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而利君謂之忠,從命而利君謂之順。”――――――――【荀子・臣道】
未央宮,尚書台。
王允高坐首席,左右分別坐著尚書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瓚。
楊琦坐在最下首,將上午在宣室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王允等人,劉協或是知道了什麽,或是察覺出了臣子私下有什麽動靜,這個變數如果把握不好,將會事敗人亡。
“國家素來謙和忍讓,縱是董仲穎也挑不出差錯,今日聽你這麽一說,國家這些年耳聽宮中,眼望朝野,並非無所作為,隻是礙於時局,所以才不飛不鳴,默然無聲。”士孫瑞說著說著便笑了,眼底滿是欣喜;“小小年紀,便有楚莊齊威之姿,真乃我大漢之福。”
一旁的楊瓚也是頷首道:“確實如此,自荀司空首倡大義,伍越騎拔刀刺董以來,朝中士人皆欲殺董賊久矣,據公挺所言,國家對董卓早有不滿,隻是怨我等隱瞞,未與陛下事先交流心跡。吾等只需……”
“只需如何?”沉默著的王允突然插話了,語氣冷硬;“國家年少,如此大事若是盡皆告知,稍有不慎,我等死國則已,難道還要陛下與我等同患難嗎?若是能言,荀司空在時何不言於陛下?正是因為陛下當時年幼,荀司空不欲陷陛下於危難,故而瞞之,等大事既成,再如實相告。怎麽到了如今,爾等見國家略有其才,便忍不住讓陛下行此大事了?”
“國家年滿十二,我等大臣尚可擅做主張,為君分憂。但陛下遲早是要……”
王允搶話道:“國家及冠親政之後,對今日之事若是有所怨言,老夫當一力承擔。”
楊瓚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王允打斷話語了,雖然早已熟知王允秉性如此,但心頭仍有不快,索性閉了嘴,不再多說。
王允這麽做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眼下劉協的舉動與平常大相徑庭,但他並不相信劉協知道了自己的謀劃。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劉協受了什麽人的唆使,想要掌權親政。
這可真是笑話,如今朝廷亂成這個樣子,哪裡還有空讓皇帝親政?
楊琦聽明白了王允不願想劉協告知幾人密謀刺董的內容,但他身負著劉協的托付,不得不詢問王允的意見:“陛下想讓司徒去宣室一趟,親口回答那個問題。”
“陛下所問,我已答過,大可與陛下言,老夫的回答還是那樣。至於去宣室,過會兒太師就要到長安,老夫要帶群臣出城迎接,恐怕無暇入宣室朝覲了。公挺隨侍陛前,應勸陛下多加靜養,太醫令脂習不是說了麽,要少思慮。”
話一說完,王允便帶著士孫瑞和楊瓚走了出去,他們要在外面召集其他尚書、侍郎,然後步入未央宮前殿,與三公九卿們匯合,一起趕往橫門迎接太師董卓的車駕。
楊琦也起身隨行,半途卻被自家同族的楊瓚拉到隊伍後面的角落裡,悄悄的對他說:“你回宣室照顧陛下,迎接董卓犯不著讓所有人都去。”
“是。”楊琦性情耿直,見自家人當面,忍不住抱怨道:“司徒太固執了,我看國家今日言行,處處與常人無異,絕不能以孩童看待,若按司徒那樣做,日後定有大禍!”
楊瓚此時也是甚為苦惱,王允性格剛烈,矢志報國,這是他所欽佩的,也是他甘冒風險,與其密謀刺董的緣故。而他與王允並不是一路人,這一點王允也知道,雙方隻是暫時聯合,一致抗董。等抗董之後呢?王允作為首謀,威權一時無兩,
而弘農楊氏又豈會甘居人下? 是時候要給自己人預謀後路,以為進身之階了。
“如果國家真如你所說,能夠擔負大事,你便以光武事之。”楊瓚一手捉住楊琦的手,一手撫背,兩人甚是親密的動作,旁人知道這對本家是在聊些秘事,都自覺的避開,給二人留下一個表露心跡的空間。“王子師沒有容人的雅量,隻可結一時之盟。你在國家身旁,可見機行事,事後在朝廷,王楊分庭,亦無不可。”
楊瓚緊了緊握住的手,然後松開,走到尚書台前的隊伍裡去了。楊琦不發一言,尋了個空當,獨自走回了宣室。
劉協沒有下床,依然是半靠在床頭,手上拿著一卷書,在細細的看著。楊琦知道,從初平元年以來,王允便和太史令王立常在良日吉時入宮, 為劉協誦讀一章《孝經》。今天雖然是良日,但百官都要去迎接董卓,劉協隻能自己拿著書讀了。
“如何?王司徒可說何時來見我?”見楊琦進來,劉協垂手放下書,卷了起來,神采奕奕,全然不似剛得了一場大病;“我料想王司徒不會來,畢竟有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隻能派你代為答覆,是麽?”
在短短時間裡,楊琦早已熟悉了劉協非一般的聰敏,此時對答也很得體:“國家所料皆中,司徒要帶群臣去橫門迎接太師,稍後還有關東軍事與太師商量,故讓臣代為請罪。陛下所托之問,司徒說,與早先所答一致。”
“所答一致?”劉協笑容斂去少許,出奇的沒有多說什麽,反倒是又招手讓楊琦坐在他榻邊,顯然是把他看做是親信,他語氣還是很和煦的說;“侍中到近前來,我適才問過馬侍中,說起了侍中你當年在孝靈皇帝前的一段往事。”
“當初孝靈皇帝問你,他與孝桓皇帝比起來,孰優孰劣。”劉協不待楊琦回答,像個剛學會一個字的孩童,迫不及待的顯擺道:“你說他二人比起來,就像是虞舜與唐堯相比一樣。”
這可不是什麽好話,楊琦雖然剛直強項,但還是聽得冷汗直流,而劉協卻裝作不懂的樣子問道:“這話是什麽意思?馬侍中不願意說,非得要我親自問你。”
馬宇行為散漫,好出大言,素來為楊琦所不容,多次借資歷加以呵斥,如今正好借機讓楊琦在劉協哪兒丟一次面子。可惜楊琦強項,即便是孝靈皇帝當面都敢出言譏諷,又何況是一個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