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自己的例子,蕭何對於此事那可是不疑有他,當下深深的點了點頭,心說這公子年紀不大,也不知道是如何了解到我等的能耐的。
其實徐公的這條線,是嬴高準備布置很長時間的,他的目標其實也不只有一個,但是最重要的目標,自然就是之前秦漢歷史上幾乎最為耀眼的那顆星,韓信。
但嬴高同時也知道,這個時候的韓信不過在二十歲出頭的年紀,雖然也會無所事事感歎世事不公,但卻不一定立馬就去投奔項梁叔侄,而直接到他的家鄉尋找,在這個反秦勢力眾多的時代自然也非是良策。
於是嬴高只能讓徐公在項梁的地界上蹲坑,因為許許多多的有才之士,最初都是投奔在了項梁叔侄的麾下,直到他的麾下有個劉季跳了出來。
嬴高並沒有想到的是,早在項梁剛剛鞏固住會稽這一郡之地的時候,一個背著一把鐵劍的青年就來到了項梁與項羽的面前。
項羽看到了這個和他年歲相仿的少年眼中的桀驁與不羈,起初,還真就對這個青年來了興趣。
只不過,項羽表達興趣的手段,著實是有點特殊了,他見這青年背著一把鐵劍,自己也拿起了自己的鐵劍,列開陣勢就要和這青年戰個百八十個回合。
但是出乎項羽意料的是,這個看著深藏不漏的青年,竟然只和自己交手不到五個回合就被自己一劍砍倒在地,手裡的鐵劍也脫手了,哆哆嗦嗦再也沒站起來。
“如此手段,也敢到我叔侄面前現眼?”
這是項羽留給這個青年的唯一一句話,當然,這還是搖著頭說的。
他沒管那青年在地上高聲喊著的:“我所學之術,並非是一人敵,而是萬人敵……”
最後,項羽還是看在這個青年的年歲和自己相當的份上,在自己的軍中給了他一份差事—給自己牽馬。
這個青年自然就是嬴高苦苦尋找的韓信,他咬著牙接受了給跟自己年歲相仿的項羽牽馬的差事,只為了能近距離的看看自己苦苦向往著的戰場到底是個什麽樣。
更想看看,自己心裡一直堅信的萬人敵之術,能不能在戰場上起到效果,他雖然不能決定什麽,但是作為給項羽牽馬的那個人,他可以觀察,可以推演,這是背著一把劍在大街上逛遊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他才接受這份差事,雖然在項羽的眼中,他不過就是來混飯吃的罷了。
區區一個牽馬的青年,項羽自然沒有太過放在心中,這些時日,他已經經歷了不少次戰爭的洗禮,對於帶兵打仗,心中越發的純熟了。
將會稽郡全郡佔領之後,項羽奉了項梁之命,向西又準備要渡江把九江郡的歷陽,東城等重要的縣盡皆拿下,在這期間,率領著會稽將士的項羽可謂是所向披靡,那些個早已經被周邊反秦勢力的嚇破了膽的縣令們,幾乎都沒進行任何的抵抗就跑。
當然,也有少數有骨氣的,但是其結果就是讓項羽完成一次教科書般的攻城戰……
這個時候的徐公,雖然也以偽造的身份留在了會稽郡中,但卻並沒有得到項梁的重用,所以對於一直跟著項羽征戰在外的韓信來說,徐公倒是還沒有一丁點的消息。
取了數個戰略要地之後,項梁叔侄也如同嬴高一樣,立住陣腳不動了,而他們的目的,和嬴高一樣,都是在觀察著如今一家獨大的陳勝,看看這個家夥在陳縣大大的過了一把癮之後究竟想要乾點啥。
這個時候的陳勝,
身邊的人顯然經歷了一次大浪淘沙,把一些個耿直的小夥兒都不知道逼迫到了哪裡去了,剩下的,能到他近前的那可都是極盡諂媚之能事的主。 這才揭竿而起短短不到仨月的時間,在他麾下之人的嘴裡,陳勝已然是無敵一般的存在了,就是大秦派出剿滅他們的軍士,也是生生的被陳勝給嚇得在三川郡不敢動彈了。
儲君公子高,大將章邯,王翦之孫王離,這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竟然連潁川的邊都不敢進,這傳到陳勝麾下之人的耳朵裡,可不就和陳勝已然無敵了劃上了等號。
於是乎,在自己麾下的這些個老鄉和一些六國別有用心的貴族的哄騙之下,陳勝很快做出了一個相當之大的決定。
因為如今他麾下的大軍經過在陳縣這一段時間的積累已經達到了超過三十萬之數,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中,陳勝的信心也是達到了一個空前強大的程度。
包括項梁叔侄在內的其他反秦勢力,他壓根就一絲一毫都沒看上,定下了‘主力西征,偏師略地’的策略,意圖在佔領周邊其余郡縣的同時以主力大軍攻破函谷關,直接拿下鹹陽城。
而這主力西征的具體執行者,就是給陳勝在這次起義中最多支持的吳廣,至於軍隊,也是十分大方了給了吳廣足足二十萬之數,給吳廣下達的任務,那就是率先攻破戰略要地滎陽,之後再破函谷關,進而直取鹹陽。
與此同時,陳勝又任命了一乾將領,其中有武臣、鄧宗、周市、召平等等,而這些個家夥,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一些原來在縣中或是村中就愛打抱不平,比比劃劃的那種人,這種人那當然也是最先聚集個百八十人支持陳勝的,如今搖身一變,都成了將軍。
這些人要進攻的地區,那可就是五花八門了,有的北渡黃河,攻取趙國舊地,有點向南拿下九江,入淮南,有的去廣陵,又有的去大梁,那端的是不一而足。
而為了讓這個不熟悉地形的將軍們都能準確的找到自己將要拿下的地方,陳勝又給這些個將軍封了一些個副將。
這些副將嘛,都是那些六國舊地的貴族之後,這些時日來投陳勝的,陳勝之所以把攤子一下子鋪這麽大,和他們的伶牙俐齒那也是不無乾系,而這個副將之中,就有倆陳縣的老熟人,陳余和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