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大爆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基建狂魔的誕生
“果然如同陛下調查的一樣,這裡的水資源情況很糟糕……”擔任新州刺史的荀表來到西域後,親自查看了這裡的水文情況。

不少河流都是季節河,流程短,水量小,偶爾也會直接乾旱兩三個月。依靠這樣的河流灌溉,顯然是不現實的。好在地下水還有,可以作為居民用水的補充。

如今他們身處庫木塔格附近,這裡距離後世的吐魯番並不太遠。

“大多都是高山雪融水,還有來自艾丁湖那邊的水源,這裡根本不適合修建水渠,不過蓄水池以及儲水池或許可以考慮,不過這些都在陛下的安排范圍內!”作為市長上任的孫匡,比荀表來早一些,已經勘察過附近的情況。

“就這點水資源,帶來的百萬百姓怎麽安置?”荀表有些頭痛,一路過來大多都是乾旱為主,適合種植的區域有限,他不免有些擔心。

“這邊的確安置不了多少!”孫匡指了指西面,“以西那裡有大片的綠洲,那邊才是最好的安置點。這邊估計能安排二十來萬,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好,那我留給你二十萬百姓,你負責安排好他們的工作!”荀表聞言略作思考後,直接點頭答應下來。其實早在這個時間,他以及在後方伊吾(哈密)安排了幾萬人口。

不過當時這樣安排,主要是為了把伊吾建設起來,作為重要的後勤中繼點,畢竟從玉門關出來,北上六百裡才找到那麽一處綠洲。其實這是最值得慶幸的是事情,換了後世,沒有三四百公裡都看不到綠洲的,在這千年的時間裡,綠化范圍的確是進一步減少。

當然也並非完全人為,氣候的變化還有河流的變化都有可能會讓一個綠洲出現,也有可能會讓一個綠洲消失。昔日的西域三十六國,便是圍繞著綠洲建設起來,綠洲存在,國家存在,綠洲消失,國家也會跟著消失。

吐魯番向西,自然就是新州後世最大的城池,也是這片區域的州治。至少士徽選定的州治,就是這裡,荀表身為刺史自然是要過去上任的。

值得慶幸的是,那片區域,以及更西邊的區域,植被面積越來越大,沙漠面積相對減少,整片區域都很適合生活。

第二天,荀表就帶著八十多萬的人口和物資,朝著西面前進,留下孫匡和二十萬人口,以及配套的物資下來。這邊作為一個前往州治的重要中繼點,甚至伊吾都在這片區域的管轄范圍內,這片區域為了方便管理,設置了三個縣城,再加上伊吾那邊,一共四個縣城。

縣令直接在百姓裡面選,期間會先選出鄉長和裡長,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提拔。這片區域原本也有官府和百姓,不少還會說一口流利的華夏語言,能熟練的書寫華夏文字。朝廷認為可以給大家一個機會,誰有本事,誰來擔任縣令,以及市政府的官員。

孫匡的身份只是大楚的一個舉人,剛剛考中,不過來新州這種地方任職,如同他這樣的舉人就能直接擔任市長。孫策、孫權和孫翊由於其履歷,主要是如今沒什麽仗可以打,所以升遷速度慢,孫家需要一個扛鼎之人,孫匡只能當仁不讓。

至於孫朗,根本不能指望,他在軍中只要不惹出什麽問題,都算不錯的了。

孫匡在這裡勘察了三天,確定哪裡需要建設,哪裡不能建設,哪裡的生態需要保護,那裡需要補種樹木。這段時間更是組織了百姓學習滴灌的技術,設備也陸續運輸到位。

“這片綠洲,不能全部用於耕種。耕種區必須要嚴密的進行規劃,同時以豢養牲畜和家禽為主,種植果樹作為輔助的食物來源……”第四天,

孫匡就一張規劃圖,把這裡現有的官員都召集起來。“這可是一個大工程,要做到可不容易!”聽著孫匡的分析,再看規劃圖,很快就有官員出面,“況且我們的任期是三年,最多不超過六年,把工程做出來,最後豈非便宜了別人而已?”

“大家都是華夏子民!”孫匡拍了拍桌子,“我們的所作所為,為的是讓這裡的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豈能因為政績的關系,就無視了這一切?”

頓了頓,輕咳一聲,繼續說道:“不過政績事關升遷,你們在意也不奇怪。針對這個情況,陛下早就有安排!類似這樣的大型工程,從建設開始,已經開始在我這裡報備,稍後會上報給州府,由州府備案登記。當三年換屆的時候,上面會派人下來核實建設情況,然後根據比例,計算政績。有本事直接昨晚把政績全部拿走,沒本事隻做了一點,那拿少一些,陛下說了,誰起頭誰奠基,都有政績可拿!”

“那不如多開幾個工程?”很快就有人想到了歪主意。

“開了不建設,你以為錦衣衛的人是吃素的?”孫匡搖了搖頭,“報備了工程上面會定期派人調查的, 若是開了工程不建設,那不僅沒有政績,還要被警告或者要求檢討,這些都會影響到年度考評,你們想死可別帶上我!”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提出的官員連忙賠罪,他沒想到上面居然考慮得如此充分。

“廢話我也不多說了!”孫匡指了指規劃圖,“二十萬人,總要吃飯,總要喝水,房屋可以簡單一些,湊合著有個棚屋講究一下,主要是先把火炕給建造起來。然後是水利和農田,綠化在最後進行,入冬前至少要保障這些百姓的用水問題!”

“可是不能砍伐樹木,那柴火怎麽辦?入冬之後,這裡可是很冷的!”有官員提問。

“這次我帶了不少的煤過來,稍後會安排人手製作蜂窩煤和團煤球,這玩意耐燒,而且比柴火便宜許多。缺點是黑煙大,火炕的設計需要有專門的排煙口才行。”孫匡對此也有說辭,或者說上面早有準備。

“既然大人已經安排妥當,那我等自然沒有異議!”官員們互相商量,也挑不出上面毛病,於是就應承了下來。

相對來說,就如同孫匡所言,若是開設工程,不管是水利還是修路,又或者城市建設,開坑奠基都能算政績的話,那新州可以說到處都是政績。辛苦幾年,直接升官發財,甚至調入中原富裕的地方擔任官員也說不定。

就衝著這個,還有什麽好說的,不就是基建麽?不說孫匡帶來的二十萬人口,這片綠洲上生活的十數萬人,至少也有幾萬人可以直接投入勞動嘛!

或許孫匡,甚至士徽都沒想到,大楚的基建狂魔之路,在新州開始萌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