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大爆兵》第二百零一章 殘酷的政治鬥爭
李世民在朝廷之中的地位並不高,就算直接參與設計誅殺董卓,解救漢帝,之後也不過是當了金吾衛將軍而已。

 他本來就是馬騰的部屬,進入朝中也主要是為了維護馬騰的利益。關鍵當時董卓舊部,都把李世民當成主心骨,同時馬騰又有那麽多的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使得李世民在朝堂上具備了一定的話事權,甚至如同皇甫嵩和朱儁這樣的老將,也願意力挺他。

 然而隨著馬騰率軍攻打漢中,呂布率軍進駐荊州,司隸甚至是涼州的軍權,已經掌握在王允和董承一系手中,自然不需要再顧慮李世民這個後輩。

 關鍵是一個變故,讓朝中的局勢發生了改變。就在江夏和江陵聯軍,與長沙水師進行水戰的那段時間,朱儁病故,皇甫嵩也隨之乞骸骨,兩個老大人離開了朝堂,使得董承和王允的人迅速填補進來。

 此刻的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話事權,又變回了那個微不足道的金吾衛將軍。

 只是針對他的清算,顯然還沒有結束。就在劉表正式向朝廷提出要求,讓朝廷派兵進駐荊州,並且提出讓朝廷任命新的江夏太守的時候,王允出面提出讓李世民出任。理由也很簡單,李世民有帶兵的經驗,對治政也有心得,同時與呂布的關系也還算不錯,讓他出任江夏郡太守,乃是上上之選。

 四面楚歌,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當九成九以上的朝臣,都同意這個決定的情況下,李世民只能接受這個任命,除非他棄官而去,又或者直接造反。

 當天下朝之後,李世民也不打算繼續留在這個是非之地,回到家之後,給馬騰寫了一封信,說明朝廷的情況,並且耐心勸諫,讓他不要什麽都相信朝廷的旨意,必要的時候清君側,否則的話,或許某天就會徹底失去手中的權力,被軟禁起來,甚至被秘密處死。

 “只是不知道主公能聽進去多少……”李世民搖了搖頭,他知道馬騰對朝廷的忠心,正因為這樣才擔心。如今的朝廷,受到董卓的影響,已經對武將有了很深的敵意,恨不得把所有統兵的大將都給免職,然後讓文人頂上。

 這或許有些病態,不過也恰好說明,當時董卓還在的那段時間,給他們留下了不少的心理陰影,尤其是陛下那邊。

 “吩咐下去,啟程吧!”李世民命人把信函寄出去後,就起身吩咐下仆準備馬車。

 “老爺,東西還沒有收拾……”老管家上前說道。

 “沒必要收拾,帶上幾件衣服,一些盤纏過去便是!至於其他,留下便是,說不得,什麽時候我又回來了!”李世民搖了搖頭。

 老管家聞言,也不廢話,當即安排下去,於是李世民在當天宵禁之前,就出了城門。

 離開長安城,李世民把頭探出馬車,看著這座雄偉的城池,頓時搖了搖頭,歎道:“陛下到底是年幼,性子還不穩妥。一個衰老的國家,一個年幼的皇帝,卻不是件好事。”

 真正讓他頭痛的,還是馬騰的性子,明明有能力成為第二個董卓。他卻甘心的當一個忠臣,甚至為此放棄涼州,也無怨無悔。

 “主公,就怕你把一顆真心獻給朝廷,他們也不過是視若惘然。如今的朝廷,需要的所以一個強勢的臣子來力挽狂瀾,而不是等著一個小皇帝慢慢成長起來。”李世民歎道。

 隨即也不在管雒陽的情況,反正什麽時候頭破血流,自然會想起他們。只是到時候,朝廷的元氣大傷,周圍的野心家們又進一步成長,到底能不能坐穩關中,都成問題,更別說出關作戰了。

 不過這些和他現在沒什麽關系,他之所以要去江夏,不僅僅是政治鬥爭的失敗那麽簡單。關鍵是南方士徽虎視眈眈,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去牽製。同時廬江郡,那邊最近也被袁術覬覦,後者拿下汝南郡後,近期又奪下了九江郡,駐守揚州治所壽春。

 袁術的意思不言而喻,他就是要把揚州打下來,作為他的地盤,第一個要對付的,自然是和九江相鄰的廬江郡。廬江郡郡守陸康,可是正式向朝廷表忠,廬江郡算是朝廷的地盤,李世民此番前往江夏,也要組織起兵力,在必要的時候前去廬江郡支援。

 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與廬江郡合力討伐袁術!

 眼看李世民離開,王允府上,此刻王允正在招待董承,兩人如今是盟友,王允駕馭文官,董承駕馭武將,按照約定,整個軍隊即將進行整改,很大一部分世家子弟要進入軍中。

 到時候自然不需要擔心,某個將領能絕對掌控一支軍隊,然後凌駕於皇權之上。

 “李世民小兒,還真以為美人計就是我最大的底牌,他卻不知道,你我早有聯系!”王允大笑,美人計對他來說不過是順帶而為,能成功自然能離間呂布和李世民的關系,不成功也可以讓李世民放松戒備。

 很多人都是這樣,以為解決了一個算計之後,為了隱藏自己的想法,下一個算計需要一段時間,然後就放松了戒備。卻不想從一開始,王允和董承就有聯系。

 真正聯系起兩人的,當然還是陛下!劉協到底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年少氣盛又沒什麽大局觀,在他看來袁紹擁立劉辯的所做作為,已經挑釁了皇家的威嚴,於是根本不會去考慮,一場戰爭需要多少糧食, 後勤補給該怎麽計算,打一場仗需要多少因素,這些本來就是大臣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本身的想法,就是要打,要打下並州,然後出壺關或者河內攻打冀州。他要剿滅袁紹,甚至把袁紹夷三族來警示天下不臣之人。

 正因為這個強烈的想法,或者說是非常孩子氣的想法,使得他根本不回去聽李世民的建議,總以為這個人在阻撓他,攔住他,是個壞人。當皇帝有了這個念頭,那麽董承這個帝黨,自然就站在劉協這邊,尤其對於他來說,皇帝的威望越大,他就越有利!

 王允到底是個政治家,他很快就看穿這點,甚至直接在朝廷裡面提出,其實當時他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就是有意拉攏董承這邊。顯然,後者的確是很快表達出了善意,於是雙方就聯合在一起。

 後續把馬騰調去對付漢中,把呂布調出對付荊州,關中就都是他們的人,李世民當然不足為慮,於是後續的事情就發生,李世民被趕了出去。

 “從此,這裡你我說了算!”王允舉杯,董承也是高興的舉起酒杯,兩人一飲而盡。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