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老子·第六十四章】
在軍中強調衛生環境建設的確是皇帝提出來的建議,也是他這一次隨軍出征,在軍營裡微服巡視時所發現的問題之一。皇帝所在的中軍是由衛士令王忠負責,一應衛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保證不會影響到皇帝以及若乾臣子。可當皇帝走到外圍的營盤時,卻很快見到了這些髒亂的景象。
正愁在軍隊裡不能指手畫腳、無用武之地的皇帝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召集南北軍眾多將校,在班師返程的途中開展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茅廁運動。並定下規章制度,不管是南北軍還是其他的雜號軍,都要按軍隊規模修建茅廁,保證營地衛生環境,以免滋生蚊蟲,感染流行疾病。
此外,皇帝還在軍隊建設上提出了其他有用的意見,比如在漢代軍中本來就有的軍醫系統上加以改進,要求不僅在平常的駐地,在戰時也要搭建庵廬,按部曲分配若乾醫者,隨時防控疫病、診治傷員。隨軍醫者、軍營基礎設施、還有以後世工程兵為標準而設置的輔兵營、建立在部曲上的夜校,皇帝在軍中待了不過才一個多月,便給禁軍帶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就差安排輔導員了。
雖然皇帝沒有真正上過戰場,沒有身先士卒殺過一個敵軍,但他在軍中的威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
吳子蘭眼裡流露出崇敬,對太史慈絮叨著皇帝對南北軍是多麽的優待、南北軍的軍營建設是多麽的詳細周到,正在感慨之時。太史慈敏銳的察覺到了身後的動靜,不由得側身望去,只見一名年輕的小將正面無表情的端坐馬上,居高臨下的看著他們。
“你們在做什麽?”
吳子蘭回頭看去,這又是一個他不認識的人,不過他這回通過對方身上的鶡尾冠以及青絲緄識別出對方是個郎官,而且他還看到了對方脖子上系著一條鮮紅色領巾,當下再無遲疑,抱拳道:“北軍步兵營都伯吳子蘭,參見軍司馬!”
太史慈愣了一愣,從吳子蘭的稱呼中,很明顯他不知道對方叫什麽,既然如此,又是怎麽準確的判斷對方是軍司馬而不是都尉?一般情況下,看見這種裝束打扮的人,不該是籠統的稱呼為‘將軍’的麽?
他卻不知道這是皇帝剛在南北軍推行下去的制度,從都伯、也就是從百夫長到伍長這幾個低級軍官,兩邊的肩膀上各自要縫上青色的肩帶,並以肩帶上橫線的數量代表軍職。比如最小的伍長就只是一條青肩帶,而都伯則是三條橫線,吳子蘭的肩膀上就是三橫青帶。至於都伯以上,從曲長到都尉這幾個中級軍官為了便於在軍隊裡指揮,則是在脖子上系著紅色領巾,顏色由淺到深。
至於校尉、中郎將、將軍這些級別的軍官,則是戴著特定的頭盔兜鍪以便於區分。
青肩帶、紅領巾,這些都是皇帝對軍職識別標志的統一定製,有利於在混亂的戰場上快速找到領頭人,及時匯聚,不至於潰散。這一系列制度被作為軍隊建制的基本章程,逐漸推行到其他各軍。
來者正是侯折,他因為斬將有功,被徐晃在功勞簿上記了一筆,呈到皇帝面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羽林郎拔舉為軍司馬。他脖子上戴著鮮紅色的領巾,就像隻一隻威武雄壯的公雞頷下的肉冠。
侯折冷漠的看了太史慈一眼,又看向吳子蘭,輕聲說道:“你倒是挺會說的,再多說幾句,北軍的底細都要被你在外人面前說光了。”
“屬下不敢!”吳子蘭低頭說道。
似乎是見吳子蘭沒有一個認錯的態度,侯折接著說道:“口無遮攔,泄露機密,按軍規是要挨鞭棍的。”
吳子蘭唯唯答諾著,面上雖然很懼怕,但心裡卻很有底氣,畢竟侯折一個南軍的軍司馬怎麽也管不到他北軍都伯的頭上。但是侯折一絲不苟的樣子,卻讓吳子蘭突然想起了他的新長官,步兵校尉徐晃。
然後他又驚駭的發現,侯折好像就是徐晃保薦上來的……
“我記下你的名字了。”侯折看著吳子蘭膽戰心驚的模樣,仍舊是淡淡的語氣:“晚上我會去尋徐校尉,在此之前,你最好主動找他請罪。”
說完,也不管吳子蘭怎樣煞白著臉,侯折徑直趨馬靠近太史慈的身前,說道:“東萊太史慈?”
軍司馬這種官職在太平年間是含金量很高的武官,但在如今這個世道,戰事頻繁,在關東各地諸侯的麾下,就連都尉、校尉都是一抓一大把,軍司馬實在算不上什麽了不起的軍職。太史慈在呂布軍中, 以及路徑兗州,與孔融留宿於曹操派來護送的軍隊裡的時候,不知見過了多少軍司馬。
但太史慈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發覺軍司馬的權重與威風,他想著,眼前這個軍司馬,放在關東就算是做個校尉都綽綽有余了吧?心裡如此想著,他也由此認真肅然的回答道:“謹諾,在下正是東萊太史慈。”
“找你很久了,跟我來。”侯折看了太史慈一眼,點了點頭,然後撥馬便走。
侯折的馬速並不快,太史慈也不多說什麽,邁開步子跟了上去。兩人走了一段路後,侯折看著太史慈,張口欲言,他當普通的羽林郎當慣了,一時有些不習慣坐在馬上居高臨下的跟人說話,剛才教訓吳子蘭那也只是一時需要,平常的時候他對手下都不怎麽擺架子。
這回對太史慈也一樣,他從馬上翻身下來,持轡與對方並肩走在地上,邊走邊說道:“南北軍關防嚴密、制度森嚴,不是外間那些雜軍,你一個外人不要亂跑,也不要因為好奇而隨意打聽。”
“……多謝賜教。”本來還沒有什麽,但在看到禁軍非同一般的氣象之後,有所觸動的太史慈突然為侯折把他當做一個‘外人’而感到不滿,這樣的一支軍隊,任是哪個有志從軍報國的男人都不會樂意於讓自己隻作為一個外人和過客吧?可他現在又確確實實是個外人,這是他無可辯駁的一個事實,所以他隻好悶聲問道:“敢問我們這是去哪?”
“國家聽說了你在北海的義舉,特傳我來尋你。”
聽了這話,太史慈那顆波瀾不驚的內心立時砰然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