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高渠彌又以類似的方式誆騙了耿侯。
欺騙從來不是目的,隻是實現目的的手段。
搞定了郇伯和耿侯,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
另一方面,鄭忽也已經和小子侯以及曲沃武公就伐冀國達成諒解。
兩方都不會因為鄭忽攻伐冀國而與鄭忽為難。
說到底,鄭忽與晉、郇、耿是同姓,冀國隻不過是個外人罷了。
誰也犯不著因為一個關系不大的外人而與鄭忽結怨不是。
得不償失!
所以,冀國被孤立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
協調好各方關系之後,這場戰爭其實就已經進入了預備階段。
陘庭更是猶如一台精密戰爭機器一樣,開始發動起來。
陘庭城守府中的命令一條接著一條的往下面傳達。
已經編入陘庭戶籍的士卒接到命令之後,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也開始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作些必要的準備。
得益於鄭忽一年前頒布的賞功令,現在整個陘庭人人皆知,戰爭是能夠給他們帶來巨大利益的。
這也算是鄭忽流亡的福利了,整個陘庭的上層貴族滿打滿算也就四個,鄭忽、高渠彌、鄧荒和公子辛醜。
除高渠彌外,鄧荒和公子辛醜一直以來都是鄭忽的親信。
是以,鄭忽在長葛實行的軍功爵製以賞功令的形式毫無阻礙的陘庭推行下去。
不僅推行了下去,而且比在長葛時更為激進。
在長葛推行的所謂軍功爵屬於閹割版,職爵是分離的,爵位隻是爵位而已,並不能借此擔任官職。
而在陘庭推行的賞功令則把爵位和官職結合了起來,不同的爵位可以擔任秩比不同的官職。
這樣,軍功爵製不僅有了經濟上的優待,更有了政治上的支持。
想要做官,就要先立軍功,有軍功者不一定可以為官,但沒軍功者一定是無法為官的。
當然,這是對普通人而言的,萬一遇見一個大才,鄭忽也是可以繞開這一制度的。
不過,這種事鄭忽是不會輕易去做,一種制度想要貫徹落實下去,威信二字是少不了的。
即便是繞開,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
高渠彌對賞功令的推行,初時是有些猶疑的。
作為老牌大貴族的他,在陘庭雖然不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戰,但是這個制度的衝擊力太大了,大到他絕對無法忽視的程度。
這個制度一旦推行下去,意味著他將來有一天可能會和一群泥腿子同殿為臣。
這事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
這是出自一個奴隸主剝削階級自身本能的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鄭忽親自下場,將賞功令的內容掰開了給高渠彌一一講解,以消除他的疑慮。
例如斬首一級晉爵一級,這事就是那麽容易實現的嗎?
肯定不是,作戰時五人為一個單位,在本作戰單位無死無逃的情況下,斬首之後才能晉爵,不然,按照傷亡不同,可能還要治罪。
再如,得爵位之後理論上是可以做官的,但官是這麽好當的嗎?
肯定也不是,有爵位隻是代表有了做官的資格,但並不代表一定能做官。
做官也是要經過選拔的,大多國人連字都不識,算術也不會,怎麽可能會讓這些人做官,那不是開玩笑嘛!
現在私學還未開始興起,隻知識這一節,就足以將大多國人擋在統治階級的門外。
總而言之,鄭忽所有的解釋都圍繞著一點,那就是賞功令其實隻是在士卿階層中進行的一場的遊戲,士階層以下的普通人隻不過是陪跑而已。
當然了,
陪跑也是有獎勵的,立有戰功者會有經濟和社會地位上的優待,但插手政事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這一通解釋,最終打消了高渠彌的疑慮。
鄭忽的這番解釋確實合情合理,高渠彌也找不出任何漏洞。
說到底,鄭忽的賞功令還未觸及到像高渠彌這樣老牌貴族的根本利益。
如果鄭忽學習吳起的那套,封君三代之後無功者不可襲爵,或者學習商鞅那套直接廢除世卿製,高渠彌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麽好說話。
隻能說按照現在的情況,鄭忽暫時還沒必要去考慮這一點。
整個陘庭在晉國有封地也就鄭忽一人而已。
等到他當政,並且軍功地主有了相當強的實力之後,他再下達廢除世卿的命令不遲。
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的陘庭可經不起統治階級上層的內訌。
他也根本沒有必要和商鞅一樣搞一些比較激烈的改革。
隻要他按照現在的節奏將軍功地主造就出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鄭忽現在的情況和後世美帝在美洲大陸建國的情況差不多。
美帝沒有經歷過什麽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直接就是資本主義國家。
鄭忽在陘庭也差不多,他可以直接將軍功爵以及某些封建制度建立在陘庭這片土地上。
接下來,每征服一地,他就可以將陘庭的制度複製過去。
這樣的好處就是避免了內鬥。
壞處也很明顯,每征服一地,被征服的士卿得不到優待,就會在列國之中大肆宣揚鄭忽的“暴行暴政”。
未來他被列國聯合打壓的可能性不小。
不過,鄭忽對此並不放在心上,隻要自己強大了,還怕列國圍攻?
小民們卻沒有鄭忽這麽多想法,歸根到底,他們還沒有達到鄭忽這個層次,他們只知道戰功能夠給他們帶來一切,土地,宅院,奴隸,甚至是女人。
鄭忽一年前在他迎親之後,賜了幾個奴婢給戰功最高的幾名士卒,用意當然是激勵士卒訓練,殺敵立功。
而且根據鄭忽的立下的規矩,克敵之後,軍功高的士卒可以優先分配到女人。
大開后宮政策造成的結果,就是士卒全是眼冒綠光的,恨不能立刻就奔赴戰場。
賈、楊、霍三國的士卒在鄭忽的有意放水之下,攻破陘庭之後,幾乎人人都分得了土地。
有了土地的一群糙漢子如果說還缺點什麽,那一定是缺個女人。
沒有女人那能叫家嗎?
一旦這三國士卒有了家,鄭忽再也不用擔心這些士卒的思鄉問題。
小民和文人不一樣。
文人離鄉之後傷春悲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而小民的思維則很簡單,有家的地方就是故鄉。
隻要有家,能過的下去,沒有人會考慮家鄉的問題。
在哪不是過日子啊!
所以,當城守府的命令層層傳達下去之後,很多士卒聚攏在一塊,訴以興奮激動之情。
聞戰則喜,在陘庭絕不是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