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天下初臨第一百四十五章授爵三日後,午時,一場盛大的授爵儀式在長葛城外舉行。
之所以會選在城外,是因為鄭忽邀請了各鄉邑的人前來觀禮。
若按照此時的封爵儀式來說,授爵那是在宗廟之內進行的,而且也絕對不可能同時授予這麽多人爵位。
根據呈報上來的統計,此次受封的士卒青壯共有六十一,令鄭忽驚詫的是,還真有個青壯也不知是踩了狗屎運,還是真有實力,竟然一躍三級,從白身直接升到第三級爵位簪嫋,即可在馬上加絲帶,故名。
鄭忽魔改版的二十封爵製,具體的細分大致如下:
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公子,十一右公子,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輔國將軍,十八大將軍,十九柱國大將軍,二十大司馬。
這個改版,剔除了原來二十等爵製中,有秦國特色的爵位。
如,原來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七和第十八級爵位,分別為左庶長、右庶長、駟車庶長和大庶長。
這四個爵位都是帶有秦國地域特色的,而且在商鞅變法前,這四個爵位,職爵一體,位高權重。
鄭忽的作法是,在引入中原地區普遍實行的左右公子制度之後,又兼采歷代改版的軍功名爵製。
像輔國將軍和大將軍采漢製。
至於第十九級的關內侯改為柱國大將軍則取自創於西魏,盛於隋唐的府兵製中的官職。
第二十級的大司馬則是取於古製。
整體而言,鄭忽魔改的這版二十等爵製讓人感覺偏重於軍事,與政事牽涉不大。
更像是專為激勵士卒殺敵而作,這在無形中就減少了推行的阻礙。
事實上,在這個階段,鄭忽也沒準備立刻學習秦國二十等爵製的爵職一體,而是暫時選擇了爵職分離。
軍功只在軍中推行,與政事無礙!
至於軍功中附帶的一些特權,例如,第四級不更,可免充更卒,僅限於長葛一地。
當然了,魔改之後的二十等爵製,除了賞賜與原製相同外,計功的方法細分也和原製大致相同。
比如,在戰鬥中,普通士卒達到三次斬首記錄,戰後,就要被考核,確認無疑之後才能被授爵。
再如,如果是五人小隊一起殺敵,在確保自己這個小隊沒有逃跑或戰死的人之後,斬首一人才能被計入軍功。
如果逃一人或者死一人,那麽斬一人算贖罪,斬二人才能論功,一人未斬,那就會被定罪。
逃兩人逃三人等等依此類推。
至於將官的戰功計算,亦是完全按照秦製,即“其戰,百夫不得斬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夫賜爵一級!”
統一軍之將的將領,計功標準與秦製略有差別,鄭忽的改版為“能攻城圍邑斬首三千已上,則盈論;野戰斬首一千,則盈論;吏自百夫及千夫以上至大將盡賞。”
這個標準比秦製低了不少,秦製攻城戰要斬八千已上,野戰要斬二千以上,將領才能論功。
但是考慮到現在戰爭規模小,參與戰鬥的人數並不多,所以才降低了標準。
而這個標準在此時其實已經算是相當高了,要知道鄭國千乘之國,有兵力即甲士也不過兩萬人左右。
一般的戰鬥而言,雙方最多也就出動三、四百乘的人馬,三百乘就是大致六千人左右的兵馬,
在野戰中,要斬殺六分之一的敵人,且還要保證自身的損耗要盡可能的小。 不然,損耗大或者戰敗,那麽一切就另當別論。
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
如果攻城,除非連續攻下十城或者攻打對方核心的城邑,才能達到論功的標準。
一般的城邑通常不會有這麽多駐兵,國家的軍隊一般都集中在國都和關隘城邑之內。
所以來說,鄭忽的這個軍功爵,標準其實是相當之高。
像此次授爵六十余人,完全是鄭忽為了營造一個隻要奮力殺敵,軍功易得的假象,再加上對手是一群烏合之眾,鄭忽也有意放寬了標準,不然,至少還可以再減個十人,或者更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就像詐騙,第一次不給你點甜頭,後面你怎麽能心甘情願的往裡面投錢?
不過,無論怎麽說,這樣做的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不但被授爵的士卒青壯滿面紅光,就是沒有在此次剿匪中立下戰功的青壯也是激動的難以自已。
這次封爵,意味著鄭忽之前的許諾是真的,隻要殺敵就能得到爵位。
他們的認知還停留在操練時期,鄭忽忽悠眾人的斬甲首一級,得爵一級的美夢中。
實際上呢,確實是斬甲首一級,得爵一級,但問題在於,必須是在保證己方戰勝和自己所屬的伍、什沒有損耗或者損耗極小並將損耗補上的情況下。
不然,還有可能被追究責任。
無論怎麽說,和原來戰勝殺敵立功之後,普通的庶人隻能得些微末的賞賜和公田相比,軍功爵的實行至少給了普通庶人一個上升的渠道, 一個努力殺敵就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家人生活質量的渠道。
這至少在此時,誘惑力是無限大的。
授爵儀式,在鄭忽的授意下被搞的極為隆重,鄭忽就一個目的,這軍功爵的第一炮必須打響。
不敢說,能在國人中間產生核彈一般的威力,至少也得達到天雷滾滾一般的效果。
隨著鄭忽將最後一卷冊命文書授予得爵者,整個授爵儀式暫時高一段落。
專為授爵而築的策勳台下,被授予爵位的青壯個個昂首挺胸,像戰勝了的公雞一樣。
這讓前來觀禮的人皆是羨慕不已。
稍後,按照鄭忽的安排,此次所有被授予爵位的青壯都會由他親派車駕送回鄉裡並會被大肆宣揚,讓鄉裡皆知。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嘛!
這麽好的活廣告,不作白不作!
“此次盡滅棘澤之寇,皆賴群吏用命,將士爭死,故忽僅以此區區之爵酬有功也,至於忽先前所允諾之田、仆,稍後即刻賜還,而宅第則還需要些時日,時間倉促,一時之間,實難起八十余座宅院,忽已命長葛令鄧方親臨督造,建成之後據功依次賜放,還望諸位稍待些時日,忽在此謹謝之!”
這樣的事情瞞不過去,也沒必要隱瞞,大大方方的說出來,眾人也都能理解。
果不其然,鄭忽話音方落,得爵將士皆回禮,口稱不敢。
鄭忽滿意的勾起了一絲笑意,接下來,就輪到公審棘澤盜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