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鄭王天下》第109章 新的征程
就像創業者經常為投資者畫大餅,領導者經常為下屬畫大餅一樣,每個畫大餅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

鄭忽畫大餅自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一方面他希望鄭莊公能繼續保持鬥志,不要因為與王室的關系惡化而自暴自棄,甚至像歷史上那樣和周天子杠正面。

當然,如果按照鄭忽畫的大餅來行的,隻要天子還有理智就不會再像歷史上那樣聯兵伐鄭。

畢竟,鄭國又尊王又攘夷,功勞這麽大,天子若伐鄭就是寒了諸夏人民的心。

另一方面,伐夷狄這麽大的事,不變法不增強國力,怎麽能啃得動夷狄這塊硬骨頭。

所以,這也是為了堅定鄭莊公變法的決心。

就像治理民眾要以利導之一樣,對於鄭莊公這樣有追求的諸侯,隻要拿捏住他的七寸――追求,才能將之說服。

牽牛要牽牛鼻子嘛……

“我鄭之東有伊洛之戎,鄭之北有赤狄,若以我兒之言,當先伐何處?”

鄭莊公絲毫沒有察覺到車馬的顛簸,完全陷入了鄭忽所描繪的新世界。

況且鄭國也時常面臨夷狄的侵擾,驅逐夷狄也算是社稷長計。

“以兒之愚見,莫若先難而後易,先伐赤狄,然後再伐伊洛之戎!”

“嗯?”

鄭莊公的想法與鄭忽正好相反,他是想先易後難,先伐伊洛之戎,再伐赤狄。

赤狄是當今夷狄之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一支,並不是那麽容易可伐的,還不如先伐滅伊洛之戎,徹底將之消化之後,國力大增,然後再伐赤狄。

而且,伊洛之戎距離較近,並無大河阻礙,不像赤狄部落距離遠,有黃河阻礙不說,還有蘇子國的十二個與夷狄有勾結的城邑。

“父君可知鄭北疆,蘇子國之北有台谷,台谷之北有惡金!”

鄭忽所說的台谷之北其實就是後世的山西晉城,晉城不但位置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境內煤鐵資源極為豐富,為古“冶煉之都”,戰國時期“陽阿古劍”產地。

“惡金?”

鄭莊公不太明白鄭忽為什麽對惡金這麽上心,惡金造出的武器太脆,根本不堪一用。

其實,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已經嘗試用鐵來造武器,後世曾出土過商代鐵刃銅鉞。

隻不過技術水平達不到,所造出來的鐵製武器無法成為主流。

像秦國統一天下靠得不也是青銅兵器嗎,隻能說青銅冶煉技術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是極為成熟,秦國更是將青銅冶煉工藝推向巔峰。

鄭忽現在自然沒有異想天開到給軍隊換裝,裝備鐵製武器,單說以他對煉鐵工藝半吊子的理解水平,根本指揮不了工匠煉成合格的鐵製品。

就是在現今青銅冶煉水平這麽高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必要將青銅冶煉技術丟掉,秦能用之統一天下,鄭還不能用之稱個霸嘛!

不過,雖沒必要換成鐵製裝備,但是用鐵來製造農具卻是很有必要。

像《國語・齊語》中所謂“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I、夷、斤、幔災釗勞痢!

用鐵打造的農具即便是再脆,也比木製農具的翻土效果要強的多。

而且也可以借打造農具的機會鼓勵工匠鑽研鐵的冶煉工藝,青銅武器固然是主流,但是鐵武器完全也可以作為補充,要知道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大量的青銅資源。

鐵就不一樣了,鄭忽可記得晉城鐵的豐富量簡直令人怎舌,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開采,北宋時期用晉城的鐵鑄錢,明清時期,晉城境內熟鐵爐數有百余座,清末民國,晉城的鐵被煉成鋼製針,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晉城的鐵礦依舊能稱的上豐富。這對鄭國來說,絕對算的上是一座寶庫!

“兒記得當初向父君進獻麥餅時,亦嘗向父君進獻保持地力不失之法!”

鄭莊公自然記的這事,這可是關系到民生的大事,不過,這有什麽關系嗎?

“然也!”

鄭忽也察覺到了鄭莊公的疑惑。

“若得惡金鑄為農具,將糞便澆在地上,用惡金農具翻土,使糞便覆於地下,地力可增一倍有余!”

鄭忽這句話也不算是純忽悠,鐵製農具雖脆,但是將田地裡的石塊等障礙清除,翻個一二十公分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這樣即便不澆肥,地力都會增加,更別談再澆點肥,至於能增加多少,地力這個東西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隻能看收成大致估算。

鄭莊公聽到鄭忽這話確實是被驚到了,現在很少有用鐵打造農具的,所以他也搞不清鄭忽說的是真是假。

但是看到鄭忽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樣,他還是選擇了相信。

因為地力增加就代表糧食增產,糧食增長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就代表更強的國力,與爭伯相比,這才是真正的社稷長計,沒有比這個再重要的了。

人多力量大就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鄭莊公覺得即使是隻要是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都願意嘗試一下!

一旦成功了,那鄭國就是脫胎換骨的變化,失敗了也不要緊,左右不過是承受一些損失而已,反正與其他國家作戰也要承擔損失,與夷狄作戰也要承擔損失,區別不大!

既然已經準備取台谷了,那麽鄭莊公首先考慮到的是盤踞在鄭國北疆與夷狄有勾結的蘇子國的遺老遺少。

以前鄭莊公每次想到蘇子國的這十二邑都生氣,用四個控制在手的土地換了十二控制不了的毒瘤。

現在看來,是不能讓他繼續毒下去了,該到平定的時候了。

“我若取台谷必過蘇子國,不將其平定,大軍極有可能腹背受敵,我兒可有良策以應之?”

鄭莊公現在對如何對付蘇子國的十二個邑也沒有好的辦法,故而他想看看鄭忽對此有什麽良策沒有。

鄭忽知道,其實這蘇子國的十二邑與夷狄的關系相當複雜,但是如果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欲拒還迎!

蘇子國的這十二邑與夷狄的交往原則是不即於狄,即既勾結夷狄,又不一味的順從夷狄,所以,有時候和夷狄的關系極好,有時候又會遭受夷狄攻擊。

像《左傳?僖公十年》記載“秋,狄滅溫邑。”

這就表明了蘇子國與夷狄之間的複雜關系。

所以,對於蘇子國既不能單純的靠武力威懾,這樣會讓其更快的倒向夷狄的懷抱,得不償失!

但是,若是拉攏的話,蘇子國又不太買帳,蘇子國就是為了應對鄭國的壓力才勾結夷狄的,所以,這倒是棘手的問題。

若是按照當前諸侯普遍的戰爭方式約戰吧,鄭忽覺得這蘇子國還不一定會應戰,總之鄭忽對這個蘇子國也有些頭疼!

“怪不得自家老爹一直對換邑的事感到不忿!”鄭忽心說。

這就是天子故意給鄭國下個絆子。

“既然蘇子國油潑不進,那不如換個方式,挑撥夷狄攻打蘇子國如何?不過算不算是引狼入室呢?”鄭忽有點猶豫,而且此事涉及到具體的操作,不是靠畫大餅就能解決問題的。

猶豫了半晌,鄭忽最終還是將決定心裡的想法擱置,可以在理想目標上畫大餅,但是具體到執行上的問題時,還是要務實一點比較好,他對蘇子國的情況也不是特別了解,貿然畫策,是對鄭國不負責任。

鄭忽可還記得常凱申委員長的壞毛病是什麽,權謀玩的再好,在具體的事務上不經過調查,瞎指揮是要出大問題的。

用偉人的那句話來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兒對蘇子國並無太多了解,倉促畫策,恐有失偏頗!”

鄭莊公並沒有因鄭忽沒有想到計策而失望,他也就是隨口一問而已,並未抱太大的希望。

倒是鄭忽從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來的務實態度讓他感到滿意。

“子忽確實是進步不小!”鄭莊公心說。

“不過此事卻也不能再拖了,回國之後看看祭足可有良策?”

鄭莊公想到了他的智囊祭仲。

鄭忽見自家老爹沉默不語,自己也很明智的沒再發言。

反正大餅他也已經畫好了,鄭莊公的情緒也讓他調動起來了,剩下的事,就不歸自己管了,有的是人為此事頭疼。

以鄭國此時的國力要真下定決心攻略蘇子國的十二邑,絕對是沒啥大的問題,隻不過是以前鄭莊公經常和中原其他國家作戰無暇顧及就是了!

至於和蔡國的爭端問題,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了。

齊侯願意做和事佬,鄭莊公也沒啥意見,只須回國後按照鄭忽所說的,給衛公送幾個美女,歸換宋公的商彝,剩下扯皮的事就由齊侯包攬了,鄭莊公只需要做好助攻工作就可以了!

而鄭忽現在最想回到他的采邑長葛,看看現在長葛的情況究竟是什麽樣了,畢竟這才是他未來活命甚至是爭霸天下的本錢。

“長葛現在冬小麥已經種上了吧,也不知長勢如何,工匠是否有新的發明,城中是否有新的變化……”

鄭忽扶著車軾,略有些顛簸的路卻顛不散他對長葛的思念……

抱歉,家裡網速太渣,四十多分鍾都沒發出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