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血色唐末》第116章 安排與規劃
  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底,濟陰城附近的農地,大部分已經耕種完成,只是還有一些新開墾的土地上,農人們還在搶種冬糧。

  田地中的農人們,頂著十一月底凜冽的北風,由在後面農婦扶犁,農夫在前面拉犁,他們家中稍大一些的孩童,也是不能休息的,這些大一些的孩童,正提著裝有種糧的布袋、竹籃,跟在他們父母的身後,將種糧點到曲轅犁翻起的泥土中。

  濟陰縣搶種冬東糧的進度基本完成,在王洵的親自督促下,濟陰縣絕對是曹州各縣中最快的。

  上個月底乘氏縣的發生的事情,王洵知道後勃然大怒,親自帶人去往乘氏縣,一方面是擔心裴貞依的安危,一方面是他要去親自處理那些作奸犯科的人。

  王洵到了乘氏後,沒有婦人之仁,犯罪的二十多名軍官以及小吏,情節嚴重的通通人頭落地,還按照放糧點附近民眾的指認,嚴厲的懲處了數十名普通的軍士,並且將此事當作典型,發文向各縣通告,讓各縣的官員將領,嚴厲查處此類事情。

  乘氏縣的主將趙九熊,因為治下不力和盜匪的原因,被王洵發配到徐州,去幫許繼宗辦事情了.

  王洵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為了不讓羅隱、韋莊兩人咬著他不放,一方面也是王洵不想嚴懲趙九熊,畢竟趙九熊也沒有什麽大錯,就是和其他幾個縣的主將比起來,他的能力差了一些。

  王洵在乘氏縣時,當即任命羅隱為曹州司馬,讓他從刺史府的小吏中,挑選一些人組成監察衙門,主要負責監察曹州的吏治、軍紀,巡視各縣、糾正刑獄之事。

  羅隱這人雖然是上了年紀,但是比年輕人的精力還好,在接到王洵的任命後,三天之內挑選了七八個小吏,立馬組成了曹州的監察衙門,然後帶著他挑選這些人,在監察衙門一隊軍士的護衛下,半個月內跑遍了曹州各縣各鄉,所有的放糧點。

  在跟羅隱一起出去的年輕人,都快撐不住奔波的情況下,羅隱是堅持每天早晚寫一封文書,把各地發現的情況及時向王洵匯報,王洵也是告訴下邊每一個侍衛官,讓他們只要是監察衙門發來的文書,不管是什麽時候到了刺史府中,都馬上送來給他,王洵收到文書後,也是會馬上把羅隱發現的問題處理掉。

  經過羅隱一搞,曹州現在各地是吏治清明、軍紀嚴明,就連冬糧的搶種進度都快了許多,王洵給各縣搶種冬糧的任務是基本完成。

  不過本來就瘦的羅隱,從下邊各縣巡查回來後,他更是又黑又瘦,衣服下邊只剩皮包骨頭的樣子,王洵怕他支持不住,把韋莊推薦而來的張道古,派做了羅隱的副手,這才把他身上的擔子減輕了些。

  羅隱巡視回來後,感王洵知遇之恩,又推薦了他的另外兩個好友,李道殷和鄭遨。

  王洵和羅隱推薦而來的這兩人交談後,覺得兩人都有些本事,直接任命兩人為刺史府的錄事,協助他處理曹州政務。

  至於韋莊,王洵本來想直接任命他為曹州長史,但是韋莊堅決推辭了。

  韋莊對王洵講的理由是,他以前隻做過不入流的幕僚,不知道他能不能勝任,一州長史這種重要的官職,所以韋莊向王洵請求,讓他在乘氏令的位置上治上一任,等到王洵覺得他乾得不錯的時候,在擢升他為曹州長史,這樣更能服眾。

  王洵深感韋莊說的有道理,就隻好先任命他為乘氏令了。

  曹州長史一職,既然韋莊暫時不做,

那隻好先讓投降過來崔素毅暫時做著了,不過王洵信不過崔素毅這人,將很多長史的職權剝離出來,只是讓崔素毅負責一些修建城池,清理河道,重建濟陰城中的房屋街道,這種無足輕重的事情。  韋莊在被王洵任命為乘氏令後,就馬上把縣衙的辦公地點,挪到了乘氏縣南面流民湧入最多的凌河鄉,他這一個月中的辦公地點,一路隨著流民遷移的腳步,挪到了乘氏縣最北巨野澤一帶,乘氏縣內韋莊所過之地,一片片荒蕪的土地上,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流民。

  在羅隱他們這些人到曹州後,別駕高鬱也是可以從曹州的雜務中抽身出來,他可以把更多精力,轉移到幫王洵分析各種軍情的問題上來。

  這時代的社交圈子就是這樣,這些有文化的人,隻跟他們這個階層的人交往,這些人中的某一個人,覺得這個地方的實權人物不錯,在他得到重用後,就會寫信邀請他們的好友們,一起前來這人的手下效力。

  手下人才匱乏的王洵,這一次可算是感受到了名人效應,他在得到這幾人後,把一些事情也是交了出去,他再處理曹州的政務,就感覺輕松多了。

  在李家集作戰有功的薛十三和丁衛,同樣被王洵提拔為副營官,軍銜也是升為校尉。

  這兩人還是,除了王洵從穎州就跟著他的那二十七人外,第一批升任校尉官職的士卒,而且兩人的任職的軍隊,還是刺史府的衛軍營與王洵自己的親衛營。

  兩人任命一下去後,同樣也是在軍中引起了轟動,這說明王洵沒有那種很嚴重的親疏之分,這個任命讓曹州軍中很多底層的士卒,燃起了向上爬的希望。

  王洵此刻正在刺史府內,水榭院落中的書房中,看著案桌上濟陰城的圖紙發呆。

  這張簡易的圖紙,被王洵用筆畫的是密密麻麻,按照王洵對濟陰城的設想,他是打算按照後世的城市一般,趁著濟陰城現在重建,把城內集中規劃一下。

  濟陰的北城因為臨著南濟水,規劃一個貨物集散的商業區,是最為合適的了,城南建一個農貿市場,用來作為農副產品的交易,刺史府和縣衙都在城東,所以東城作為政府衙門、軍營學堂、的聚集地,至於城西的話,那就將城中的作坊都放在那邊,好方便官府來集中管理。

  王洵還打算等著冬耕完成,招募一些勞力來疏通一下, 連通泗水的南濟水與菏水兩條水道,疏通得能過大船王洵不敢想,先疏通得能過小船,倒是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等到曹州的水路能直通徐州後,王洵相信青齊、河北一帶南下,江南之地北上青齊、幽燕的這些商人,一定也會有很多人,選擇走這曹州這一條線路,畢竟現在曹州屬於感化鎮的轄區,他們南下和北上,不用怕被宣武鎮和感化鎮,這兩個地方的官員一起刁難。

  王洵的這些設想如果實現,雖然不能讓這曹州之地,媲美居運河之中的汴州,但肯定會比現在繁華得多,稅賦也一定會翻個幾十翻。

  曹州的古稱定陶,自春秋至西漢八百多年間,定陶“扼菏(菏水,上古大澤菏澤)、濟(濟水,古濟水過陶丘北,故定陶又名濟陰)之要,據淮、徐、寧、衛、燕、趙之脊,一直是中原地區著名的水陸交通中心、經濟都會和軍事戰略要地,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

  後來的南北朝,因為天下中分的原因,曹州也是發揮不上連通南北的作用。

  到了隋唐的這兩三百年間,從隋運河修建後,比較多的官船、商人改走汴州,曹州的水道就再沒有人在清理,濟陰的經濟以及地裡位置,這才慢慢的衰落了,所以王洵的設想也是並非空穴來風,是經過他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王洵看著面前的草圖,他相信以他的知識閱歷,這些一定會成為現實的,只是要用上一些時間去慢慢實現,現在王洵根本沒有這麽多的財力、物力、人力在曹州大興土木,只能先一步步的來,先將發展的基礎打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