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興師漢末》第29章
  再說賈詡。

  安排好長安城內的一切事宜,就返回張濟軍中,而此時李儒剛剛離開。來到張濟帳外,跟左右親兵打完招呼卻聽到帳內有人對話,於是連忙製止就要進內稟報的親兵。

  原來是張秀巡營回來正好遠遠望見李儒的背影,看到是一名文士,張秀本以為是賈詡,可看身形又不是,於是就來找張濟詢問。

  這張秀為張濟的侄子,張濟雖然與妻子恩愛有加,可他的妻子卻並沒有為他生下一男半女。而張秀的父母早喪,張秀是由張濟夫婦撫養長大,所以張濟與張秀名為叔侄,實為父子。

  “叔父,剛才孩兒看到有一文士從叔父帳中出去,不是是何人?”

  見是張秀,張濟也不打算隱瞞:“那人是李儒。”

  “什麽?李儒!!他不是死了嗎?叔父與他近日無怨遠日無仇,他來找叔父幹嘛?”聽到是李儒,張秀無比震驚,還以為是李儒的鬼魂前來找張濟。

  “秀兒不必擔心,李儒他其實並沒有死……”之後就將李儒的話一一說與張秀。

  張秀聽完:“那叔父是已經答應李儒了?”

  “那是自然,難不成還要任由朝廷魚肉嗎?”張濟一副理所應當的表情。

  “叔父,您糊塗啊。我們跟隨牛輔反攻長安,如若不成,我們就要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就算順利攻下了長安,沒有一兵一卒的我們將處於何地叔父難道就沒有想過嗎?”

  “這個秀兒倒是不必擔心,那李儒已經答應我事成之後會將我們之前的部曲悉數還於我們,順便在多給我們一萬青壯。一萬青壯啊,稍加訓練就是一萬精兵啊。”張濟不以為然。

  看到張濟這樣,張秀哭笑不得:“叔父,你怎可聽信李儒的一面之詞?”

  “那李儒並非空口無憑,你看這是他立下的字據。”

  張秀接過一看:“叔父,你是被那李儒給騙了啊。”

  “嗯?此話怎講?”

  “現在的李儒充其量也就是牛輔的軍師,牛輔軍上下的決定權在牛輔而不是李儒,以他李儒立的字據根本就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啊。再說了,現在局勢混亂,誰有兵權誰就能稱王稱霸,所以每個將軍把兵權看的比自己的命還要重要,那牛輔既然吞並了我們的部曲,又怎會輕易還給我們?如果牛輔獲勝,我們沒有一兵一卒叔父真的以為西涼諸將會幫我們嗎?就算樊稠叔叔幫我們,可他也只有五萬人馬,能保證自己的利益就不錯了,根本就顧不上我們。所以我們要是跟著他們反叛朝廷,我們就不但要背上亂臣賊子的名聲,而且不管輸贏對我們都沒有一點好處。”

  聽了張秀的一席話,張濟也算明白了,現在的自己就是進退兩難啊。跟著牛輔他們反叛吧,事成之後自己什麽好處也撈不到,如果牛輔狠一點,自己很可能就會身首異處;而要是不反叛就意味著自己要與西涼軍為敵,而朝廷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完全沒有一絲的勝算,長安城破之日自己依舊在劫難逃。反叛是死,不反叛也是死,唉,如之奈何。

  “少將軍說的不錯。”就在張濟兩難之際,賈詡款款而來。

  “賈先生!”看清是賈詡後,張濟激動萬分,賈詡之才勝李儒十倍,如今形式,能救自己的除了賈詡,自己實在想不到第二個人。

  “還望賈先生救我,給張某指條明路。”張濟快步奔到賈詡身邊,直接行跪拜之禮,張秀也跟著跪下。

  “兩位將軍快快請起,兩位將軍如此賈某實在擔當不起。

”趕緊扶起張濟與張秀,三人落座,賈詡開口道。  “恕在下冒昧,剛剛某在帳外聽到了二位的對話全部內容。”

  “那先生應該知道我叔侄二人目前的處境了,還望先生為我們指條生路。”張濟說著又是對賈詡躬身一拜。

  “張將軍真是客氣了,想賈某當年在西涼軍中多承將軍照顧,今日正是報恩之時,將軍如此客氣,賈某真是慚愧萬分。”

  昔日,李儒因嫉妒賈詡的才華就處處排擠賈詡,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幸得西涼眾將力保,才沒有殺身之禍。但即便如此,因為李儒的關系,其他人卻是不敢與賈詡過分的親近。唯獨樊稠與張濟卻是沒有絲毫避諱,這也是為什麽賈詡之後輔佐張秀的原因。

  “將軍無需擔憂,今日之勢雖然凶險萬分,但風險往往都是伴隨著機遇,所謂風險越大機遇也就越大,此理正應了將軍今日的處境。”

  “濟愚鈍,還望先生教我。”

  “既然將軍答應了李儒與牛輔反攻長安,那我想郭李二人必定會更加的爭先恐後。如此看來,朝廷危已,這簡直就是死局,但死局往往都會有生門。”

  “先生的意思是說朝廷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以我觀之,假如郭李二人真的同牛輔一同反攻長安,那叛軍將達到二十二萬人,長安守軍只有七萬,這樣一來攻下長安只是時間問題。”張秀侃侃而談。

  “少將軍所言雖然有理,但好像少說了一股勢力吧?”賈詡反問道。

  “難道先生所說的生門就是說的我們!!??”張秀有些不可置信。他們叔侄二人手中區區只有三萬人馬,怎麽可能左右戰局。

  其實賈詡對這張秀還是很喜歡的,年紀輕輕,卻是有勇有謀,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國之棟梁。

  “沒錯,就是我們。實不相瞞,賈某是剛剛從長安出來……”將我們的謀劃說於張濟張秀二人,就連自己已經效忠皇上的事也是絲毫不避諱。

  “此事若成,將軍乃是首功。若日後大漢中興,今日之事定能載入史冊,而將軍亦能青史留名。如何決斷,全憑將軍一人定奪。”

  “叔父,賈先生此計勝算很大,我們之前的部曲,深受叔父之恩,臨陣招降不是難事,叔父,我們不如就聽賈先生的吧。”張秀勸到,並沒有對賈詡效忠皇上有多大反應。

  “那先生能保證朝廷日後不會再追查我等之前犯的過錯嗎?”

  “這個賈某願用人頭擔保。將軍,如果你能認識當今陛下,你就不會有如此一問。當今陛下雖然年紀尚幼,卻是頗有明君之范。現在朝廷經歷動亂,正是缺人之際,如若將軍現在一心效忠朝廷,日後大漢複興,功勞簿上定有二位將軍一席之地。”

  “好,那某就全聽先生差遣。”

  “將軍深明大義,詡代陛下謝過將軍。剛才聽少將軍所說,將軍招回舊部好像是輕而易舉?”

  “先生有所不知,某之前的部曲,全是某從家鄉帶出來的子弟兵,那牛輔定然安排有人手看管,所以還是有些難度的。”

  “這些我也想到了,所以想勞煩少將軍現在就混入牛輔軍中,與將軍舊部取得聯系。等牛輔開始攻城必然會對將軍舊部放松警惕,到時少將軍可突起發難,迅速奪回部隊的指揮權。如此,勝負定已。”

  “末將領命,定不負先生所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