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主明疆》第162章 你老楊真敢開口
商輅時年三十七歲,是正統十年的科舉狀元,他不僅是狀元,而且還是大明開國以來第二個連中三元的“三元及第”者,即鄉試解元、會試會員、殿試狀元這三頂殊榮的獲得者,其科考成績一路上都穩居第一,含金量非常高,能高中狀元,實在是因為他的學習能力太強,並沒有得到天子的額外關照。

而商同學之所以憑真實成績就能被欽點為狀元,是因為他不僅考試成績可以碾壓別人,而且生得身材偉岸,儀表堂堂,大帥哥一枚,不消說,上天比較眷顧小商同學,而小商同學又不善於嘚瑟、撩妹唄。

既是學霸又是顏值擔當,有明一代,這樣的人除了商輅,恐怕再無第二人了。

“大明拒與瓦剌和談,這一策略至今已見成效,無法恢復與大明的貿易,瓦剌人便失去了衣食之源,他們拖不起,其內部敗象已露,故而無需大明遣使,想必也先也會主動放上皇回國。”

看看,廟堂上並非盡是腐儒,人家商同學成績這麽好,卻不迂腐,一開口就將時局剖析得入木三分,讓人頓生拔雲見日之感。

怎麽辦?眾官傻了眼,比帥比考試成績都比不了商輅,一個“連中三元”的名頭就足以讓許多人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總不能欺負商輅只是翰林院一名小小的侍讀,以官職壓他吧?這年頭,欺老不欺少,小商同學的大好前程明擺在那裡,欺他官小,那不是自找沒趣嗎!

還別說,兩年後,年不及四十的商輅就成了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要知道,對朝中百官而言,他們才學有限,“大學士”這名頭就別想了,還是想想官職比較靠譜,可是,許多人苦熬一輩子,熬得燈枯油盡也坐不上侍郎這個級別的高位。

人家商輅三十九歲就能做侍郎,這是要活活氣死人的節奏啊!

一個王文讓人害怕,一個商輅讓人自慚,吵吵鬧鬧的百官頓時啞了火,看來,廷議結果並非總是取決於某一方人多勢眾,而與辯論者的分量不無關系。

善於雄辯的王直心中不服,卻也不便再度發聲,他的雄辯說到底全是講大道理,而王文、商輅把廷議導入了考量利害關系和時局的軌道,這類討論恰好是王直不擅長的。

王文、商輅顯然堅守著京城保衛戰開打前後朝廷所遵循的原有邏輯:社稷為重!

雍肅殿內變得異常安靜,景泰帝心情不錯,盡管明知此刻百官大多是口服心不服,但他還是感覺很解氣,今日王文、商輅非常給力,王直等人恐怕沒機會讓他這個九五之尊氣得差點當場吐血了。

身為天子,景泰帝不喜歡被人逼著作出抉擇,其實,無需王直等人勸諫,景泰帝自會仔細考慮迎回兄長一事,畢竟瓦剌人已經翻不起大浪了,遣使迎回上皇也就少了許多顧慮。

不過,坐在至尊大位上,萬萬不可缺少帝王的心機!

百官勸諫景泰帝迎回上皇,也算是盡人臣之忠吧,沒多少人會想到讓景泰帝還政於其兄長,“天命已定”這句話都被朝中重臣說爛了,也就成了事實,無人願意反覆折騰。

景泰帝平心靜氣的問自己,是否願意把帝位還給兄長?

擱在北京保衛戰開打之前,若瓦剌人放朱祁鎮回國,朱祁鈺的選項中還真有還位於兄長這一項,可是,時過境遷,讓朱祁鎮複位已被朱祁鈺從所有的選項中徹底剔除了。

一個將亂攤子收拾一新,引導大明漸漸走出困境的成功天子,幹嘛要讓位給一位治國很失敗的皇帝?

許多時候,戀棧並非僅僅出於一己之私,景泰帝自己可以大度,

還政於兄,因此而收獲如潮的美譽,可社稷怎麽辦?那麽多擁戴他的功臣怎麽辦?做人做事做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做自己了,一朝天子的身後站著烏泱泱一大堆人,景泰帝身上承載著無數人的理想或利益訴求,不是說退位就能揮揮衣袖輕松走人的。

當然,正如百官所說的那樣,天命已定!迎回上皇一事,如今唯一讓景泰帝心存忌憚的顧慮,來自於對未來朝政的考量:革除時弊勢必會讓某些人心生嫉恨,未來一旦有人拿也在京城的上皇做文章,暗暗拿捏他這個天子,應對起來還是非常麻煩的。

唉,他日上皇回國,若能遠離京城,老老實實做個藩王該有多好!

這時,年邁的胡濙顫顫巍巍出班,平心靜氣的道:“陛下,臣等力主派人出使瓦剌,無非是出於赤忱之心,而王憲台、商侍讀方才所言,亦不無道理,是否遣使,還請陛下明察。”

胡濙的話完全是廢話,相當於說“師傅說的對呀,大師兄說的對呀,師傅和大師兄都說得對呀”,但廟堂上的廢話比實話管用,為人圓滑一點,說話模棱兩可一點,總能獲得許多人的好感,至少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不是!胡濙就是憑著這樣的行事風格,歷經六朝而始終沒被卷入朝中輿論的風口浪尖,得以善終。

可見,若論深諳為官之道,王文比胡濙差的何止一星半點!

當然, 景泰帝並不認為胡濙的話全是廢話,他從中聽出了某種新意,胡濙隻說“遣使”,沒提迎回上皇,這表明一幫老臣暗中退了一步。

娘的,脫脫不花、阿剌的使臣都到宣府了,將他們攆走好像很過分,哈,而一旦準他們入京,就不宜單單冷落了也先!

“誰願出使瓦剌?”景泰帝終於下了決心,打算放也先的使臣入境,同時遣使去也先駐扎地,試探對方的動靜。

聽見景泰帝發問,百官無人敢伸頭接招。

朱祁鎮被俘後,景泰帝經不住百官苦勸,先後派出幾撥使臣出使瓦剌,當時文官一般不敢接使臣這趟苦差,與如狼似虎的韃子打交道,非常危險,所以,前幾撥使臣都由親衛營中的武官充任,由朝廷賞賜重金後方成行。

唯一出使瓦剌的文官是一個叫李實的膽大家夥,此人在京城保衛戰開打前後,受命到淮安、揚州募兵兩萬,赴京“勤王”,後以禮部右侍郎的身份,帶著一封形同戰書的“國書”出使瓦剌,並當面狠狠譏諷了上皇朱祁鎮一把。

上次都派出侍郎一級官員出使了,這次怎麽也得是尚書級別的人物出任正使吧?可景泰帝不想讓自己的心腹重臣臨不測之地,舍得放出去的人,他們自己又未必願意······

還別說,重臣中也有秉持“富貴險中求”理念的人物,這不,都察院右都禦史楊善就站了出來。

“臣願出使瓦剌,只有一個條件,讓大同一個叫卓軒的營兵千總率少量人馬隨行。”

景泰帝面色一凜,你老楊真敢開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