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龐癝真的不阻攔自己,尉繚心中氣憤不已,說了一句“你好自為之”之後便氣衝衝的走了出去。
回到家中,尉繚命人喊來范增、韓非、張良、蒯徹、蕭何等人。
見眾人到齊,尉繚方才將今日見龐癝之事告知眾人,而後方道:“相邦可有為所欲為,但咱們卻不能坐以待斃,老夫計劃開始對襄陵君采取行動,你們的意見麽?”
尉繚眼神犀利的看向眾人。
眾人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如果龐癝真的倒台,在座諸人,就如同秋後的螞蚱一般,誰都蹦躂不了幾天,故而大家都支持尉繚的做法。
按照尉繚的分析,魏郊所依賴的,一是魏王平的支持,這是大義;二是大部分軍中高層將領的支持,這是兵權;三是儒家的支持,這保證了魏郊的人才來源;四是魏郊本身的身份,其不僅是魏氏宗親,更是信陵君魏無忌的臨終遺言,這樣魏郊便有了對付龐癝的借口;更何況,魏郊本身就代表著魏氏宗親本身的利益,這樣一來,魏國權貴大多都會支持魏郊。
有了這五樣利器,說實話魏郊的勝算很大。
可龐癝一系也不是說沒有一丁點的優勢,首先朝堂之上,龐癝一系人馬大多都官居高位,地方上的官吏更是不計其數,這一點便保證了龐癝一系有足夠的實力來面對魏郊;更何況,無論是龐癝還是尉繚,都是魏王增臨終前的托孤大臣,在魏王平還未親政之前,他們擁有足夠的名義來做任何事情。
再者說,龐癝一系多是智謀之士,這一點是魏郊遠遠比不上的。
尉繚之前已經暗中更換了不少大梁城內的中下級將軍,現在,尉繚更是以對秦國用兵的名義,將不少支持魏郊的高層將領都調往了河東。
這樣一來,尉繚便能確保大梁城內魏郊在軍中的勢力大為削弱。而在河東,尉繚相信有王翦這位上將軍的壓製,軍中將領誰都別想翻起浪花來。
至於儒家的支持,尉繚根本就沒有將那些腐儒放在眼中。確實,在尉繚眼中,儒家的那些人確實都是些腐朽不堪之人,難堪大任。
也許在五千年的華夏歷史中,儒家出過不少的優秀人才,可在三百年的戰國歷史中,儒家之人確實沒有人登上過廟堂之上。
或許我們聽說過諸如孟軻、荀況等儒家名士,可這些人卻沒有一個執掌過一國權柄,也未為各國發光發熱過。為何?那是因為儒家之人好清談,而戰國時期的各國君王注重實乾之人。
論起行軍打仗,儒家不如兵家之人,論起縱橫捭闔,縱橫家舍我其誰,論起治理國家,法家當仁不讓。而儒家能幹什麽?無非靠著一張破嘴皮子,在列國高談闊論而已。
這樣的儒家,試問哪一個國家的國君敢用?如果用了,那不是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一步步走向亡國的邊緣嗎?
故而,關東六國對儒家的態度便是尊而不用,沒辦法,儒家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而西面的秦國,甚至連儒家典籍全都焚毀了,更何談任用他們?
獨尊法家的秦國,兵家、縱橫家你來我往,甚至連一向漠視律法的墨家都能容忍下來,為何不能容忍儒家學說呢?
這一點我們至今也不得而知。
也因此,尉繚並未將支持魏郊的儒家這麽一個龐大的思想政治勢力放在眼裡,而是更看重魏氏宗親的力量。
雖然自二十多年前龐癝變法之後,各宗親權貴私養兵丁的傳統被打破,可這些宗親權貴也不都是傻子,通過鑽律法的空子,他們以收養門客的名義,仍舊畜養了不少私兵。
這一點,連龐癝都無話可說,畢竟魏國養門客最著名的莫過於信陵君魏無忌。如果想要徹底想出權貴養私兵,那麽就不得不更改律法,取消門客制度。
可這樣一來,龐癝等人又如何面對魏無忌呢?
難道勸說魏無忌放棄自己的門客?
這一點明顯就不現實。
畢竟眾所周知的事情,魏無忌的門客可是為魏國的強大付出了不少心血,諸如侯嬴、朱亥、九卿之一的唐雎,以及將軍劉季、張耳等人,其都出身於魏無忌的門下,想要取消門客制度,那又該如何面對這些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呢?
難道要卸磨殺驢?
龐癝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
既然魏無忌還養著門客,那麽龐癝便沒有理由要求其他的魏氏宗親及權貴不蓄養門客了。
正是因為如此,魏氏宗親及權貴家中,都有不少的“門客”,如果這些人聯合起來,勢力不容小覷。
而尉繚的辦法,便是將這些魏氏宗親及權貴分化瓦解,逐個擊破。
故而,尉繚便下令,調封陽君魏風入朝。
魏風何許人也?
乃是魏王增與寵妃田恬所生之子,更是被魏王增立為太子,不過因為田恬作亂之故,魏風也因此被廢去太子之位,改立魏平為太子。而前太子魏風,便被封為封陽君,早早便被驅逐出了大梁。
此時將魏風召回大梁,尉繚便是為了警告魏王平,你還有一個兄弟在,且比你更有成為國君的大義名分在。如果大王您再敢在背後做小動作,老臣等不介意廢去您的國君之位,轉為擁立封陽君魏風為國君。
尉繚的這個威脅並不是沒有一絲效果,相反威脅之意十足。魏風可是廢太子,一旦魏王平出了什麽意外,他本就有足夠的名分來爭奪下一任國君之為,如果再加上尉繚等托孤大臣的支持,至少在名分上,魏氏宗親裡沒有任何一人能與其爭鋒。
當然,封陽君魏風一旦到來大梁,魏氏宗親及權貴也會發生分裂,畢竟無論怎麽說,權貴之中還是有不少人還是很看好魏風的。
畢竟,襄陵君魏郊本身雖不是什麽昏聵無能之人,可他本身的才華也極其有限。當年河洛一戰中,魏國最精銳的一萬重騎兵便是在他手中成為歷史的。
要知道那可是在魏國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如果沒有那樣的優勢呢?
魏郊又能打出怎樣的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