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是銀本位製國家,但劉鴻漸甚至銀本位根本不牢靠,是以決定實行將金銀一同作為本位貨幣的複本位製。
原因很簡單,金子產量小、生產成本也高,不足以支撐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產生的貨幣需求,白銀卻正好相反,白銀的儲量高、產量高、生產成本還低。
從經濟學基礎一書中了解到,銀本位製從十六世紀開始盛行,到十九世紀末崩潰,共堅持了三百年,而後金本位崛起,但金本位隻支撐了堪堪一百年也隨即宣告崩潰。
金本位雖然隻堅持了一百年,但那是因為兩次科技革命以後全球的經濟騰飛和頻繁的戰爭導致的,按照如今的科技水平,運用金銀複本位製隨隨便便都能堅持個三百年。
至於三百年後,到時候再說唄,反正那時候他棺材板估計都爛了,也不關他的事。
“新貨幣的發行量不得濫發,要以本國的黃金、白銀儲備為基礎,發得多會導致通貨膨脹,簡單說來就是一個雞蛋本來需要兩文錢,貨幣發行過多會導致貨幣貶值,一個雞蛋就需要四文錢或者更多。
發得少了又會導致通貨緊縮,多了少了都不行。”劉鴻漸又道。
但見朱慈烺迷迷糊糊估計根本不知道他在說啥,劉鴻漸於是也懶得再細說,工學院如今已經開設經濟學基礎的學科,類似這種嘗試會慢慢的普及。
“瞧瞧吧,這是咱西山商合造出來的貨幣樣本。”劉鴻漸說著從身上取出幾張紙幣和數枚鑄幣道。
紙幣呈暗紅色的長方形,左邊一處空白,右邊則是大明的日月龍旗,龍旗下面是幣值,四個角則用阿拉伯數字作幣值表示。
朱慈烺拿起最大的一張一百兩的紙幣,哧啦哧啦的晃了晃,發現這紙幣與大明市面上的宣紙完全不同,宣紙柔軟而韌性差,這紙幣聲音清脆手感厚實,他拉扯了一下紙幣竟然沒有斷開,隨即疑惑的看向劉鴻漸。
“這是西山商合用特殊材料做出來的新紙,不禁耐用,還防水。”說完劉鴻漸就將一杯茶水倒在了一百兩的紙幣上。
只見紙幣慢慢的被浸透,劉鴻漸隨即拿起紙幣又輕輕的拉了拉,紙幣卻完好無損。
“神了!劉兄,這紙幣是用何種材質做的,朕怎麽從未見過?”
造紙術發展到現在已經十分成熟,大明市面上按照質量就有七八種之多,材質複雜,粗略來分材質分為樹皮和稻草等物。
稻草為比較低端的紙,價格也便宜許多,但即便是草紙也不是一般百姓能用得起的,寒門舉子練字一般就用這種紙。
樹皮為材質的也有好幾種,其中以山楊為佳,宮中所用宣紙的材質就是山楊樹所製。
“此類紙乃是用棉花所製,成本略高,但棉花纖維素含量遠高於樹皮稻草,是以造出來的紙張韌性極佳遇水也不會斷裂,另外每張紙幣有七處防偽標識,以防有不法之人偽造假幣。”
說著劉鴻漸又一一給朱慈烺解釋了紙幣上的防偽標識,從顏色到紋路,再到安全線、互補對印圖案等等,防偽標識比之以前的大明寶鈔不知複雜多少。
朱慈烺只見到潑了水的紙還如此堅韌就已經嘖嘖稱奇了,又見這紙幣竟然還有這般多的防偽標識,不禁更加感興趣。
其實這紙幣最大的防偽標識就是材質,這時候還沒有用棉花造紙的工藝,即便被人琢磨出來劉鴻漸也不擔心。
這紙幣的製作工藝科不僅僅是材質一方面,西山商合的高級匠人們用了足足一年時間才製作出了印製紙幣的機器。
從造紙染色再到各種防偽標識以及特製圖案,
流程複雜,西山商合聯袂軍械所又用了半年時間,才以精鋼為材質製造出了印製紙幣和鑄幣的特製印鈔機器。有了這玩意兒,才能保證紙幣的材質、大小、圖案的規格整齊劃一,除非劉鴻漸完全公布出來一整套的工藝技術,否則以目前各國的技術水平,想仿造無異於癡人說夢。
“劉兄,這紙幣左邊怎麽是空白的?”朱慈烺指著紙幣左側道。
“那裡呀,是用來存放懷念的。”劉鴻漸意味深長的道。
他打算找大明經驗最豐富的雕刻師來在印鈔機器上反向刻製圖案,沒錯,紙幣的左側將印製大明的帝王,這是這套紙幣的最後一道防偽標識。
“最大幣值一百兩的印太祖高皇帝之畫像, 五十兩則印製成祖之畫像,十兩的……我打算印製你父皇的畫像,如何?”
前兩個自然沒什麽可說的,把大叔的畫像印上去也是劉鴻漸早已想好了的,大叔為大明嘔心瀝血二十載,值得這份殊榮來讓萬民懷念。
“自然沒問題,正合朕意,那這五兩和一兩的呢?”朱慈烺問道。
“最後兩張就隨你了,印成你自己的也並無不可。”劉鴻漸隨口道。
朱慈烺拿著最小的兩張紙幣翻來覆去的看了看,似乎心裡已然有了定意。
“劉兄,一張紙幣上能不能刻兩個畫像?”朱慈烺指著小小的空白道。
“應該問題不大,但區域太小了,畫像會顯得模糊。”劉鴻漸想了想道。
朱慈烺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又拿起一枚一兩的鑄幣觀摩起來。
這鑄幣色澤銀亮很有質感,與朱慈烺見過的歐羅巴國家的銀幣略有不同,正面空白,反面則鑄有大明的日月龍旗和幣值。
“你捏著鑄幣兩側,使勁吹一下,然後放到耳朵旁,像這樣……”劉鴻漸拿起一枚鑄幣一邊說一邊給朱慈烺示范。
朱慈烺面露疑惑,見狀對著鑄幣側邊使勁兒的吹了一下,而後有樣學樣的將鑄幣放到耳旁。
只聽耳邊頓時傳來宛若龍吟的嗡嗡聲,聲音此起彼伏綿延不絕於耳,直驚得朱慈烺嘴巴都張開了。
“劉兄,這鑄幣竟然會發出龍吟聲!”
“是呀,這就是鑄幣的最高防偽標識。”劉鴻漸撫摸著光滑的鑄幣,欣慰的道。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唐三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