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鄭王天下》第233章 誠意
鄭蔡分界線洪水以北的鄧邑,也就是鄧荒未離鄭前的封地。

此時的鄧邑已經成為了鄭軍的臨時駐扎地。

鄭軍屯駐在鄧邑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攻打蔡國,事實上當鄭忽在太行遭遇搶婚之時,鄭國的宣戰國書,就已經送到蔡侯手中。

之後鄭莊公命令原繁和泄駕領車三百前去攻打蔡國。

與其說是攻打蔡國,不如說是吸引蔡國上下的注意力更為準確。

原繁號稱領車六百,欲與蔡侯會獵於陘山。

這種口氣可以說是相當的目中無人。

要知道蔡國也不過有車六百,原繁如此誇大鄭軍實力,會讓蔡國上下以為鄭國欲一戰滅蔡。

這麽赤裸裸的挑釁,輕視,休說是蔡侯,就是蔡國群臣也會心生憤怒。

而原繁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蔡軍不憤怒進而傾巢而出,怎麽給柏、沈、息等國進攻蔡國的機會。

原繁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和蔡軍硬剛。

蔡國弱於鄭國不假,但蔡國士卒也是常年在戰爭中摸爬滾打的,不是什麽好啃的骨頭,尤其是當激怒這些人的時候,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鄭國三百乘面對可能會傾巢而出又充斥著憤怒的蔡軍,和他們硬碰硬,這樣的傻事,原繁這老狐狸怎麽可能做的出來。

原繁真實的目的從來都是拖住蔡軍主力,只等蔡軍回師自救,他再率軍痛打落水狗。

臨來之前,他就已經為蔡軍的精銳選好了一處絕佳的埋骨地,那就是洪水。

這一戰如果不能讓蔡國元氣大傷,那就是他原繁的失職。

自從鄭忽被驅逐之後鄭國上下都憋著一口氣呢。

一國儲君竟然被人給驅逐了,這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在這其中原繁等隨同鄭莊公和鄭忽前往魯國的諸卿受到的輿論壓力尤大,主辱臣死,去一趟魯國就把自己未來效忠的主君給搞沒了,這還了得,如果說著這還不是無能,那什麽算是無能?

國人才不會管他們當時遇到了什麽情況,他們只知道儲君離國,社稷動輒有傾覆之危,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都是原繁等人的鍋。

儲君被驅逐,他們這些人卻完好無損的回到了鄭國,這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失職。

原繁不止一次的聽到國人議論,諷刺他們這些人無能。

對此,原繁要是還能用平常心對待,那就真是見了鬼了。

所以,原繁一直視此戰為雪恥之戰。

“明日以相持為功,無論蔡軍如何挑釁,擊鼓,三軍概不出戰,如蔡軍攻我,許敗不許勝,誘其繞陘山而走,便是有功!”鄧邑城守府正堂之上,原繁正在布置明天的戰鬥計劃。

“唯!”一乾將領轟然應道。

“若蔡軍回師,二三子切莫放過,吾要讓蔡軍埋骨在這洪水之中!”原繁發狠道。

“唯!”眾人再次應道。

明天鄭軍和蔡軍正面對峙,柏、沈二國加上臨近的一些小國攻打蔡國的都城上蔡,息國則負責攻打蔡國南部的領土。

鄭莊公早已經和這些國家約定好了,上蔡的珍寶重器誰搶到是誰的,蔡國的領土誰先佔據歸誰,鄭國隻負責消滅蔡國的主力。

這些與蔡國臨近的國家,原本還有些猶豫,當聽到鄭軍要消滅蔡軍主力,僅剩的一點猶豫立馬消失殆盡。

他們這些和蔡國臨近的國家,很多平時都要仰蔡國的鼻息,現在不僅有報仇的機會,還沒有秋後算帳之憂,這樣的好事哪找去?

至於禮法之類的,魯、鄭、齊這樣的大國都能在收到宋華督的賄賂之後,對華督弑君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視而不見,

他們這些遠離中原,經常被中原人瞧不起的國家更沒什麽心理壓力。當然了,這些國家肯定不會輕信鄭莊公的一面之詞,他們會事先撒探子在上蔡周圍,若是蔡軍真的傾巢而出,這些國家才會按原計劃行事。

如其不然,沒人會願意吃不到肉還惹一身騷。

此時,確實有很多君主士大夫依舊固守宗周時的規矩,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要不然也輪不到齊桓公來尊王攘夷。

要知道尊王,不僅尊的是周王,周王隻是周禮的一個物化代表,齊桓公尊周王的目的其實是希望挽救已經崩壞的社會秩序,例如滅國不絕祭祀等。

拿此時來說,滅人國家誰還管你祭祀不祭祀的,鄭國滅虢、鄶、胡等國,也沒管過人家祭祀不祭祀之類的,後來的晉國幾乎將周圍的小國全給吞並了,也沒見他給別的國家留下社稷祭祀,霍國伯爵國,敢自己給自己晉爵為公。

春秋初期的亂象,其實已經隱隱有戰國時期的影子了,隻不過後來隨著春秋五霸的崛起,拚命的維護宗周時期的秩序,才讓周禮崩壞的速度變的慢了那麽一些。

總體而言,春秋初期其實並沒有後世很多人想象的那麽美好,什麽春秋時期沒有兼並戰爭,齊桓公稱霸一口氣滅掉了三十余國,這才是真實的春秋時期。

不義戰爭、滅人國家,在春秋時期都是常態。

孟子所謂的春秋無義戰,這是真實的歷史寫照。

所以來說,此時守規則的人很多,不守規則的人也很多,但很少有人會對失敗者守規則。

國家之間之所以會互守規則,那是因為兩方的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一時半會結束不了博弈,就是所謂的非零和博弈,即兩方處於反覆博弈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守規則的基礎,不然,一強一弱,想要雙方都守規則,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在後世的社會文明如此發達的情況下,美帝都仗著國力到處霸凌,更逞論現在。

而此時,蔡國就是柏、沈、息等國眼中的失敗者。

打失敗者的秋風,沒人會覺得有什麽不對。

......

就在原繁在鄧邑布置任務的時候,鄭忽在陘庭也迎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曲沃使者狐突。

“臣曲沃使狐突見過世子!”陘庭城守府正堂,狐突率先向鄭忽行禮道。

“曲沃使不必多禮!”鄭忽回禮道。

“不知曲沃使至我陘庭所為何事?”鄭忽微微一笑,揣著明白裝糊塗。

“臣奉寡君之命,攜書一封,呈於世子,望世子親覽!”狐突恭恭敬敬的將書簡奉上。

鄭忽接過書簡,拍開印封,在狐突的注視下看了起來。

盞茶功夫,鄭忽已經將書信讀完。

書信中所書的東西和鄭忽所猜的大體不差,唯一讓鄭忽感到詫異的是,為了拉攏他,曲沃方面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按照曲沃方面的意思,若是鄭忽願意幫助他們統一晉國,曲沃方面一定會盡全力幫助他回國,即便與魯宋等大國開戰也在所不惜。

退一萬步來講,若是最終依舊在鄭莊公活著的時候無法助鄭忽回國,曲沃武公允諾願與鄭忽共治晉國。

整篇簡書可以說是誠意滿滿,沒什麽過分吹捧的詞匯,估計是想讓鄭忽感受到曲沃方面的巨大誠意。

若是鄭忽沒有竊晉的計劃,這個條件對鄭忽的誘惑力可以說是無限大的。

不過,既然鄭忽準備竊晉了,這些條件對鄭忽來說實在算不上什麽,未來晉國都是他的,要曲沃還有何用?

當然,這些話是不能說的,不僅不能說,鄭忽還要適當的答應曲沃的條件。

不然,曲沃怎麽能放心的進攻翼城,兩方不撕逼內耗,鄭忽怎麽能從中漁利?

表示同意其實也是個技術活,比如現在鄭忽所面臨的情況,立馬同意,曲沃方面肯定多少會有些疑慮,欲拒還迎才是正道。

“汝君之意,忽已知之矣,煩請曲沃使為我言之,賢君厚愛,忽感激無已,然忽聞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忽德薄智小,怨之所集,遂為宋蔡所逼,棄國於不顧,愧對先君社稷,幸蒙翼君不棄,賜以土地人民,以作生養,忽身所以得全者,翼君之惠也,賢君愛幸之德,忽不敢忘,然忽不敢背翼君之德而歸曲沃,望君知之!”

鄭忽一番話說的自己都快被感動了,不知道的人一定會認為他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

但問題是狐突卻聽出了鄭忽的言外之意。

狐突從鄭忽話裡聽出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你們開出的條件確實很誘人,哥也很想答應,但是翼君對哥有恩,哥不能恩將仇報啊,所以哥隻能忍痛拒絕你們了,如果未來有機會, 咱們再合作。

這不是狐突想的多,而是鄭忽的暗示很明顯,鄭忽稱小子侯為翼君,而不是晉侯,這個稱呼很耐人尋味。

再有鄭忽若是準備和小子侯一路走到黑,根本就不會見他。

這兩點足以證明鄭忽是可以被拉攏的。

搞明白了這些,狐突對鄭忽就更上心了,如果能把鄭忽拉到曲沃的陣營裡面去,那他絕對是大功一件。

“不然,臣聞水之就下而人之就上,翼君率奪晉國,墮唐叔之業,寡君不忍見先君辛勞之功毀於一旦,故興義師討之,以興晉國,今晉民扶老攜幼皆往歸之,晉之政必在曲沃矣,世子誠能助寡君而一晉,寡君必不敢忘世子大德!”狐突也開始忽悠起鄭忽來。

問題是,其實從一開始鄭忽就在忽悠他。

讓被忽悠的人以為他在忽悠別人,鄭忽真實越來越有老狐狸的風范了。

“曲沃使之意,吾知之矣,然《詩》雲: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曲沃使勿複言!”鄭忽道貌岸然的回絕道。

狐突見狀,也不敢再多說,他和鄭忽也談不上多熟,生怕再多說會引得鄭忽不快,那就弄巧成拙了。

隻要鄭忽對曲沃不反感,來日方長,也不急在這一時。

這是狐突心裡的想法。

“曲沃使既來,忽當為曲沃使接風洗塵!”

鄭忽見狐突不在規勸,便迅速轉移話題。

“世子厚愛,臣謹謝之!”這麽好給鄭忽拉近關系的機會,狐突自然不會放過。

他還想著要“感化”鄭忽呢!

“善!”鄭忽高興的衝狐突笑了笑。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