肴,只是一種味道獨特的菜蔬或作料,而在人們的口味上,總有個習慣和接受的問題。

  能在秦州見到番椒, 說明這東西傳到大明應當有不短的時間了,士人多有盆栽此物者,風氣的形成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然而以吃著稱的天朝子民,並沒有很快將這東西列入食譜,應當有其客觀原因。

  番椒傳入的途徑,應是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隨著與西方人貿易帶來的。便是在後世辣椒風行天下之時,那裡的人也不怎麽愛吃這東西。

  另外相較於士人階層,大概平民百姓對此物的接受會更快一些,因為這東西能促進食欲,便於下飯。

  秦州的普通百姓,一年中有大半年都在吃高粱。這些人家中大都不富裕,往往一兩天才能吃上一次鹽。而沒有鹽的高粱飯,實在是很難下咽。若是作以辣椒,雖不能替代鹽的功用,至少能讓人比較順暢地把飯吃下去。

  有鑒於此,楊錚覺得番椒在秦州還是很值得推廣一下。至少種這東西不用交稅,得來要比鹽容易許多。趙澍坪從分司園中弄來的番椒,都被他帶回了家,用線串了掛了起來。今日烤肉所用的辣椒,都是已經乾透之後取了籽的。

  楊大力吃了幾串烤肉,取了一壇酒打開,給古成冶等人都倒上了。幾人邊吃邊喝,頗感痛快。烤肉中加了辣椒,實是讓人吃起來有些欲罷不能。

  楊錚給他們烤肉,也就很有勁頭。心想:“哪天讓那些秀才們也嘗嘗這個味道,就不信連烤羊肉串也沒人欣賞。大姐夫總念叨著要做點什麽,賣牛肉面恐怕還不如開個烤肉鋪子。不過今年肯定不成了,待明年種下大片的辣椒,又培養起一些吃貨幫著宣傳,那就差不多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