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關隴》第四章 貪婪
  荒野之外,寒風凜冽。此時兩條人影四處張望著,卻是獲嘉縣客舍中那對青衣主仆。

  此時此刻,青衣漢子已非讀書人打扮,而那仆人看上去也不再是仆人,二人眼中放著精光,更無半點怯懦。

  “你我在客舍中等了足足一個月,終於將那些竹片出手。早知道竹簡如此值錢,當初就該多拿一些。不準(可以念biāo zhǔn),既然已有官差追捕我等,必是事發了,我等還是小心為上。”

  那當初打扮成奴仆的中年漢子見到周圍一切正常,卻不肯放下一絲警惕。

  二人在年前無意中盜掘了一座魏王墓,令人失望的是,魏王墓中的陪葬品並無什麽珍貴的東西,而是看上去堆積如山的竹簡。為了能夠在墓中多找一會,他二人最後甚至拿著一些竹簡當火把使用,還是沒能找到。無奈之下,隻好攜帶了一些竹簡出來,看看能不能賣些錢財。

  從魏王墓出來以後,由於不準看上去有幾分文雅,而自己常年盜墓,多了幾分陰鬱之氣。二人合計之後,決定由不準假扮讀書人,自己則做個奴仆,在獲嘉縣的客舍之中尋找機會。

  可惜這一個月來,他二人的開價嚇走了不少原本有意向的主顧,直到昨日才被張禕著人買下。

  若是再無人購買,他二人已經決定放棄了。只是張禕這一買不要緊,二人又想起了墓室之中那堆積如山的竹簡來。

  相比於陪葬的珍寶,竹簡雖然出手難度大了一些,卻是更容易偽裝。於是二人一合計,還是返回墓中看看,若是竹簡還在,便多帶些出來。於是拿到錢的當時,便急匆匆地離開客舍,前往魏王墓而來。

  “金兄,官差既已追到客舍,想來那墓有人看守,我等此去不是自投羅網麽?我總覺得被盯上了,心裡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不準看著同夥,有些擔憂地說道。

  “這天寒地凍的,那些官老爺如何時時守在墓旁?我等小心一點,若是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撤退。兄弟,你這般患得患失,如何能夠賺到大錢?”那名被稱為“金兄”的中年漢子藝高人膽大,見到夥伴提醒,不由回應道。

  他也許已經意識到了危險,可是為了錢,仍然願意冒險一試。

  二人趁著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小心翼翼地靠近古墓。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卻不知,就在身後不遠處,亦有兩人潛伏於暗影之中,緊緊盯著他們,嘴角露出一絲玩味的微笑。

  此二人卻不是客舍中的官差是誰?

  原本被同僚稱為“急躁”的縣吏也不急躁了,他盯著前方鬼鬼祟祟的人影,不由低聲嗤笑道:“這兩個賊人,還不知道已被爺盯了旬日了,為了這件案子,爺的新年也沒好好過。待會抓到他,少不得要好好招待一番。”

  “哎,若不是府君要求追回贓物,我等怎會等如此長的時間?白日裡一番敲山震虎,才看清這二賊的真面目。若不然,還真被他蒙混了過去。兄弟,你我可要看緊了,莫要再出了岔子。”

  “那箱書怎麽辦?為了防止打草驚蛇,我等也沒有去追回,只怕明日一大早那公子哥兒便會離開獲嘉,到時候你我到哪裡找人去?”

  “不過是一箱竹簡而已,到時候縣尊問起來,我等如實交代即可。最主要的,還是找到被此二賊盜走的財寶,這才是重中之重!”

  且不說荒野上演著一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此時的客舍中,張禕看了一遍從家中攜帶的《古文尚書注》,

正準備睡下,突然想起白日裡買下的那箱書籍來。  《古文尚書》便是前漢景帝時魯王劉余毀壞孔子舊宅所得古籍,書中用蝌蚪文寫成,為了與傳世版本的《尚書》相區別,是以稱作《古文尚書》。而《古文尚書注》則是大儒鄭玄為這本書作的注,也是當前學子想要精深學業不可忽視的一本書。

  張禕打開箱子拿起一卷竹簡,稍微翻了翻便不由皺起了眉頭。

  手中的竹簡色澤發黑,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而上面的字體卻是用一種奇怪的文字寫成,他自認為學富五車,即便算不上才高八鬥,在當世年青一代中也算的是佼佼者,然而亦看不懂竹簡上寫的是什麽東西。

  驚訝之下不由將箱中的書籍全都翻了翻,到了這個時候他才隱隱感覺到,這批書籍極有可能是古墓中盜掘而出。換句話說,白日裡那個青衫漢子就是縣吏所追捕的盜墓賊。

  想到這裡他不由苦笑,開始沒將之放在心上的一件事情,沒想到最後竟也看走了眼。

  而手中書籍他把玩良久,也意識到這極有可能便是傳說中消失已久的蝌蚪文。當下心中開始興奮了起來。

  憑著昔日的刻苦就學以及父親的殷殷教導,他逐漸從手中古籍中看出一些端倪來。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

  “舜囚堯於平陽, 取之帝位……”

  “舜囚堯,複堰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

  ……

  “益乾啟位,啟殺之。”

  ……

  “伊尹放太甲於桐,七年,王潛出桐,殺伊尹……”

  ……

  張禕皺著眉頭,不由暗道:“此是何書?記載居然如此怪異,內容盡是離經叛道。”

  方才所讀《古文尚書》中,有一篇《虞書·舜典》中便道: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聖人以天下為公,所以堯之帝位不傳於其子丹朱而傳於舜,正是由於看重舜的品質。而後舜之帝位不傳其子商均而傳大禹,亦是一脈相承,被後人稱之為“禪讓”萬古流傳。

  然則從手中古籍記載所言,當初帝舜從堯手中取得帝位實非“禪讓”,而是赤裸裸的權力爭奪。也正因為大禹也是用同樣的手段從帝舜手中取得帝位,所以大禹死後,伯益想依樣畫葫蘆,卻被禹的兒子啟所擊敗,開啟了“家天下”的過程。

  同樣的,儒家以伊尹、周公、霍光居於攝位而不篡,作為人臣之楷模流傳後世,以手中古籍記載而言,伊尹與太甲之間的君臣關系也並非傳說中那般和諧。

  一時之間,他對古籍產生了濃濃的興趣,一卷卷地不斷鑽研下去。眼看東方逐漸發白,他卻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頹喪。

  好像在那麽一瞬間,他感覺自己從小以來三十多年的信仰,出現了漏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