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關隴》第二十七章 玄學小悟
  張韜與二哥張韙返回府中時,天色逐漸黑了下來。

  今天的事情對他的刺激非小,雖然五年來聽過種種奢靡之事,然則畢竟是道聽途說。像今日這般直接目睹全部過程的,卻還是第一次。

  前世之時,他不理解玄學到底是什麽東西,好像那是個藏身於中古時代過時的玩意兒。除了渾身的神秘感,也沒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今日接觸王濟之後,他逐漸有所領悟了。

  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著當前土壤的支撐,因為這是彼時時俗的反應,來自於整個社會狀態的集中反饋,玄學的產生與流行,當然也不例外。

  自從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便成為了帝國的統治思想。然而由於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大量圖書被焚毀。加上秦漢之際戰火四起,流傳下來的五經存在著種種殘缺,即便經過大量學者的回憶、整理、注解,也已經與原版存在著差距。

  這原本沒什麽問題,畢竟所有治世思想都是為了當代統治服務。有著如同董仲舒等輩精英的完善,亦能夠滿足需要。

  然而當初漢武帝的兄弟魯王劉余為了搞別墅,對孔子的的舊宅進行強拆。他這一皮不要緊,直接引起了今古文綿延兩千年的爭端,讓漢武帝統一思想的努力從儒家內部開始分裂。

  在孔子的舊宅中,發現了另一個版本的《禮》、《尚書》、《論語》、《孝經》等書。這批書籍全部以古代籀文寫成,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

  既然獨尊儒術,那尊哪個版本的儒術呢?

  是建國之初,由遺老、長者口述而成,用當下的文字隸書寫成、且經過學者五十多年不斷注解、已經被立為“官學”的版本為準?還是這一從孔子舊宅中發現的,以古代籀文寫成、號稱原汁原味的的版本為準?

  更何況通過無數人的斷句與注解,兩者已經產生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很多解釋往往都是今人依靠自己的理解揣測當初聖人行事的初衷。

  就比如說《論語·泰伯篇》中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句讀該怎麽斷呢?

  玄學的開山祖師、大名士何晏就注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告訴百姓怎樣去做,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麽這樣去做。

  他在《論語集釋》中解釋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所謂聽了無數大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大家聽再多道理都還是小人,沒幾個人會成為君子。與其孜孜不倦地告訴百姓為什麽去做,不如告訴他們去做什麽。

  這就是“體”與“用”的關系。

  對於這種解釋,很多人卻不認可,認為是歪曲了聖人的微言大義。聖人主張“仁”,所謂仁者愛人,又怎麽可能不去教化百姓呢?

  所以他們認為該這樣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聖人既然主張有教無類,自然因材施教。老百姓的覺悟達到一定程度了,就任由他們行事。不要過多進行約束,如果他們智力地下,愚昧無知,自然需要加強製約、不斷教育讓他們知曉道理,在製約下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

  然而這樣的理解,自然而然將那些“可”之民天然凌駕於眾人之上,讓他們具備了天賦優越,甚至可以超越於律法與道德之外。而那些“不可”之民,譬如清潔工、管道工以及農民等等,卻處於嚴厲的律法約束之下,動輒得咎。

  當然,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無論哪種民,都是需要為皇帝服務的。所以另外一種解釋也便來了。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老百姓已經完全達標了,那就直接納入治下,暫時還沒達到標準,那就先養著,教育著,讓他們達到標準,然後再納入治下。

  比如說,後世有人問“中國古代有沒有侵略過別人?”,有個點亮很高的回答是,“難道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都是充話費送的?”

  然則雖然不是充話費送的,差距也不遠了。其中訣竅,就在這一種斷法裡,那些化外之民不斷受到中央王朝的影響,最終潛移默化之下,主動納入體系之中。

  比如後世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明朝蘇祿國王的仰慕中原文化等等,都是在這種思想引導下產生的一系列的反應。

  至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理解,亦曾經有所發散,最終都湮滅於主流之中,被視為異端。

  這不過是其中的一處爭論而已。五經之中,兩家對於聖人主旨闡述的不同,又何止一處?

  主流是什麽?當然是作為官學的“今文學派”。

  他們由於都是由隸書寫成,所以學習起來不用再去管個別的字眼,只需要背誦後去闡發聖人的微言大義就好。

  當初董仲舒以五行之學結合今文經,以賦予王朝天命之說後,今文學說在滑向讖緯之說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而古文經都是由籀文寫成,免不了要如同甲骨文一樣,去逐字逐句解讀,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擴大。

  古文學派為了取得官學的地位,就與今文學派相愛相殺起來。只是,無論是今文學派還是古文學派,都在漢末的亂世裡,懵逼了。

  因為它們統統解釋不了,既然聖人之教如此通透,為何國家會亂?為何民眾還要造反?

  你說忠,為何曹氏司馬氏篡奪起來前赴後繼?

  你說孝,為何無父無母,殺父弑母不絕於聞?

  你說仁,為何殺人盈野白骨遍地?

  君不再是明君,多少孩童被推上九五至尊?臣不再是純臣,多少權臣將君主把玩於股掌之間?兄弟傾軋、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所謂的三綱五常,難道就是這個樣子?

  你告訴我要和諧,為什麽都變成了星星?你告訴我要代表,最後都被戴了表。你告訴我為人民服務,可我看到的都是為人民幣服務;你告訴我要做夢,可我在夢裡醒不來了!

  所以呢?三綱五常,去TMD的吧!天地生人,繁衍於世,都是自然造化,與聖人有什麽關系?曹氏篡漢,司馬氏弑君,這就是所謂名教的“天命”?

  上行下效,貪腐橫行、相互吹捧、欺世盜名,可你告訴這樣的世道就是聖人教化,天命所歸?

  這天地萬物皆從“無”中來,什麽聖人,什麽主義,都是虛妄!

  仁義充滿臭腐、六經皆是汙穢,再也不去追求什麽修齊治平。

  該吃吃該喝喝,醒來以竹林為遊,醉去以天地為廬。行到陌路一場痛哭,死在半途就直接埋了吧。

  越明教而任自然,在這種情況下,新一代思想——玄學,產生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