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關隴》第二十章 思量
  “噠噠噠——”

  一匹快馬雨中馳入洛陽城,在張府偏門前停了下來。馬上之人全身披著蓑衣,整個臉部遮蓋在鬥笠之下,他跳下馬背在門楣上敲了敲,不多時從偏門中探出一隻手來。

  來人從後背上摘下一個竹筒,雙手遞入門內,他隻感覺雙手一空,偏門也隨之關閉。

  那人似乎並不驚訝,再次跨上馬背揚長而去。

  從頭到尾,他都沒有與府中之人說上半句話。

  書房之內,張華從竹筒一端擰開後,在中空的竹節裡掏出一卷絲帛,展開看了看,不由笑道:“彥仲如今已到了偃師,只怕明日凌晨便可返回家中,你回頭準備一下,莫讓蕙娘受了委屈。”

  “諾!”

  張烈站在張華下首,恭敬地回答道。

  “對了,前幾日彥仲他們在獲嘉遇到的那位盜墓賊怎麽樣了?”

  張華看著信,不由想起一事,當下饒有興趣地問道。

  “回家主,魏郡太守荀良已將盜墓賊抓獲,在魏襄王之墓起出竹簡三十余車。荀良的信使已於今早進入荀勖府中,只怕那批竹簡不日便要運來洛陽。”

  張華歎了口氣,悠悠道:“秦末戰亂四起,無數典籍毀於戰火。這批竹簡既起自魏襄王之墓,當能夠彌補國史之缺憾。如今四海歸一,朝廷亦是到了修史的時候了。後漢二百余年,經三國而歸於國朝,興亡無常,須當修史以明興替。只是可惜,良史之才難求啊。”

  “前幾日那個益州陳壽前來拜訪家主,送上所修之書數十卷,家主看後不是誇他文義典正,有班、馬之才麽?”

  “陳承祚當下正在撰寫《三國志》,此人文筆幹練,見識深遠。一旦此書寫就,只怕萬年不朽。夏侯孝若(夏侯湛)一直以來有感於前朝禍福,亦想撰寫《魏略》。本令如今樂見其成,若其書有可取處,當奏明陛下刊為國史,不負其撰史之苦心,又豈能強人所難?”

  “對了,孝若遷為南陽相已經有些日子了,最近有書信傳過來嗎?”

  “未有,想來必是事情進展順利。”

  “若南陽王有希望繼承大統,本令必當力保。只是,哎,齊王還有數月便要脫去喪服了吧?朝廷上下有多少眼睛在看著呢,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否有容人之量。”

  張華說到這裡,頓時有些意興闌珊。他看向張烈道:“告訴張雷、張武,臨近洛陽,千萬別再出現什麽意外。若是再有定陶之事,叫他們提頭來見!”

  “諾!”

  ——————〇〇〇——————

  荀府之中,荀勖不斷踱著腳步,不時看一眼案上的竹簡,臉上掛滿了疑惑。

  竹簡看上去有些發黑,正是族弟荀良派人送過來的“汲塚書”。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簡極多,所以族弟先行送過來十多卷,以便讓自己見識一下這些竹簡的真面目。

  他做事向來縝密,很難會被一件事情困擾太久,然而如今他已經待在書房中數個時辰,卻總是想不明白。

  送來的這幾卷竹簡中,記載的乃是“太康失國”之事。

  此“太康”當然不是大晉的年號,而是夏朝啟的兒子、夏朝第二位帝王的名字。

  相傳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之後,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以至兄弟反目,四夷背叛。

  此時東夷有窮氏之后羿,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驅逐太康。

  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只是后羿扶立的一個傀儡,並沒有太大的作為。等到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而自立為王。

  這一段歷史,被稱作“太康失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叫“后羿代夏”。

  后羿雖然自立,卻被麾下寵臣寒浞(zhuó)廢黜。寒浞即位後,派人追殺“相”及其妻妾,自此建立“寒國”,前後稱王四十余年,將因“太康失國”而導致分裂的大夏重歸於一統。

  緊接著,寒浞對夏後氏子孫進行清除,最終“相”的一個懷有身孕的妃子“後緡”從城牆下的水洞中僥幸逃脫,生下一子名曰“少康”。

  而少康成年後,聯系夏後氏遺民對寒浞發起了復仇之戰,最終複興大夏,被稱為“少康中興”。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前後百余年,亦是亂世。

  然而這段歷史卻被史書抹去大部分。荀勖重新將竹簡拿在手中,這竹簡中所記載的事情,與他在《左氏春秋》中所看到的卻是有些許差別。

  他深切地意識到,若是將汲塚中出土的這批竹簡整理完畢,只怕當今的經學都要改寫。

  想到這裡,他急忙跪坐在案前鋪開竹簡,提筆想要寫下奏章。突然間想到此事還未明確,若是《汲塚書》中所記載的事情太過驚世駭俗,未免遺譏於後世。

  由於與太尉賈充結黨,他在士林中的風評並不好。尤其是賈充還是親自操刀殺死高貴鄉公的凶手。自古至今,謀殺君主乃是大逆不道之極,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只是這大晉的江山,若非亂臣賊子,又如何能夠落在司馬家的手裡?自古成王敗寇,他又豈會將這些風評放在心上,不過是敗犬的哀嚎罷了。

  這批竹簡數量眾多,且文字乃是用蝌蚪文寫成,以他幾十年的學問,連蒙帶猜也不過是看個大概。若是上書陛下,又該找誰負責整理這批竹簡呢?

  他將中書省內中書侍郎、中書舍人以及通事舍人想了個遍,發現並無合適人才。雖然中書令張華學問不在自己之下,然則他如今聖眷正隆,陛下斷然不會放他去負責此事。

  他揉了揉眉間,既然事情非燃眉之急,暫且將竹簡運回洛陽,放進倉庫之中等待合適的時機吧。

  如今京師諸王皆已就國,只有齊王司馬攸尚以為景獻皇后守喪為名滯留京師。距離守喪之期結束尚有數月,京師之中已是暗流湧動。

  年前羊琇派人刺殺楊珧,被楊珧告發,導致陛下心生不滿,有心想將“進奏曹”交給楊珧管理。而作為齊王一黨的江夏太守嵇喜,則升為徐州刺史,成為齊王有力臂助。

  荀勖暗自思索著,齊王與太子均是太尉賈充的女婿,伐吳之役後賈充被陛下明升暗降,已經兵權盡失,只能在家中養老。

  而齊王內有羊琇支持,外有嵇喜臂助,衛瓘向來不看好太子,張華態度不明,在賈充出局之後,自己這一方明顯有些弱勢。

  想起鹹寧二年的那場風波,因為陛下感染瘟疫而導致齊王差點上位成功,他絕對不容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只是除了禦史中丞馮紞以外,還有誰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呢?

  楊氏兄弟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