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之後,王越帶著書信離開,而公孫續,則站在讚皇山頂,望著腳下的蒼茫大地,心緒萬千。
最初穿越東漢末年,公孫續心中最堅定的想法就是要一展所學和所能,與漢末群雄一較長短,爭霸天下。而隨著自己的逐漸長大,以及對東漢末年浮屍遍野,易子而食的情況有了親身、深入的了解之後,公孫續內心的想法便開始發生變化,越發矛盾起來。
他希望自己能夠在這熱血三國之中馳騁沙場,充分體驗一把金戈鐵馬,與世之英豪一決雌雄。但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時代的人們能夠過得更好,再也不用受這亂世的折磨,以自身的悲慘去成就三國這段熱血沸騰的歷史。
後世有過記錄,在西漢時代,全國人口數量最高時可達6000 萬人,到東漢時,因為時局動蕩,人口經歷過一次銳減,降低到了3500萬左右。而到了東漢末年,在經歷過奸佞當權、董卓亂證、黃巾起義、群雄逐鹿以及三國爭霸之後,人口數量最低時隻有1400多萬人,可見人口損失之重。
晉統一全國之後,曾統計全國人數,約250萬戶,1600萬人,人口損失一半以上。而晉朝之後,就是五胡亂華,這是一段更為悲慘的歷史,不僅漢族政權遭到劇烈衝擊,漢族人口數量也將至歷史最低,險些跌破1300萬。
這種刺痛人心的數據,對於公孫續這種來自後世,漢人十數億多的國人而言,無疑是一件特別悲痛的感受。
只可惜,他穿越來的時間太巧,天下大亂之前,他太小,無力改變這滾滾向前的歷史巨輪。同樣的,因為亂世,所以才有三國熱血,而三國熱血,必然伴隨著遍地狼煙,屍橫四野,這是一個無解的矛盾體,無論哪個時代,都一樣。
所以,公孫續便暗下決心,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一定要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後期五胡亂華的事情,一定要避免,既然穿越在這之前,就決不能讓歷史上華夏最大的傷痛之一再次上演。
公孫續寫給劉君和侯老太守的書信內容十分簡單,就簡單交代了一下太平道要起義的事情,讓劉君和侯老太守配合自己的父親公孫瓚,給公孫瓚積累點功勞,謀個升職的機會。同時,也叮囑他們小心太平道,做好防范準備。後一點,公孫續倒並不是很擔心,早在幾年前,涿郡就已經開始加強練兵,雖然數量並不是很多,但用來抵禦烏合之眾的黃巾應該問題不大,同時,還有暗靈暗中保護,家人安全倒也不用擔心。
而給公孫瓚信中的內容就較為複雜了,先是講述了一下太平道的事情,讓公孫瓚撬開唐周的嘴,上報朝廷,謀求一功。然後又講了太平道起義之後,天下必將大亂,讓公孫瓚早作準備,一方面暗中積蓄力量,另一方加強對人才的拉攏和權利的擴大。最後,才是最重要的一點,讓公孫瓚放下成見,答應自己族中最為親密的兩兄弟公孫越和公孫范的要求,讓他兩能夠為公孫瓚效力,同時,將府中金銀以及上好的茶葉遣人送到洛陽,送給十常侍,讓他們在靈帝面前美言幾句,給公孫越求個遼東太守的職位。
公孫續說,遼東苦寒之地,皇上必定不會重視,隻要運作得當,定會封公孫越為遼東太守,而公孫續,則要趁此機會逐漸將遼東打造成為公孫家族的大本營,作為日後立世的根本。
東漢末年,雖然遼東尚屬苦寒之地,偏居一隅,但公孫續有充足的信心將其打造成為不亞於其他任何一州的富饒之地,
遼東如何,這個時代再沒有人比公孫續更加清楚了,因為前世,公孫續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公孫續之所以沒有自己回去,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公孫瓚還抱有忠於大漢的念頭,並且德行良好,並不是日後那個不將漢朝放在眼裡的幽州軍閥,公孫續如果這個時候顛顛的跑回去告訴公孫瓚做好準備,將來要爭地盤,必定要挨上一通暴揍,所以公孫續才不會親自回去。
“小師弟!為何獨自一人站在這裡,神遊天外?”就在公孫續思緒萬千,想東想西的時候,趙雲和夏侯蘭來到公孫續身邊,開口的,正是趙雲。
“胡亂想想而已!”公孫續打個哈哈,轉移話題,“二位師兄不練槍法,不讀兵書,怎麽有閑心來陪小弟閑聊?”
趙雲目光複雜的看著公孫續,道,“小師弟,你雖然年幼,但天資聰慧,我與你夏侯師兄未曾將你當成普通孩童!為兄也知曉,師弟你志比天高,但為兄也希望師弟你能明白,我與你夏侯師兄皆將你當成親弟弟對待,所以我與你夏侯師兄希望,你若有難,能夠想到我們,即使能力不夠,我們也會拚盡性命去幫你,而不需要你一個人默默承擔!”
“師兄想說什麽?”公孫續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反問道。
“我七歲起便與師傅在此讚皇山上學藝,林中鳥兒的啼叫聲無人比我更加熟悉,從幾年前林中出現忽短忽長、互急忽緩的鳥鳴聲之後,我便知曉,這聲音乃是人為,而非鳥鳴!”趙雲此時已經長成青年,身體發育很好,隱隱之中,也有了一絲一流戰將氣勢,其目光灼灼的看著公孫續,讓公孫續有些刺痛,目光閃躲。
“而每次鳥鳴聲響起,師弟你便找各種理由離開,那時候我與你夏侯師兄便懷疑這些的人是來找你的!本來我欲想一探究竟,但你夏侯師兄攔住了我,而我見你每次皆完好無損,隧也就未深究!”
“但此次不同,你回來之後便將自己關上房間裡奮筆疾書,而後便一人來到這山頂沉思,所以我與你夏侯師兄判斷師弟你必定遇到了不同尋常的大事情,不然你不會出現這種神態!”
趙雲上前一步,將手拍在公孫續的肩膀上,“師弟,我希望你明白,我與你夏侯師兄並非外人,無論何事,我們必定堅定的站在你的身邊,替師弟你遮風擋雨,這是師兄應該做的!”
一直未說話的夏侯蘭突然冒出一句,“即使你欲拉皇帝下馬,我二人亦不皺一下眉頭!”。
此時的夏侯蘭,公孫續敢肯定與歷史上的那個夏侯蘭天差地別,其不僅因為受了趙雲和公孫續的刺激,發奮習武,武力飛漲,同時因為精於兵書戰略,眼神極為明亮,睿智非常,現在,很多時候,他已經能和公孫續就一些意見進行探討了。要知道,公孫續後世來人,兩世年級已過三十,而夏侯蘭,卻實實在在一青年,著實不凡。所以,對於夏侯蘭的話,公孫續更加重視。
看著同樣目光堅定不移的趙雲,公孫續心中簡直是泛起了滔天巨浪,這番對話,也已經在公孫續的掌握之外了。
公孫續心中暗暗詫異,這還是史書上記載的至死尚有忠於漢朝心念的趙子龍嗎?這個時候,趙雲不應該想的是怎麽報效國家,征戰沙場嗎?怎麽會這麽不按套路出牌,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這並不是不能理解的,隻不過公孫續過於依賴自己對於史上三國的記憶。歷史上,趙雲學藝時孤身一人,而童淵又心心念想要弟子功成名就,所以就不斷教導趙雲忠君愛國,而趙雲也深受其影響,故而即使投奔劉備,忠肝義膽,一生未叛,但心中也有一絲執念,那就是匡扶漢室,這也是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影響因素之一。
而此生,趙雲多年來一直與夏侯蘭、公孫續一起學藝,而童淵也因為見到公孫續之後,放心了趙雲日後的前程,故而也就未一直教導趙雲忠君愛國。外加上公孫續時不時來上一句天下將亂,漢室傾頹,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話語,也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改變了趙雲,所以趙雲早沒有忠於漢室的想法,而隻有了忠於天下蒼生的想法,這是公孫續始料未及的。
“當真?”公孫續依舊抱有懷疑的態度問了一句,而夏侯蘭和趙雲二人,毫不猶豫的回了句,“當真!”,或許,這個時候,他兩萬萬沒想到,公孫續心中,是真的抱有將皇帝拉下馬的想法。
見此,公孫續心結頓解,開心的與二人聊著之前發生的事情。
公孫瓚在接到公孫續的來信之後,大發雷霆,在府中揚言要將公孫續這個小王八蛋的屁股打開花,但很快,便在侯夫人的鎮壓下偃旗息鼓。再後來,侯老太守遣人喚其前去侯府,便沒了聲音。
在侯老太守和劉君的幫助下,公孫瓚取得唐周的供詞,八百裡加急傳至京城,告發黃巾起義的事情。同時,侯老太守也安排機靈之人帶上金銀等貴重物品和上好茶葉,前往洛陽。
三日之後,得到消息的靈帝勃然大怒,下令捉拿誅殺封、徐奉等人,車裂馬元義,並於宮中痛斥張讓等人,在張讓等人力證“此皆前中常侍王甫、侯覽所謂,與吾等無關!”之後,方才饒恕張讓一乾人等。而後,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余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
又因公孫瓚舉報有功,封騎都尉,封劉君為鎮北將軍,統兵討伐叛賊。
而又過三天,靈帝又收公孫瓚奏章,言張讓等人當初剛正不阿,憤然拒絕張角等賊人賄賂,因而不知張角等人欲反叛。靈帝聞之大喜,重賞張讓等人,親之更甚之前。
又三日,張讓等人上書,遼東有賊人相應張角等,需要派人平叛,但遼東偏僻,苦寒之地,想來不足以威脅大漢天下,只需派一略有才乾之人前去平定即可,於是推舉公孫越為遼東太守,自行募兵討伐賊眾。
一切,皆如公孫續所料一般,未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