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周、宋、魯、蔡欺我太甚,不如因而伐之,可建大功!”
回到館舍中,方落座,高渠彌便迫不及待的向鄭莊公建議道。
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鄭國群臣的讚賞。
很多人直接叫囂著“周、宋、魯、蔡可伐也!”
就是當初勸鄭莊公以大局為重的原繁,也是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打出了“敵不可縱,縱敵患生!”的口號。
至於這個敵說的是誰,各人都心知肚明。
總之,經虢公提出更立鄭國世子一事後,鄭國上下皆以之為恥,欲以戰來洗刷被加之於身的侮辱。
諸侯國換不換儲,在此時那是諸侯國自家的事,別說宋、魯、蔡無權插手,就是天子也得掂量掂量。
這就好比後世毛子選總統,米國直接公開聲明讓毛子民眾必須選某某某,不選不行。
這不是赤裸裸打毛子的臉嗎?
毛子可能會答應嗎?
同樣的道理,天子這也是一巴掌打在鄭國君臣臉上。
若天子還有宗周時期的那個威勢,鄭國上下雖然心裡有怨恨,但形勢比人強,捏著鼻子還有認命的可能。
畢竟從周公制定的禮法制度上來說,天子確實是有這個權利的,就像魯武公,被逼得實在沒招,隻能屈服。
但,問題是,現在是成周時期。
此時的天子固然還有些號召力不假,但距離成為明日黃花也就差那麽一天。
要知道,原來成周有地六百裡,六六三十六,也就是三十六萬平方裡的土地。
而現在呢,就剩一二百裡的土地。
土地少也就算了,財政還特別糟糕。
平王剛去世時,桓王連平王的喪葬費都湊不齊。
桓王又特別反感鄭國的作為,不願欠鄭國的情,無奈之下,隻好厚著臉皮派人到魯國來求賻(喪葬費)。
沒地沒錢,兵也不多,鄭忽是真不知道這天子哪來的自信敢脅迫鄭國換掉自己?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鄭忽也沒什麽好辦法了,再講什麽息事寧人,並力北進那就是自絕於鄭國了。
群臣都這麽擁護他這個世子了,他再說這樣的話,那不是明顯的不知好歹嗎?
鄭忽怎麽可能會做這樣的蠢事?
“走一步看一步吧!”鄭忽心說。
天子出的這個么蛾子確實是打亂了鄭國原本的部署。
不說別的,鄭莊公一旦在這種情況下離開曲阜,天子暫且不論,其他三國宋、魯、蔡,鄭莊公能不與他們開戰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是毋庸置疑的!
先不說鄭莊公就不是個吃虧的主。
就是此時的價值觀。
此時講究的是什麽?
講究的是有恩必嘗,有仇必報,有恩不嘗,有仇不報是要遭社會唾棄的。
想當初鄭國為什麽會和衛國結怨,不就是因為公孫滑(共叔段之子)請衛桓公伐鄭在前,之後鄭國報復,後來誤會雖然解除了,但衛國一瞧,鄭國竟然伐我,這還管什麽誤會解除沒解除,先報復回來再說。
然後,鄭國再一瞧,好家夥,誤會解除你還伐我,必須得報復過來。
就這樣,兩國報復來報復去。
同樣的道理,當年鄭國和陳國怎麽偃兵戈的?
鄭國劫掠了陳國邊境的一座城池,後來又派人將俘獲的男女淄重還了過去,托言軍隊不聽指揮,並向陳侯道歉。
這就算是於陳有恩了,於是,陳侯終於願意撇下盟友宋、衛,和鄭國訂立盟約,約定互不侵犯。
就像後來子貢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說:“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這就是此時社會價值觀的真實反應。
此時不講究什麽感化懷柔,給人結仇了,那就一個選擇――報復回去。
不報復回去,別說周圍的人的知道後會看不起你,就是家裡人知道了也會瞧不起你。
國家也一樣,一旦與其他國家結仇,國人即便用腳投票,得到的最終結果也一定是報仇。
在這個問題上,就是這麽簡單粗暴,沒有一點彎彎繞。
事實上,高渠彌及群臣的建議,正合鄭莊公的心意,將近一年沒和中原這幾國開戰了,宋、魯、蔡三國怕是忘記了鄭國的威勢了吧!
不打幾仗,讓他們長長記性,還真以為鄭國學會修身養性了呢!
“二三子之言甚合寡人心意,待歸國後,亟備糧秣,整軍旅,繕甲兵,與之宣戰!”鄭莊公面色冷冽,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這樣的事再忍氣吞聲,別說國人,就是他自己都看不起他自己。
正如孔子所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是一個能容忍的梟雄不假,但也得看對誰。
對天子,對宋、魯、蔡,實在沒有容忍的必要。
還是那句話,生死看淡,不服就乾。
怕個球!
鄭莊公的命令使得原本心懷憤怒的群臣立馬振奮了起來。
皆高呼“君上之明也矣,臣等謹受命!”
就連滿腦子北進的鄭忽也跟著這樣喊。
沒辦法,現在和宋、魯、蔡乃至成周開戰已經成為人心所向。
計劃終究還是趕不上變化。
不過,話雖然這麽說,但是鄭忽心裡卻在琢磨著一旦開戰,鄭國該怎麽做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鄭國群臣之所以叫囂開戰,左右無非是發泄對幾國的不滿,同時想要洗刷鄭國方才蒙受的羞辱。
士可殺不可辱嘛!
但是,鄭忽卻不能如此簡單的考慮問題,戰爭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獲勝揚威,洗刷恥辱,更是為了獲利。
既然此時鄭國已經走到了戰爭的邊緣,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必定是要跟宋、魯、蔡甚至天子爭個高低的。
那麽,如何做才能讓鄭國受益,讓他國受損,這成了鄭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思來想去,鄭忽認為趁著這個機會繼續蠶食成周的王畿或許是個不錯的思路。
原因也很簡單,宋蔡的領地不好蠶食,一旦蠶食,接下來等待鄭國就是接連不斷的報復行動。
魯國也一樣,而且魯國與鄭國不接壤,沒有蠶食的意義。
算來算去,就剩下天子這個軟柿子了,兵不多還沒錢,跳來跳去惹人煩,是時候該給他一個教訓了!
到時候鄭國聯合齊國胖揍宋蔡魯一頓後,估計天子能指揮的中原大國也就只剩下衛國和陳國了。
陳國不用擔心,估計也是出工不出力,衛國則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所以,這樣算下來,天子反而成了最佳人選。
但問題是,這一切都是計劃,真的能如鄭忽所願嗎?
就在鄭國群臣振奮之際,齊侯帶領著齊國群臣走了進來。
離開魯國大殿,齊國群臣一路上也是氣憤不已,天子這樣搞事情不但是打鄭國的臉,也損害了齊國的利益。
若是此次天子真成功的換下了鄭國的諸君,其他的先不說,以後齊國的儲君豈不是岌岌可危?
防微杜漸,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道理。
就像當年宣王換魯太子的時候,惹得列國普遍不滿,南方的幾個國家更是公開和宣王唱反調。
這不是一件小事。
是以,齊國自國君以下,沒有不支持鄭國的,在回來的路上,齊國群臣就開始討論該如何幫助鄭國反對天子的亂命。
沒錯,就是亂命,齊國群臣認為天子這樣悖謬的命令已經不能稱之為詔令了。
是以,齊國君臣根本就沒回自家的館舍,直接順道就進入了鄭國的館舍。
“鄭伯!”
“齊侯!”
兩國國君及兩國群臣相互見禮之後,很快又坐到了一塊。
話說,齊侯現在也有些後悔。
因為此次的曲阜相會,是他應承下來的,鄭伯那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過來的。
本來以為即便出些么蛾子,事情也不會鬧的特別大。
誰知道王權竟然親自下場了,還聯合宋、魯、蔡三國打了鄭國君臣的臉。
這一巴掌不單是打在鄭國臉上,也打在齊國上下臉上。
齊國在中間說和,搞成這樣,這是一點顏面都給齊國留。
更別說還損害了齊國的切身利益。
此時,面對鄭莊公,齊侯也是有些愧疚。
齊侯拉著鄭莊公的手道:“此事,唉……”
“真是使得寡人無顏再見鄭伯,慚愧之至,慚愧之至!”
“此事與齊侯無涉,齊侯毋須放在心上,且齊之助我已多矣,寡人感激不盡!”鄭莊公開解外加感謝齊侯道。
事情本來就和齊侯沒多大關系,這是鄭國上下都知道的。
而且人家齊侯對鄭國確實沒得說。
從朝正以後就費心費力的幫助鄭國請平,後來發現苗頭可能有點不對,又召集齊國的智囊幫助鄭國出主意,再之後又為鄭國搖旗呐喊。
事情做到如此地步,鄭國群臣哪個談起齊侯,不得豎個大拇指。
“父君(君上)之言極是,齊侯多慮了,忽等謝齊侯及齊國上下襄助之恩!”鄭忽緊隨鄭莊公之後,帶領著鄭國群臣向齊侯表示感謝。
“寡人惶恐!”
齊侯客氣的回了一禮。
之後向鄭莊公確認道:“此事鄭伯欲如何處置,戰否?”
“事已至此,不戰何待!”鄭莊公毫不猶豫的回道。
齊侯點點頭,對此也很理解,這事他和他的智囊們在路上已經討論過了。
別說是鄭國,就是他們齊國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必然會和這幾國乾一仗。
這樣的事情就沒有退縮的余地。
“既如此,鄭伯如有需要,寡人自當全力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