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昨日帝國》第三十八章 定內閣
  青鹽買賣配額的銷售果然如同預料中的那樣火爆,一百份的配額根本就不夠分,最後還是朱由檢松口,決定增加六十萬斤的產量也就是二十份的配額,這才保證人手四份配額,共十二萬斤,也算是皆大歡喜了。

  而通過這一次的發售,朱由檢也直接賺到了三百六十萬兩的銀子,再加上王運安的那五百五十萬兩銀子的進項,朱由檢這一天便狂賺了九百一十萬兩白銀,這幾乎相當於大明朝一年半的稅賦了。

  而且朱由檢還是徹頭徹尾的空手套白狼,非但現在一斤青鹽都沒有,甚至連天津衛的鹽場也還只是在構想中而已。這九百一十萬兩銀子幾乎等於純賺的。

  而更主要的是,這些銀子原則上是完全屬於朱由檢自己的,是可以直接歸入宮廷內帑,由朱由檢自己直接支配,朝廷內閣是無權干涉的。

  這一點對朱由檢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腦中清楚的記得,在後世的歷史中,朝廷的銀子,包括他內帑的銀子全都消耗在了各地的平叛以及滿清入寇的軍費之中了,而這些軍費的一多半都被朝中的大臣、太監以及各地的軍閥們貪汙克扣了,以至於李自成進攻北京的時候,他自己是一兩銀子都拿不出來。而滿城的文武大臣們卻連一兩銀子也不願拿出來,最後自己落得個國破家亡吊死煤山,而滿城的文武大臣和皇親國戚們也沒有得到好,被李自成扒皮抽筋,死的比自己還慘。

  後世的歷史告訴朱由檢,誰都指不上,誰都靠不住,所以他現在是有意識的盡可能多的充裕自己的內帑,以應對將來的巨大花銷。

  當然充裕內帑,乃至充裕國庫不能以大肆增加農民的稅賦為手段,相反的,朱由檢還準備要大力削減農業稅,否則只會加速農民破產,從而導致更多流民的出現,進而造成更大的禍亂。

  那麽不在農業上刮錢,就只有在商業上想辦法了。但商業是經濟之血,過度的抽血,就會導致商業萎縮,從而導致就業等一系列的問題,嚴重的更會導致經濟崩潰。

  因此朱由檢也不會對商業課以重稅,而是在現在的基礎上適當的加稅,以保證商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他撈錢的法子,就只能是參與商業了。不過朱由檢的腦袋裡有很多能賺大錢的玩意兒,這青鹽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罷了。其他的諸如,香皂,玻璃、鏡子等這些具有技術含量的東西,都能形成短暫的壟斷,足以給他帶來大量的財富了。

  只是這些東西朱由檢現在還不想搞出來,因為在他的心中,這些玩意在短時間內給他帶來大量的財富之後,便都會淪落成為他進行各種利益交換的籌碼而已。他在等,在等合適的機會才將這些賺錢的玩意放出來,讓滿朝的文武大臣,天下的豪商地主們向他妥協。

  而就在朱由檢空手套白狼,爆賺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開始在京城慢慢流傳的時候,京城的一眾官員圍繞著閣老以及各部衙門留下的空缺的爭鬥也越發的激烈了起來,直到正月二十六這天的大朝會上達到了最高潮,不過卻被朱由檢用不記名投票的方法輕描淡寫的壓了下去。

  天啟元年,正月二十六,皇極殿中,朱由檢端坐禦座之上,而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則按照文武之分,各自坐在一張小方椅子上。

  在大殿中給百官安排椅子,這是朱由檢的意思,倒不是他覺得只有自己坐著,其他人都站著會覺得別扭,而是他覺得只有坐著,才不至於令大臣們太過疲乏,大臣們不累自然就會提高朝會的效率。

而他的這一舉措,也是深得大臣麽的擁護,使得這次朝會一開始氣氛便十分的融洽,只不過這些融洽都只是表面上的而已。  在閣老的名單出來之後,這份融洽便徹底被打破了。因為總共只有九名閣臣,用朱由檢首創的不記名投票的方法,卻一共推出來一十四人。

  這十四人分別是成基命、錢謙益、鄭以偉、李鵬芳、孫慎行、何如寵、薛三省、盛以弘、羅喻義、王永光、曹於汴、溫體仁、周延儒、洪承疇。

  其中王永光、曹於汴、洪承疇的票數最少,而羅喻義、溫體仁、周延儒這三人的票數卻是完全一樣。

  眼看著被自己壓下的爭端似乎又有起來的苗頭,端坐在禦座上的朱由檢,拿著手中的名單沉思了一會,這才開口說道:“王永光、曹於汴、洪承疇三人的票數不夠,失了進入內閣的資格。成基命、錢謙益、鄭以偉、李鵬芳、孫慎行、何如寵、薛三省、盛以弘這八人票數超過其他人,其中成基命票數最多,為內閣首輔,錢謙益票數第二多,為內閣次輔,鄭以偉票數第三也為內閣次輔,其他五人進入內閣輔政,此當無異議。羅喻義、溫體仁、周延儒三人票數一樣,就按照朕之前所擬定的不記名投票方法,對這三人重新投票一次,以確定最後一位閣員的人選。”

  “說道這裡,朱由檢扭頭對禦階下的小林子說道:“小林子,給諸位愛卿發選票。”

  “是!”

  聽到朱由檢的吩咐,小林子躬身應了一聲,隨即捧著一摞選票送到了群臣之中。

  等從頭到尾發了一遍之後,小林子又開始從頭到尾開始收票,然而讓朱由檢和一眾文武大臣始料未及的是,第二次投票,這三人的票數竟依然是完全一樣,誰的也不多,誰的也不少。

  看著投選的結果,朱由檢不禁笑了。

  “看來朕的這三位愛卿勢均力敵,難較高下,倒也叫朕有些為難。也罷, 今日就到這裡吧,待朕回去仔細斟酌一番,明日早朝在下定論宣旨,退朝吧!”

  說著話,朱由檢便起身離開,留下一眾大臣以及不上不下的羅喻義、溫體仁、周延儒等人面面相覷。

  然而在元月二十七這天的早朝上,朱由檢並沒有上朝,而是由太監小林子對文武百官們宣讀了朱由檢的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命成基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任內閣首輔,命鄭以偉為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任內閣次輔,命錢謙益為戶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任內閣次輔,命李鵬芳為禮部左侍郎兼建極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孫慎行為禮部右侍郎兼建極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何如寵為吏部左侍郎兼文華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薛三省為吏部右侍郎兼文華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盛以弘為戶部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羅喻義為戶部右侍郎兼武英殿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溫體仁為左都禦史兼文淵閣大學士,任內閣輔臣,命周延儒為右都禦史兼兼文淵閣大學士,任內閣輔臣。”

  久懸未決的內閣輔臣,在崇禎元月二十七的早朝上蓋棺定論,原本預定的九位閣臣又增加了兩位達到了十一位。

  至此,由魏忠賢一黨伏誅而導致的朝政混亂,開始漸漸步入正軌。但是六部中的刑部,工部和兵部尚書卻依然懸而未決,而且內閣之中也沒有這三部的官員。

  而就在小林子在皇極殿宣讀聖旨的時候,朱由檢卻在王承恩以及四百侍衛的保護下偷偷溜出皇宮,離開了北京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